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铁 6 号线左江道站? 梅江风景区站变 形 监 测 方 案天津唯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3年9月5日测量方案编制人: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监理意见:负责人:年月日地铁变形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天津地铁6 号线工程左江道站(含) ? 梅江风景区站(含 ) ,共计 2 站 1 区间,工程地点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南路,在左江道与谭江道之间。左江道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 DK36+216.436 米,主体结构总长265.905m;梅江风景区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中心里程为 DK37+110.437米,主体结构总长 204.7m,车站采用明挖法
2、施工;本区间从 左江道站开始后,左右线区间线路均采用 R=1500 曲线转弯,由北向南沿友谊南路下穿卫津河,进入梅江风景区站,本区间起点里程为 DK36+368.357 , 终点里程为DK36+983.736 ,正线(右线)长615.379米;线左长614.938米。本工程线路走向与友谊南路基本一致,紧靠友谊南路,周围都是住宅小区,有高层、低层、别墅等建筑物,最近处距区间隧道45米以外。通过施工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施工和优化、修改设计,做到信息化时施工与管理。2. 监测目的及原则2.1 基坑开挖监测目的基坑开挖及降水时,由于土体的应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基坑周围土体发生位移及相应的地面变形,
3、同时基坑支护体系也受到侧向水土压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以及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护体系内力和变形、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道路沉降等进行监测,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确保施工安全。2.2 隧道开挖监测目的通过对围岩、土体、支护结构等的监测,获得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有关数据。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数理和力学分析,来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及工作状态,从而选择和修正支护参数以及指导施工。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启动应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3 监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 并形
4、成整体, 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 2 )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3 ) 关键部位优先、 兼顾全面的原则对围护体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4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5 )经济合理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
5、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3. 主要技术依据3.1 技术依据1、城市铁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9、天津地铁6 号线工程左江道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6、0、3.2 测量系统依据1、高程采用 1972 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2008 年高程;2、坐标系采用1990 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4. 监测内容4.1 重点监测对象4.1.1 基坑施工监测基坑施工中需重点监测的对象有: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护结构竖向位移,围护结构倾斜变形监测,中间立柱沉降,支撑轴力监测,地下水位观测,基坑隆起监测,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等。4.1.2 周边建(构)筑物监测本合同段段建构筑物监测主要由基坑周边道路、管线及楼房监测,采取 的监测保护措施主要有:对离基坑相对较近的建构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对影响范围内的管线进行监测; 对盾构影响的建(构)筑物等进行监测。根据建筑物情况及
7、重要程度,在每幢建筑物上面至少每个角设置一个观测 点,以测量其位移、倾斜等。建筑物变形测量应在基坑开挖附近每天进行及每周进行后期观测直到沉 降稳定。当测量值变化较大或应监理工程师要求应增加观测频率。对于重要建筑物应采用自动记录仪和警报装置。发现建筑物变形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采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 防止变形的对策中,可以考虑基础加固、隔断防护等。4.2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开挖现场监测项目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内容测点布置监测频率要求一围护结构1围护桩(墙)桩(墙)顶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的测点一般布置围护桩墙的冠梁上,
8、测点间距8- 15m基坑开挖时,l次/ 天,主体结 构施工时,1次/2天必测桩(墙)顶水平位移必测桩(墙)内力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距 5m左右必测桩(端)内、外侧土压力长短边中点,竖向间趴 5m ,沿 基坑长边每25 - 30m设观测断 面宜测桩(墙)变形监测必测2水平支撑支撑轴力测点布置在支撑的两头或中点,必要时支撑两头与中点均设测占八、开挖初期1次/天,挖至基底2 -3次/天必测不号监测对象监测内容测点布置监测频率要求3工具柱垂直沉降沉降测点布置在立柱的顶部表面上基坑开挖l次/天必测4基坑底坑底回弹基坑中央、距坑底边缘l / 4底宽处以及特征变形点必设基坑开挖1次/天必测一相邻环境5地层地表
