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土家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_第1页
传统音乐《土家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_第2页
传统音乐《土家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_第3页
传统音乐《土家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_第4页
传统音乐《土家山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项目代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传统音乐土家山歌 保护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主管部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二九年七月十三日目录一、申请报告13二、申报书418三、辅助材料19291、申报项目分布图 19192、申报项目照片 20303、申报录像片 31314、电子文本光盘 32325、申报项目cd音乐光盘33336、申报项目委托书 34347、申报项目授权书 35358、申报项目批复文件 3636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 报 报 告申报项目类别:传统音乐申报项目名称:“土家山歌”保 护 单 位:

2、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其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可入歌,喜者歌其乐、愁者歌其苦、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色彩,是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土家山歌在代代流传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信息,是美的智慧结晶,是艺术的养份,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也是先进文化艺术的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随着高龄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现在会唱土家山歌的基本上是部分老年人,青年受打工潮影响,热衷于现代生活模式

3、,对土家山歌盲目自卑,不愿传习,后继乏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调子濒临失传。土家山歌面临挖掘整理与抢救保护的关键时期。综上所述,为抢救和保护好沿可这一优秀的传统音乐形式,恳请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将“土家山歌”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二00九年七月十三日附件1: 项目代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项目类别:传统音乐土家山歌 保护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主管部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二九年七月十三日一、项目简介土家山歌简介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其内容丰富,取材

4、多样,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可入歌,喜者歌其乐、愁者歌其苦、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色彩。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乌江下游,与重庆市交界,近邻湘鄂。春秋属巴国,战国属楚,受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武陵山区农耕文化,土家山歌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是土家先民在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形式。土家山歌在代代流传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信息,是美的智

5、慧结晶,是艺术的养份,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也是先进文化艺术的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由于土家山歌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土家族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土家山歌能展现土家族风土人情、民风、民族风格,对年轻人不仅起着传授劳动技能、教化规范行为的教育作用,在文化上还起着传递、保存的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土家山歌伴随土家族的起源演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源远流长,见证了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生产、生活的发展历程,对研究各民族间相互关系和土家族地区的“山地文化”、“农耕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二、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土家山歌属 地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保

6、护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法 人蒋 柯通讯地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邮 编565300电 话(0856)8221111传 真(0856)8229415电子信箱yhwg0856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土家山歌流传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所有乡镇。沿河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乌江下游,与重庆市交界,近邻湘鄂。地跨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南北长98.28千米,东西宽53千米,北部、东部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南部、西部与省内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行政区域

7、总面积 2468.8平方千米。县境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高山、峡谷、丘陵纵横交错,以雄、奇、险、秀著称,乌江贯穿全境,有“乌江百里画廊”美誉。沿河处在三省一市通衢地,为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自古是土家民族聚居地,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非常鲜明而独特的民俗与文化,特别是土家山歌与沿河人民生产生活紧紧相联,世代传承。三、项目说明分布区域土家山歌分布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所有乡镇:和平、沙子、谯家、淇滩、夹石、官舟、客田、洪渡、思渠、土地坳10个镇;晓景、中界、甘溪、板场、黑水、黑獭、泉坝、中寨、黄土、新景、塘坝、后坪12个

8、乡。历史渊源历史渊源追溯土家山歌的历史渊源,不能不提土家族的演变过程,土家族是巴人后裔,据汉文献记载,早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巴文化”已出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廪君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巴方”记载。春秋战国时,巴在今重庆、涪陵一带建立巴国,从夏到秦灭巴,巴文化经历了2000多年的辉煌。秦灭巴后,巴人由长江以北地区向南迁徙,十道志载:“楚子灭巴(应为秦),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大量巴人得以在今天的湘、鄂、渝、黔毗邻的武陵山区定居下来。至宋代,史书上为了区别其他少数民族,则把这一带的少数民族冠以“土蛮”、“土夷”、“古巴僚”、“土蛮子”、“土人”、“土民”等名称,贵州通志、黔记皆有记载

9、。元明清三朝,中央王朝在今土家族居住区普遍实行土司制度,规定“蛮不出境,汉不入峒”。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后,汉族大量迁入,于是出现了“土家”、“客家”之分。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春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87年11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土家族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土家山歌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山民“杂居溪洞,都是蛮獠。礼法之道,故不知之。”土家人的生活与大自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构成一种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相融洽的文化心态。正因为土家族生活在这一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之中,其历史发展与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艺术传统、语言等必然反映到土家山歌之中,由此形成独

10、特的题材特色。土家族人世居高山深谷,从事农业,不违农时,终岁辛劳。因山地与稻田并重,故其艰辛程度较他处尤盛。先从砍草、烧火沙开始,然后开荒挖土、播种育秧直到秋收。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歌曲。 土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上山下河都是生与死的搏斗,土家山歌成了土家人壮胆的武器、汇聚力量的号角、释放重压的手段,从歌中随处可见热情奔放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铸就了优美动听的土家山歌,代代相传,源远流长。基本内容基本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土家山歌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其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衣食

