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煤气常识指导_第1页
焦炉煤气常识指导_第2页
焦炉煤气常识指导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气基础知识一、煤气基本常识1、煤气:是指煤或焦碳经热化学加工而产生的可做为燃料或化工原料的气 体。.一 I2、煤气是可燃气体与不可燃气体的机械混合物。可燃气体成分:一氧化碳 CO、甲烷CH4、氢气H2、硫化氢H2S、碳 氢化合物CnHm。不可燃气体成分:二氧化碳 CO2、氮气N2、氧气023、各种成分的性质:氢气H2 无色无味,比空气轻1.45倍。热值为2612大卡/标立与空气 混合遇明火易暴炸。爆炸范围 4.1-74.2%,无毒,但浓度较大时易引起窒息。甲烷CH4 无色但有葱味,比空气轻1.8倍,热值为8699大卡/标立,爆炸范围5315%无毒,但浓度大时易引起窒息。II硫化氢H2S 无色

2、,剧烈臭味,比空气轻 1.2倍,燃烧热值为5600大 卡/标立。空气中安全标准为 0.01克/标立,克中毒含量 0.04克/标立。碳氢化合物CnHm 无色,有毒,在空气中含有0.08%时就会引起中毒。氧气02 无色无味,比空气轻 1.1倍,可助燃,空气中含量 21%氮气N2 无色无味的毒性气体,比空气轻,具有窒息作用,空气中含量 79%。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比空气重 1.5倍,有窒息作用。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热值3056大卡/标立,空气中爆炸范围12.5 75%,着火温度610C。,空气中安全浓度 30mg/m3( 24ppm),. J可中毒致死浓度500ppm4、 煤气种

3、类:高炉煤气BFG、转炉煤气LDG、焦炉煤气 COGCOCO2H2CH4N2jO2Cn1Hm着火占J 、密度爆炸 极 限发执八、值高25-r_13-1.2 :0.257-0.2-751.235-80炉27151-2.1-0.59-0.09-1720-9煤045.3000气转55-18-1.5-22.2.651.312.18炉57194-100-7965-700-煤900422气00焦八、8-92.845-23-3-70.42-3550.45.642炉-3.5830-0.0-65-0-3000-煤4650.50.445气00|以上数据对比,得出焦炉煤气具有可燃组分比重大、着火点低、发热值高、 毒

4、性稍低(CO)的优越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但因其着火点和爆炸下限偏低, 因此控制泄漏、着火和爆炸尤为重要。V”* 严hJ. y* . 2005年分别颁布和修订再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 2005),指导煤气生产、供应、使用的基本法规。其中明确规定:“应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准上过工作,以后每两年进行一 次复检。并且煤气作业人员应每隔1-2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不符合要求者,不应从事煤气作业”;“凡有煤气设施的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的技术人员负责本1、 煤气区域工作必须确保两人以上,相互监护。煤气区域空气中的CO安 全浓度不应超过 24ppm,在超过安全浓度的地区工作

5、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带煤气作业要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前要检查确认,保证空气压力28-30mpa,当压力低至5mpa或听到报警声,应立即撤出事故现场2、CO浓度和可工作时间规定:.一 I24ppm可长时间工作24-4 Oppm 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40-80ppm 不超过30分钟80-160ppm15-20 分钟3、煤气区域工作要注意周围风向,站在上风侧,选择好工作地点,避免煤 气中毒,如果感觉头晕脑胀,眼花、呕吐、四肢无力,则为煤气中毒,应立即 撤出工作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严重的要送往医院。4、 进入煤气设备设施房间必须先通风,经检测确认无煤气泄漏后方可进入。5、参加煤气

6、工作的人员,严禁在煤气区域吸烟、休息和睡觉、打电话。严II禁穿钉子鞋,煤气放散区域30m范围内禁止有明火。同时通讯器材必须为防爆型。特别是焦炉煤气大量泄漏的现场严禁使用手机。6、进行煤气设备检修检查,必须与煤气设备设施所属单位联系。取得允 许后方可进行,工作完毕后应告知设备单位负责人。7、进行带煤气的危险性作业,必须与焦化厂联系,请求救护人员进行现精心整理场测定和维护,再出现事故时,能及时进行救护。三、煤气中毒机理(1)CO的毒性煤气中毒有时也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由于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 )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的能力要比 02与血红蛋白I(Hb )生成氧合血

