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_第1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_第2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_第3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_第4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喉源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刘景广西中医学院2005级研究生530001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指导:张勉冯 纬纭关键词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综述中图分类号:1:1_25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0719(2007)01 000503 b5E2RGbCAP喉源性咳嗽是指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 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 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此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 门 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

2、血 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慢性咽炎(为慢性变应性咽炎即慢性过敏咽炎)】.其病名由着名 中医耳 鼻喉科专家干祖望首创,属于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 痹范围.古代文献丹溪心法?咳嗽十六中日: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医学纲目中的干咳 嗽,医学入 门中之干咳,证治汇补中谈到的外感风寒,概应温 散,不知久则 传里,变为郁咳等与此症相类似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景 岳全书?咳嗽篇又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可见咳嗽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医学三字经?咳嗽又云: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 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 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近年

3、来,随着气候 变迁, 大气污染加重,此病发病度呈上升趋势,西药治疗以 抗生素为主,疗效不理想,且易产生 耐药性 ,而采用中医药 治疗此病收效明显 , 且副作用很少 , 相关临床报道日渐增 p1EanqFDPw多,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笔者查阅了近 6 年的相关 文献,就喉源性咳嗽的 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有关情 况综述如下 . DXDiTa9E3d1 病因病机干祖望根据喉源性咳嗽主症 痒而作咳的特点,认 为:痒证之作,可源于津枯 ,更 有发自郁火 . 脾为后天之 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土失健则生化精微无权 ,导致气虚 , 血 少和津亏,脾不升清则难以上养于喉 ,津血同源,血虚则生 风

4、,而致咽喉痒 ,干引起咳嗽 ; 郁者,为该升不能升 ,该降不 能降,当化不能化也 ,五脏有病则气机失常 ,郁结内生 ,郁久 生热,或嗜食辛,辣,煎,炒,烟,酒之人,便发为五志之火 .火 上炎则起燥 ,火下灼则津枯 . 所以咽喉干燥思饮 ,饮水则 止.火邪炼液凝胶为痰 ,则痰粘难咯 ,咯出为爽 .临床上以心 火为最常见 .临床医师对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 广西中医药 21:)07 年 2月第 3O 卷第 1 期 RTCrpUDGiT下几种认识 .1.1 从外邪析有的医家认为外邪为导致此病的主要因 素. 胡睿发现喉源性咳嗽的 患者或先有外感病史 ,或多有 嗜食辛辣食物或嗜烟酒等嗜好 ,喉为肺

5、系所属 ,与肺相通 , 外 感风寒,郁久化热 ,风热之邪或胃热之邪上冲咽喉 ,致使肺经 郁热,肺气郁闭 ,失于宣 肃而致此病濮欣等I认为咽喉为 气息出入之门,肺腑之要冲,外邪犯肺,先及咽喉,而 咽喉病 变, 也会循经入肺 , 故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 侵入咽喉 , 凝阻气 道, 或久病失治误治 使风寒湿邪留着于咽喉 ,随阳盛之体而 化热,复感新邪 ,新旧之邪交结 ,则病程缠绵 ,咳 嗽不止 . 1.2 从内热析有的医家认为外邪入久失治误治可化实热, 或久郁伤阴 , 阴虚火旺上搏于喉 , 而咳不止 , 因此内热乃 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 . 沈志勇认为该病咽痒干咳 , 似风 非尽风 , 实由阴虚内热

6、 , 风火相激 , 搏结于咽 , 故咽痒而咳 , 5PCzVD7HxA遇风寒后咳甚 .刘河问素问玄机原病式云 : 寒伤皮毛则 腠理致密,热气拂郁 , 则病愈甚也 . 阴虚内热之体 , 由于风 寒外闭 , 火郁于内 ,内火相激而致此病发生 , 临证从 内热论 治,每获显效 .邹萍认为热灼阴津 ,阴虚火旺 ,久病热伤血 络,瘀血阻络是喉源性 咳嗽的主要病机 , 在养阴清热的基础 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关键 . 潘 嘉珑 I7l 从喉源性咳嗽的咽痒 ,阵咳,无痰, 咽部充血四个主要症状 分析,认为其病虽 有伏邪 ,相火之说但仍脱离不了燥火 .林国 清则认为外感风热之邪侵犯咽喉 , 或胃

7、热之 邪上冲咽喉 ,致 使肺胃郁热 ,肺气郁闭,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 1.3 从内寒析也 有医家认为阴寒内盛 , 损及少阴是此 病的主要病因 . 蒙信飞 l 认为该病多因素体阳气亏 损,阴寒 内盛,复感外邪,直中少阴,循经上窜于咽喉 ,寒凝肺系,少 阴经脉不利 ,津道不 通,津液输布失常 ,咽喉失其濡润而作 痒咳嗽 . jLBHrnAILg1.4 从内虚析还有医家认为机体脏腑的亏损虚弱是此 病的主要病因 .蔡建峰. 发 现机体的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失 调在喉源性咳嗽的发生 , 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 从 消除疾病的内因着手 , 应用调理气血 , 阴阳的方法对其进行 辨证 .

