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树参考资料病虫害及防治_第1页
栎树参考资料病虫害及防治_第2页
栎树参考资料病虫害及防治_第3页
栎树参考资料病虫害及防治_第4页
栎树参考资料病虫害及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株树病虫害及防治栋实僵干病株实僵干病发生在林属树林内或栋属林木比较集中的林内,东北长白 山漫江一带发病率为30-50%,高者70%。河南省西部山区桥类林内也 有分布。该病害对林类的天然更新和种子利用有严重影响。症状:初病时,坚果果壳表面产生变色斑,后变灰褐色,病斑周围铅 黑色,剥开种壳可见子叶上出现橙色小点,周围有暗色晕斑。后期子 叶变暗黑色,皱缩,并包上一层浅色菌膜。菌膜可以剥离。子叶被菌 丝充满,组成假菌核。被害子叶后期缺水,迅速干缩,其体积比健康 者小一半。到来年生长季节后,假菌核吸水膨胀,种壳裂开,有时在 假菌核上生出几个小喇叭状子囊盘。病原:块状盘菌 Ciboria Pseudotu

2、 berosao发生规律:当新坚果成熟落地后,有些坚果与老病果菌核、菌丝和子 囊胞子接触,靠菌丝或胞子萌发生的芽,从种壳缝或坚果基部维管 束侵入果壳内。菌丝以子叶为养料维持生长,逐渐形成新的假菌核。混在健康坚果中间的病果,在适宜温、湿度下生长出菌丝,在坚果生 长蔓延,由壳缝及维管束侵入坚果,使坚果发闰。这种侵染和侵染后 的发病,一般在20下及多湿条件下发展迅速,经2-6周就可以完 全破坏子叶,而形成假菌核。落地坚果的感染,一般零星发生,但当 大量收集坚果时,难免混入病果,为健康坚果提供侵染源。当坚果含 水量达40%以上,且温度又高,此时传染很快,特别是虫害果,感染 很快。如坚果吸水发芽时发生霜

3、冻,便于病菌侵染,致使子叶、根、 幼芽变色,甚至死亡。防治措施1、确定无病林区,通过详细调查和观察,确定无病区。2、精选健康坚果。在无病林区采集坚果作为种源。对采集的种子, 还要通过精选、除去虫果、伤果等劣质果。3、收集的坚果,应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库内阴干,使坚果含水率降至 30-40%再混沙贮藏。贮存坚果的库内温度控制在5-10。并且要干 燥通风。4、定期检查。对贮存的坚果要定期检查,对变灰绿色或灰黑色的坚 果一定要检除,集中处理。栋粉舟蛾学名:Fentonia ocypete Bremer鳞翅目,舟蛾科。别名:旋风舟蛾细翅天社蛾分布:河南主要分布于南阳、许昌、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寄主及

4、危害:寄主主要有麻桥、栓皮栋、棚桥、蒙古栋等。以幼虫蚕 食树叶为主,大发生时,常将粽叶全部吃光,树木生长衰弱,枝条干 枯,板栗园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柞蚕养殖收成,降低蚕 丝质量。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20-25mm雌虫翅展46-52mm,雄虫翅展4448mm。头和 胸背暗褐掺有灰白色,腹背灰黄褐色,前翅暗灰褐或稍带暗红褐色, 内横线以内的亚中褶上有1条黑色或带暗红褐色纵纹,外横线外衬灰 白边,横脉纹为1个苍褐色圆点,横脉纹与外横线间有1个大的模 糊暗褐色到黑色椭圆形斑。后翅苍灰褐色。卵扁圆形,乳黄色,孵 化前变为黄褐色,直径0.6mm。幼虫初龄幼虫胸部鲜绿色,腹部暗 黄色。老熟幼虫36

5、45丽,头赤褐色,体草绿色,胸部背线赤紫色, 两侧绿色,前胸背面中间有1个黄斑,腹部第三、四、五、七、八 节背面紫红色,有黄色斑。蛹红褐色,长2023丽,背面中胸与后 胸相接处有一排凹陷,共14个;具耳状短臀刺。生物学特性:河南一年一代,以蛹在树下表土层内越冬,翌年6月下旬7月上旬开 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羽化末期。7月上旬开始 产卵,7月中旬卵孵化,7月下旬、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至 9月中旬老熟幼虫坠地入土化蛹。成虫羽化多在晚间,以0-3点较 多,遇雨数量增多。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成虫趋光性强,白天 潜伏于树干和叶背面。卵产于叶背面叶脉两侧,每片12粒,少数 3-

