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清华简系年看周初的“三监”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路懿菡系年简文云:“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 三监而立考子耿。成王屎伐商邑,杀一去子耿。” “匸乏一子耿”又作“录子圣”, 其同大保簋铭文所见的“录子软(圣)”相印证。简文的出现,不但证实了“录 子耳u (圣)”即为传世文献中的王子禄父,同时亦为重新认识周初的“三监”提 供了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历史资料。(一)传世文献中的“三监”考诸传世文献,“三监”之称最早见于诗谱邶鄘卫谱孔颖达正义所引 尚书大传,“武王杀纣,立武庚,继公子禄父。使管叔、蔡叔监禄父,禄父及 三监叛。”此处记载先言“管叔、蔡叔监禄父”,以管、蔡二叔为“监”,后却言
2、 “禄父及三监叛”,似在管、蔡二监之外尚有一监。学者认为“这种依违两可的 模糊说法,说明汉初今文家对三监一词的历史内涵并无清楚的认识。司马迁 作史记没有采用三监这个概念,恐怕与此不无关系。”史记周本纪 言:“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管蔡世家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 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卫康叔世家则言:“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 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 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在司马迁的记述中,武王以 管、蔡二叔“相”、“傅相”武庚以“治殷遗民”
3、,并未言及管、蔡之外还有他人, 更未出现“三监”之称,也未以“三监叛”来概括武庚与管、蔡二叔共同发动的 叛乱。成书时间早于史记的逸周书作雒言:“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殷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较之史记,作 雒以管、蔡、霍三叔“俾监殷臣”,但仍未以“三监”指称三叔,而且言“辟 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并未提及霍叔的下场。“管蔡之乱”见于左传昭公元年、国语楚语上、孟子等先秦文献, 杜勇:V尚书周初八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93页 而关于“霍叔”的记载,却仅见于商君书刑赏,“昔者周公旦杀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可见史记、淮
4、南子等西汉文献多言管、蔡、武庚共同 叛周,不言霍叔之事,是有其史料依据的。而且各文献皆未出现“三监”之称, 也未将管、蔡、武庚三人视为“三监” 。如学者所言,西汉时期对于“三监”历 史内涵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管叔、蔡叔、武庚三人也未以“三监”称之。东汉班固在其所著汉书地理志中正式以武庚、管叔、蔡叔为“三监”: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庸、卫国 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 三监。故书序曰: 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 号曰孟侯,以夹辅周室;迁邶、庸之民于洛邑,故邶、庸、卫三国之诗相与 同风。班固依据书序,以武庚、管
5、叔、蔡叔为“三监” ,并且认为周人克商后以“三 监”三分原商畿为邶、鄘、卫三国,具体的则是封武庚于邶,封管叔于鄘,封蔡 叔于卫。周公平乱后,并三国之地为康叔所封之“卫” ,因此“邶、鄘、卫三国 之诗相与同风”。班固以武庚为“三监”之一,同管、蔡二叔一样具有监管殷民 之权。而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诗谱邶鄘卫谱中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邶、 鄘、卫者,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大行之 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 后。庶殷顽民, 被纣化日久, 未可以建诸侯, 乃三分其地, 置三监,使管叔、 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 鄘,东谓之卫。三监导武