9、沉降长短边中点,沿基坑长边每2530m设观测断面;基坑深度变化 与断面交化处应加密测点1次/天必测土体分层沉降位移宜测6地下管线地下管线沉降及位 移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基坑开挖1-2次/天必测7相邻建筑垂直沉降可设在建筑物的四角 (拐角)上,高低悬殊或新旧建筑物衔接处,伸缩缝与不同埋深基础的两侧;每栋建筑物不少于四个沉降测点、两组(每组2个)倾斜测点。 测斜时,在墙面上、下垂直布两个点。l次/天必测倾斜1次/天必测裂缝观察1次/天必测二地下水89基坑内、外地下水坑内、外水位坑内、外地下水水压坑内四角点,长短边中点;坑外每40m设测点,距边缘 2m1次/12天必测宜测盾构隧道施
10、工监测项目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内容测点布置监测频率要求一隧道衬砌衬砌环沉降与管片变形每10环设1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布设4个测点按典型断向布设,每个断面环向不少于5个测点2次/周必测管片内力宜测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内容测点布置监测频率要求二地层地表沉降沿轴线按间距510m设监测点,每2050m布个监测横断面。横向地表桩设置在隧道中心轴线两侧3040m的沉降槽内盾构始发试验段每 3050m或水位变化较大区段选取监测断面盾构切口前30m,盾尾后50m 内,2 次/天;盾尾 部通过3天 后,1次/天; 以后12次/周必测地表水平位移宜测深层沉降地下水位宜测必测三相邻环境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建筑物
11、四角,每栋布点不少于4点,倾斜测点不少于 2组,2个/组盾构切口前30m,盾尾后50m 内,2 次/天;盾尾 部通过3天 后,1次/天; 以后12次/周必测地下管线沉降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必测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5.1 基准点布设5.1.1 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可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两侧各布置一组稳固水准 点,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永久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 行联测。基准网观测按照国家n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 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指术要求每千米图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
12、合差(mm)H+2DS1锢钢尺往返测各一次4;l注:L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 计);观测方法: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 Leica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及配套 条码锢钢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锢钢尺进行全面检验。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 返测奇数站“前一后一后一前,偶数站“后一前一前一后。往测转为返测 时,两根标尺互换。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前
13、后视距累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差视线长度(下丝读数)锢钢尺DS1 50m工 1.0mW3.0m0.3m测站观测限差表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图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4mm0.6mm3.0mm1.0mm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 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受控软件进行 内业平差计算。各项平差精度指标合格,经校对、校核后编制平差成果报告, 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5.1.2 水平基准点的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
14、点布设施工导线网。 施工导线网的布设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临近基坑布设工作基点,用以直接测量水平位移监测点,此部分属 临时导线点,需经常检测复核、计算;第二部分远离施工区域布设基准点, 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形成闭合导线,且与第一部分方便联测,此部分作为备 用导线,防止相邻区间全部开工后控制点因施工影响而发生沉降位移,确保 第一部分导线点可以随时检测、恢复。导线测角中误差W 士2.5,测距相对中误差1/60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0000,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 士 8mm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w 士 15mm3、施工导线网的观测方向采用全圆测回法,施测六测回,边长采用往返观测。5.1.3 基
15、准点的技术指标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平均边长(m)导线总长度(K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庆方()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I级全站仪n级全站仪5034 41/600002.546 5 jn1/350008注:n为三角形的个数。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每千米高差附合水水准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中数中误差(mm准路线平均长度(km)仪等级差(mrm偶然中庆方1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坦地山地2士 424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土 8久土 2 Jn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
16、以Km计);n为单程的测站数。5.2 布点原则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 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处,为监测 施工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 息,指导施工。地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 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实践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 力求使同一监测部位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 律。监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七天