11、住行、喜怒哀乐都可入歌,喜者歌其乐、愁者歌其苦、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色彩。是土家先民在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形式,是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2、具体表现形式土家山歌是土家族民歌中的一种体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土家山歌的多样性。多样化的题材不仅本身成为风格的一个特点,而且必然会反映在作为音乐形态主体的曲调之中,从而对土家族音乐艺术风格的 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家山歌涉及的内容宽泛,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可入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叙事性又有抒情性。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调剂型

12、。调剂型山歌是土家人在劳动过程中感觉疲劳、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所唱,目的是调剂劳逸、振作精神,调动和激发劳动积极性。最典型的有栽秧歌,土家人在田里劳作之时,根据各自所处的具体情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唱腔高亢粗放,直抒胸臆,唱词纳方言土语于其中,简洁朴实,颇具幽默、诙谐意味。二是自娱型。自娱型山歌类似自言自语,不一定要有听众,目的是消遣自娱。最突出的有扯谎歌,其歌词内容都是反常理的,但诙谐有趣,令人回味。三是调笑型。调笑型山歌大多是对异性的调侃、调情、挑逗,有较浓的生活气息,一般是男子占主动地位。最典型的有这山就没得那山高,其曲调欢快,唱腔高亢,独具抒情韵味,歌词以调侃逗趣为主,其语言朴实大方、饶

13、有风趣。四是对唱型。对唱型山歌又叫问答歌、盘歌,以“对”为主,一问一答,讲究“说得赢问得输”,这类山歌的突出特征是融谜语入歌中,故土家人有“盘根生”之说,即刨根问底的意思。最突出的是盘歌,多数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用具为题材入歌,唱题常常让人产生岐义,联想万千,通过唱答揭开谜底,妙趣横生。沿河土家山歌浩如烟海,还有咏景型、劝戒型等等。土家山歌的歌词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而存在的,它与曲调结合以后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直接诉诸听觉的形态而存在的。不同的语言是在长期的历史衍变中形成的,曲调的形成也是如此。以至于很多风格鲜明的优秀山歌不用原语或带有原语特点的释语去演唱就无法表达原曲的艺术意蕴。土家山歌的歌唱有

14、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以音高、音色、力度和时值上的细微变化,歌唱中以“滑”、“倚”、“颤”、“假声”等手法的不同运用,体现出土家山歌歌唱中特殊的内涵,它是歌唱中具有风格标志的艺术手段。土家族山歌在原生的状态传承中,不仅是歌词传承,而且独特的唱法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较忠实的传承。由此,通过山歌唱法而更加显示出土家族音乐艺术独有的风格。相关制品及其作品录制土家山歌大雨落来细雨飘cd音乐光碟一张;其代表作品有:望牛山歌、栽秧歌、扯谎歌、砍柴歌、打渔歌、酒歌、望娘歌、薅草打闹歌等传承谱系土家山歌的传承是千百年来土家人代代言传身教的结晶,其大致走向为:巴人土人土家族至今。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有其特殊的生活环

15、境与功能特征,其传承必然随社会的发展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上世纪八十年代,沿河进行民族识别工作时,由县文化馆组织文艺工作者首次深入土家村寨搜集土家山歌,田景恒、田应良、侯年元等一批民间老艺人唱了大量的土家山歌,经文化馆王纯孙、田贵忠、谭培元等人挖掘整理并编印成册,土家山歌在全县范围内得以传唱。其传承谱系如下:巴 人土 人土家族田景恒、田应良、侯年元王纯孙、田贵忠、谭培元王 波、杨龙飞、崔德黔、石 强乡 镇 城区各单位 社 区 学 校代表性传承人王 波(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乡板场村农民)四、项目论证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土家山歌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其旋律、节奏、调式、歌唱、歌词、

16、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定,体现的粗犷豪放、低沉婉转、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是土家山歌独特的音乐风格。 1、土家山歌旋律优美动听。在结构上讲究音调、乐节、乐句、乐段、乐曲等音乐结构要素,有高腔和平腔之分,每类歌都有固定的曲调,传统的山歌曲调,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奔放、悠长,旋律进行多为级进,音域多在八度与十一度之间,具有浓郁的特型音调和山野气息。2、土家山歌的节拍多为四二和四四拍,也有三拍子的曲调,但不常见,根据旋律需要山歌的头尾常用散板,自由舒展,可快可慢,节奏有紧密型和平缓型之分。3、土家山歌在传承中的调式与土家山歌中某种音阶有密切的联系,其曲调

17、大多属于徵调式、羽调式二种不同的五声调式,时有“清角”、“变宫”音出现,其结构多为单乐段曲式,调式的特殊性与旋律框架结构的特点及音调内在的逻辑,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土家山歌中独特的形式风格。4、土家山歌的歌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音高、音色、力度和时值上的细微变化,歌唱中运用“滑”、“倚”、“颤”、“假声”等不同的手法,是具有风格标志的艺术手段,同时,注重使用悠长的气息歌唱音域宽广与跳度较大而波浪起伏的旋律。 5、土家山歌的歌词具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土家山歌的歌词具多样性。土家族山歌的歌词是以口头文学的形式而存在的,不同的语言是在长期的历

