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优化_第1页
500kV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优化_第2页
500kV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优化_第3页
500kV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优化_第4页
500kV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00kV 变电站配电装置选型及总平面布置 优化 主要研究内容: (1) 根据本站系统规模、电气接线、结合进出线方向,用地指标, 对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进行优化。 (2) 通过对不同设备布置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站的总平面方 案。 研究方法: 根据DL/T 5218-201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结 合其他500kV变电站工程的设计经验及运行情况,对电气总平面布置方 案进行优化研究。 输入条件: 电气主接线、各级电压线路出线方向、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布置型 式,用地指标。 主要结论及建议: (1) 变电站500kV配电装置采用GIS。500kV进出线避雷器、CVT 采用AISo

2、220kV配电装置采用GIS,进出线避雷器、出线CVT采用AIS。 35kV配电装置采用 AIS+组合框架式电容器组+干式空心电抗器组”布置 方案。 (2) 变电站形成了由东向西依次为 500kV配电装置、主变压器及 无功补偿装置、220kV配电装置的三列式布置格局。 (3) 500kV配电装置做了如下优化: a) 参考通用设计,并作出相应优化,出线间隔宽度由 26m优化为 25m,构架高度24m,将母线高抗由配电装置南端移至#2、#3主变进线 套管之间,降低配电装置横向占地面积; b) 参照通用设计,对 500kV高抗区域纵向尺寸进行优化,同时压 缩母线高抗区域纵向尺寸; c)优化500kV

3、配电装置尺寸,优化后500kV GIS配电装置区纵向 尺寸为48.5m(道路中心线),配电装置区宽度为224m(道路中心线)。 优化后500kV配电装置区总面积1.086hm2,较可研1.218hm2减少 0.132hm2,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89.16%。 (4)220kV配电装置做了如下优化: a) 经与设备厂家调研,结合平面布置,220kV GIS设备进出线套管 之间距离为11m; b)经计算,220kV配电装置高层出线跨线相间距离要求最小值为 3.268m ,对于本工程相间距离可取3.5m,出线跨线相地距离要求最小值 为2.231m,对于本工程相间距离可取2.5m,考虑出线设备带点距离及

4、检 修等问题,间隔宽度最终推荐为12m; c)取消220kV配电装置主变进线架构,减小配电装置区域纵向尺寸, 将220kV避雷器由主变侧移至220kVGIS主变进线侧,220kV配电装置 区域纵向尺寸为25m,小于通用设计26m纵向尺寸。 优化后,220kV配电装置区域占地面积0.485hm2,较可研0.504h* 压缩0.019山杆,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 96.15%。 (5)对主变及无功补偿区域进行如下优化: a)每两组主变构架组成六连跨,以压缩主变区域横向尺寸; b)220kV避雷器安装在220kVGIS主变进线侧,在满足电气距离校 验要求的前提下,压缩主变汇流母线与主变防火墙、主变汇流母

5、线与 35kV配电装置母线的距离; 优化后,主变无功补偿区域占地面积1.299 hm2,较可研1.341hm2 压缩0.55hm2,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96.88%。 (6)结合出线方向、电气接线配串、用地指标及各级电压的配电装 置型式,最终确定全站总平面方案。该方案全站总面积为3.14hm2,较可 92.08% 研的3.41hm2减少了 0.27hm2,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 1 前言1 2 工程概况1 2.1 工程规模1 2.2 系统规划2 3 500KV配电装置的优化2 3.1 500KV电气接线及配电装置优化 2 3.2小结7 4 220KV配电装置布置优化7 4.1 GIS设备尺寸的确定8

6、 4.2 220KV配电装置间隔尺寸优化 9 4.3 小结16 5 主变无功配电装置的优化 16 5.1 主变布置优化 16 5.2 35KV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17 5.3 小结17 6 电气总平面方案18 6.1 电气总平面初步规划 18 6.2 电气总平面方案分析18 7结论20 丄、八、亠 1冃I言 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变电 站的选址与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可研报告, 500kV变电站推荐站址所在地土地为一般农田,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 优化电气总平面布置,尽量减少占地是 500kV变电站面临的一个重要课 题。 优化电气总平面布置,可以