17、测量 3次,取其平均值为初始值。深层测点在施工前20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能够进 入稳定的工作状态5.3 监测注意事项监控量测中建议注意以下事项:1 监测布点完成并自检合格后,报监理组织第三方进行原始监测点验收;2监测项目在围护结构施工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3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同时可依据基坑类别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相关要求执行;4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每步开挖均应有完整的监测数据;5降水施工时,降水前后均应有完整的监测数据;6雨后、冻融后应增加观测频次;7位移、变形速率增大时应及时增
18、加监测频率;8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增加监测频率,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9 当地面开裂、邻近建筑物、 市政管线等设施变形及挡土结构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继续开挖,除加强观测外,应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研究解决办法;10监控量测设计需满足现行国家及天津市地方规范、规程的相关要求;11一切监测活动符合地铁公司相应规章制度和要求。5.4 监测点保护措施监测测点有明确的标示,并对容易受到破坏的测点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和看管。测点的埋设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并满足规范要求进行布设,在空间上10尽量避免和现场施工重合。6.监测方法及精度6.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6.1.1 监测点布设由于基
19、坑开挖期间大量土方卸载,地下围护墙将产生纵、横向的位移变 形,地墙的隆沉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因 而,通常沿围护顶圈梁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设墙顶位移监测点。墙顶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有关规定,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并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大于 0.5mm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围护墙顶(冠梁)上,安装时采用钟钉枪打入铝钉,或钻孔埋深膨胀螺丝,涂上红漆作为标记,有利于观测点的保 护和提高观测精度。墙顶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监测点水平间距为20m 一般基坑每边的中部、阳角处变形较大,所以中部、阳角处宜设测点。拟将监
20、测点埋 设于压顶梁顶,对应墙体测斜孔位置布置。ii6.1.2 观测方法水平位移采用轴线投影法(准直线法)进行观测。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较为稳固的工作点 A、B,经纬仪(全立if仪)架设于 A点,定向 B点,则A 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 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 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另外,在施工影响区域外布置若干个场地基准点,用全站仪定 期检测各工作点的稳定性,若发现工作点有所位移,则及时对其坐标进行修 正,以提高水平位移观测精度。6.1.3 仪器及精
21、度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使用拓普康MS05晚站仪及配套棱镜,测角精度0.5”,测边精度 0.8+0.5PPM。图6.1.3 拓普康MS05哈站仪6.2 围护结构竖向位移6.2.1 监测点布设围护墙压顶监测点在浇捣压顶时同步布设,即压顶混凝土浇捣后35个小时,按测点布置图位置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沉降标(顶部带十字丝),沉降标顶部高于压顶梁顶标高5m怯右(见下图),待混凝土强度完成后、基坑开挖 前进行初读数观测,初读数观测 2次取其平均值。沉降标图6.2.1围护墙顶沉降点布设示意图6.2.2 观测方法沉降点的施测:每次监测从基准点起测,高程引至工作点,采用不等距 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后视照准读数两次,测点
22、可多次测量。监测按不等距几 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验,仪器i角应保证i5, 视线长度10m 2 次/天;底板浇筑后T玄7d 2次/天; 7dT28d 1 次/3 天有支撑的各道支撑开始 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 监测频率为1次/d。(H 为开挖深度;T为底板浇 筑后时间)同时参照天津市地下 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规程(DB29-143-2010)2桩墙顶部 水平位移ZQS经纬仪 水准仪基坑长边每20n设一测点,每边监测点不少于3个,在基坑短边的中点、阳角处必须设点4mm/d;30mm3桩墙顶部 竖向位移ZQC磁经纬仪 水准仪基坑长边每20n一测点,每边监测点不少于 3个,在
23、基坑短边的中点、阳角处必须设点4mm/d;30mm4由墙墙体变形ZQT寺测斜管测斜仪基坑长边每20n一恻点,基坑短边中点、 阳角部位必须设点,与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宜处于同一断面4mm/d;52mm51耳护结构裂缝WHFQ经纬仪 水准仪每条裂缝至少设2个测点,设在裂缝最宽处 或裂缝末端持续发展;0.2mm6中间立柱沉降LZCLd冗降标、位 多标、经纬 义、水准 义、连通管1)监测点不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且不少 于3根,设在坑底以上立柱下部1/3处; 2)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的立柱布置 测点5mm/d;45mm7支撑轴力ZCL色凝土应变 十、电阻应 芝计、超声 反法1)每层支撑内力监测点不少于
