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未来的教育新入口: AR VRAR+VR 教育发展的未来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 简称 AR ),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 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 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这种技术最早于 1990 年提出。 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增强现实的用途越来越 广。AR系统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 息集成;具有实时交互性;是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 位虚拟物体。 AR 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军事、医疗、建筑、教 育、工程、影视、娱乐等领域。V R( Virtual Reality ,即虚拟现实, 简称 VR
2、 ),是由美国 VPL 公司创建人拉尼尔( Jaron Lanier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 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 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 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 环境成为虚拟环境(即 Virtual Environment ,简称 VE )。虚 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 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 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 浸到该环境中。上下人类教育发展史分析图-这个讨论的前提是: 你想做未来的教育。 何为未来的教
3、育? 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顺应时代对人的需要的、能有效利用先 进生产力的(加一句:现在未必能赚到钱的)教育。 我只能基于这个假设来展开讨论,而我也认为这样思考问 题,做对做大事情的可能性更大(当然也更可能死在沙滩 上)。如果想做现在就赚钱的教育,请到中关村根据路上的 广告牌和小广告上面的需求,来设计公司目标。 我以前不是做教育的,这决定了我的思考方式和视角。我是 一个生物医学工程、 心理学、人机交互背景、 做成人产品 (区 别于儿童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热爱互联网的人。而工作经 历里在研究院思考将来的产品比较多,所以我更看重超前一 点的价值。斑马骑士虽然做的是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很不同,但我觉 得
4、所有的教育都应该符合未来教育的趋势,儿童教育甚至更 应该代表未来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斑马骑士还没有真正上 路,整个中国教育的变革也没有真正开始。但说起教育,绝 对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基本上可以涵盖社会、政治、经济、 科技、文化、民生的方方面面,可以从内容、产品、服务说 到理念、制度、体制、国情。 对于思想边界基本限于屏幕、 产品思维的互联网人,中国教育产业宛若银河星辰,纷繁复 杂,难以洞察其本质。复杂就复杂在“中国”两字儿上了。我们看到新技术所能支 持的教育变革、 国外如火如荼的新教育产品 / 模式, 在中国 似乎都是一些找不到子宫的受精卵,无法着床受孕。中国的 教育市场似乎是一个异次元空间,不
5、遵循技术、教育发展的 规律 (让 C2C-copy to China 彻底失效)。在中国要做符合未 来趋势的教育,似乎在理想和现实间有着一个巨大的沟壑。 不过,总得有人也总会有人去尝试跨越。所以,回到最初的 问题和假设:如果要做,那么现在,如何做未来的教育? 第一步,请闭眼选择性、暂时“忽视”国情和体制!讲国 情就别来做未来教育,讲体制说明自己已经被 institutionalized (体制化, 参考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解释) 。 除非你想顺应国情做点赚快钱跑路的事情(出门右拐房地产 中介也比咱们赚钱快) ,否则,如果你坚信教育在未来有不 同的形式, 中国教育不会一成不变, 那就得首先暂时 “