7、压缩占地面积,提高围墙内的用地系数, 减少土建投资和占地面积,节约宝贵国土资源;也可以有效缩短设备连 线、电缆、电缆沟、所内管道、道路等长度,提高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 本专题在以往500kV变电站工程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 三 通一标” 两型一化”的要求,强化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多方案甄 选,确定配电装置及电气总平面布置的最优方案,使工程设计符合安全 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原则。 2工程概况 2.1工程规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招标文件,500kV变电站建设规模见下表(表 2.1-1): 表2.1-1500kV变电站建设规模一览表 序 号 名称 本期新建 远期

8、 1 主变压器谷量及数量 2 X 1000MVA 4 X 1000MVA 2 500kV出线回路数 2回 8回 其中: 至保沧 2回 2回 至北京西 2回 备用 4回 3 220kV出线回路数 6回 16回 其中: 雄州 1回 1回 容城 2回 2回 张丰 2回 2回 孙村 1回 1回 备用 10回 4 无功补偿装置 其中: 35kV并联电抗器 2X 1X 60MVar 4X 2X 60MVar 35kV并联电容器 2X 2X 60MVar 4X 2X 60MVar 2.2系统规划 变电站远期规划500kV出线8回,其中:保沧2回、备用(北京西) 2回、备用4回,图2.2-1为远期变电站500

9、kV出线总体规划示意图。 本期500kV出线2回,即保沧I、II回。 图2.2-1变电站500kV出线规划 220kV变电站220kV远景主变进线4回,出线16回,其中:至容 城2回、张丰2回、雄州2回、孙村1回、傅村2回、定兴南2回、西 北方向备用2回、西南方向备用3回。 3 500kV配电装置的优化 3.1 500kV电气接线及配电装置优化 3.1.1 500kV电气接线 本工程500kV采用3/2断路器接线,500kV本期出线2回,主变 进线2回,组成1个完整串、2个不完整串。远景出线8回,主变进 线4回,组成6个完整串。 3.1.2 500kV出线间隔宽度的优化 对于GIS配电装置,出

10、线间隔宽度由串内的设备、出线相间距离和 跳线、引下线对边柱距离等来确定。本次结合不同工况下的电气距离计 算,对间隔的宽度进行优化。 3.1.2.1间隔宽度优化原始数据 根据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出线梁高度 26m地线挂点34m构架边柱 宽度480mm采用2X JLHN58K-1600耐热铝合金导线,分裂间距 400mm 跳线设置中间悬垂绝缘子串33(XWP2-160)。在以下的校验中,以校验条 件较苛刻的无中间悬垂绝缘子串为代表。 计算工况为: 工况1 外过电压和10m/s风速; 工况2 内过电压和15m/s风速(50%最大风速); 工况3 最大工作电压和30m/s风速(最大风速)或最大工作电压、

11、 短路和10m/s风速。 各工况下,要求的最小电气距离如下表所列。 表3.1-1各工况下的最小电气距离(m) 工况1 工况2 工况3 相地A1 3.2 3.5 1.6 相间A2 3.6 4.3 2.4 3.1.2.2 出线跳线相间距离校验 计算模型见下图。图中a1为绝缘子串的风偏摇摆角;a0为导线的 风偏摇摆角;fj为绝缘子串悬挂点至端部的垂直距离; 入为绝缘子串的 长度;d为导线的分列间距;r为导线半径;为绝缘子串的倾斜角。 跳线各种工况计算结果如下表所列。 表3.1-2跳线各工况计算结果 工况编号 a1(rad) a0(rad) xj(m) yj(m) D2(m) 1 0.028 0.02

12、9 0.183 0.094 4.300* 2 0.064 0.074 0.412 0.241 5.306 3 0.222 0.273 1.450 0.915 6.631 注:*计算值小于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A2。 最大工作电压、短路和10m/s风偏下对空间的要求比前 3种工况更 小,不作为控制条件。综合上表的计算结果可见, 500kV出线间隔相间 距离可优化为7m 3.1.2.3出线边相跳线的距离校验 计算时,出线偏角按10考虑。跳线加装了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 串长度入取6.5m。出线构架的整体设置及计算模型见下图。图中d为导 线的分列间距;r为导线半径;b为构架柱直径。 图3.1-2 5

