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_第1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_第2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_第3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_第4页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第一篇: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自序题为用一生写三 本书,也就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 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三卷本教育随笔系列。实际上, 肖川老师后来还写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四卷本 的系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是第二册,这本书对我 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的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的随 笔总会有一种亲切感。既像这本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 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 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 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 ; 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

2、知心朋友一样 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 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 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 的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 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的洗 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在优美的 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 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 智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 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的阅读

3、习惯,魅力何 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 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拓 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 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有一 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 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 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 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 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

4、,往指挥棒所指的 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 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 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 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 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 ?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 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有了这 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 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

5、更高的 奖学金。在评优评先中、在年度考核中、在职称晋升材料中, 我们都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 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们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 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 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 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我们总是怀疑自己的力量,我们总是哀叹身不由己, 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目中有人的, 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开了,方向也会对了。二、谁来解放教师?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 因进行了分析

6、,大概有: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 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 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 成滥施淫威的场所。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 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 毒化了人际关系。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 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 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 佩服肖教授仗义执言,也能

7、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 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 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 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 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 由心生”。我们多少老师被繁重的教学事务压着,只有工作而没有 了个人的生活,年轻老师都忙得没时间找朋友,中年教师没 时间照顾家人。我们一定要过得如此狼狈不堪吗 ?解放教师,首先要有自我的意识和力量。面对种种的负 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 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

8、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 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 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 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 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 放指日可待。书中的良言佳句非常多,分享我划出的几句,感受肖川 随笔的魅力:1、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 真理、勤于反思、用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性格。2、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严正而又宽容, 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

9、 ;他勤勉而又从 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 生更高的生命境界。3、正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 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第二篇: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自序题为用一生写三 本书,也就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 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三卷本教育随笔系列。实际上, 肖川老师后来还写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四卷本 的系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是第二册,这本书对我 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的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的随笔总会有一种亲切感。这本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 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 对教

10、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 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 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 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 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 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 的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 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的洗 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在优美的 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 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

11、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 智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 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魅力何 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 模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 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 要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有 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 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 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 而是由教师决定的。

12、 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 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 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 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 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 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 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 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 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 课程的成

13、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 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 更高的奖学金。在评优评先中、在年度考核中、在职称晋升 材料中,我们都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们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 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 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我们总是怀疑自己的 力量,我们总是哀叹身不由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目中有人 的,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开了,方向也会对了。二、谁来解放教师?当社会各

14、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 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 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 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 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 成滥施淫威的场所。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 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 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 毒化了人际关系。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 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7、教师的教育素养

15、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 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 佩服肖教授仗义执言,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 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 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 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 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 由心生”。我们多少老师被繁重的教学事务压着,只有工作而没有 了个人的生活,年轻老师都忙得没时间找朋友,中年教师没 时间照顾家人。我们一定要过得如

16、此狼狈不堪吗?解放教师,首先要有自我的意识和力量。面对种种的负 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 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 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 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 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 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 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 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 的解放指日可待。书中的良言佳句非常多,分享我划出的几句,感受肖川 随笔的魅力:1、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

17、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 真理、勤于反思、用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性格。2、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严正而又宽容, 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勤勉而又 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 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3、正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 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4、课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试图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 际经历与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这是今天我们对于课程 最广泛意义上的理解。只有那些真正为学习者所经历、 体验、理解和接受、内化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5、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点缀出诗意的灿烂。6、文章如果没有明确、鲜明的主

18、题,词汇就是再丰富 多彩也会如同丑陋的女子身着华丽的艳装一样,显得矫揉造 作,惹人憎恶。7、教师们,拿起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 的感动,你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和梦想变成文 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性情,你的内心世界, 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 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生活定格为永恒。8、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 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9、美好生活中应有的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美好生活中的无是:心中无恐惧 监狱无犯人。医院无病人。身边无仇敌。10、书中有光明

19、,可以烛照我们的内心;书中有天籁 之音,让我们回到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书中有历史的回 响,让我们领略刀光剑影、世事沧桑书中睿智的心的跳荡、纯美情怀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诗意盎然 的表达,才是书香的真正原因。古人去:宁静以致远,淡泊 以明志。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那一 脉书香呢?特蕾莎修女说:“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 大爱来做小事。肖川老师用他的真诚与智慧,字斟句酌精心 打磨的这本随笔,表达他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向往、求索 与感悟。我也随着他,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带着真情,悟 着智慧。第三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北师大肖川教授以教育的理想和

20、信念、教育的智 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三本随笔集风靡教育界。 我曾读过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报告,他认为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必须“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 存感激,追求卓越。”并送给教师六句话:快乐是一种美德、 微笑是一种力量、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歌唱 是心灵的阳光、幸福是灵魂的香味。这些忠告对一线教师的 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很有帮助。最近,读了他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更加钦佩他对 教育的执着和真心关心、推动教育事业的信念和真情。他在 书中写道:“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 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 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

21、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 衍和应付?”这段话,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肖川教授用自由的文体和 通俗易懂的文字,言说着人性化教育所应有的理性智慧与率 性真情。他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义”、“教学的 智慧”、“教师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 “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个主 题述说着一种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的 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感 受到一种无法拒绝的儒雅的睿智、随意的情怀和真实的趣 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 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 感

22、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 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 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 真情呼唤,真的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书中 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 的教师”。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这一编,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 们解决了人生中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 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 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 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 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 的

23、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 最后,要做有思想的教师, 还要敢于释放思想,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书中这样写道:“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 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 要。”只有教师本身的成长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需要 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才能。 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 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 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 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 识运用到实践中

24、,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 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 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 仁爱之心,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种敷衍。 有了爱,教育充满阳光,有了爱,追求变得美好,有了爱, 生活变得更充实。让我们都努力做一个有智慧有真情有爱心 的老师!第四篇:读书心得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教育的智慧和真情读后感鳌江三中俞轩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 它不光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一本书,它更是一种思考,对教 育,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 正如笔者在自序中写到:“我的书是

25、为教师写的,我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 它表达着我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向往、求索与感悟。”因 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完全陶醉于肖教授的妙语如 珠,而是更加努力地在作者优美隽永、自然睿智的文笔下, 细细体味那份“趣味”与“真情”。作者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 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 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我首 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 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 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 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文

26、中还 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 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 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 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 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 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 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 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 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 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

27、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 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 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 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 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 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 彩成为可能一一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 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 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中学教师, 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引领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 会说话、

28、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 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 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 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 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 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 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 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 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 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 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

29、习动力和求知 欲。对于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 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 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 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 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 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贝y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把我们自己比做水 和风的话,那么我们只有丰厚了自己才能“负大舟” “负大

30、 翼”,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 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 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 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 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 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 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作者对教育这门学科的感悟与 探索,记录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给我们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 经验,更多的是思考!20XX年3月18日第五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31、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 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 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 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 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 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 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 发。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 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 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 是“做” 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

32、来说, 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 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 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 感受。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 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 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 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 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 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咼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

33、生吗? 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 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 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 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 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 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 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 责,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 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 奖学金。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 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 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 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