6、忽视” 眼前的纷纭。这种“闭眼” ,不是愤世嫉俗或盲目的理想主 义,而是进入创业的 “禅定”洞察事物本质、 专注行业 / 用 户价值、关注自身修炼。 第二步,请相信相信未来是不同的。 我不是要给创业者 (或 我自己)催眠,其实已经不用我暗示什么, iPad、Google Glass 、 Leap Motion 、Myo 腕带、 3D 打印机,如果这些不是未来那 什么是?如果这些是未来,那教育会和现在一样么?二三十 年前,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这个年纪、我们在现在孩子的年纪时,谁会想象得到生活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需要学习掌握 什么能力来应对现在的生活?一个国家的国情和体制,可以 是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重
7、要因素,但如果它成为制约一个行 业发展的关键甚至唯一因素,那只能说明这个行业还没有具 备颠覆性的因素(通常是科技) ,或者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严 重缺乏创新力。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当颠覆性因 素具备的时候,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是无法阻止一 个行业的革命性变革的,比如近代的汽车、飞机、无线通信 技术、电脑、互联网、手机 即使在中国的近 10年,如果国情能决定一个行业,媒体行业就不会有微博,金融业 就不会有支付宝,通讯业就不会有微信长远来看,国情可 以影响,但无法决定任何行业的发展。 我不信,教育这个号称未来万亿的市场,仅仅是靠市场需求 驱动的人口数量和应试体制决定的市场需求早就在那儿
8、了;我不信,移动互联网、互动技术这些巨大而崭新的趋势 出现时,教育市场只是继续去延续原来的产品、服务模式和 发展路径,而非跨越式、颠覆性的发展;我不信,身边所有 的年轻父母都认识到现在的教育需要变化,这样的情形还会 长期持续下去。否则,只能说明时机未到,或者我们不是成 事的人。所以,做教育,说国情,只能说明我们既没有足够 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明白历史赋予 IT 人的使 命、参透科技赋予我们变革的法力。如果这样,我们只能对 自己说“ Shame on YOU ! ”(真没用!- 翻译过来总是觉得 怪怪的用英语会感觉缓和一点) 第三步,请宏观回顾(Macro-Retrospect),用社
9、会学、人类 学、历史学、 经济学等宏观的视角 (教育从来不仅仅是科技) 去审视教育,思考其本质。对于教育,我们是外来人,有我 们独特的视角,想错了也没关系。人说“知史可以明智” 。我们就用历史的眼光去探究一下教 育的定义、模型、行业。我也希望能够由此建立一个教育产 品的框架模型。说明:教育的定义:虽然现代教育的定义是 工业革命后产生的,但是实质上适用于所有时代。教育是服 务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的需要,必然有当时当地的印记(所以,我们的“国情”和“体制”其实没什么好抱怨的) 教育的五大要素模型: 受众:人。过去到现在,从贵族扩展到平民,从男人扩展到 女人,从孩子发展到终身。目标:生产技能、文化思
10、想的传 承(私以为传承不准确,应该加上创新,并应该以人的能力 提升为目标) 。内容:(与时俱进的)生产技能、文化思想工 具-媒介-内容形式:承载内容的介质,本质上是当时 当地的科技决定的。情境:教学的方式、场所。 【用互联网产品的思路,解读上 述的教育模型: 】 受众:教育面向的用户是人;教育输出的成果也是人;教育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某种程度上,人是这个模型里的相对常 量。目标:教育的目标 / 价值 = 技能的传承,即信息(知识) 的有效传播, 乍一看似乎教育产品 / 服务具有非常互联网的 特征,但这并不准确,还要加上“人技能的提升” 。而且关 键是这一点, 让教育产品 / 服务区别于一般的互联
11、网信息产 品 / 服务。 后者只须考虑信息的传递, 而前者需要确保提升 人的能力。 内容:内容是教育产品的组成部分。它是时代、社会生产的 需求教育目标, 决定了教的内容 (未来需要教未来的内容, 也有些内容是亘古不变的) 。 工具:工具是教育产品的另一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服务的组 成部分。内容 + 媒介形式,才共同组成了教育产品,比如 书、视频。工具是与科技相关性最高的要素。 情景:情境是由内容、教学方式和工具共同决定的,比如文 字、语言教学方法和纸质书决定了服务通常在线下,视频和 网络摄像头让线上服务成为可能。科技是重要因素,但也受 到人的习惯、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经济等条件的制约, 比如读