6、 庚叛。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更于此三国建诸侯,以殷余民封 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后世子孙稍并二国,混而名之。七世至顷侯,当周夷 王时,卫国政衰,变风始作。故作者各有所伤,从其国本而异之,为邶 鄘 、卫之诗焉。郑玄以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 ,而且认为邶、鄘、卫为商纣畿内之地, 封域在禹贡冀州大行之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 ,武王克商后封 武庚于京师以为殷后,而置“三监”于邶、鄘、卫三地, “自纣城而北谓之邶, 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成王平乱后,建邶、鄘、卫三国,康叔所封之“卫”为 诸侯之长,其后世子孙兼并邶、鄘二国而“混而名之” 。根据郑玄的说法,邶、 鄘、卫作为地名在武
7、王克商前即已存在,武王克商后置“三监”于此,成王平乱 后才建立邶、鄘、卫三诸侯国, 康叔所封之“卫”最初只在“纣城”之东的范围。 同班固的“三监”之说相比,郑玄不但不以武庚为 “三监”之一,而且将邶、鄘、 卫建国的时间定在成王平乱之后,并且明确了邶、鄘、卫三地的具体范围。虽然 两人的“三监”之说存在诸多分歧, 但两人都是以周初的 “三监”之设作为邶、 鄘、卫“相与同风”的原因。无论是班固以武庚、管叔、蔡叔为“三监”还是郑玄以管叔、蔡叔、霍叔 为“三监”,两人的“三监”说都认为武王克商后以“三监”三分商畿,而作 雒、史记等较早文献中都没有武王克商后三分商畿的记载,左传定公四年、卫康叔世家等都有康
8、叔封于卫的记载,而“邶” 、“鄘”无论是作为诸侯 国名还是地名都不见于较早的西周文献,尤其是按照郑玄所言, “邶”、“鄘”两 国应与卫国一样是在成王平乱后所建, 但在所有记载西周分封史事的文献中, 皆 不见其名。因此班固、郑玄两人所言的周人以“三监”三分商畿之说缺乏可靠的 史料支撑,并不能作为西周初年的历史事实来理解。由于传世文献中对于“三监”的记载多为只言片语,东汉班固、郑玄又根据 各自对于文献的理解, 对本来在西汉时期历史内涵已模糊不清的 “三监”问题进 行了不同的阐释, 后世学者根据对 “监”义的不同理解及结合 史记、逸周书 等文献所载,或依班说,以武庚、管叔、蔡叔为“三监” ;或依郑说
9、,以管叔、 蔡叔、霍叔为“三监”。遂使得“三监”问题在西周史研究中一直处悬而未决, 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系年简文言“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录子圣” ,“三监”为商人所杀,录 子(武庚)不可能为“三监”之一。而文献中明言周公“杀管叔,放蔡叔” ,非 为商人所杀,以此来看,管、蔡二叔亦非“三监” 。二)“商邑兴反”与“三监”之设系年简文云:“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 三监而立录子圣。成王屎(践)伐商邑,杀录子圣。”“商邑”之称见于传世文献,如“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诗经商颂殷 武)、“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尚书牧誓)、“辜在商邑”(尚 书酒诰)、“其在商邑,用协
10、于厥邑”(尚书立政)等。而简文中的“成王屎伐商邑”同康侯簋铭文“王刺伐商邑”相印证,两者所载的应都是成王 征伐录子(武庚)叛乱之史事。再结合大保簋铭来看,录子(武庚)之乱是在“商 邑”发动的,因此才会成为周人征伐的对象。对于康侯簋铭文中的“商邑”,唐兰认为:“商邑即大邑商,指商都。”陈梦家根据帝王世纪、汉书地理志、括地志等文献认为商纣都于朝歌,“武庚所封,亦应在此”、“此铭王所伐的 商邑,当指朝歌而言”。武庚“俾守殷祀”之“商邑”应是商纣王都所在,而 商纣时期的王都应在安阳殷墟,而非朝歌。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七)十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 北距邯
11、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亦云:“相州 安阳本盘庚所都,洹水南岸三里有安阳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谓北蒙者也。” 王国维在说殷一文中言:“殷之洹水南之殷虚,盖不待言”、“今龟甲、兽 骨出土皆在此地,盖即盘庚以来殷之旧都。”随着殷墟遗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为河南安阳小屯殷墟正是商代自盘庚至帝辛8代12王所统治的商王朝的王都所在。对于文献中以朝歌为商代晚期王都的说法, 杨宽认 为“牧邑即是妹或沬,也即朝歌”、“大邑商的郊区原有别都的建置, 牧就是商代晚期的别都。牧不仅有离宫别馆,而且驻屯有重兵,防守着南郊 的重要门户。牧是商代晚期重兵驻屯之地,所以武王要克商,必须进
12、军到牧野, 展开决战。一旦牧野的决战武王取得决定性胜利,殷的都城便没法防守,整个大 邑商就很快被全部占领,商朝就灭亡了。”从甲骨卜辞看,商人对王都的称呼有“兹邑”、“王邑”(一期、“邑”(二期)、“大邑”(三四期)、“大邑商”(五 期)。帝辛时期的商王都即以“大邑商”称之,何尊铭文亦言“唯武王既克大邑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页。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页。 王国维: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第267页。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中国
