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二)正式版_第1页
学业分层测评(二)正式版_第2页
学业分层测评(二)正式版_第3页
学业分层测评(二)正式版_第4页
学业分层测评(二)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填空题1.设函数 ”)在x= x0处可导,当h无限趋近于0时,对于r_1(29勺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与x0, h都有关;仅与x0有关而与h无关; 仅与h有关而与x0无关;与xo, h均无关. 2.函数f(x) = x2在x= 3处的导数等于3 .已知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2 + 8t(t是时间,s是位移),则物体在t = 2时的速度为4 .如图1-1-6,函数f(x)的图象是折线段abc,其中a, b, c的坐标分别是(0,4), (2,0), (6,4),则 f(f(0) =,当ax0时,中+表1lx5 .抛物线y=4x2在点q(2,1)

2、处的切线方程为6 .已知函数v= f(x)的图象如图1-1-7所示,则f (xa)与f (xb)的大小关系“连接)图 1-1-77.已知曲线y= f(x) = 2x2 + 4x在点p处切线斜率为16,则点p坐标为8 .已知函数y= f(x)的图象如图1-1-8所示,则函数y= f (x)的图象可能是(*ff 号).9 .函数f(x) = ax3bx在点(1,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k(x+2),求a, b的 值.10 .若一物体运动方程如下(位移s的单位:m,时间t的单位:s):s= 3t2+2,t3,29 + 3(t-3f,0&t-2,即直线ab的斜率.【答案】2 25 .抛物线y=4x2

3、在点q(2,1)处的切线方程为【解析】夕 _4(2+14x22 bxax彳11+4反当及一0时,系1,即f (2)=1,由导数的几何意义知,点 q处切线斜率k= f (2) = 1.切线方程为 y1=x2.即 xy1=0.【答案】x-y-1 = 06 .已知函数v= f(x)的图象如图1-1-7所示,则f (xa)与f (xb)的大小关系 是.(用 一连接)图 1-1-7【解析】由图象易知,点a, b处的切线斜率ka, kb满足kakb0,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得f (a)f(b).【答案】f (a)0 时 f (x)0,故符合.【答案】二、解答题9 .函数f(x) = ax 一 即 f (1) =

4、 3ab,所以 3ab= 1 又由 f(1) = 1.得 a b = - 1 由得,a= 3, b = 3.10.若一物体运动方程如下(位移s的单位:m,时间t的单位:s):bx在点(1,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k(x+2),求a, b的 值.【导学号:015800051【解】 因为点(1, 1)在切线y=k(x+2)上,所以k= 1.3f(1+ 区f(1) a(1 + ax1 b(1+ 瓜)a+bax2= a(/x) +3a ax+3a b,当及一。时,口-3a-b, ljx.s= 3t2+2,03,29 + 3(t-3f,0t3.求:(1)物体在te 3,5内的平均速度;物体的初速度v0

5、;(3)物体在t=1时的瞬时速度.【解】(1)二.物体在tc 3,5内的时间变化量为n=5 3 = 2,物体在t 3,5内的位移变化量为0= 3 x 52 + 2 (3 x 32 + 2) = 3 x (52 32) = 48, . as 48 物体在tc 3,5内的平均速度为 d=48= 24(m/s).(2)求物体的初速度v0,即求物体在t = 0时的瞬时速度. 物体在t = 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生at= 3n18,29+ 3x(0+ n 3f 293x (0 3(at当n一0时,不一18, 物体在t = 0时的瞬时速度(初速度)为18 m/s.(3)物体在t= 1时的瞬时速度即为函数在t

6、= 1处的瞬时变化率. 物体在t=1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匣 29+ 3(1+ 及上 31229 3x(1 32二7= 1 =3at- 12,当n-0时,兀一 一12,物体在t=1处的瞬时变化率为一12m/s.能力提升1 . 一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时间t至ut+at时,物体的位移为 于0时,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填序号).0、,一、一 一, 不为从时间t到t+ n时物体的平均速度;0、,石为在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石为当时间为n时物体的速度;不为在时间t+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as ,【解析】由瞬时速度的定义知,当 n一0时,天为在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答案】2 .若点(0,1)在曲线

7、f(x) = x2+ax+ b 上,且 f (0)=1,则 a+ b=【解析】f(0)=1, d.ay_f(0+ axf(0)_ax=ax=ax+a.当 ax- 0 时,t-a,则 f (0) = a=1.lx所以 a+b=1+1 = 2.【答案】23.设p为曲线y=f(x) = x2+2x+3上的一点,且曲线c在点p处切线倾斜 角的取值范围是j0, 41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设p(x0,yo),f(x0 + 及)一 f(xo),22(x。+ 及)+ 2(x。+ ax)+ 3 (x。+ 2x0 + 3)m=2x0 + 2+ ax.当 及一0时,f(x0十及 广x0)-2x0 +

8、 2,即在点p处切线的斜率k= 2x0+2.因为切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 j以,所以0&k01.即0&2x0+201.所以-11 w x0 0 一 2【答案】41, -214.已知直线xy1 =0与曲线y=ax2相切,则a= n a(x+ax2 ax2 一【解析】亍=z;=2ax+a/x,l-xl2x当 ax - 0 时,2ax+ a ax - 2ax,设切点为(x, y),则2ax0=1,21且 y0 = xo1 = ax0,解得 x0 = 2, a=4.1【答案】45.已知曲线 y=f1x上两点 p(2, 1), q1, 21求:(1)曲线在点p、q处的切线的斜率;曲线在点p、q处的

