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 20年概 述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 20年概述中国的编辑科学研究发端于上世纪40年代由广州自由出版社首次刊行的编辑学一书,此被视为“编辑学”启 名之始。而编辑学真正被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则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20年来,编辑学经历了研究的创始期、深化期、攻坚期及创立期四个阶段,其间,河南大学作为中国编辑学 的一个主要研究、实践阵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先导与推动 作用。那么,在这 20年间,河南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理 论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什么样的研究成果、 开出了什么样的实践之花呢?一、编辑出版专业起步与发展历程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 是创
2、始期,即以学报编辑部为中心时期(1983-1990 );二是发展期,即以河南大学中文系(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前身)(1990-2002)为中心时期;三是成熟期,即以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中心时期(2002-)。1.创始期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早在 20世纪70年代末就集中了 几位在教学、科研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并热衷于编辑出版事业 的骨干教师,他们兼顾教学、科研与学报编辑两方面的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编辑实践经验,也积淀了初步的编辑理论学 养。1983年,应胡乔木同志关于在高校设立编辑学专业的 倡议,河南大学受省教委委托开办河南省高校学报编辑业务 培训班,由学报编辑部的几位教授、畐燉授负责授课培训青 年编辑
3、,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期间,学报编辑部王 振铎教授写了题为文科学术论文的鉴审问题的讲稿, 1984年又应邀到教育部在哈尔滨举办的全国高校学报青年 编辑培训班讲课,课后,这篇讲稿被全国高校学报青年编 辑培训班讲义收录,发给全体学员。为推动编辑学研究,1985年开始,经学报编辑部主任 宋应离教授提议,河南大学学报率先开设“学报编辑工作论 坛”专栏,后改为“编辑学研究”专栏,这一举措反响在编 辑出版学界反响强烈。近 20年来,陆续刊发有关编辑学研 究和编辑学教育的文章约 300多篇。1985年,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派王振铎、司锡明对北 大、南开、复旦等高校就有关编辑学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了 考察,
4、为之后的研究生招生和本科教育专业的设置做好了先 期铺垫工作。1986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河南大学学报 编辑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编辑学研究生,录取了李频、 王衍诗、何玉冰三位研究生,分别挂靠在文学、教育、地理 硕士点上。之后1987年又招3名。河南大学为我国招收编 辑学硕士研究生最早的单位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原国 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上,未设置编辑学专业。所以这两届研究生就采取“借鸡生蛋” 的办法,将其专业挂靠在有关专业方向授予学位,教材就由 导师们自行编写。在教学上采用听讲、自学、写作三结合的 方法,在三年当中,学生既学习了较系统的编辑理论基本知 识,又培养了
5、初步的编辑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编辑工作打 下了基础。同年,河南大学批准成立了编辑学研究所,主任 由司锡明担任,畐U主任由胡益祥和张如法教授担任,学报编 辑部组成了一个由教学、科研、编辑三位一体的实体。1987年,学报招收了首届编辑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生,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贵州、 湖北、江西、河南等地,与本校编辑学研究生一起上课。1984年,河南大学在国内首办编辑学研讨班;1987年,河南大学又与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召 开编辑学研讨会,开教育、科研、新闻、出版合作研究之先 河。这一时期,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教育教学尚在实验招生 阶段,除招收了两届研究生外,
6、教育教学实践主要是以短期 培训班的形式出现的;理论研究初具雏形,形成了以学报编 辑部王振铎、司锡明、宋应离、张如法、李明山等五位教授 为代表的编辑出版学研究群体,并出版了编辑学通论、中国大学学报研究、编辑社会学等著作,并发表了 若干篇论文,为以后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奠定了基础。2发展期随着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编辑学学科建设的需要, 1986年秋,学报编辑部开始考虑与中文系共同构建本科编 辑专业招生的设想。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90年,中文系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88级本科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作 为第一届编辑学专业本科生,作为办本科编辑专业的一种实 验,学报编辑学研究所的教授们参与教学工作。199
7、2年该届学生毕业时就业去向良好。此后两年多,编辑学教育一度 陷入低谷。1992年,河南大学向河南省教委申请设立编辑学本科 专业获得批准。1993年,河南大学中文系正式招收第一届 本科专业编辑学研究生,按非师范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颁 发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中文系从学报接手编辑学研究生招生工作, 并成立“新闻出版研究所”。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河南大学获得新 闻学(编辑出版方向)硕士学位授予权,编辑出版学专业教 育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1998年以来,学校为大河报、河南教育杂志社、大 象出版社和青岛科技编辑协会等单位举办了在职研究生班, 同时还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办班。总而言之
