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考点分类专题训练:机械效率测量专题训练1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把重7.2N的物体吊在滑轮上,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上升高度和绳端移动距离分别为0.lm和0.3m图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如果用此滑轮组提升另一重为10N的物体,它的机械效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 ,编号处数据应为 。(3)分析以上
2、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所示为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至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做实验进行分析(g=10N/kg)(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拉力F所做的功为_J。(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
3、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F1甲F2乙F3丙滑轮组物理量装置甲装置乙钩码重G/N44钩码上升高度h/m0.10.1绳端拉力F/N1.61.4绳端移动距离s/m0.340.机械效率71.4%(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 N,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2)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
4、由此可知,可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5某小组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有:(i)按照如图所示安装滑轮组,测钩码重力G并记钩码和绳端的位置(ii)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绳端,使钩码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iii)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表格略);(iv)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v)用动滑轮质量不同的两个滑轮组吊相同的钩码,分别测机械效率;(vi)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
5、的因素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如图所示器材和弹簧测力计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_(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关于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该小组同学讨论后得到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有_(填序号,可能不止一项正确)。A在相同情况下,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小B在相同情况下,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大C忽略摩擦,定滑轮质量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D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E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所吊重物质量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大F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所吊重物质量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小6下图为某同学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的自
6、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这个过程用时2秒,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为F请你根据这个同学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009080706050403020100ABAB(1)准备了下列器材:钩码、天平、滑轮组、细绳、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2)如图,由刻度尺的读数可知,钩码上升的距离是_cm(3)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2N,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_W7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将重为4.5N的物体从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
7、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提升的高度是_cm,拉力是_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步骤如图为测量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是用图 做的实验。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 。装置图表格实验序号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40.11.80.
8、374%280.13.10.386%380.12.50.4结论通过比较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问题讨论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9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零刻度线和_。(2)如图1所示,测量物体G所受的重力为
9、_。(3)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F的数值,用_测出的物体G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数据填入表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他们选用的滑轮组是_(选填甲”或“乙”)(4)仅改变重物G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实验次数物体重量G/N物体上升高度h/c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机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15.001.8015.0085.2%28.001.7724.0086.6%310.001.7530.0087.6%实验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有关。实验讨论与交流小明和小红的实验结论: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
10、,请说明你的理由_。小明认为提升的物重会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建议进一步探究:改变_,重复实验(3)步骤,计算出机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甲乙图2图110如图所示,小刚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20N的拉力将重为30N的物体匀速提升30cm.求:此滑轮组是由 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a动滑轮重力、b绳子绕法、c摩擦力、d定滑轮重力、e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 )Aacde Bbce Cace Dabcde11.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
11、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实验次序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1较缓5.01.101.60.500.500.8063%2较缓5.01.152.20.500.751.1068%3最陡5.00.253.10.501.55(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 _运动(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 _J,机械效率是_ 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_ _(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
12、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 _(5)若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不变的量是:_ _(6)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有用功_ 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总功(7)斜面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镊子、船桨、螺丝钉、汽车的刹车踏板中,应用了斜面的是_ _12.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实验次数斜面倾角物重G/N拉力F/N斜面高度h/m斜面长度
13、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斜面机械效率3054.20.61.235.023032.50.61.21.8360%4232.80.81.22.43.3671%(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2)第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_;(3)对比实验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_,对比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八年级下学期同步单元考点分类专题训练:机械效率测量专题训练答案1某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把重7.2N的物体吊在滑轮上,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上升高度和绳端移动距离分别为0.lm和0.3m图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如果用此
14、滑轮组提升另一重为10N的物体,它的机械效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3 80 变大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 ,编号处数据应为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缓慢(匀速) (2)2.4 83.3% (3)所提物体受到的重
15、力 (4)不变3如图所示为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至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做实验进行分析(g=10N/kg)(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拉力F所做的功为_J。(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1.2 0.24 (2)83.3%4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
16、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F1甲F2乙F3丙滑轮组物理量装置甲装置乙钩码重G/N44钩码上升高度h/m0.10.1绳端拉力F/N1.61.4绳端移动距离s/m0.340.机械效率71.4%(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 N,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2)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由此可知,可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
17、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答案:(1)0.8 83.3% (2)小马 动滑轮的重 减小动滑轮的重 (3)等于5某小组同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有:(i)按照如图所示安装滑轮组,测钩码重力G并记钩码和绳端的位置(ii)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绳端,使钩码上升,读出拉力F的值,并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iii)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表格略);(iv)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v)用动滑轮质量不同的两个滑轮组吊相同的钩码,分别测机械效率;(vi)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如图所示器
18、材和弹簧测力计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是=_(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关于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该小组同学讨论后得到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有_(填序号,可能不止一项正确)。A在相同情况下,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小B在相同情况下,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大C忽略摩擦,定滑轮质量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D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则机械效率相同E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所吊重物质量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大F忽略摩擦,动滑轮质量相同,所吊重物质量越大,则机械效率越小答案:(1)绳子 (2) (3)ADE。6下图为某同学测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的自
19、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这个过程用时2秒,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为F请你根据这个同学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009080706050403020100ABAB(1)准备了下列器材:钩码、天平、滑轮组、细绳、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2)如图,由刻度尺的读数可知,钩码上升的距离是_cm(3)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2N,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_W答案:(1)天平 (2)10.0 (3)83.3% 0.127图甲是某学习小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
20、绳子自由端,将重为4.5N的物体从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他们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提升的高度是_cm,拉力是_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2)若在图甲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滑轮,改为图丙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5.0 2 75% (2)变小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步骤如图为测量某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2是用图 做的实验。实验序号3中的机械效率= 。装置图表
21、格实验序号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40.11.80.374%280.13.10.386%380.12.50.4结论通过比较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问题讨论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答案:乙 80% 越低 不正确 摩擦力9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
22、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零刻度线和_。(2)如图1所示,测量物体G所受的重力为_。(3)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F的数值,用_测出的物体G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数据填入表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他们选用的滑轮组是_(选填甲”或“乙”)(4)仅改变重物G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实验次数物体重量G/N物体上升高度h/c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机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15.001.8015.0085.2%28.001.7724.0086.6%310.001.
23、7530.0087.6%实验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有关。实验讨论与交流小明和小红的实验结论: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请说明你的理由_。小明认为提升的物重会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建议进一步探究:改变_,重复实验(3)步骤,计算出机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甲乙图2图1答案:(1)分度值; (2)4.6N; (3)刻度尺; 乙; (4)不科学; 根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 提升物体的重力。10如图所示,小刚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20N的拉力将重为30N的物体匀速提升30cm.求:此滑轮组是由 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下列因素中:a动滑轮重力、b绳子绕法、c摩擦力、d定滑轮重力、e物体重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影响的是( )Aacde Bbce Cace Dabcde答案:3 50 11.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实验次序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1较缓5.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单元测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二零二五年度医药行业专利保护与保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公司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发合同
- 2025版环保产业股权无偿转让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内陆水运集装箱运输及保险合同
- 2025版降水井施工绿色环保材料供应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石油化工报警装置安装与维护协议
- 二零二五版智能公路施工工程承包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美容院专业SPA服务供应协议
- 2025版母婴行业定制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5年全国高级保育员理论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五升六小学数学(暑假口算每日一练)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慈溪市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0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人文关怀培训课件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国专用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烹饪职业道德课件
- 烤烟栽培技术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一次性拖鞋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露天矿急救自救互救培训
- 生命体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