13、00kV 跳线对边柱校验计算模型 构架对出线边相跳线各种工况计算结果如下表所列 表3.1-3跳线各工况计算结果 工况编号 aO(rad) D1(m) 1 0.029 3.968 2 0.074 4.643 3 0.273 4.289 最大工作电压、短路和10m/s风偏下对空间的要求比前 3种工况更 小,不作为控制条件。由上表的计算结果可见,要求的距离最大值为 4.643m,因此,考虑一定裕度及安装爬梯的需要,500kV出线间隔边相 到构架距离可优化为5.5m。 3.1.2.4出线间隔宽度的优化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见,500kV出线间隔相间距离可优化为 7m,边相 到构架距离可优化为5.5m,因此

14、出线间隔宽度可优化为5.5 X 2+7X 2=25m 3.1.3 500kV配电装置优化 根据可研评审意见,结合站址条件,本着节约用地原则,500kV 设备按户外GIS方案选择,进出线CVT、避雷器采用AIS,设计原则参 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500-A-3方案。 500kV GIS采用一字型布置方案,线路及主变侧的避雷器和 CVT采 用AIS,配电装置南北向一列式布置。 可研和优化后的500kV配电装置平面图如图3.1-3(a)、(b)所示: 1CM000 239000 Il I II I I II k II I N I I Il I II 、 口存in 仃rn订 mrnf i :

15、-二1 , 图3.1-3 (a)可研500kV配电装置电气平面布置 图3.1-3 (b)优化后500kV配电装置电气平面布置图 综合考虑对各厂家GIS设备的适应性,优化后GIS进出线套管间距 取18m。将500kV母线高抗由配电装置右端移至#2、#3号主变进线套管 之间,从而降低配电装置横向尺寸,考虑 500kV母线高抗设备的电气距 离校验,500kV配电装置纵向尺寸确定为48.5m (道路中心线)。 将500kV出线构架宽度优化为25m,结合550kV GIS设备的横向尺 寸,500kV出线构架仍然为500kV配电装置宽度的限制尺寸,500kV配 电装置区横向尺寸确定为224m (道路中心线

16、)。 500kV配电装置区设置环形道路。其断面如图3.1-4所示 首 mt I吗 图3.1-4 500kV配电装置GIS方案断面图(本期) 500kV GIS配电装置区环形路中心线纵向间距为 48.5m,在将母线高 抗安装在#2、#3号主变进线套管之间的前提下,相比可研仍压缩 0.5m; 将500kV出线构架优化为25m,并优化500kV GIS设备和出线构架的布 置,500kV GIS配电装置区环形路中心线横向间距压缩为 224m,相比可 研压缩8m,500kV配电装置占地为0.97公顷,比可研节约0.66公顷。 3.2小结 (1)优化500kV出线间隔宽度,优化后的间隔宽度取 25m (2

17、)优化500kV配电装置尺寸,优化后500kV GIS配电装置区纵 向尺寸为35m(道路中心线),配电装置区宽度为278m(道路中心线)。优 化后500kV配电装置区总面积1.086hm2,较可研1.218h*减少0.132hm2, 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89.16%。 4 220kV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500kV变电站220kV配电装置采用GIS设备,主接线采用双母线双 分段接线。GIS布置型式的确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尽量压缩占地,结构简单,布置清晰; (2)设备总体尺寸与配电装置间隔宽度相匹配; (3)应具有良好的运输和吊装条件,满足设备安装(不带电)和设备 检修(周围设备带电)时吊装和

18、运输的空间活动范围要求; (4)检修和扩建时应尽量缩短停电时间或不停电。 4.1 GIS设备尺寸的确定 根据与目前国内外252kV GIS主要生产厂家的配合结果,母线及GIS 设备额定电流均按4000A考虑,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 开)、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高)、平高电气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高)、AE-Power及现代重工的GIS布置方案的主 要尺寸分别如下图所示。 图4.1-1西高GIS布置方案 01 图4.1-2平高GIS布置方案 图4.1-3 沈咼GIS万案 图4.1-4 现代GIS万案 图4.1-5 AE-POWER GIS万案 上述厂家布