6、5粒,每头产卵量98285粒,雄虫寿命4天左右,雌虫寿命7 天左右。雌、雄性比1: 3。卵期5-8天。幼虫多在3-7时孵化, 共5龄。1龄幼虫在叶背面取食叶肉,使叶片呈筛网状,2龄幼虫开 始取食叶片,4龄后进入暴食期。由于成虫产卵量大,且又分散,1 一3龄取食量小,危害状不明显,幼虫具有保护色,不易发现,当幼 虫进入暴食期后,可在35天内将林叶全部吃光,造成重大损失。老熟幼虫在树下杂草或枯枝落叶层下3-5cm表土层化蛹。防治措施:1、叶面喷药。对栗园、疏林地,采用叶面喷洒2. 5%敌杀死2500倍 液(或快杀灵),防治杯粉舟蛾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2、施放烟剂。对郁闭度0. 6以上的林

7、分,采用林丹烟剂(或敌马烟剂) 防治,每hm2用药15Kg,于无风的早晨或傍晚放烟,防治幼虫效果 可达80%以上,但要注意预防火灾发生。3、灯光诱杀。于78月份成虫发生期,用400瓦黑光灯或200瓦水 银灯诱杀成虫,每晚可捕杀千头以上,多者上万头。4、人工防治。幼虫期组织人力,利用幼虫遇震动后而坠地的特点, 震动树干,收集捕杀。5、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如捕食性天敌鸟 类,步甲、螳螂等,各种寄生蜂、黑卵蜂、舟蛾赤眼蜂等。在幼虫期 喷洒仿生制剂、病毒等,如25%灭幼胭III号毒00倍液,苏云金杆菌 (BT) 10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取得满意效果。栓皮栋波尺蛾 学名:Lar

8、erannis filipjevi Wehrli 鳞翅目,尺蛾科。分布:南阳、三门峡、济源等市。寄主及危害:寄主较杂。主要危害栓皮栋、棚栋等栋类,也可危害野 生山楂等树木。大发生时杯叶被食一空,状如火烧。形态特征:成虫 灰褐色,雄蛾体长710mm,翅展20-30mm,前后翅各有3条 黑褐色波状带(后翅不明显),前后翅外缘线有黑褐色三角形小斑点 7-8枚。触角双栉齿状,复眼圆形,黑色。雌蛾体较粗,翅退化为 小翅,狭长,前翅约为后翅的1/2,翅展57mm ,灰褐色,前翅亚 基线、外缘线、后翅中横线处有由黑色鳞片构成的波状纹各一条。前、 后翅外缘、后缘均具整齐的缘毛。体黑褐色,背部有灰黑色鳞片组成

9、的纵纹两条。足有灰白色和黑褐色相间毛环。产卵器黄色,平时缩入 体内。卵近圆柱形,长0.8mm,宽0.5mm,表面有纵裂整齐的刻纹。初产呈 翠绿色,后渐变为浅绿或红绿色,孵化前为黑紫色。幼虫:老熟幼虫 体长2328mm,黑褐色,腹部第2至第3节两侧有2个黑色圆形突 起。体背有4条黄色或褐色线。蛹:纺锤形,长6. 810. 3mm,宽2. 43. 9mm。初化蛹为淡绿色,渐变为棕黑色、棕红色,羽化前为灰 黑色,有光泽。第六节气门处有1个大而呈棱形的凹陷。未端呈叉 状。生物学特性: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内越冬越夏。蛹期9个月,成虫于1 月下旬开始羽化并交尾产卵,羽化多在13-19时。羽化后1天

10、开始 交尾,雄蛾有强烈的性诱现象。卵多产在树干的粗皮裂缝内,很少 产在树冠枝条上,每只雌蛾产卵170粒,最高达280粒。卵期3035 天,于3月下旬开始孵化,孵化期38天。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 24小时后开始钻入林树芽苞内取食嫩叶,1-2龄幼虫危害叶片呈不 规则缺刻,4月上、中旬正是4-5龄期,也是危害高峰期,能将叶 片吃光或仅留叶脉。危害期长达40天以上。幼虫受到振动,立即吐 丝下垂,悬于空中,稍停后可沿丝爬回,或借助风力转移至另一植株 上危害。4月下旬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落地寻找疏松土壤化蛹,深 度一般不超过6cm。防治措施:1 .叶而喷药。栗园、疏林地可采用叶面喷洒2. 5%敌杀死500

11、0倍液(或 快杀灵)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2 .施放烟剂。对郁闭度0. 6以上的林分,采用林丹烟剂(或敌马烟剂) 防治,每hm2用药15Kg,于早晨或傍晚放烟,防治幼虫,效果可达 80%以上,但要注意预防火灾发生。3 .灯光诱杀。于7-8月份成虫发生期,用400瓦黑光灯或200瓦水 银灯诱杀成虫,每晚可捕杀千头以上,多者上万头。4 .人工防治。幼虫期组织人力,利用幼虫被震后,易于坠地的特点, 人工震动树干,用扫帚捕杀。5 .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如捕食性天敌、鸟类,步甲、螳螂及黑卵蜂、舟蛾赤眼蜂等。在幼虫期喷洒仿生制剂病 毒等,如25%灭幼胭灰号1000倍液,苏云金