8、,这一时期,河南大学在编辑学理论研究上获 得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建树,在国内外同行业研究 领域取得了颇高的学术声望;编辑出版教育也走向了正规, 并且初具规模,教材比较规范,师资力量进一步壮大,学生 就业形势良好。这一切就为以后的编辑出版理论研究方向与 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出了明确的方向。3.成熟期随着河南大学的合并重组步伐,学校撤系建院,2002年4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已经发展成熟的编 辑出版学专业与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广告学专业 共同构成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四个支柱专业,现编辑专业在读 本科生 900余 人,研究生103 人。教师队伍壮大,师 资力量雄厚,现
9、在教授 8 人,副教授 12 人,在读博士 6 人,另外还回聘了王振铎、宋应离、张如法等业内颇有 学术声望的学者做兼职教授,此外,还聘请了境内外一批知 名学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定期来讲学授课;并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国际大学建立 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关系。学院设有新闻学硕 士点,开设编辑出版学史论研究、编辑出版媒体应用研究、 新闻理论及应用、 广告理论及应用四个专业方向。2004年,新闻与传播学院还申请设立“编辑出版研究中心”,并且学 校还设立了新闻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极大推动了河南大学 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教学及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不能 不说河南大学
10、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建立,是河南大学编辑出版 专业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总之,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教学从“学报编辑 部”一一“中文系”一一“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衍变历程, 办学形式从零星分散地办培训班到招收编辑出版学专业的 研究生再到招收该专业的本科生,从挂靠嫁接式教育到具有 正式的学位授予权再到编辑出版研究中心的申请设立,正一 步步由清涩迈向成熟,由简陋走向完善。二、研究成果积20年之发展,河南大学编辑出版教育、教学及理论 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了一个研究群体该群体由三部分人组成,老一代以王振铎、司锡明、宋应离、张如法等五位教授为代表,他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还在
11、争论编辑有学无学的时候,就成立了编辑学研究 室,一边开展编辑出版及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一边开展编辑 出版的理论研究探索,并且较早地培养了一批编辑出版学的 研究生。该群体的骨干力量多是50年代大学毕业,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兼具长期的编辑出版工作经历,在编辑学 研究上觉醒早,起步快,编辑实践经验丰富,文化审美的眼 光较高。如王振铎教授,从事编辑工作20多年,其编辑学理论研究成果突出,在构建编辑学的理论框架上具有开创性 的贡献。因此,曾先后被聘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 员、新闻出版出版署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香 港大学出版商务公司编审等,现担任河南大学“新闻编辑出 版科学研究所”工作,
12、编辑学研究生导师等;司锡明教授较 早提出信息智化编辑观;张如法教授撰写的编辑社会学 出版后,被编辑界认为是“探索编辑社会关系的理论专著”;宋应离教授则是一位编辑学研究的热心倡导者与组织者,在 中国学界较早出版了中国大学学报研究与中国大学学 报简史,并完成了由他牵头承担的国家“八五”社科项目中国当代出版史料(300万字),此外,群体中的 李明山、阎现章、张晓菲等均有专著出版。此外,该研究群 体中,每个人的专业优势、学术专长、学术观点、个性特征 都相差很大,群体所表现的学术思想、观念也就存在很大分 歧,可谓说是真正作到了兼容并包、取长补短、通力合作, 发挥了该群体的最佳效应。中年一代则以新闻与传播
13、学院正、副院长、教授李建伟、杨海军及李频、张天定教授、郭奇副教授、路振光副教授等 为代表,他们均有学术著作问世。此外,还有以惠萍、马跃峰等一批青年硕士、博士为代 表的教学骨干力量,并且表现出了较强的学术潜力。2. 出版、发表了一批著述、论文20年来,河南大学编辑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完成学术专著10余部,出版教材10余种:编辑学通论(王振铎、司锡明主编)、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汉英新闻编辑出版词汇(王振铎)、编辑社会学(张如法)、编辑的选择与组构(张如法)、中国大学学 报研究(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宋应离)、中 国当代出版史料(宋应离)、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阎现章主编)、中国近代编
14、辑家评传(李明山)中国版 权史研究文献(周林、李明山主编)、编辑出版学(张 天定、郭奇主编)。除著作外,还发表有大量的刊物论文, 比较集中的是三家“编”字号刊物及出版广角、出版 发行研究等专业刊物,论文近300篇,获国家级、省部级、 厅校级奖励14项,此外,还承担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良 好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10余项。现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编 辑出版学专业的老师正承担着国家教育部的教材项目编辑 出版学教程和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与主干课程研究等 任务。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以其丰富的理论成果、突出的 教学成绩获得了国内学界的关注与好评,同时其名声也远播 域外。其中,王振铎教授的符号建模编辑论一文发表在