19、置方案图中,252kV GIS进出线套管之间距离均为考虑 绝缘水平、设备安装、母线额定电流后的最合理布置尺寸。为满足工程 设备招标时的通用性,推荐本工程 252kV GIS设备进出线套管之间距离 按11m考虑。 4.2 220kV配电装置间隔尺寸优化 对配电装置尺寸设计及优化,一方面应保证设备及导线相间及相对 地距离满足绝缘配合要求的最小电气距离,避免造成威胁系统安全运行 的隐患;另一方面要考虑为安装和检修提供方便,注意满足相邻间隔电 气设备检修时安全距离要求。 架构宽度由导线相间距离和跳线或引下线对地距离来确定。导线相 间和相对地之间的距离,是按跨距内绝缘子串和导线在风力与短路电动 力作用下

20、产生摇摆时,导线相间和导线与接地部分间能满足绝缘配合要 求的最小电气距离等考虑的。校验中导线的摇摆(包括绝缘子串的摇摆) 按三相导线不同步摇摆考虑。对于本工程GIS设备布置方案,间隔宽度 优化目标暂定为12m以下计算分析以此预期目标为基础。 4.2.1 安全净距 按照绝缘配合及空气间隙数值设计 220kV屋外配电装置,其最小安 全净距见表4-1。 表4.2-1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mm) 项目 220kV中性点接地系统 A1 1800 A2 2000 B1 2550 B2 1900 C 4300 D 3800 使用软导线时,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 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

21、根据表 4-2进行校验。 表4.2-2不同状态下最小安全净距(mm) 条件 校验条件(工况) A值 220kV中性点接地系统 外过电压 外过电压和风偏 计算风速取10m/s A1 1800 A2 2000 内过电压 内过电压和风偏计算风速取最大 设计风速50%(30m/s) A1 1800 A2 2000 最大工作电压 最大工作电压和风偏取最大设计 风速 A1 600 A2 900 4.2.2 GIS出线跨线最小安全距离计算 跨线计算采用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以下简称手 册)附录10-2中建立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如下图,本图未示 意导线半径及双导线分裂间距,但在计算过程中己经

22、考虑。 图4.2-1门型架导线和间距离校验图 1) 在大气过电压、风偏条件下,D2为 D2 A2 +2(f sinar + f2 sina2 )+d cosa2 + 2r 式 4-1) 2) 在内部过电压、风偏条件下,D;为 nnn11nnn D2 _ A2 2 sinf2 sina2 d cosa2 2r 式 4-2) 3) III D2为 在最大工作电压、短路摇摆、风偏条件下, Hl- I HHlHIHI利 D2 A2 +2( sin a1 + f2 sin a2 )+ d cosa2 + 2r ( 式 4-3) 式中: IIIIII D2、D2、D2 分别为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最大工

23、作电压 所要求的最小相间距离(cm); IIIIII A2、A2、A2 分别为各种状态下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电气 距离(cm),见表3-2 ; 1 对应于各种状态时的绝缘子串弧垂(cm); 、程、f2 对应于各种状态时的导线弧垂(cm); a1、a1、a1 对应于各种状态时的绝缘子串的风偏摇摆角; 恥、a2 分别为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时导线的风偏摇摆角; Hl a2 最大工作电压时在风力作用下导线的摇摆角,其计算方法见 手册附录10-3 ; d 导线分裂间距(cm); r 导线半径(cm)。 f1及f2的计算公式: 二 fE e E = 1 e ( ( ( ( 式 4-4) 式 4-5)

24、 式 4-6) 式 4-7) f 跨距中绝缘子串和导线的总弧垂(m ); 1 跨距水平投影长度(m); i 跨距内导线水平投影长度(m); Ql 各种状态时的绝缘子串单位长度重量(kg/m); qi 各种状态时的导线单位长度重量(kg/m) ai的计算公式为: ai =tg J 0.1(山4 Q4) hq Qi 式 4-8) q4 导线单位长度所承受的风压(N/m); Q4 绝缘子串承受的风压(N); qi 导线单位长度的重量(kg/m); Qi 绝缘子串的重量(kg )。 去的计算公式为: atg 皿 qi 式 4-9) 220kV配电装置有1种跨线形式,以下为计算校核结果。 跨线:进线跨线