12、电子书不习惯,视频聊天感觉奇怪。 【从中解读的规 律/趋势:】 教育产品的本质,虽然历经时代、技术的变迁,但是几乎从 未改变。教育变革的最大驱动力,还是以科技为驱动的生产 力。科技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工具、形式和教学的方式和场 景。(这是为什么会是我们 -IT 人参与甚至驱动变革 ! )传统 的教育从业者认为内容是关键,这是在其它因素基本不变的 前提下。科技改变教育(或整个世界)的趋势是:用技术还原 / 模拟 自然, 还原 / 模拟自然中信息的呈现 (从文字书到多媒体到 虚拟现实)和交互方式(从键盘到触控、语音、手势、肌电、 眼神、脑电等) 。我们在不断的 decode 自然界的奥秘, 再创 新
13、科技去复制或模拟她,从中创造价值。 每一次重大的教育变革,科技都是核心驱动力,而且每一次 变革都绝不是单独针对某一个因素的,它既决定了教育内容 的更新,也决定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未来的教育,从目标到 内容、到工具、媒介、形式、场景都将有不同才对。 堪称教育变革的,一定有巨大影响范围,让教育的效率(效 果)有巨大提升。教育的变革中,人的习惯、观念、意识、 文化通常开始时都是阻力 (往回看看, 电视、电脑、 互联网、 iPad、电子书)。【以史为鉴,运用模型进行分析:模型 的有效与否,看能否解释现在,预测未来】 过去: “教改”之纸张与活字印刷术:科技让信息承载的媒介,从 口口相传、龟甲、竹简变成了
14、轻便易书写的纸张,从手工变 成了批量生产,即使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从媒介形式、传播形式、使用方式、使用场景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影响的人 群、地域巨大。这是变革!“教改”之教材改革:教材即教育内容,近代每一次改革都 是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和生产力需要,但仅仅是内容的改变 或教育理念的改变。还谈不上变革!“教改”之电教室:从纸质书本、手写板书,变成了胶片投 影,仅仅是媒介载体呈现方式的改变,信息不可传播。这不 是变革!教改之电脑ppt:电脑绝对是革命性的, 但在中国的教室里, ppt 只是另一种胶片投影而已,依然是教室情境。同上,这 不是变革!教育新势力之远程教育、网校:内容上有变化但 并不巨大,工具
15、、方式上利用了新技术,但是当时的受众面 过小,没有巨大的影响。这不是变革!教育新势力之线下培 训:不用解释,木有一丁点儿的变革!现在 / 未来: 电子书:内容上似乎没有变化,但是信息的关联性、多媒体 交互形态实际上是对内容巨大的增值,从媒介上它更容易传 播了,使用体验更好了,学习效率更高了,目前看惠及的受 众面也是巨大的。所以,这是变革,是所有教育变革的基础 之一,平民化用户友好的 ipad 是变革的催化剂! L 可汗学院:内容上 Lynda 针对一些职业、技能 的培训,算是一种变化,是传统教育的补充,满足人们当下 的教育需求;可汗学院依然是传统课程教育。形式上,二者 都是各种短视频,从媒介上
16、是对文字内容的一次升级,算是 利用新技术的一种变化;使用情境,依托互联网远程学习, 也是一种新技术的升级。要算的话,它们也是初期的变革, 甚至目前都谈不上变革。看未来的发展。各种 MOOC :内容上都是传统教育内容; 形式上都是视频 + 图文;使用情境,除了依托互联网远程学习外,还引入了社 交、讨论的形式。也是变革的早期形态,但关键是,它在革 传统教育的命,改变教育机构作为资质认证体系的权威性, 其社会意义是重大的。未来的教育公司:一定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培养人适应未 来需要的技能,利用 Google Glass、 Leap Motion 等先进的 科技, 依托社交等互动形式, 提供更高效率的
17、教育产品 / 服 务。【再利用模型来推测一下未来的儿童教育: 】 人:人的进化没有那么快,但未来的孩子应该越来越聪明。 人有发展规律,儿童的年龄会很敏感,每个年龄段都会是不 同的教育需求。目标 / 价值:传承人类的技能 / 价值,让孩子能成长为适 应未来生活需要的人才。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需要什么样 能力的人?我们的什么技能 / 价值需要、 值得传承给后人? 这些我们无法准确回答,但我们应该可以清楚:未来一定不 会象现在这样。比如,人类信息的承载,已经从文字转向更 加富媒体的声音、图片、视频;比如,因为信息量的剧增, 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更加重要了,等等。内容: 如果教育目标有变化, 那么内容自