8、 xHAQX74J0X(总 5)?5?1.5 从外邪与内虚析许多医家则认为此病乃是外邪侵袭, 脏腑亏虚或脏腑功能失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 项楠认为 喉源性咳嗽发病机理有三点 : 一是风邪犯肺 , 肺气失 宣,渍 于咽喉;二是脾气虚弱 ,运化无力,不能生津液而生痰 ,痰气 交阻于咽喉 ;三是肺 肾阴亏 , 阴液不足而失于濡养咽喉 . 张 东海12 认为此病患者发病有两个特点 : 其一, 体 虚, 表现为 平时易感冒 ;其二, 往往因感冒后引起或加重 . 其病机应归 LDAYtRyKfE 咎于肺肾的不足 .肺主气,司呼吸,连喉系,肺气不宣则为 咳;肾主纳气 ,肾虚摄纳无 权则喘咳之证亦见 .冯雪梅等

9、 认为此病肺胃阴虚是本 ,风燥痰浊是标 .阴虚之体加之风 燥 外邪侵袭 , 失于表散日久炼津凝痰 , 痰阻络道 , 气机不利而 发咳嗽 . 病因为风燥 , 病位 在喉,病机为阴虚肺燥痰凝 ,虚实 夹杂,故病久难愈 .邵晨东 认为喉源性咳嗽多起于外 感, 终转为内伤 , 此阶段病理机制较复杂 ,有以下两点 :?外感 余邪迁延不去 ,内邪袭肺 客喉;?病程迁延日久 ,邪易化热 生痰,肺阴津亏耗 ,咽喉失于濡养 . Zzz6ZB2Ltk2 辨证分型2.1 从内因辨证分型蔡建峰 .J 从喉源性咳嗽的内因将 其辨证为 4种类型 :?肺肾阴 虚型:声音嘶哑日久 ,咽喉干 涩微痛,喉痒干咳,时时清嗓 ,症状

10、以下午明显 ,可兼有头晕 耳鸣,虚烦少寐,腰膝疫软等症 ,舌红少津,脉细数.检查见 喉粘膜及室带 ,声带微红肿 , 声带边缘肥厚 , 或喉粘膜及声 带干燥, 变薄.方以知柏地黄汤中的 -*b 与知, 柏为伍来 滋阴降火,辅以百合,麦门冬,玉竹滋阴润肺 ,肺为娇脏,喜 润恶燥,肺得滋润而升降如常 , 咳嗽自止也 ;?气血不足:咽 喉干痛,并有紧缩感 ,胸膺气滞闷塞不舒 ,呼吸急促,讲话时 须努力提气 ,方能发出低微嘶哑之音 ,午后则发声更为困 难,可兼有头晕 , 寐欠安等症 , 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濡 弱.检查咽喉底壁及两腭弓色淡不明润 ,并有结节 .方以八 珍 汤加减治之 ,黄芪合四君子汤补

11、中益气 ,四物汤补血润 燥,从而气血双补 ,培土益金 ;?肺 脾气虚:声嘶日久,语音 低沉,音高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上午症状明显 ,可兼 有少 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等症 ,舌体胖有齿痕 ,苔 白,脉细弱.检查见喉粘膜色淡不红 , 声带肿胀 ,松弛无力 . 方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补益肺脾之气 ,配诃子敛肺润咽 ;? 心火旺 : 心火偏亢 , 循经犯喉 , 声音嘶哑 , 喉痛不适 , 干痒而 dvzfvkwMI1咳,可兼有小便短赤 ,夜不能寐 ,失眠多梦等症 ,舌尖红苔薄 黄,脉数.检查见喉粘膜 及声带红肿 ,声门闭合不全 .方以导 赤散为基础 . 合黄连, 灯心草清心泻火 ,知母滋阴降

12、 火, 炒枣 仁滋阴养心安神 . rqyn14ZNXI以上 4 种型及治疗方法均从内因辨证治疗 , 单独使用 虽可治疗相应的脏腑气血虚 损的内因 , 惟止咳之功尚欠火 候. 因风为百病之长 , 所以蔡建峰在各种证型的实际临 床 治疗中均配用祛风利咽类药物 , 以助外邪的驱散 , 能祛风利 ? EmxvxOtOco6?(总 6)咽,宣肺止咳 ,尤其适合禀质过敏者 . 因此临床上必须将辨 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证论 治用方施药 , 才能达到良好的临床 治疗效果 . SixE2yXPq52.2 从外因辨证分型王元康等 将喉源性咳嗽分为三 型:? 风寒凝滞咽喉型 :咽痒, 咳嗽, 伴恶寒怕风 ,鼻流清涕