24、3个,处于同一 监测断面的各层支撑均应布设监测点;2)轴力较大、整个支撑体系中奇控制作用的 或基坑深度变化部位的支撑应增设监测点;3)监测点与连续墙墙体变形监测点处于同一 断面;4)钢支撑应布直在两支点1/3处或端头。最大值:承载力设计值的90%-100%最小值:预应力设计值的80%-100%8地下水位DSWf.b:水位管 也下水位计1)管井降水时布置在基坑中央和相邻水井的中间位置;2)沿基坑、在被保护对象周边或在基坑与被 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20m-50na止 水帷幕外侧2nfe,此外重要管线或管线密集处须布置300mm/d;1000mm9基坑隆起JKL圃经纬仪 水准仪按纵向或横向剖
25、面布置,横向间距为10m-30m 数量不少于3个2-3mm/d;25-35mm10道路及地表 竖向位移DBCT经纬仪 水准仪1)基坑周边沿线放向设置不少于2排监测点, 排距3-8m,监测点间距10-20m,第一排监测 点距基坑边缘不宜大于2m2)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设置垂直于基坑边线的监测主断面,每侧监测点主断面上的监测点不宜少于5个;3)监测点布设应与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相结 合5mm/d;35mm11司边管线沉降 及差异沉降GXC峨经纬仪 水准仪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 曲率较大的部位,平面布设间距为15-25m管道压力1-3mm/d;10-30mm非压力3-5mm/d;10-4
26、0mm柔性管线3-5mm/d;10-40mm12地表裂缝JGF3经纬仪 水准仪每条裂缝至少设2个测点,设在裂缝最宽处 或裂缝末端持续发展;10-15mm梅江风景区站设计要求点位布置、监测频率、警戒值汇总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 编号图形 符号方法及 工具监点布置量测频率警戒值(变化速率;累计值)1支护体系观察现场观察开挖期间H玄5m 1次/2天;5m: HK 10m 1 次/天;H 10m 2 次/天;底板浇筑后T玄7d 2次/天;7d T28d 1 次/3 天有支撑的各道支撑开始 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 监测频率为1次/d。(H 为开挖深度;T为底板浇 筑后时间)同时参照天津市地下 铁道基坑工程施
27、工技术 规程(DB29-143-2010)2桩墙顶部水平位移ZQS经纬仪 水准仪基坑长边每20n设一测点,每边监测点不少于 3个,在基坑短边的中点、阳角处必须设点2-3mm/d;25-30mm3桩墙顶部 竖向位移ZQC经纬仪 水准仪基坑长边每20n一测点,每边监测点不少于 3个,在基坑短边的中点、阳角处必须设点2-3mm/d;10-20mm4在墙墙体变形ZQT+测斜管测斜仪基坑长边每20m-40rtft一测点,基坑短边中 点、阳角部位必须设点,与桩顶水平位移 监测官处于同一断面2-3mm/d;19-21mm5围护结构裂缝WHF经纬仪 水准仪每条裂缝至少设2个测点,设在裂缝最宽处 或裂缝末端持续
28、发展;0.2mm6中间立柱沉降LZC沉降标、位 g标、经纬 k水准 ,、连通管1)监测点不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且不少 于3根,设在坑底以上立柱下部1/3处; 2)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的立柱布置 测点2-3mm/d;25-35mm7支撑轴力ZCL自,凝土应变 |十、电阻应 上计、超声,法1)每层支撑内力监测点不少于3个,处于同一 监测断面的各层支撑均应布设监测点;2)轴力较大、整个支撑体系中奇控制作用的 或基坑深度变化部位的支撑应增设监测点;3)监测点与连续墙墙体变形监测点处于同一 断面;4)钢支撑应布置在两支点1/3处或端头。支撑承载能力设计值的70%8地下水位DSW水位管M下水位计1)管
29、井降水时布置在基坑中央和相邻水井的中间位置;2)沿基坑、在被保护对象周边或在基坑与被 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20m-50m止 水帷幕外侧2mb,此外重要管线或管线密集处须布置300mm/d;1000mm9基坑隆起JKL囿经纬仪 水准仪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横向间距为10m-30m 数量不少于3个2-3mm/d;25-35mm10道路及地表 竖向位移DBCV经纬仪 水准仪1)基坑周边沿线放向设置不少于2排监测点, 排距3-8m,监测点间距10-20m,第一排监测 点距基坑边缘不宜大于2m2)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设置垂直于基坑边线 的监测主断面,每侧监测点主断面上的监测 点不宜少于5个;3)监
30、测点布设应与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相结 合2-3mm/d;14-15mm11司边管线沉降 及差异沉降GXCT经纬仪 水准仪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 曲率较大的部位,平面布设间距为15-25m刚性 管道压力1-3mm/d;10-30mm非压力3-5mm/d;10-40mm柔性管线3-5mm/d;10-40mm12地表裂缝JGF经纬仪 水准仪每条裂缝至少设2个测点,设在裂缝最宽处 或裂缝末端持续发展;10-15mm8 .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8.1 监测数据处理流程施工现场设立监测工点,完成监测原始数据的传输和录入,每项观察数据经检查校对无误后签字,输入微机,监测工点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计
31、算,验算无误后连同施工工况等信息一同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监测项目部。项目部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对数据加以综合处理,生成监测报表,经技术负责人签署后报送审核人, 审核人对监测数据及工况分析进行综合审阅,同意后签字。审核后的报表于规定时限内报送各单位,电子数据同时按要求上传到地铁公司监测中心供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查阅。8.2 监测报表(报告)内容及要求8.2.1 监测报表(报告)内容及要求总体如下(1) 监测报告包括监测项目、测量值、报警值、数据分析、变形时间典线以及监测结果评述;(2) 施工方的监测成果在监测结束后二小时内汇总至施工监测单位,施工监测单位将施工监测单位资料与自己数据复核校对,并结合
32、现场施工工况进行整理汇总;(3) 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 综合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安全性,并通过抽测等方法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有疑义部分或数据异常部分再进行复测验证;(4) 现场监测工程师在监测结束后半个工作日内把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将经过判读的分析评价意见提交建设方、监理;(5) 阶段报告根据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的要求, 对一特定施工阶段提出汇总报告,为安全施工分析提供依据;(6) 监测工程结束后三周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7) 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 每天对数据资料进行备份, 并将备份资料放在安全的地方。8.2.2 监测报表(报告)具体内容(1) 日