13、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第69页。商”可见西周初年周人仍沿用这一称呼。 学者认为“大邑商”有两层含义,“其 一表示的是安阳殷都,其二表示的是商的王畿,而从周武王与商纣王决战之地是 在朝歌的牧野来看,在帝辛时期大邑商概念包括朝歌在内。”作为商王畿概念的“大邑商”其包括的范围应是“北起沙丘,南到朝歌,西到太行山,东到 古黄河的地区”。随着周人克商的成功,商王朝在“大邑商”内的统治已然解 体,作为王畿概念的“大邑商”已不复存在,周人牧野决战后迅速占领安阳殷都,“商邑”应是周人对商王都的另一种称呼。作为曾是商纣王都的“商邑”,既是商王朝的政治、宗教中心,同时亦是商 王室贵族及其他商人宗族的聚居之
14、地。有学者根据殷墟的考古发掘,认为“殷墟 实属于一种大城聚落的组织形态,殷墟这一大城聚落是由星罗棋布的小族邑聚落 簇拥着王族城邑而构成的。王族城邑是殷墟大邑商的中心, 是都城的心脏。在王 族城邑周围,在30平方公里王畿范围内向心式地分布着层层族邑,这层层族邑 的沟通联结,形成了似无实有的聚落屏障或类似城墙的防御功能。”而殷墟的居 民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殷王室成员及其妃嫔妻妾,官员侍从,为殷王室服务的奴仆卫士。(2)殷王室在殷墟还有一支常备军,他们负责王宫的警卫。(3)还直接控制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内奴隶。(4)数量众多的手工业生产者,包括在青铜器铸造、制骨、制陶、玉石器制作等作坊中从事生产劳
15、动的工匠。(5)殷都居民中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的应是广大的族众,包括各氏族 的贵族首领(族尹),他们居住在宫殿区周围的各聚落内。 每一个氏族 都有各自的族邑(即聚落)。族邑与族邑之间的空白地带应是他们用以 耕种的土地。他们聚族而居,合族而葬。以此来看,“商邑”的“殷遗”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应是以录子王震中:商代都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第318页。徐义华:商代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309页。陈朝云: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陈朝云: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武庚)、微
16、子、箕子等为代表的商王室宗亲贵族,以及隶属于他们统治的奴仆 卫士、官员侍从等;第二部分则是数量众多的贵族氏族和王朝官员,逸周书商 誓:“王若曰:告尔伊旧何父、口、口、几、耿、肃、执,乃殷之旧 官人序文,及太史比小史昔,及百官里居献民”其中“几”、“耿”、 “肃”、“执”等皆为氏族名称,“旧官人”、“太史比”、“小史昔”所指的 应是原殷商旧官员;第三部分则是处于最底层的服务于商王室及贵族阶层的从事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普通商族民众。商在“大邑商”内的统治是以“族”为 单位的,以录子圣(武庚)为首的商室贵族无疑是居于“殷遗”中最上层的统治 阶层,其自身也具有较强的宗族势力。周人克商后对待这些在商
17、纣统治时期遭受 残酷打压的商室贵族予以各种优待,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克商”的军 事代价,另一方面也是“忌惮”于这些商室大族的势力,因此“立王子禄父,俾 守商祀”,承认了录子(武庚)的宗教祭祀权力,使之继续居于“商邑”内,名 义上仍是商室宗族的族长。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 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以此来看,武王“封商纣 子禄父殷之余民”、“以奉其先祀勿绝”的性质当如此相似,即是赋予录子(武 庚)继续统治“殷遗”之权,只是此时的“商邑”已非“大邑商”的王都,而同 “焦”、“祝”等一样都是臣服于周的异姓族邦。周人在“褒封”的同时
18、,亦分 封功臣子弟,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 相周,为周公。圭寸叔振铎于曹,圭寸叔武于成,圭寸叔处于霍。”另据左传僖公 二十四年所载富辰语,武王时期受封的尚有毛、郜、雍、滕、毕、原、酆、旬E、 荣等,有学者认为武王时的分封“完全是根据需要而设立的军事据点, 重点在于 控制战略要地,其更像是战略要塞,而不像授民授疆土的封国。”如管叔所 封之地“管”,即利簋铭文中的“諄自”,于省吾先生早已指出“湍”为“管” 之初文,陈梦家先生指出“西周金文中的为师旅的专名”,匕”即 宫长为、徐义华:殷遗与殷鉴,中国
