柳永雨霖铃评价_第1页
柳永雨霖铃评价_第2页
柳永雨霖铃评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柳永雨霖铃评价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愁煞多情人。时间定格在雨霖铃上,成为永恒。 下面整理了柳永雨霖铃评价,希望对您有帮助 柳永雨霖铃评价这首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目录清晰。开头的三句道出时间、 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节令的“寒蝉”, 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 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 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 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 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 舟(见述异记),后用兰

2、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 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 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 江城子中“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 之能事。“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 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 人间最苦的是情种, “离别”是导 致“最苦”的直接原因。 “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

3、岸,晓风残月。 ”酒入愁肠愁更愁, 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 醉。设想一下,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 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 一直追下去, 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 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 “杨柳岸, 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代表了柳 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 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 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 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 “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

4、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 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 况,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这 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真可谓 想见难,别更难。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 广用白描。 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 暮 霭沉沉楚天阔”。本词白描手法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 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再如“今

5、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 物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 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 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 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 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既精 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 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也

6、应看到柳词有的句子过于平俗,尚欠文雅。作者简介柳永( 987年 1053 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 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 人物。柳永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少年游 、望海潮、八声甘州、 定风波 等。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 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 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 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 南北 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 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 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此词在词调的创用、 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 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 都给苏轼以启示, 故苏轼作词, 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 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