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型1型糖尿病_第1页
特发型1型糖尿病_第2页
特发型1型糖尿病_第3页
特发型1型糖尿病_第4页
特发型1型糖尿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发性1型糖尿病张冬梅周智广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洪茜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1型糖尿病的分类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分型诊断办法,1型糖尿病被分为两类自身免疫性(即1型糖尿病) 特发性(,即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 (即1型糖尿病)是以免疫性胰导炎和选择性胰导细胞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 的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青春期及40岁) 血中各种胰导自身抗体较多阳性 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 非肥胖者多见 可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graves病、桥本病等特发性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无关的1

2、型糖尿病,也称非典型糖尿病(idiopathic type 1diabetes)历史回顾1987年,winter首次描述了在美国黑人中存在的一种兼有1型和2型糖尿病某些特征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前,体型大多肥胖、常有家族史;起病急,发病时常有自发的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在起病数月或几年后,可不需或停用胰岛素治疗,也无明显的多尿、多饮、体重下降等症状,不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对该组病例进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检测及分型发现,其均为阴性,提示绝大多数可能为非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历史回顾winter等称其为“非典型糖尿病”(atypical dia

3、betes mellitus,) 1994年,banerji等报道在纽约的美国黑人中,也存在类似上述临床特征的病例,该组病例发病年龄较大, 3或4的频率增加,并称之为“糖尿病”。不同作者分别在日本人、非洲人、以色列人、中国香港人和美国土著人中报道了类似病例,并有人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称之为“起病的” 或“起病的肥胖糖尿病”历史回顾2000年, imagawa等报道了一组日本人表现为暴发起病,高血糖症状出现几天就发生酮症酸中毒、血清胰岛自身抗体阴性伴胰酶增高,认为其为新型的特发性1型糖尿病。继之提出特发性1型糖尿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的不同,存在暴发型和非暴发型.患病情况特发性1型糖尿病

4、的确切患病情况尚不清楚,在黑种人中患病率似要高于白种人。大多数报道均显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其男女比例可高达7 5原因尚不清楚。发病年龄各家报道不一,年龄0.259岁不等,并未显现发病年龄高峰。病因学研究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美国黑人与基因(葡萄糖激酶,2基因) 和 1基因(肝细胞核因子1,3基因)的错义突变、线粒体基因3308点突变有关,但均为小样本研究或个例报道。病因学研究第一种表现为胰岛炎,即胰岛有8+淋巴细胞浸润,在胰岛细胞表面有 类分子的过度表达,此为1型糖尿病的病理改变;第二种表现为没有胰岛炎表现,但在胰腺的外分泌腺存在淋巴细胞浸润,在起病时,胰岛细胞几乎完全丧失,此即为暴发起

5、病伴胰酶增高的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病理改变;第三种表现为既无胰岛炎,也无胰腺外分泌腺的淋巴细胞浸润,起病情况与1型糖尿病相同,但无自身免疫的证据,此为非暴发型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肥胖、急性起病、发病时呈典型1型糖尿病的特征。但是,随病程进展,无需胰岛素治疗,而表现出2型糖尿病的某些特征。大多数在起病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没有明显的诱因第二种在起病时,其临床表现与典型1型并无不同,但缺乏自身免疫证据。此类特发性1型糖尿病与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无肥胖,尽管他们的血糖可能较容易控制,所需胰岛素量可能较1型糖尿病少,但他们仍需要胰岛素治疗。临床表现第三种即为暴发起病的特发性1

6、型糖尿病。表现为:(1)成人起病,年龄2557岁;(2)发病急,高血糖症状出现数天(平均4天)就发生酮症酸中毒,治疗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3)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1)略高于正常或正常,反映高血糖发生时间短;(4)血清淀粉酶、弹性蛋白酶水平高;(5)尿中肽水平极低。诊断鉴别诊断1a型 2型糖尿病 线粒体dm发病年龄11-81岁,母系遗传,伴轻至中度耳聋,无酮症倾向多数不胖,但细胞功能降低,自身抗体阴性病初可不用胰岛素治疗而误诊为2型糖尿病基因突变多见于trnaleu3243,近年来又有新的基因点突变报道mody发病率低,发病年龄25岁,多数不胖,且细胞功能降低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三代或三代以上家族发病史无酮症倾向,至少5年内不需用胰岛素治疗目前已发现6型基因突变,依次为肝细胞核因子(hnf)-4,葡萄糖激酶(gck),肝细胞核因子(hnf)-1,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肝细胞核因子(hnf)-1,神经源性分化因子1.治疗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