33、报:报送当日全部施工监测数据、巡视信息及预警建议信息,报送频率参照施工监测频率;(2) 预警快报:报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时间、地点、风险概况、原因初步分析、变化趋势、风险处理建议等;(3) 周报、月报:内容分别包括近一周、近一月的施工监测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数据、巡视信息汇总分析及其异常情况、全线在施各标段(或工点)的风险预警及安全评价情况,反馈意见落实情况、监控跟踪情况及风险事务处理、效果、变化趋势、存在问题、下一步风险处理建议等。8.2.3 周(月)报的内容包括监测项目,测点布置: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状况的描述;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的变化曲线,包括施工进度监测值曲线,时间监测值曲线等多种形式;
34、根据施工情况,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层变形、施工状态的安全性做也评价和预测;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的测点应进行重点说明,并进行详细分析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监测小结,给本期监测的总体评价。8.2.4 监测总报告内容工程概况,监测目的;监测工作大纲和实施方案;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前预报效果评述;测结果评述。专题分析报告内容:结合施工情况对施工监测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施工状况和周边环境进行安全分析、评价和预测;对当前施工
35、进行评价,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技术对策;8.3 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8.3.1 监测及预警信息的报送日报:应于当日规定时间前直接上报业主单位,必要时以书面或电话、短信等形式报送监理、施工单位和驻地设计代表;预警快报:应及时通过口头、电话或短信等快捷方式上报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同时报送施工单位、监理和驻地设计代表,必要时越级上报业主主管领导、监控管理中心及公司其它相关部门,且两小时内通过信息平台快报;周报、月报:应分别于每周规定时间前和每月规定时间前以书面形式和 信息平台上报施工单位,同时报送驻地设计代表。8.3.2 预警或报警状态相应措施(1) 经过相关数据分析、
36、结构计算、地质调查和环境观测对报警数据做出解释;(2) 对重点部位和区域加密测点,并增加监测频率;(3) 增加相关数据采集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9 .质量保证措施9.1 监测程序监测程序图9.2 人员及设备投入9.2.1 拟投入的人员状况我公司十分重视本工程监测工作,拟由以下人员组成监测组拟投入的人员状况表在舁 厅P姓名职务职称1于旺监测负责人工程师2陈国辉监测人员工程师3张鹏监测人员助理工程师4测量员34人9.2.2 拟投入的设备仪器拟投入本项目的设备仪器一览表在舁 厅P仪器名称型号数量(套)精度1水准仪俅卡NA210.7mm/km2全站仪拓普康ms0510.53测斜仪TGCX-1-100B1
37、0.01m4钢筋测力计GJJ-10101 10%F S5反力计FLJ-104012.0%F.S6水位计基康1 1mm7电脑国产1无8打印机国产1无9.3 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9.4 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监测及检测证上岗;(2)监测仪器及设备在进入现场前,必须试运行,确保监测结果正常;(3)现场监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必须按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操作;(4)健全组织机构,配备经验丰富,技术突出的人员组成监测组;(5)抓好监测中的统筹、协调和控制工作;特别要做好关键子项和各工序 的衔接;(6)加强与各方联系,及时解决监测中出现的困难,确保目标进度的实现;(7) 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充分调
38、动全体员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8) 配备充足的性能良好的监测仪器及设备;(9) 精心安排工作,强化管理,优化监测工序,抓好控制工序;(10) 数据采集时,为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科学,项目部对计算和数据换算均做校核检查,对有疑问的数据再安排必要的验证;当采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存贮或检索等工作时,对输出的数据做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11) 现场相关记录必须按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进行记录, 不得任意涂改,确有笔误按有关规定进行修改;(12) 现场监测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检测校核;(13) 数据处理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修改原始数据;(14)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如有异常,应会同现场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揭秘心理健康
- 后续服务:企业文化的实践
- 重大事件心理应急演练方案
-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生物制药洁净车间操作员GMP知识强化培训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探索无人机的奥秘初阶飞手教练教学指南
- 产品规划人员的日常工作手册
- 信息系统用户培训计划及培训材料
- 以目标为导向用效率说话解读高级工程师的月工作计划表
- GB/T 16251-2023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 案例教学上海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 冠心病治疗药物分类及常用治疗药物
- GB/T 31867-2015社会组织信用评价指标
- 【公开课课件】《孟浩然》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特种阀门介绍10课件
- 2023年乐东黎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廉洁文化手册(最终版)
- 2023年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市场法在机器设备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 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