19、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109-110页 于省吾:利簋铭文考释,文物1977年第8期。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52页。指管地的师旅所在。尚书洛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陈梦家认为“洛师 即洛乃未营洛邑以前师戍所在。”西周早期的小臣茁述簋铭文:“取东夷大 反,伯懋父以殷八H征东夷。唯十又一月,遣自旗-,述东F,伐海眉,厥复 归在牧自”其中的“廉自”、“牧自”即为“殷八师”的驻屯之地,而“牧”即为原商王朝的军事重镇牧邑。同为西周早期的康侯鼎铭文作:“康侯在朽I匚赐作册 贝,用作宝彝。”小臣单觯铭文作:“王后 克商,在成,周公赐小 臣单贝十朋,用作宝尊彝。”研究者
20、指出:“这些称做某师者,一般都是西周 王朝直属军队的驻地或戍守地区,也即是六师或八师在周王朝直属区域 内各驻扎地的具体称呼”,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西周军队的驻防地区,多数 都是相对固定的长期驻地,它们呈点状交错散布于西周东土和西土范围 内的主要用兵方向,由周王任命的专职官员来进行管理,属于西周王朝直接控制 的特定地域范畴。”以此来看,“管自”、“成自”、“朽口”等这些出现于西周早期 铜器铭文中的“ ”应都是周人克商后驻扎在原商属地的师旅,武王的“分封” 正与此性质相同,周人正是通过这些军事据点的设立将新征服的原商属地纳入自 己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使之成为西周王朝的直属领地。而武王所封的“诸叔
21、” 更像是各军事据点的戍守长官而非封国君长, 其同封于“商邑”的录子圣(武庚) 的性质是不同的。此时的“商邑”作为周的臣属族邦,虽然同臣服于周,但并非周的直属领地, 但其却是周人在东方统治的最大隐患。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在西归途中,曾 “登豳之阜,以望商邑”,并在回到宗周后,夜不能寐,对周公言:“维天不享殷, 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武王所言 的“登名民三百六十夫”所指的应该就是盘踞于商邑之内的商室贵族, 正因为以 录子圣(武庚)为首的这些“殷顽民”虽暂时臣服于周,但仍随时都有叛乱的可 能
22、。“未定天保”即指没有完全得到天命,亦指周的统治仍然存在隐患,而隐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52页。 于凯:西周金文中的“卜”和西周的军事功能区,史学集刊,2004年第3期。 患就在“商邑”。因此,武王对录子(武庚)之封实为迫于克商之初的政治形势, 对于自己的腹心之患,周人必然要予以监管和防范, “三监”的设置应即是周人 针对“商邑”而采取的不同于其他直属领地的监管方式。“监”,说文云:“监,临下也,从卧 省声。”甲骨文中的“监”作“上:” 象人俯身通过盛水的容器观察自己的容貌, 其在卜辞中多以动词和名词的形式出 现,如“癸丑卜,惟%翹监凡”(合集27740)、“王其呼监,大吉”(屯南 721)等。“凡”在卜辞中又作地名出现,如“口 卜,贞中子肱疾,乎田于凡” (合集21565), “监凡”当指对凡地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研究方法探讨与试题及答案
- 2025租赁合同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 2025年网络管理员职业现状分析试题及答案
-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计划
- 体育赛事安保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计划
- 2025上海市粮食批发市场粮油交易合同
- 软件设计师考试目标规划方法试题及答案
- 风雨同行共创生活部美好未来计划
- 行政管理法中的重要理论概念试题及答案
- 学期活动安排的综合统筹计划
- 医疗器械销售流程与技巧
- 静脉炎的分级及处理流程
- 2025年云南省大理州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软件转让合同协议书
- 药房药师劳动合同协议
- 专题08 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 2025年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学生卷)
- 数学在生活中的奇遇
- 2024年金湖县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2025年厨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试卷:餐饮企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 五年级数学下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胸腺法新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