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_第1页
新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_第2页
新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_第3页
新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_第4页
新版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1 特殊部位配筋o 6.1.1 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如图6.1.1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1 特殊部位配筋o 6.1.2 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

2、层上部,距顶面不小于50mm,距边缘为100mm,如图6.1.2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1 特殊部位配筋o 6.1.3 o 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8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如图6.1.3-1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8001600mm时,则在上述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6.1.3-2所示。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

3、钢筋间距200m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1 特殊部位配筋o 6.1.4 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6.1.4所示。钢筋尺寸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6.1.3条相同。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o 6.2.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6.2.1)确定。o (6.2.1)o as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o

4、 ls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m);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o h面层厚度(mm);o 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按附录表e.3.3选用;o fsy钢筋的屈服强度(mpa),按附录表e.4选用。16 sssyl haf12sssal ho s为钢筋的容许应力,可取为0.75倍屈服强度 ;o 取24kn/m3。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o 6.2.2 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其直径差不应大于4mm。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应符合表6.2.2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径的2倍。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2 钢筋混凝土

5、面层配筋o 6.2.3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o 1 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31/2厚度范围内,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1/3厚度处;o 2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o 3 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o 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o 6.3.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o 1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5mm;o 2 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m;o 3 钢筋所承受的

6、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纵向配筋率,一般为0.6%0.7%(中等交通)、0.7%0.8%(重交通)、0.8%0.9%(特重交通)或0.9%1.0%(极重交通)。冰冻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般地区0.1%。所需配筋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o 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6.2.1条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并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o 6.3.2 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0.1%。o o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o 6.3.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

7、筋均应采用螺纹钢筋,其直径为1220mm。当钢筋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o 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o 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o 6.3.4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o 1 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90mm,最大深度为1/2面层厚度,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90mm;o 2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5倍;o 3 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倍(单面焊)或5倍(双面焊)钢筋直径,焊接位置应错开,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o 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o 5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

8、筋之下;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300600mm,直径大时取大值;,直径大时取大值;o 6 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可取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可取60; o 7 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o 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d.1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按式(d.1-1)计算确定。o (d.1-1)o

9、(d.1-2)o (d.1-3)o (d.1-4)o (d.1-5)o (d.1-6)01212tcdcgcsfchlc d 02 1ctdcev15.30.245eck htdcchght24.815.421.96hcchh42.10.286101.51 1027010cawf0.234cgcf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d.1-7)o (d.1-8)o (d.1-9)o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m);o 混凝土抗拉强度(mpa),可按表e.3.1选用。o 混凝土抗压强度(mpa),可按表e.3.1选用。o 钢筋埋置深度(m);o hc混凝土面层厚度(m);o c混凝土容重(mn/

10、m3),一般可取为0.024mn/m3;o 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系数,可按表e.3.3选用。912ln0.5779.50 100.198ln3.67tddtclltcsht3(1)shadltfcf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纵向钢筋直径(m);o 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 的比值, 以百分数计;o 温度和湿度变形完全受约束时的翘曲应力,按式(d.1-2)计算;o 混凝土弹性模量(mpa),可按表e.3.1选用。o 混凝土泊松比,一般可取为0.150.18;o 无约束时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当量应变差,按式(d.1-3)计算; o sd0cecv

11、tdo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可按表),可按表e.3.2选用;选用;o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可参照),可参照 该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4.0.10)的)的1/41/3取用;取用;o 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或小于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或小于0.22m时的温度梯度厚度修正系数,按时的温度梯度厚度修正系数,按式(式(d.1-4)计算;)计算;o 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d.1-5)计算;)计算;oa1养生条件系数,水中或盖麻

12、布养生时,养生条件系数,水中或盖麻布养生时,a1 =1.0,采用养生剂养生时,采用养生剂养生时,a1=1.2;ow0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混凝土单位用水量(n/m3););ok1与气候区和最小空气湿度有关的系数,道路位于公路自然区划与气候区和最小空气湿度有关的系数,道路位于公路自然区划ii、iv和和v区,区,k1=0.4;位于;位于iii、vi和和vii区,区,k1=0.68;gtch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c翘曲应力系数,按附录b式(b.3.3-2)计算,采用t=1.29/r计算确定;o r面层板的相对刚性半径(m);o 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最大粘结应力,可近似按式(d.1-6)计

