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半知菌个体形态观察一_第1页
实验二半知菌个体形态观察一_第2页
实验二半知菌个体形态观察一_第3页
实验二半知菌个体形态观察一_第4页
实验二半知菌个体形态观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二实验二 半知菌形态观察半知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通过半知菌代表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半知菌形通过半知菌代表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半知菌形态分类的依据。态分类的依据。半知菌的分类半知菌的分类1995年出版的第八版年出版的第八版真菌字典真菌字典中中(ainsworth),将半,将半知菌知菌 分为三个纲:丝孢纲、芽孢纲、腔孢纲。分为三个纲:丝孢纲、芽孢纲、腔孢纲。 ainsworth的半知菌分纲检索表的半知菌分纲检索表1、营养体单细胞,有或无假菌丝,真菌丝或不发达、营养体单细胞,有或无假菌丝,真菌丝或不发达 芽孢纲(芽孢纲(blastomycetes)1、菌丝体发达,无芽孢子、

2、菌丝体发达,无芽孢子2 2、菌丝上直接产生或者在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菌丝上直接产生或者在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有不同形子梗有不同形 式的聚集,但不生在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内式的聚集,但不生在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内丝孢纲(丝孢纲(hyphomycetes) 2、分生孢子生在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内、分生孢子生在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内腔孢纲(腔孢纲(coelomycetes)特征:菌丝体发达。分生孢子直接在菌丝上或各种特化的分枝上特征:菌丝体发达。分生孢子直接在菌丝上或各种特化的分枝上(孢子梗上),而不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有的无分生(孢子梗上),而不生在

3、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有的无分生孢子。孢子。 丝孢纲分目检索表丝孢纲分目检索表1、分生孢子无,少数属有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无,少数属有厚垣孢子无孢目无孢目1、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梗上2 2、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或直接生于菌丝上、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或直接生于菌丝上丝孢目丝孢目 2、分生孢子生于紧密联结的或一定结构(子实体)的孢子梗上、分生孢子生于紧密联结的或一定结构(子实体)的孢子梗上 33、子实体圆筒形或头状,有柄,分生孢子梗形成束丝或孢梗束、子实体圆筒形或头状,有柄,分生孢子梗形成束丝或孢梗束 束梗孢目束梗孢目3、子实体球状,无柄,分生孢子梗着生于分

4、生孢子座上、子实体球状,无柄,分生孢子梗着生于分生孢子座上 瘤座孢目瘤座孢目丝孢目分科检索表:丝孢目分科检索表:1、孢子由平行排列的产孢菌丝成串地形成,产生、孢子由平行排列的产孢菌丝成串地形成,产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粉座科粉座科1、孢子在孢梗上形成,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在孢梗上形成,产生分生孢子22、菌丝、孢梗及分生孢子无色或色鲜、菌丝、孢梗及分生孢子无色或色鲜丝孢科丝孢科2、菌丝、孢梗及分生孢子暗色或其中之一无色、菌丝、孢梗及分生孢子暗色或其中之一无色暗色孢科暗色孢科丝孢科分属检索表丝孢科分属检索表1、分生孢子单胞、分生孢子单胞21、分生孢子多胞、分生孢子多胞102、孢子串生、孢子串生32、

5、孢子非串生、孢子非串生63、孢梗短小,与菌丝区别很小、孢梗短小,与菌丝区别很小53、孢梗长,与菌丝区别显著、孢梗长,与菌丝区别显著44、孢梗顶端膨大,有辐射状排列的小梗,孢梗基部有厚膜足细、孢梗顶端膨大,有辐射状排列的小梗,孢梗基部有厚膜足细胞胞曲霉属曲霉属4、孢梗顶端不膨大,有排列成轮轴状的瓶形小梗,孢梗基部无、孢梗顶端不膨大,有排列成轮轴状的瓶形小梗,孢梗基部无厚壁足细胞厚壁足细胞青霉属青霉属6、孢梗不分枝,不聚生,分生孢子聚生在孢梗顶端的粘质液滴、孢梗不分枝,不聚生,分生孢子聚生在孢梗顶端的粘质液滴中中头孢属头孢属6、孢梗分枝、孢梗分枝77、孢梗轮状分枝,分生孢子单个或、孢梗轮状分枝,分

6、生孢子单个或23个生于分枝顶端个生于分枝顶端轮枝孢属轮枝孢属7、孢梗非轮状分枝、孢梗非轮状分枝88、孢梗有、孢梗有23次分枝,分生孢子聚集成头状次分枝,分生孢子聚集成头状木霉属木霉属二、实验内容二、实验内容: 观察木霉属等五个属个体形态特征,区分以下形态观察木霉属等五个属个体形态特征,区分以下形态之间区别:之间区别:1、分生孢子形态,有隔和无隔,有色和无色,串生、分生孢子形态,有隔和无隔,有色和无色,串生 或团生或团生2、分生孢子梗分枝与否,对生、轮生或非对生。、分生孢子梗分枝与否,对生、轮生或非对生。三、实验菌株三、实验菌株: 木霉属未定名种木霉属未定名种(trichoderma sp.)