18、史衍变中形成的,就形式而言,多为七言四句,有七言五句、六句,还有散句,他们是“到哪样山坡唱哪样歌”,土家族历史发展与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艺术传统、语言等必然反映到土家山歌的歌词之中,由此形成独特的题材特色。6、土家山歌衬词运用较为广泛并具有独到之处。衬词作为语言成份的表义是有限的,但与曲调结合后确有很强的表情作用,是土家山歌歌词中能影响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所用的衬词一般都是方言中常用的口语音节或惯用语,作用在于可确定土家山歌的地域性、可改变正词韵律,使土家山歌更加生动活泼。重要价值1、土家山歌以社会伦理、自然音响、直觉感受、传播方式的艺术为标志,提倡天人合一、心物一体、情景交融的感受

19、,由人民群众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文化信息,是美的智慧结晶,是艺术的养份,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也是先进文化艺术的基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土家山歌形象生动,情意真挚,由于它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土家族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和习俗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有较高的人文价值。3、土家山歌能展现土家族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族风格,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感知,对年轻人不仅起着传授劳动技能、教化规范行为的教育作用,在文化上还起着传递、保存的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4、土家山歌伴随土家族的起源演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源远流长,见证了土家

20、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生产、生活的发展历程,对研究各民族间相互关系和土家族地区的“山地文化”、“农耕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濒危状况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山野对歌、围着火塘唱歌等民间文艺活动已不被年青人热衷,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土家山歌的受众越来越少,对山歌兴趣逐渐淡化。随着高龄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现在会唱土家山歌的基本上是部分老年人,青年受打工潮影响,热衷于现代生活模式,对土家山歌盲目自卑,不愿传习,后继乏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调子濒临失传。土家山歌面临挖掘整理与抢救保护的关键时期。五、项目管理已采取的保护措施1、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

21、族区域自治条例第九条: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沿河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各村寨采风,编印了沿河土家族歌谣选、沿河土家族民歌集成等集子,通过系统地分类梳理,共发现山歌2000多首,2、沿河连续举办了“乌江之声”、“多彩土家”、“魅力沿河”“土家歌王擂台赛”等主题山歌大赛。推出了千人民歌大联唱。积极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等赛事,发现乡土人才,挖掘民间音乐素材,同时积极组织和鼓励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土家山歌,制定完善了文艺工作奖励办法,对民族民间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3、精选了18首沿河土家山歌曲目制作成大雨落来细雨飘cd音乐光碟,公

22、开出版发行。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录制两次,10多首沿河土家山歌在央视音乐频道全国播出。4、土家山歌已编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土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推广应普及。资金投入情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县委、政府先后投入二十多万元资金对土家山歌进行挖掘整理宣传推广。1、投入资金编撰沿河土家族歌谣选、沿河土家族民歌集成、沿河土家族音乐、舞蹈乡土教材,录制cd音乐光碟。2、投入资金举办“乌江之声”、“多彩土家”、“魅力沿河”“土家歌王擂台赛”等主题山歌大赛。3、投入资金组织土家歌手到省、地参赛、参演,到央视录制节目。六、保护计划保护内容1、邀请专家、学者对沿河土家山歌考察调研,研究其历史渊源与艺术价值

23、,确立其在土家族文化中的身份地位。2、建立规范、完整、系统、科学的沿河土家山歌档案管理体系。3、启动土家山歌的长远规划(510年)。一是保护并保证其传承朝着普及与推广、弘扬与发展的方向迈进;二是将其编入乡土教材实施具体推广措施;三是每年举办主题土家山歌大赛,加快群众性参与及民间推广速度;四是发挥其“名片”功能,出版发行丛书、光碟,加大对外推广、传播、交流力度;五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积极开展“沿河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申报命名工作。五年计划时 间保护措施预期目标2009年2010年进一步普查、搜集整理土家山歌相关资料建立“沿河土家山歌”档案库2010年2011年完善沿河土家山歌

24、乡土教材编撰工作推广普及2011年2012年录制沿河土家山歌dvd光碟二集全面展示沿河土家山歌独特的艺术风格2012年2013年编辑出版发行沿河土家山歌丛书加速其对外交流与传播2013年2014年启动并完成“沿河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申报命名工作,实施远景规划保护“沿河土家山歌”成为贵州民族音乐的一种固定形式保障措施1、成立保护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具体负责,对保护计划实施过程监督检查,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2、成立保护计划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和具体操作,安排并检查完成相关工作任务。3、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分工负责,保证计划内目标明确,分工清楚、责任落实、专人实施。4、实行保护项目的监督检查制,保证各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与保护经费落实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依据说明地方配套资金1、档案预算经费5万元2、乡土教材预算经费10万元3、录制沿河土家山歌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