9、切线方程.1【解】 将p(2, 1)代入y=;, t x得 t=1, . 丫=厂一,设 f(x)= 一, 1 1 x1 x11f(x+ 瓜)f(x ) 1 (x+ /x)1 x,ax= max1 (x+ ax(1 x )瓜1(1-x- ax(1 xy当 ax-0 时,112(1 x ax1 x) (1-x)1f (x)=e(1)由导数的几何意义,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斜率f (2) = 1.曲线在点q处的切线斜率f (-1) = 1y3=0,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为y( 1)=x 2,即x1 1一曲线在点q处的切线万程为y 2 = 11x (-1),即x 4y+ 3 = 0.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10、情,需要平时积累,需要平时的勤学苦练。有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第一天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 “从今天开始,每天做 300 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 300 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学生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了80。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个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

11、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同学们,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正是因为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旬子讲: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难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没有恒心,再简单的事也做不成。学习是一条慢长

12、而艰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时激情,也不是熬几天几夜就能学好的,必须养成平时努力学习的习惯。所以我说:学习贵在坚持! 当下市面上关于教授学习方法的书籍不少,其所载内容也的确很有道理,然而当读者实际应用时,很多看似实用的方法用来效果却并不明显,之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要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其精髓要领,要么抱怨那本书的华而不实,但最终肯定还是会回归到当初的原点。这本学会学习在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通过测试让读者真正了解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左脑还是右脑思维测试和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模式测试,经过有效分类后,针对不同读者对不同思考和接收接受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

13、的分别给出建议,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在其后书中的所有介绍具体学习方法章节的最开始,都是按照不同学习模式给出各种学习方法不同的建议,这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类书籍的最大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能让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除了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深入的认识客观的自己, 不论对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帮助。 除了 “针对性” 强外, 本书第二大特点就是 “全面”,全书都是由一篇篇短文、图表集成,更像是一本博文或者ppt课件合集,每个学习方法的题目清晰明了十分便于查找,但也因此有些章节内容安排的比较混乱,所幸每一章节关联性并不太强,每个章节都适合独立检索来阅读学习。其内容从“时

14、间规划” 、 “笔记” “阅读”直到“考试”几乎涉及了所有学习中的常遇问题,文中文字精炼没有过分的渲染,完全是纯纯的“干货” ,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当自己面对学海之中手足无措之时,长篇大论的方法肯定会无心查看,明了的编排,让人从目录中就能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篇篇短文尽可能在最少的时间让读者得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一部值得学习的人们不断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曾经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心理测试:用“正确的方法”、 “错误的方法”和“积极的行为” 、 “消极的行为” ,来自由搭配,看如何搭配出最好和最坏的结果, “正确方法”配合“积极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会很“惯性”想当然的认为, “错误的

15、方法”和“消极的行为”搭配是最坏的结果,其实“错误的方法”加上“积极的行为”才是最坏的结果,这会让人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也是同理,一味钻牛角尖般的生搬硬套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论多努力都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而好的学习方法加上积极的学习态度无疑会让你如虎添翼。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起码在学生的时候如果遇到,或者人生会少一些遗憾,我只恨我遇见的晚了点,可是现在已是终身学习的年代,错过了最恰当的时候,但只要有心又怎会嫌晚呢?本书归类为学习方法 -青年读物,是本工具书,学习手册,但不能阻止她成为经典。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增加学习技能与脑力” ,正是本书的宗旨,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学习技能提升的各个方面,可

16、谓事无巨细的令人发指啊。整体来讲主要包括 7 个方面,分别是学习模式,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规划,笔记记录技巧,阅读技巧,记忆,应试技巧,拾遗。全书的结构采取的是总分的形式,前三个方面是总的部分,算是增加学习技能的准备,从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开始,然后采取任何事都需要的时间管理技巧,再总体地讲一下学习技巧规划的事项。然后底下是分的部分,将学习的包含的各个方面的技巧进行分开阐述,分别有笔记记录,阅读,记忆,应试以及最后的拾遗。系统地讲述了学习的几乎所有方面。让读到她的人如果实践的话不仅能在学习上得到提高,在脑力上或者说理解力上肯定会受益匪浅。在此,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日本人写书在细节上做的是无与伦比

17、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对这个看法有了一定的动摇,因为她里面的讲述部分让我觉得美国是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吗,简直比我们中国还要应试。那个考试应对细节的部分放在中国,一点也没有违和感的,好吗?所以他们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没到过日本的人能够写出描写日本人的书,然后让日本人都觉得是经典的,没有在企业里做过实务管理的德鲁克能成为管理上的大师,其理念影响了全世界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真不是盖的。细节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开篇开始传授如何应该认识自己的学习模式,运用了一些测试题目,然后根据结果找出与自己最近似的学习模式,她把学习模式分为几种情况,分别有左脑型,右脑型,还有另外的分法,为视觉的,听觉的,动作的。我看

18、了一下,确实有跟自己近的类型,我就是视觉的,对号入座后就可以比较直接的去扬长避短了。然后,作者说了,做任何事情,时间管理技巧都是不可缺少的,她不仅教导的是学习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道理,对我们人生都是有益的,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这些,将会受用终生。还有,作者提到了学习技巧规划里的家庭档案系统,将我们现在工作中的管理引进了学习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持续的做,严格地做,获得的收益将无法估量,因为,这在我们现在工作中都必须要用的管理信息的技能,实在是太可贵了,孩子将这种技能与阅读结合起来,保管好自己思维历程,可以获得持续的提高,直到最后展翅翱翔,他最可贵的是,可以系统地提升自己,从而达到书中简介里提到的那样,碰到不会的领域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用这些方法,工具建立起模型,系统,游刃有余地攻克自己之前没接触的领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我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目的吧。最后,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作者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