7、轮枝孢属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树状节丛孢树状节丛孢(arthrobotrys dendroides)(类似于束梗孢类似于束梗孢目目) 三角孢属三角孢属(暂定名暂定名)链格孢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1、木霉属、木霉属(trichoderma sp.) 菌落生长迅速菌落生长迅速,菌丝透明菌丝透明,有隔有隔,分枝。分生孢子梗无色,许多分枝。分生孢子梗无色,许多分枝,分枝,不是轮枝状,不是轮枝状,小梗单生小梗单生或成群;或成群;分生孢子(梗孢子)分生孢子(梗孢子)无色,单胞无色,单胞,卵圆形,卵圆形,着生成着生成小的顶生的簇小的顶生的簇,通常由于它生,通常由于它

8、生长迅速和分生孢子的绿斑而易长迅速和分生孢子的绿斑而易识别。识别。2、轮枝孢属(、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初次分枝两出、三出或互生,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初次分枝两出、三出或互生,二次二次分枝轮生分枝轮生,顶端小梗下部膨大而尖端细削;,顶端小梗下部膨大而尖端细削;分生孢子单生,在分生孢子单生,在顶顶 端聚集,很快脱落端聚集,很快脱落,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或梭形,单细胞,球形、椭圆形、卵形或梭形,无色或略带褐色。无色或略带褐色。3、树状节丛孢、树状节丛孢(arthrobotrys dendroides)分生孢子梗长分生孢子梗长,在顶部和孢在顶部和孢子着生

9、部分略微扩大子着生部分略微扩大,分生分生孢子无色孢子无色,有分隔有分隔,成丛生长成丛生长在孢子梗顶端或中部。在孢子梗顶端或中部。观察束梗孢目的特征(孢梗聚观察束梗孢目的特征(孢梗聚集成束)及多隔无色孢子的特集成束)及多隔无色孢子的特征。征。图14.树状节丛孢 arthrobotrys dendroides kuthubutheen & webster1-2.分生孢子梗束,3-4.单个孢子梗, 5-11.分生孢子,12.菌网,标尺10m,菌株号:ymf1.00010,标本号:sb02-4。束梗孢目束梗孢目 分生孢子聚集在一起与束状为本目的最大特点。有的孢梗束上分生孢子聚集在一起与束状为本目的最大

10、特点。有的孢梗束上半部或大半部均向外展开的孢梗所布满,有的孢梗束只有它的顶半部或大半部均向外展开的孢梗所布满,有的孢梗束只有它的顶部孢梗上形成分生孢子,也有的孢子是生在孢梗束的侧面。孢子部孢梗上形成分生孢子,也有的孢子是生在孢梗束的侧面。孢子圆形到棒形,单胞或多胞,淡色、鲜色或深色。圆形到棒形,单胞或多胞,淡色、鲜色或深色。4、三角孢属、三角孢属菌落在菌落在pdapda培养基上培养基上呈白色。分生孢子呈白色。分生孢子梗透明、直立、有梗透明、直立、有隔、只形成简单或隔、只形成简单或稀疏的分枝,顶端稀疏的分枝,顶端头状着生许多小梗。头状着生许多小梗。分生孢子透明,无分生孢子透明,无隔,呈倒金字塔形

11、,隔,呈倒金字塔形,远端呈双凸透镜形,远端呈双凸透镜形,并在上着生并在上着生2-32-3个乳个乳头状突起。头状突起。观察三角形的分生孢观察三角形的分生孢子子暗色孢科暗色孢科 菌丝和分生孢子二者是典型的黑色,但有时只有菌丝和分生孢子二者是典型的黑色,但有时只有菌丝或分生孢子是黑色。菌丝或分生孢子是黑色。5 5、链格孢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alternaria ):营养菌丝葡匐,有分隔。):营养菌丝葡匐,有分隔。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成簇,大多数不分枝,较短,与营养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成簇,大多数不分枝,较短,与营养菌丝几乎无区别。菌丝几乎无区别。分生孢子倒棒形,顶端延长成喙状,分生孢子倒棒形,顶端延长成喙状,淡褐色,有典型的纵横隔,常数个成链。淡褐色,有典型的纵横隔,常数个成链。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先打开皿盖,在平板上用、先打开皿盖,在平板上用10倍物镜观察分生孢子在梗上的倍物镜观察分生孢子在梗上的着生状态,分清梗及菌丝,分生孢子串生或团生。着生状态,分清梗及菌丝,分生孢子串生或团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