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_第1页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_第2页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_第3页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_第4页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丽陈丽第八章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基本知识学习目标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 熟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掌握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心电图的产生心电图的产生 1、1887年年waller利用毛细管静电计,从人体的利用毛细管静电计,从人体的 体表记录到了第一份心电图。体表记录到了第一份心电图。 2、此后、此后willem einthover 用弦式电流计,使心电图的用弦式电流计,使心电图的 记录更为准确,并命名了心记录更为准确,并命名了心 电图各波段和双极导联系统。电图各波段和双极导联系统。 因此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因此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心电图的概念(elec

2、trocardiogram,ecg) 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电图示例一、心电图产生原理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极化、除极和复极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极化(polarization) 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除极除极 复极复极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心外膜心内膜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波与除极波的主波方向一致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二、心电图的导联体系(一

3、)肢体导联(二)胸导联(心前区导联) 导联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 点,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 构成一个导联。 导联轴 导联的正负极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不同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可组成不同的 导联 目前临床上最普遍应用的是由einthoven创 设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 系 (一)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 )的连接方式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i iii iiiiiiii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avravrav

4、lavlavfavf额面六轴系统 判断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测定额面心电轴(二)心前区导联 反映正极(探查电极) 所置部位的电位变化 v v1 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v3:v2与v4连线的中点v4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5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二)心前区导联导联名称v7v8v9v3rv4rv5r正极(探查电极)左腋后线v4水平处左肩胛线v4水平处左脊旁线v4水平处v1与v4r连线的中点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右腋前线v4水平处胸导联轴系统判断心前区导联的心电图波形以及心电轴的钟向转位 1.心电向量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三、心

5、电向量 心肌细胞在除极或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位幅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称为心电向量1. 心电向量 心脏电激动的每一瞬间许多心肌细胞同时除极或 复极 产生许多个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 可按一定的规则综合成瞬间的综合心电向量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a1 b1 c1a1 b1 c1a3a3b3b3a3a3b3b3c3c3 a2 b2 c2 a2 b2 c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合成原则 体表测得的心电变化是所有心肌细胞产生电位变化的综合结果 其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夹角越大,

6、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全部心肌细胞激动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全部心肌细胞激动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称综合向量;所有综合向量的顶点划过称综合向量;所有综合向量的顶点划过的轨迹,构成空间向量环。的轨迹,构成空间向量环。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空间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平面心空间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平面心电向量图(一次投影)。电向量图(一次投影)。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形成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形成心电图。(二次投影)(二次投影)心电

7、图示例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 浦氏纤维 心室肌细胞(一) 心脏的电激动传播(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p波- pr段、pr间期- qrs波群- st段、t波- j点- qt间期- u波 1. p波(p wave )n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n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除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2. pr段(pr segment )n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n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3. pr间期(pr interval )npr间期包括p

8、波和pr段 n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n反映兴奋从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 4. qrs波群(qrs wave ) n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n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qrs波群的命名 5. st段(st segment )n 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n st段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用于st段偏 移的测量 6. t 波(t wave )n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7. qt间期(qt interval )n qt间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