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_第1页
自然资源学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_第2页
自然资源学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_第3页
自然资源学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_第4页
自然资源学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中国自然资源稀缺的态势第二节 全球自然资源稀缺的态势第三节 资源冲突 目前,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 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仍然迅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仍未实现,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并正在努力发展。 资源稀缺日益严重、物种加速灭绝、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人类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将支配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匀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目前耕地面积约1.3亿hm2,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约1.7亿hm2

2、,居世界第六位;草地面积约1.7亿hm2,居世界第二位。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中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约合13万亿美元,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3、生物、气候资源、生物、气候资源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形成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植物种类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 中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草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 中国石油资源

3、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5%;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铁、铜、铝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88%、66%、67%。 中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 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而能源、矿产资源、天然草地资源相对集中于西部;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总量的63.9%,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7.2%,长江以南耕地占36.1%,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2.8%;能源主要分布在北方,长江以北煤炭占全国的90%。 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严重失调,黄、淮河流域水资源量占全国的

4、7.5%,人口占全国的34.9%,工业总产值占全国33.35%。 中国耕地中一等地约占40%,中下等地和有限制因素的第占60%,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和山区,资源质量较差。 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低品位矿产多),小型矿山多,大型露天开采矿山少,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开发利用成本高。 在经济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应该综合利用的有用矿产组分被浪费。1、自然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内部分异复杂,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多种类型的地质单元的拼合体,演化历史复杂,成矿条件良好。 未进行勘探和评估的矿化点还很多,占80%以上。 西部调查空白区和东部资源富

5、集区深部地段还会展示良好的找矿前景。2、资源节约的潜力还很可观我国单位产值能耗、物耗很高,说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低,节约的潜力大。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矿产资源2、耕地资源3、水资源4、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1、需求压力持续增大中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消费量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在数十年内还会成倍增长,需求压力越来越大。2、供给保障程度不足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可用资源储量寿命指数表征。储量寿命指数是当前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显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静

6、态储量寿命指数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需求不断增加,而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民以食为天,随着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将持续增长谁来养活中国人?布朗。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等技术设施用地不断扩展,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不断毁损耕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必要的土地利用变化也使耕地减少;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重用轻养,良田被占用,新开垦的耕地质量较差。水资源缺乏(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由于人口的增加,203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为1760m3,农业用水、工业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均不

7、足。而环境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由水不能用,用就是饮鸩止渴(污水灌溉引起的作物减产问题)。水资源浪费:农业输水和用水的低效率、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定额过高,以及居民生活用水无处不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怎么做?)。土地退化:沙漠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土壤盐碱化和潜育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壤结构破坏。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生态功能降低(生态系统退化):一、自然资源的稀缺一、自然资源的稀缺1、能源与矿产资源2、水资源3、食物资源4、环境容量的稀缺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限制2、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3、生态系统管理面临的挑战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

8、飞速增长,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消耗着地球资源,巨大的人类活动营力不断地改变着亿万年形成的自然环境的面貌,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关系被打破。工业化过程是人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水资源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不均已造成一些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稀缺,制约着发展,人类用水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水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由于水污染导致清洁水源的减少:水污染导致水不能用,清洁的水源稀缺。而不同用水部门之间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产生了争水的问题。全球变暖很可能通过水文循环对水的流动,进而对淡水资源产

9、生重大影响(中纬度地区更加缺水)。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农业在扩大世界粮食供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粮食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但目前世界粮食生产增长率已开始放慢,原因是作物种植强度大,对土壤产很了很大的压力,报酬递减的趋势已经出现。未来农业资源保障食物的能力主要受3各因素的威胁,一是人均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二是农业用地退化,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限制的冲突:全球对许多关键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无法持续的速率增加。原因是世界人口在增加,人均消费也在增加。资源消耗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后果: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环境与淡水生态系统退化、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

10、系统健康面临严峻挑战。一、国内资源冲突一、国内资源冲突1、地区间冲突2、不同经济部门间冲突3、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二、国家间冲突二、国家间冲突1、资源争端:全世界资源的供应已面临短缺,国家之间为了取得生死攸关的资源供给,就可能发生冲突。2、文明冲突还是资源战争:狂热追求资源而置任何对“文明”的忠诚于完全不顾的事情在现代世界总是有发生。“认贼作父”、“有奶便是娘”、“以土地换和平”。3、国际间合作:“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同的未来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年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

11、议定书规定,到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年减少。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年到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年相比,欧盟削减、美国削减、日本削减、加拿大削减、东欧各国削减至。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年分别增加、和。 京都议定书需要占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上的至少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年月签署并于年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年月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年月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

12、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批准加入了该议定书。年月,澳大利亚签署京都议定书,至此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截至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了,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排放量比年上升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