15、 日本的出版教育研究学报 上,美国克里夫兰旗帜日报 载文中国人研讨编辑学,在欧美出版物上第一次使用了 中国人创造的“编辑学”术语redactology ,评介了编辑学通论一书。3. 讨论了一些问题(1)编辑有学无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河南大学的教授们总体上持编辑有学 论,王振铎教授认为,编辑有学,并且编辑是一门独立的学 科。该学术论争为推动编辑学研究的深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20世纪80年代学界关于此问题论争中颇有影响的一 方。(2)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学说中,河南大学编辑出 版研究群体中的王振铎教授认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 上讲,是研究人类文化交流中特有的编辑现象。”
16、“就具体内容而言,编辑学与其他人文学科大体相同,应当包括史、论、术三大部分。即编辑发展史、编辑基础论和编 辑应用技术。”12页(3)编辑学的性质王振铎教授和司锡明教授在其著作编辑学通论中指 出,编辑学这一学科具有 3个方面的性质:社会导向性、知 识缔构性、工程实用性及传播和教育的连续性。即编辑是一 门社会文化缔构工程科学,它兼有社会学、文化学、工程学 的一些特性,是理论与应用兼而有之的学科。(4 )编辑概念从编辑有学还是无学的论争到编辑最终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入住大学课堂在,被社会广泛接受,其理论体系已经 是相当的完整了。而揭示编辑现象本质的概念系统则是其理 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于编辑概
17、念的界定,20年来争议最大,研究者提出的不下百种。河南大学作为一个独立 的、有影响的研究群体,其关于编辑概念是以王振铎先生的 文化缔构编辑观为代表的。他认为,编辑是“根据社会文化 需要,按照指导方针,使用物质载体和技术手段,对精神产 品进行组织、采集、鉴审、选择和编序加工,并缔构成一定 的文化符号模式作为社会传播媒介的活动”。(5)编辑起源问题编辑起源问题由编辑概念界定而产生。在这个问题上学 界有三种说法:殷商说、春秋说、五代北宋说。河南大学编 辑出版研究群体内部即有两种说法:王振铎教授认为,不能 以现代的编辑出版视角查证古代书籍的编辑出版情况。“古 代书籍的编著与出版,是一种合二为一的整体活
18、动。将思想 内容及意义,以版的形式表示出来,既是编,也是著,同时 也是出版。具体讲,就是以图形、文字等符号将意义出 示于版,并将版出示于人,就可称为编辑出版。”张如法教 授持编辑起源于春秋说,他认为古代编校合一,孔子有编辑 实践和编辑思想,有删诗书、修春秋等活动,是编辑的起 源。(6)孔子是否编辑家问题关于孔子是否编辑家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 说是,一说否。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研究群体一致认为,孔 子有编辑思想和编辑实践,是编辑家。(7)编辑学与相邻学科关系问题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群体集中探讨了编辑学与出版 学的关系问题。王振铎教授认为“编辑学和出版学是既有性质区别、又有必然联系的两门相
19、对独立的学科”;245编辑学原理论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年版 张如法教授在论 述这个问题时说,“编辑是出版、发行的基础和前提 ”179 编辑社会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8)编辑出版学教育问题4. 培养了一批人材20年来,河南大学在编辑出版专业开展了多种类型多 级层次的编辑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本科 生12届近400人,硕士生19届110人,先后接受河南大 学各种形式的培训者千余人。其主要形式有培养跨学科的研 究生;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培养编辑学专业本科生;举 办短期编辑培训班;开办在职研究生班及创办编辑学函授进 修班。这些人员有的已经是新闻出版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 则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骨干,成绩不斐。5. 得到了社会承认河南大学20年来的编辑出版研究实践,对编辑出版学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地支架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摄影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空爬杆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运营责任承担承诺书9篇
- 技术创新与问题解决方案集
- 2025年病案编码员考试题库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练习(附答案)
- 甘肃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 转包安保保洁合同范本5篇
- 2025年高考物理试卷题库及答案
- 团队协作沟通工具及场景使用指南
- 石刻牌坊施工方案
- 财会监督培训课件教学
- 印刷厂工资核算发放细则
- 2025陕西“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专题网络培训在线考试(基教)题答案
- 首诊负责制度测试题(附答案)
- T-CWAN 0166-2025 不锈钢波纹管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规范
- 2025-2026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库
- 2025年中煤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
- 气象工程师(大气探测)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橡胶制品生产工(橡胶硫化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