18、然也会变化。 比如, 在未来,比起背诵、记忆大量知识,快速搜索、阅读、比较、 整合、利用知识的能力是否更加重要?比起写作文,演讲、 表达能力是否更重要?比起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图形、 视频、动画等视觉表达能力更重要? 工具:可以将孩子安全地接入到网络虚拟世界的工具。 iOS 的直觉设计,是第一次将信息终端送到了 2 岁孩子即可接 入的范围。 而之后 Kinnect 、Leap Motion 、Myo 腕带、眼动、 脑电交互等自然交互技术的发展,将让孩子能够更加方便的 使用网络。场景:移动技术的发展,让虚拟与现实世界重合了起来,让 知识从“失去情境”的书本上,重新回到知识发生的地方, 让孩子可
19、以在现实世界中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提升乐趣也 增加了效率。第四步,请微观分析( Micro Introspect ),用心理学、认知、 脑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关注人和微观的学科,去洞察学 习的本质。80 年代, MRI 、脑电、计算机等技术推动的脑科学、神经认 知、人工智能学科,第一次将“人类学习机制的黑盒子”打 开了一角。我们了解到学习过程中大脑的工作机制,第一次 开始了解学习的本质过程是什么,从此教育科学几乎一夜之 间从刀耕火种粗放式的状态,跨入了可以精细设计教育方 案、测量学习效果的科技时代。当然,这个时代还处于非常 早期。教育和学习似乎在讲一回事儿,但教育是对这一活动的一种 宏观的描
20、述, 而学习描述的是人在其中的微观、 具体的行为。 对宏观的回顾可以看到科技在教育中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 而只有深入到微观,才能彻底弄清楚学习的本质,才能了解 教育该如何实施、科技如何渗透进教育。专业的内行人,一定能发现,我在第三步用产品建模的思路 建构的教育模型里,似乎漏掉了非常关键的一点:教育方法/ 理念。并非我建模的时候疏漏,而是我确实认为这不能成 为一个稳定的变量。试想一下, 就语言教学举例, 教同样的词句等语言知识, A 理 念认为应该还原生活社交场景,让人尽快学会运用,于是从 “hello ”开始教起; B 理念认为应该让人认识周围的世界, 于是从名词“ Apple 、 Mum ”
21、开始教起。一段时间后, A、B 理念或教育方法教出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的语言能力,究竟 该如何选择呢?而教同样的词句,教大人和孩子,甚至只是 男孩和女孩的差别,方法也会不一样。教育方法 / 理念,随 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深入,在不 断变化。而且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人的个体差异之大,尤其 是在儿童早期,非常显著,这决定了教育方法是需要因人而 异的(中国哲学的古老智慧) 。正因为我们清楚了学习的机 制,才能更科学的选择教育方法 / 理念。理念绝无定法,包 括最新的 Flipped Class Model ,都还是在应用层,有它的适 用情境。我借用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思路,建立另外
22、一个 模型来解释未来教育的探索方向。 大家还记得我用互联网产品的思路解读教育的目标, 是 “信 息(知识)的有效传输 + 提升人的能力” ,衡量其效果就是 教育的“效率” 。如果我们用信息产品的思路来给教育一个 信息时代的定义: 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获取、加工和运 用的能力。 信息获取:广义的阅读,各种通道的信息获取都是 信息加工: 这是学习发生的重要环节: 理解、吸收和记忆 (转 码、分类和存储) 信息运用:信息的调用。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但各种形式的 运用(练习、测试、解决问题)都是学习发生后,个体能力 的体现。在认知范畴内, 这个定义可以解释各种领域、 一切狭义 / 广 义
23、的教育、学习活动。这里信息包括知识、经验、方法、技 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等各种类型的内容。上述三种能力 强则效率高。根据这个定义, 我们设计我们的教育产品 / 服务的目标, 就 会变得(看似)异常简单和清晰:降低这一过程中的所有阻 力,提升所有可能的动力。降低信息获取的阻力: 我们这些数字移民们的大脑不习惯用软件处理大量纷繁复 杂信息,因此我们创造了 HCI (人机交互)来补充我们的能 力。【 HCI 是在弥补人类进化的缺陷】信息量太大、纷繁复 杂,因此我们诞生了信息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来帮助 我们更有效的获取和利用信息。 【用户体验设计发展多年, 其实是在为教育服务做准备】单调静态的文