12、杆菌(BT) 1000-2000倍。栓皮栋薄尺蛾学名:Lnurois fletcheri Lnoue鳞翅目尺蛾科。分布:河南省的南阳、三门峡、济源等市。寄主及危害:主要有栓皮杯、栗、棒、梨、梅、桃、杏等树木,以幼 虫蚕食林类等植物叶片,大发生时常将树叶吃光。形态特征:成虫 雄蛾暗黄褐色,体长6. 8-7. 0mm,翅展2025mm。触角栉齿状, 与体等长。复眼黑色,圆形。前翅土黄色,外横线与内横线处有暗褐 色斑点组成的波状纹1条,前、后翅中室外端各有1个椭圆形褐色斑 点,后翅灰白色。雌蛾土黄色。翅退化,体长4一8由。触角丝状, 复眼黑色圆形。腹未生有一小撮黑色长毛丛。卵圆筒形,两端圆形, 长0

13、. 75mm,宽0. 5mm。表面光滑具光泽,初产时灰褐色,后变为灰白 或灰色,孵化前为灰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mm,头壳淡绿,体 乳白色或肉红色。蛹 黄绿色,长6. 3mm,宽2. 5mm,尾端有2个小刺。 茧土色,长 7. 1mm,宽 4. 4mm。生物学特性:河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干周围表土层内越夏越冬。1月中旬开 始羽化,2月上旬达羽化盛期,3月下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老熟幼 虫坠地入土化蛹,蛹期达9个月。雌蛾交尾后14天开始产卵,卵 多产于树冠枝条上,很少产于树干或杂草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79. 5 粒,最多达131粒。卵块呈带状壳斗科病虫害:栗白粉病、褐斑病、称实僵干病、栗实

14、象鼻虫-)褐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当年生叶片和嫩枝,病斑为褐色圆形,危害严重时叶片 嫩梢焦枯,常导致幼苗枯梢缺顶,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苗木质量。2、发病规律:病菌胞子借气流传播、侵染,5-6月为发病盛期。3、防治方法: 发病前喷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喷50%甲基 托布津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倍液;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除烧毁, 并进行药剂防治。(二)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maira): 乂称果实象鼻虫。幼虫危害。1、生物学特性: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6月下旬 至8月下旬为化蛹期,化蛹盛期在8月中旬,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为 羽化盛期

15、;成虫8月上旬开始产卵,8月下旬幼虫孵化,老熟幼虫于己于10月 中旬入土越冬。成虫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出土后取食栗实子叶补充营养,并将卵产于 栗实中,幼虫在栗实中取食至10月中上旬,脱果入土化蛹。2、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2)栗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并处理落果。 (3)冬季进行栋园垦覆,消灭越冬幼虫。(4)利用成虫假死性,震荡捕捉害虫。 (5)栗实采收后,用5055温水浸泡种实1015分钟,杀死其中幼虫。蒙古栋(Quecusmongolica)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是我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 林树利I大兴安岭是其分布北界。通过对大兴安岭蒙古栋林的病虫鼠害调查研究, 确定了危害大兴安岭蒙

16、古栋的主要病虫鼠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方 法。1.蒙古栋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虽然蒙古栋病害较多,但经几年来的调查认为,大兴安岭林区蒙古桥病害主 要有两大类:干部病害心材白腐与根部病害根朽病。1. 1 蒙古栋心材白腐(SpongipellisLitschaueriLohw)该菌在大兴安岭蒙古栋分布区发生最为普遍,是危害最严重的真菌之一,也是 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蒙古栋不成材的主要原因。所以摸清其病变规律,力图解决 心材白腐是蒙古栋人工培育技术的前提。通过对在加格达奇、松岭、新林、韩家 园、呼玛等地做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菌引起的腐朽,不仅可使主干纵向蔓延 至全干,以至顶端,甚至蔓延至粗枝,常形

17、成枯萎。同时腐朽乂可波及边材,造 成树干偏干现象。病菌常通过枝条断口、火烧伤、死节、天牛虫道以及其他原因 引起的机械伤等处入侵。腐朽初期木质稍呈暗色,逐渐在木质变色处形成白色小 斑点和纤维条增加,最后形成小窝,严重时木质呈小孔状海绵体,称为心材混合 杂斑腐朽。此病发生与林木起源、地位组、龄级、林木组成等关系十分密切。防治措施:因为病菌一旦侵人,首先危害的是髓心组织和输导组织。目前没 有好的防治方法,所以只有清除患病树木,搞好林内卫生,加强保护管理措施, 严禁乱砍乱伐,选育抗病树种。1. 2柞树根朽病由密环菌引起,这种真菌常常在腐朽的枯枝上、腐败的叶片上、残体上潜伏。 病菌胞子借风传播,当落到柞树老年的枯根上以及烂皮上时,即萌发向根部侵伸, 在根皮内外产生黑色菌落,一遇适当气候条件,即繁殖成密环菌(榛菌)。柞树根 朽病病原菌为甲密环菌体(AimillarilameneaVahlexfrQudl)寄生所致,近年来根朽 病有加重趋势。防治方法:加强林地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