25、,跨距14.5m,采用2XLGJ-400/25导线,绝缘子串 为16*XWP2-160最大弧垂1.7m,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4-3高层出线跨线风偏摇摆计算结果表 内容 参数 大气过电压 (风偏) 操作过电压 (风偏) 最大工作电 压(风偏) 弧垂及风 偏要摆角 绝缘子串弧垂f1(m) 0.732 0.718 0.632 导线弧垂f2(m) 0.368 0.382 0.468 绝缘子串风偏摇摆角以1 (o) 2.012 3.468 10.323 导线风偏摇摆角2(。) 5.867 11.232 29.438 相间距离 要求的相间距离D2 (mm) 2471 2896 3268 相地距离 要求的相

26、地距离D1 (mm) 2012 2231 1826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见,220kV配电装置高层出线跨线相间距离要求 最小值为3.268m ,对于本工程相间距离可取3.5m,出线跨线相地距离 要求最小值为2.231m,对于本工程相间距离可取 2.5m。 4.2.3 GIS出线间隔尺寸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110( 66)500kV变电站通用设计修订工作 成果,并结合以往500kV变电站实际情况本工程220kV GIS出线间隔尺 寸确定如下: (1) 双回路出线采用同一跨构架,构架宽度为24m (2)GIS套管相间距3m避雷器相间距3.25m; (3)出线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单I型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挂

27、点距 离为:3.5m(相地)3m相间)3m(相间)5m(回路间)3m(相间) 3m相间)一3.5m(相地); (4) 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挂点距离为:2.5m(相地)3.5m(相间) 3.5m(相间)一5m(回路间)一3.5m(相间)一3.5m(相间)一2.5m(相 (5)在出线构架A字柱的变电站侧设置爬梯,爬梯按不带护笼考虑。 220kV GIS出线间隔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I =D二 -:宀;- j 4 I-* R 丄 丄 丄 丄 丄 丄 图4.2-2 出线间隔的平面布置图 以上配电装置尺寸计算如下(如图 4-7所示): (1)设备相间距:GIS套管相间距应不小于2m(A2值)+0.6m(均

28、压 环直径)=2.6m,因此确定为3m出线避雷器相间距应不小于 2m(A2 值)+1.1m(均压环直径)=3.1m,因此确定为3.25m。 (2)出线悬垂绝缘子串挂点:相地距主要由带电上人检修工况决定, 应不小于0.4m(爬梯宽度一半值)+2.55m(B1值)+0.3m(导线风 偏)+0.1m(导线分裂间距一半)+0.015m(导线半径)=3.365m,考虑施工误 差后确定为3.5m;相间距同设备相间距;回路间距应不小于3.8m(D 值)+0.6m(导线风偏)+0.2m(导线分裂间距)+0.03m(导线直径)=4.63m, 考虑施工误差后确定为5m 图4.2-3 出线间隔安全净距校验 (3)线

29、路耐张绝缘子串挂点:出线终端塔按双回路塔考虑,线路从 出线构架到终端塔呈发散状,因此相邻两回路间距仅需满足 5m的带电距 离要求。 因此本工程GIS间隔宽度按12m考虑。 424 GIS出线构架高度 本工程220kV配电装置远景共16回出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500kV 变电站通用设计500-A-3方案,本工程220kV出线间隔断面如下图。 图4.2-4 220kV出线间隔断面图(双层出线) 由于220kV构架梁为700 x700mm的三角梁,运行检修人员按站立在 梁上活动检修考虑,需满足上人处距高层出线跳线 4300mn带电距离要 求。因此,本工程推荐高层出线构架挂点按 14m考虑。 综上,

30、本工程220kV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如下图。 対U 图4.2-5 220kV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4.3小结 (1) 经与设备厂家调研,结合平面布置,252kV GIS设备进出线套 管之间距离为11m; (2)220kV GIS间隔宽度推荐为12m; 220kV配电装置区域纵向尺 寸为25m,小于通用设计26m纵向尺寸; 2 (3)优化后,220kV配电装置区域占地面积0.485hm,较可研 0.504hm2压缩0.019hm2,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 96.15%。 5主变无功配电装置的优化 本工程结合变电站站址条件,根据系统低压无功需求,确定了低压 无功补偿装置的分组容量及接线形式,主变低压侧35k

