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_第1页
2020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_第2页
2020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孩子的很多行为与心理是在父母的熏染下形成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 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 欣赏 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 ; 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 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 他对于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更大, 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 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 微风把

2、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 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 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陈鹤琴因此得出结论: 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本能, 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此,他有意识地用音乐来丰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比的是晚饭后的家庭音乐会。陈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时, 每天晚饭之后的一段时间, 往往是一家人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 这时候,七个孩子和爸爸妈妈聚在一间屋子里。 妈

3、妈和大女儿秀霞弹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国歌曲,也唱外国民歌。一首唱罢一首又起,歌声琴声,汇成了一种和谐欢快的气氛。有时候,孩子们要求爸爸表演。陈鹤琴就弹起那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曼陀铃, 唱超在英国曾同黑人一起弹唱过的民歌。 孩子们或托腮静听,或轻轻哼唱。陈鹤琴的嗓子并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饱满,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陈鹤琴说: 家庭中有了歌声,如有了生气一般,试想一个家庭,吃完晚饭后,父母子女团聚一室, 同唱同歌,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 ! 一日之间,有了这种团聚,不但于精神上发生无穷的快乐, 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没有乐歌。 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 今天,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

4、行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开启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压抑限制孩子对音乐的欲望和需要,以及不顾幼儿身心特点、揠苗助长、扼杀兴趣的做法也还是屡见不鲜的。 愿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能够带给我们思考和启迪。愿更多的家长能顺应和发展儿童的天性, 让音乐伴随儿童健康成长。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二善于发现,艰难供学。苏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苏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苏宗善当时虽只40 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生活艰难。母亲苏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 见到一位

5、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建议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 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苏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 便找来了一本风水书研读。 苏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 蒙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 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 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 他感到儿子是自己的希望:苏家振兴有望了 ! 于是给儿子起名苏步青。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山、水、田、土.一张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

6、本风水书,成了儿子的启蒙课本。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 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苏步青 7 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 父母心急如焚地筹齐了学费。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含辛茹苦,决不放弃。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 ( 今平阳县中心小学 ) ,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 学生们衣着讲究。 矮小黄瘦的苏步青, 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

7、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来是自己滚下楼梯。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 ! 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知道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 ?狗皮膏药怎么可治病 ?油条怎么一点点面可以发成这么大 ?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苏宗善: 儿子读不好书 , 让他回来。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 ! 不 , 他能读好的 ! 苏宗善坚定地回答, 只是还没有碰到可以开他窍的老师

8、 ! 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入学时教国文的谢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苏步青之手,这种怀疑伤害了苏步青的心。 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 学校来了一位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不过像粒沙子。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老师耐心地回答他没完没了的提问,使苏步青与陈老师越来越接近。老师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苏步青从此奋发,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陈老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 1931 年,他从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陈老师,立刻恭恭敬敬将老师请到上座: 没恩师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 老师笑

9、说 : 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 最后苏步青雇了小轿,随行 30 里,将老师送回家。苏步青 1920xx 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 ( 现温州一中 ) 。苏步青沉醉在 1320xx 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 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直到苏步青名满世界, 他坚定认为: 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 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 他的吟诗填词, 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忧国为国,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 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在座的每位都

10、有救亡图存的责任 ! 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 就要学好数学 ! 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 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 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从此他迷上数学。 15 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 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 老师让学生测山高, 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 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 苏步青三年级时调来洪彦远校长, 见各科老师都推荐苏步青为榜样, 觉得奇怪, 便亲自到苏步青班教几何。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这道证明题, 苏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种方法证明, 使校长深

11、深欣赏这位学生。 快毕业时省教育厅突然取消为第一名免学杂费膳费。 这给苏步青带来了生活问题。 校长调走前叮嘱新任校长, 无论如何要培养苏步青。校长调至教育部,特地寄来二百大洋,让他东渡扶桑。当时苏步青一句日语都不懂,报考日本高等学校,必须过日语听、读、写、讲等关口。苏步青向房东老大娘学日语,三个月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 考分第一。后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他为读原著几何学 , 便到教堂从当教徒入手,学意大利语。也用了三个月,他能看原著。1920xx 年 3 月苏步青在帝国大学毕业,4 月直上研究生。期间他有41 篇仿射微分几何影射微分几何研究论文,发表在日、美、英的数学刊物上。回国后他任浙大

12、教授、 数学系主任、浙大教务长 .1951 年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 , 他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一书。为数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三美国新总统布什提名赵小兰担任新政府劳工部长, 并获得参议院通过, 赵小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内阁部长的美籍华人。 赵小兰的经历, 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美国故事之一。 而赵氏家族将中国优秀传统与西方社会的管理方法结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更被侨界推崇备至。 没有那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 一些苛刻的媒体谈及赵小兰的成功时也无不赞扬道, 赵小兰那种不亢、不

13、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老布什在任时曾对太太芭芭拉强调, 应该向赵家学学怎样教育孩子 !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曾任交大美洲校友会董事长, 现任美国福茂航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航运财经界的名人。1963 年,赵小兰随父母移居美国。赵小兰回忆说,许多年以前,她年轻的父母充满希望与梦想, 离开了战乱中的故土。 三年之后,她才得以与父亲重逢。当时,她与母亲和妹妹一起,乘货轮目睹自由女神像,进入纽约港,来到了美国,他们打三份工,母亲经常为生计担忧,一家人都思念遥远故乡的亲人。 我开始上三年级,一个英文单词也不会,每天我就把黑板上的所有内

14、容抄下来。 赵小兰说,每天晚上,辛苦工作一天的父亲要把所有内容译成中文, 让她明白课程的内容。 赵家虽然富裕, 但孩子却多半进公立学校。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孩子便自觉起床, 由姐姐带头赶校车上学。孩子们在外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帐。赵小兰念大学时还向政府贷款,靠暑假打工还钱。但对孩子的学习,父母从不含糊: 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要既然说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 赵小兰多才多艺,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弹得一手好琴,都得益于特殊的家庭教育。赵家虽然有管家,但父母仍然要求孩子自己洗衣服、 打扫房间。闲暇时,还要六个孩子分担家里的琐事。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她们要检查自家游泳池的设备,捞掉

15、脏东西。周末,则要把两英亩大小的院子里的杂草和蒲公英拔掉。 很难相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0 英尺车道的柏油路,是几个姐妹自己铺成的。晚餐之后,赵家极少开电视,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 父亲处理公务。 他们每年安排两次全家的旅游, 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每个星期天,午餐后的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每个孩子说自己新的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当人们惊讶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的时候, 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如同她母亲所讲 家园 ! 家园 ! 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 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在 50 多岁以两年全勤的纪录,获得了硕

16、士学位。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 6:爱迪生 8 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 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 有一次上算术课, 老师在讲解数学题, 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 ?quot; 老师, 2+2 为什么等于 4? 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 4 难道等于 5? 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 2+2 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 呢? 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 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 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 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 可老师却骂我。 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 他找到学校: 恩格尔先生, 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 恩格尔说: 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 。爱迪生母亲说: 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 ? 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 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 这位医生检查后说: 里面的脑子坏了。 恩格尔告诉爱迪生母亲: 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