13、 , 咯痰稀量少 , 重者音哑 , 咽喉淡红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润 , 脉浮紧 .咽喉部检查可见咽喉粘膜稍充血 ,色淡红 , 附有质 清稀的粘性分泌物 , 粘膜变薄 , 咽后壁可见少量淋巴滤泡 . 治以疏风散寒 , 开喉利咽 , 止咳, 方用自拟开喉利咽汤 .? 风 热壅结咽喉型 : 咽痒, 重者咽痛 , 咳嗽, 伴发热恶寒 , 口干思 饮, 尿黄便干 ,痰黄粘稠量少 , 咽喉红肿 , 舌质红 , 舌苔薄黄 , 脉浮数 . 咽喉部检查可见咽喉粘膜充血 , 色鲜红 , 附有少量 粘性分泌物 ,粘膜增厚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多 . 治以疏风清 热, 清喉利咽 ,止咳, 方用自拟 清喉利咽汤 .?

14、燥邪损伤咽喉 型:咽干, 咽痒,咳嗽, 无痰或痰少而粘 , 很难咯出 , 伴口干舌 燥, 尿少便秘 , 咽喉红干 ,舌质红 ,干燥少津 , 无舌苔或者少 舌苔,脉细.咽喉部检查可见 咽喉粘膜严重充血 ,干燥少津 , 色暗红,粘膜增厚 ,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色红 . 治以养阴 生 津 , 润喉利咽止咳 , 方用自拟润喉利咽汤 . 6ewMyirQFL王元康认为咽为胃系 ,喉为肺系 ,咽喉下通肺胃 ,外通 口鼻,咽喉又为经脉交会之处 , 故易为外邪所犯 . 咽喉相互 邻接, 故在病理变化上 ,往往同时合病 , 引起咽喉源性咳嗽 的原因多为风 , 寒,燥, 热等外邪侵犯咽喉 , 因此可以从外因 出发

15、辨证分型治疗此病 .然 而患此病的患者绝大多数在起 病初期均有感冒病史 , 同时很多咽喉源性咳嗽患者既往 就 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 , 这些都是好发咽喉源性咳嗽的原 因和重要的病理基础 . 所 以未病先防 和既病防变 的中 医防治原则在此病的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3 从病理因素辨证分型庄振裕等 采用辨证论治的 原则治疗喉源性咳嗽 144 例,取得 良好疗效 . 其将该病分为 五型:?痰热蕴结型 : 咳嗽,咯吐痰黄稠粘而不爽 , 口渴,咽 部充 血,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 有黄色分泌物滞留或吞咽梗 塞或作呕吐状 ,舌红苔黄腻 , 脉弦 滑数. 多见于慢性喉炎 ,肥 厚性咽炎急性发作或

16、反复发作者 .治以清热化痰 ,利咽散 结, 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 风火内郁型 : 干咳少痰 ,呛咳连 连,咽痒咽痛 , 声嘶,吞咽时疼痛更 甚, 咽峡部粘膜充血明 显,腭扁桃腺肿大或咽底淋巴滤泡充血 , 白色分泌物附着 , 若为 风热诱发或寒包火证者 ,可伴见寒热 , 鼻塞等表证 , 舌 尖红苔薄黄 , 脉数或浮散 .多见于 鼻咽炎 , 慢性扁桃腺炎 , 慢 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者 . 治以清热泻火或疏风清热 , 消肿利 咽 , 风热所致者用银翘散加减 ,火热内郁用甘桔汤加味 ;? 痰瘀阻结型 : 喉痒,咳嗽, 咳嗽色稠 粘, 咽喉部有异物感 , 毛 糙不适 ,时或刺痛 , 声嘶, 腭扁桃腺或咽

17、后壁淋巴滤泡呈糙米样增生, 表面可见粘性分泌物附着 ,咽干, 舌质暗红或有 瘀斑, 舌苔白浊腻 ,脉弦滑 .多见于 慢性咽炎,咽角化症,声广西中医药2007年2月第30卷第1期kavU42VRUs带小结者 . 治以涤痰消结 , 化瘀利咽 , 用消瘰丸合二陈汤加减;?阴虚内热型 : 咽喉干燥 , 咽部有异物感 , 咽红干痛 , 干 咳无痰 , 常作吭喀之声 . 咽 部粘膜呈红色 , 咽底可见小结节 , 表面光泽干燥 . 期间隙或可见稠痰粘附 , 舌红少苔或无 苔, 脉细弦 .多见于萎缩性咽炎或其它咽喉疾病经电烙治疗后者. 治以滋阴利咽或滋养肺肾, 清热利咽 , 肺胃阴伤者以沙 参麦冬汤加减 ;