13、算;o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系数,按式(d.1-7)计算,由于式中含有未知量ld,计算需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假设ld=lds,计算出 和相应的ld,如果 ,计算结束;否则,令 ,重复计算,直到满足相近的要求为止;o 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混凝土最大总应变,按式(d.1-8)计算;o 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c),可近似取为路面施工月份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与一年中最冷月份日最低气温的月平均值之差。o 无约束条件下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d.1-9)计算;o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计)。cg1cttsha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d

14、.2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按式(d.2-1)计算确定。o (d.2-1)o (d.2-2)o (d.2-3)o (d.2-4)o (d.2-5)o 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mm);o c2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特性有关的系数,按式(d.2-2)计算;其它参数的含义与计算裂缝间距时相同。21000tjdshccc fblte4226.45 1017000cdbccafl620.761 17702 10tta 89 10149000tb 9263 105 102020ttc jb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d.3 纵向钢筋应力按式(d.3-1

15、)计算确定。o (d.3-1)o 裂缝处钢筋应力(mpa);o 钢筋弹性模量(mpa);o 钢筋的线膨胀系数(1/c),通常 /c;10.2342scdstscsshcsef lfeted csses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d.4 纵向配筋率计算步骤o 1初拟配筋率 ,按式(d.1-1)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1.8m时,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o 2按式(d.2-1)计算裂缝缝隙平均宽度bj。当bj0.5mm时,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o 3按式(d.3-1)计算钢筋应力 。当 不大于钢筋屈服强度时,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

16、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o 4综合上述3项计算结果,最终确定配筋率,并进一步确定钢筋根数。在满足纵向钢筋间距要求的条件下,宜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o 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计算实例o 公路自然区划iii区新建一条一级公路,重交通荷载等级,选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厚0.26m。路基土为粘土,基层采用厚0.18m的水泥稳定碎石。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1)计算参数o 混凝土弯拉强度为5.0mpa,查表e.3.1,混凝土抗压强度fc=42mpa,混凝土抗拉强度 ft=3.22mpa。混凝土泊松比 , 混凝土容重 mn/m3,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o /。查表e.3.

17、3,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摩阻系数 。o 由表4.0.10,取公路自然区划iii区的最大正温度梯度为92/m,最大负温度梯度按1/3正温度梯度取值, /m。公路自然区划iii区,k1 = 0.68。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钢筋埋置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 = 35c。0.15cv 0.024c51.1 10c7.592/330.7gt 40at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用水量 o n/m3。采用盖麻布养生,a1 =1.0。o 纵向钢筋选用hrb335钢筋,设配筋率 ,钢筋的埋置深度 m,钢筋直径 mm,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按附录e.4,取钢筋的弹性

18、模量 mpa,钢筋屈服强度fsy = 335mpa。 0/0.4wc 01400w 0.75%0.1016sd 69 10s 200000se 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42.10.2861042.10.28641.51 1027010 1.0 (1.51 10140040270) 104.845 10cawf3436414.845 10(1 4010 )4.535 10sha5441.1 10354.534 108.385 10tcsht224.815.421.964.81 0.265.42 0.26 1.960.876hcchh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

19、纵向配筋计算15.3545.3 0.68 0.265440.245 1.1 100.26 0.876 ( 30.7)4.845 100.2457.69 104.845 100.0961.234 10ck htdcchghtee 4031000 1.234 102.2502 121 0.15ctdcempav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混凝土板相对刚度半径r = 0.870 m,由式(b.3.3-2)计算得到翘曲应力系数c = 0.494。o 设平均裂缝间距初始值为0.7 m,经迭代计算得到 ,根据式(d.1-1)计算得到ld = 0.722 m0.72m(小于裂缝平均间距1.80

20、m的要求)。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8849 10149000 9 108.385 10149000903650tb 92694 2643 105 102020 3 10(8.385 10 )5 108.385 10202063.253ttc 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小于缝隙平宽度0.50mm的要求)422426.45 101700090365063.253 0.8396.45 102.02617000 420.722cdbccafl21000tjdshccc fblte452.026 3.221000 0.7224.535 101

21、.1 10350.45331000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3)计算裂缝处纵向钢筋应力o o mpa(小于钢筋屈服强度335mpa)o 计算结果满足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裂缝处钢筋的应力三方面的要求,因此初拟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合适的。10.2342scdstscsshcsef lfeted c56420000023.22200000 351.1 109 104.535 10310000.234420.722 0.016 1.148s323.162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4)钢筋间距或根数计算o 钢筋间距为o 或每延米纵向钢筋根数为220.0160.10344 0

22、.0075 0.26scdmh1/0.1039.710根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1 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e.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e.3 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4 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o e.1 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o e.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o e.3 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o e.4 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o 国外crcp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