7、红蛋白(HbO2 )的能力大200300倍,阻断了血液输氧,是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2)CO响应浓度; 1-_ I- I煤气中毒程度取决于 CO进入人体后血液中产生的 HbCO含量。人体内正;1常水平的HbCO含量为0.5%左右,安全阈值约为10%。当HbCO含量达到J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当HbCO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我国作业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 /m3 (24PPM )CO 浓度 mg / m3I X匕或广-/作业时间人体反应(PPM )1j30 (24PPM )8小时无反应50 (40PPM )2小时无明显后果100 (80PPM )1小时头痛恶心

8、200 (160PPM )30分钟头痛晕眩500 ( 400PPM)20分钟中毒严重或致死1000 ( 800PPM)1 2分钟中毒死亡(3)中毒症状1、中毒轻微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往附近卫 生所急救。2、中毒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煤气防护 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急救。/| 一j r3、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同时 通知煤气防护站和附近卫生所赶到现场抢救。I4、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 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4)中毒急救A、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II

9、(1) 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必须迅速将病人摆放到合适位置并解开病人的 衣服,衣扣及腰带,清除口鼻内的异物。(2 )操作方法:将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托颈部,使颈部上抬,头部充 分后仰,以保证呼吸畅通,另一手紧捏其鼻(避免漏气)。(3)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紧贴病人嘴,大口吹气。不得漏气,精心整理直到病人胸部升起为止。吹气约为 2秒钟。(4)吹气结束后,应放松鼻孔,让气体自然排出,并观察腹部是否复原,通常放气3秒钟。每分钟12次,如此的反复,直到病人恢复正常呼吸为止。B、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1 )心跳的现场恢复,主要通过胸外心脏挤压来实现。胸外心脏挤压法.一 I主要是通过按压胸骨下端间接挤压心

10、脏,迫使心脏收缩、扩张。其挤压方法是:(2)让病人仰卧在地上或木板上,千万不能仰卧在沙发上或棉被上,以 保证挤压效果;(3) 抢救者分腿跪在病人两侧;以一手掌根部按于病人胸骨下1/2处, 让中指指尖对准其颈部凹陷的下方(口诀:当胸一掌,中指对凹膛) ,另一手压 在前一手的手背上,两手重叠,伸直手臂,依靠体重垂直向下用力,使胸腔下压34公分,让心脏血液泵出;(4)然后突然放松,使胸腔复位,便于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但松开时掌 根不能离开胸部。II(5)上述步骤,每分钟60次,多一些更好,直到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止。 为了好记,人们编了一段操作要领顺口溜:“人仰卧,硬地床,松领口,解衣裳, 中指对凹膛,

11、当胸一手掌,双手叠,臂伸直,掌根往下压,一秒压一次,压到寸半最为宜。”如果病人呼吸和心跳都停止, 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 外心脏挤压法。如果现场仅有一人抢救,则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先口对口人精心整理工呼吸3次,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5次,反复进行。四、煤气事故应急处理炼钢厂煤气事故应急预案A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1、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管径 100mm以上时,通入大量.一 I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 2O)。不得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更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回火爆炸。2、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

12、灭火。3、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负责控制操作。4、因煤气着火而涉及到附近建筑物等地方安全时,应通知消防部门来现场处I ff、理消火。B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可燃气体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 可燃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比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发生爆炸的浓度II范围叫爆炸极限),焦炉煤气1000-3000ppm 警告,3000-5000ppm 危 险,5000ppm 以上爆炸。(2) 混合气体的温度在最低着火温度以下,否则只能引起燃烧。(CO的最低着火温度610 C,甲烷是530 C)。(3) 遇有足够量的火种。精心整理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能控制这三个条件,就可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一旦发生煤气爆炸,要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向设备内通入蒸汽或氮气,吹刷设 备内的残余气体,以免再次发生爆炸。因爆炸造成煤气大量泄露时,非抢修人 员或未戴防毒面具人员迅速撤离现场,适当降低煤气压力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