18、肺肾阴伤者用麦味地黄汤加减 ;?寒痰 湿阻 型: 咳嗽, 痰粘或清稀 , 色白量少 , 或吸鼻时清稀痰可从咽部 咳出 , 咽底粘膜苍白滑 润, 痰性分泌物增多 , 鼻塞, 呼吸欠 畅, 受惊时症状加重 , 伴有胸闷 , 恶心欲呕 , 舌淡苔白 腻, 脉 濡缓.多见于慢性鼻咽炎 , 肥厚性咽炎者 , 治以温化寒痰 , 通 窍利咽 , 用苓甘五味 姜辛汤加味 . y6v3ALoS892.4 从病程辨证分型蒋建云等 把此病归属于中医学 的咳嗽范畴 ,将其分为急性期 和慢性期.?急性期:多表现 为起病急,咳嗽咽干,咽喉灼热 ,咽喉红肿,或有不同程度的 声嘶. 西医检查多见喉部 , 咽部, 咽后壁及声带

19、充血红肿 ,咽 侧索也可见红肿 .此期咳嗽 多因外感风热 , 部分属外感风 寒, 外感燥邪或痰火上炎所至 .其病机为邪壅于肺 ,闭结喉 窍,肺气滞塞,气郁痰凝 ,肺失清肃 ,气逆而咳.治法应以祛 邪宣肺,化痰利咽(喉)止咳为 主. 西医喉镜检查可视为我们四诊中望诊的延伸 ,可在全身辨证基础上加上咽喉,喉, 声带局部辨证的用药 ,如见咽 ,喉及声带充血红肿甚者可加银花,连翘,丹皮以清热解毒 ,活血MJee.?慢性期:多表现为 长期反复咳嗽,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痛,咽喉干,咽喉 痒 , 咯痰及声嘶 . 喉镜检查多为咽 , 喉粘膜或声带肥厚 , 咽后壁 淋巴滤泡增生 , 咽侧索充 血肥厚 . 此期由

20、于久咳耗伤肺之气 阴, 渐至脾肾亏虚 , 正虚邪恋 ,-,J导致肺之喉窍失养,使肺 气上逆而咳 ;二则邪恋于肺 ,肺气滞塞,气滞与痰凝互为因果,胶结喉窍,阻碍气血运行 , 致痰瘀阻于喉窍 , 肺失清肃 , 上逆而咳 . 痰瘀阻于喉窍又可见咽喉粘膜或声带 肥厚 , 这就 M2ub6vSTnP提示在全身辨证用药的同时应加活血散结药 .若见喉粘膜 干燥萎缩,加生地,麦冬 等养阴润肺之品 .根据以上所述可见各个临床医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辨证 论治理论,然而临床诊察时 还需细细辨察 , 根据不同的辨证 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 结合具体的情况 , 灵活运用相关 理 论 , 辨证施治 , 真正做到因人 , 因地

21、 , 因时而制宜 . 3 结语 0YujCfmUCw总结诸多临床医师所述 , 可见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 范畴 . 此病大部分患者都有慢 性咽喉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史 , 疾病的诊断上能排除肺部 , 气管病变 , 咽喉部检查能发现 阳 性体征,故喉源性咳嗽实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诱因引发 的一种咽喉部疾病 ,是一 种特殊类型的咳嗽 . 近年的很多文 献报道都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优势 , 不仅 疗效 显着且很少有副作用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但同时应该看到 广西中医药 2(X)7 年 2 月第 30 卷第 1 期 eUts8ZQVRd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 治疗疾

22、病的特色 , 其中病 因病机的分析是前提 , 辨证分型是 关键的步骤 . 对于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问题 的研究, 临床医师们众说纷纭 ,没有统一的标准 , 主要以自 我经验为主 , 在临床治 疗上都存在着一个自我摸索的过程 , 这样无形当中就降低了临床的诊疗效率 . 因此如何 完善和 统一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标准十分必要 , 且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究 . sQsAEJkW5T参考文献1 韩德民 . 耳鼻咽喉科学 . 北京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4.285.2 万文蓉 . 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摘要 . 北京中医 , 2000.(5):6,7.3 胡睿. 疏风清热汤 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 36 例. 江苏中医,2001,22(10):32.4濮欣, 何健生 . 加味二陈汤治疗喉源性咳嗽 206例.中 医研究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