31、V电气接线推荐 采用以主变压器为单元的单母线接线,35kV无功补偿装置进线设置总断 路器。 本期上2号和4号主变,共装设4组60Mvar低压电容器和2组 60Mvar低压电抗器以及2台800kVA站用变。 5.1主变布置优化 本工程合理调整了主变压器布置,以保证主变与防火墙间距满足调 压变的运输要求,确定防火墙间距为11m。本期及远期的两组主变构架 组成六连跨,以压缩主变区域横向尺寸。 通过对主变高压侧电气距离的详细校验及对水工等管线的合理分 布,压缩主变构架与主变运输道路之间的距离,确定该距为15m 将220kV避雷器由主变侧移至220kVGIS主变进线侧,在合理布置 主变防火墙与主变之间间

32、隙,以满足调压变的检修通道要求的前提下, 本工程压缩了主变汇流母线与主变防火墙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压缩主 变无功区域纵向尺寸。主变构架与汇流母线0相间距,由通用设计方案 的7m压缩为4.5m。 综上,通过针对主变压器高压侧及低压侧的纵向尺寸优化,本工程 主变及无功补偿设备区域纵向尺寸由可研的64m优化为62m 5.2 35kV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本设计,35kV无功补偿装置排列方向与主变压器布置方向呈平行的 一列式布置,35kV配电装置采用AIS设备,母线采用支持式,无功设备 采用组合框架式电容器组和干式空心电抗器。 电抗器的维护通道按单侧维护考虑即可,并联电抗器外径为2m建 议维护通道宽度按2

33、.2m考虑;12瞬抗外径1.9m,建议维护通道宽度按 2.1m考虑(框架式电容器不考虑整体运出检修,仅考虑串抗整体运出)。 站外电源进线设备布置在220kV配电装置区北侧。 主变及35kV无功补偿装置场地平面布置图最终方案见图5.2-1。 h-45m h=i50 0 d厂 h=45Ti -M-1肖土七归乏蚩聶 图5.2-1 220kV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 5.3小结 1)每两组主变构架组成六连跨,以压缩主变区域横向尺寸; (2) 压缩主变汇流母线与主变防火墙、主变汇流母线与35kV配电 装置母线的距离; (3) 优化后,主变无功补偿区域占地面积1.299 hm2,较可研 1.341hm2压缩0.

34、55hm2,占地面积为可研方案 96.88%。 6电气总平面方案 6.1电气总平面初步规划 本专题依据电气主接线、各级电压线路出线方向、主变压器及配电 装置型式和进站道路以及土地预审范围等综合条件,确定电气总平面初 步规划。 6.2电气总平面方案分析 变电站可研方案中,50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东部,远景 8回全 部向东架空出线,预留母线高抗位置。22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侧, 向西出线10回。主控通信楼及站前区布置在站区北侧,从北侧进站。可 研的电气总平面布置如图6.2-1所示。 BATH A H N H- I C - I I I l;l I i I IJ II F;ll i ii i

35、 i;u i i i ii II I; II出屮 11“ I I 1 V 11 Hiui VW J II ” r 图6.2-1可研电气总平面布置 本章将结合各配电装置区的尺寸,对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具体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结合系统规划、可研土地预审,合理布置500kV配电装置及 220kV配电装置区域。 (2)协调500kV GIS设备和出线构架布置,优化 500kV配电装置 布置,缩短分支母线长度; (3)根据各厂家500kV GIS布置型式,优化500kV GIS尺寸,压缩 占地。 (4)在满足设备运输时对带电设备的安全净距和高抗水工管线的要 求,对母线高抗AIS回路尺寸进行优化,减小母线高抗回路的纵向尺寸。 (5)对主变及无功补偿区域进行如下优化:考虑水工管线的要求, 对主变前与主变运输道路尺寸进行优化;考虑调压变运输通道,对主变 与汇流母线尺寸进行优化。 (6)对主变无功区域无功补偿设备的布置方式与尺寸进行优化。 优化后的电气总平面布置如图6.2-2所示。 g CEW CB. 溯 CE?. CBA CEU. 雅 CBft W. CBA . CBK C =-=* Ml/tua SH- Al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