24、字信息理解起来 困难、枯燥,因此我们将它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设计来展 示,让理解变得更容易,甚至更有趣。 【视频、动画的设计 将成为人类的另一种语言能力】降低信息加工的阻力: 不同人的认知、思维模式不一样(左脑 VS 右脑、形象 VS 逻辑、图形 VS 文字等),那么我们给不同特点的人就用不 同的信息呈现方式。这叫 Customize ,个性化。不同人的能 力也不一样(有的擅长文字,有的数学更好;能力水平也有 高低之分)那么我们给不同能力的人就要提供不同难度的信 息内容,让 ta 在学习中尽可能多地保持在 Flow 心流状 态。这叫 Adaptive ,自适应。私以为,个性化和自适应是未 来教
25、育的最重要的两大特征。 任何号称未来教育的产品 / 服务,如果不具备这两个特征,基本都是忽悠。而进入移动互 联网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和场景的碎片化,都在为 Customized and Adaptive Learning 做准备。 降低运用信息的阻力: 将信息还原 / 重建到场景里。最好的例子是 Google Glass 和 VR 。设想一下,当你做饭的时候,眼前不是一页菜单, 而是眼镜里每个食材、器具上的标签和操作提示,那是怎样 的效果和效率?经验的沉淀和复用。信息在不断地被记录下 来,从文字到声音到图像,而将来“经验”这种隐性知识也 将被很容易的记录、分解、再利用。(Quora、知乎是最早的
26、雏形。 ) 提升学习的动力: Gamification 游戏化: 将是最重要的手段。 利用“清晰目标、简单任务、明确反馈、及时激励”的游戏 化手段,让学习过程充满正能量的动力。 Socialization 社交 化:这是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社区里 经验的分享、游戏化的激励更容易发生。第五步,请睁眼, 从未来回到现实世界,面对荒漠的现状,拿上棍棒石器去找 到绿洲和食物。做教育一定需要理想主义,但创业必须面对 现实。现实是父母们还活在应试教育的时代, 无论是否情愿, 还在为孩子的择校、升学、就业担心。如果未来如此,现状 如此,那么我们如何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如何解决现实父母 的问题,让自己具备活到未来的能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 力?我们怎么活到未来?这些问题从来没有答案,需要我们 创业者自己去解决。但我觉得有一条比较确定的道路:学习 的效率。经济学原理是万物发展的背后的无形之手,效率是 未来教育和现实状况的契合点。我们很清楚科技就是“嗜效 率为生命”(参考 Kevin Kelly 的科技要什么 )的。而通 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可以从哪些环节入手,利用最新科 技提升学习的效率。第六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污染天气绩效升级合同5篇
- 家长代表发言稿集合15篇
- 年终安全工作总结14篇
- 建筑公司新年致辞13篇
- 水果联营合同模板5篇
- 店面出租的协议书范本7篇
- 2025年旅游酒店行业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探索报告
- 2025南航会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通信行业5G技术应用与产业生态圈构建研究报告
- 2025会计外包面试题目及答案
- 【幼儿园自主游戏开展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研究6500字(论文)】
- 2025年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9月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新能源销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军队伤病员管理暂行办法
- 上海婚恋婚介培训课件
- 植物的身体说课课件
- 烧结工艺培训课件
- 外宾参观活动方案
- 1.4理解与感知1812序曲课件-高中音乐湘教版必修音乐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