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血管解剖 (2)ppt课件_第1页
心脏血管解剖 (2)ppt课件_第2页
心脏血管解剖 (2)ppt课件_第3页
心脏血管解剖 (2)ppt课件_第4页
心脏血管解剖 (2)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脏和血管解剖 1;.2大循环: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小循环: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34 心的位置心的位置 心是一个肌性纤维性器官,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心是一个肌性纤维性器官,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2/3居于正中线左侧,居于正中线左侧,1/31/3居于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居于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连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隔。上连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隔。5n 心的外形近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其大小约与本人握拳相似,我国成年心的外形近似

2、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其大小约与本人握拳相似,我国成年男性心重约男性心重约28450g,女性,女性25849g,但其重量可因年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但其重量可因年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认为超过等因素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认为超过350g者多属异常。者多属异常。6二、心的外形二、心的外形一底一底一尖一尖二面二面三缘三缘四沟四沟:心底心底:心尖心尖:胸肋面、膈面胸肋面、膈面:下缘、右缘、左缘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心尖胸肋面膈面心底右冠状动脉/冠状沟前室间支/沟后室间支/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7心底 大部由左心

3、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右心房;左右大部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上下腔静脉分别从上、下注入右心房;左右 肺静肺静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脉分别从两侧注入左心房。心底8心尖n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接近,故在左侧第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与左胸前壁接近,故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处可扪及心尖搏动。心尖9n胸肋面(前面)胸肋面(前面) 朝向前上方,约朝向前上方,约34由右心室和右心房,由右心室和右心房,14由左心室构由左心室构成。该面大部分隔心包被胸膜和肺遮盖;成。该面大部分

4、隔心包被胸膜和肺遮盖;小部分隔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小部分隔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邻近,故在胸骨左侧缘第肋软骨邻近,故在胸骨左侧缘第4肋间肋间隙旁处进行心内注射,一般不会伤及胸隙旁处进行心内注射,一般不会伤及胸膜和肺。膜和肺。 10膈面(下面) n几乎呈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斜向后,隔心包与膈相邻,该面约几乎呈水平位,朝向下方并略斜向后,隔心包与膈相邻,该面约23由左心室,由左心室,13由右心室构成。由右心室构成。 膈面11n心的下缘锐利,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右缘由右心房构成;左缘绝大部心的下缘锐利,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右缘由右心房构成;左缘绝大部分由左心

5、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12n心表面有四条沟可作为四个心腔的分界。冠状沟,近似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心表面有四条沟可作为四个心腔的分界。冠状沟,近似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该沟将右上方的心房与左下方的心室分开。在心室的胸肋面和膈面分别有前室间沟和该沟将右上方的心房与左下方的心室分开。在心室的胸肋面和膈面分别有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侧,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后室间沟,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侧,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13n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在心底,右上、下肺静脉与前、后室间

6、沟在心尖右侧的会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在心底,右上、下肺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浅沟称房间沟,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右心房交界处的浅沟称房间沟,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叉处称房室交点,是解剖和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标志。冠状沟的交叉处称房室交点,是解剖和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标志。心尖切迹1415心腔心腔n右心房、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右前方,右心室是最前方的心腔,右心房是最靠右右心房、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右前方,右心室是最前方的心腔,右心房是最靠右侧的心腔,构成心右缘;左心房、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左后方,左心房是最后方侧的心腔,构成心右缘;左心房

7、、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左后方,左心房是最后方的心腔,左心室是最靠左侧的心腔,构成心左缘。的心腔,左心室是最靠左侧的心腔,构成心左缘。16(一)右心房(一)右心房17(二)右心室(二)右心室 18(三)左心房(三)左心房五个开口五个开口左肺上、下静脉开口左肺上、下静脉开口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左房室口左房室口19(四)左心室(四)左心室20二尖瓣二尖瓣n正常人的二尖瓣口面积为正常人的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当瓣口面积减小一半即对跨瓣血流产生狭窄而定义当瓣口面积减小一半即对跨瓣血流产生狭窄而定义为狭窄。瓣口面积为狭窄。瓣口面积1.5cm2以上为轻度、以上为轻度、1-1.5cm2

8、为中度、小于为中度、小于1cm2为重度狭窄。为重度狭窄。212223n乳头肌的血供来自冠状动脉终末分支,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可引起乳头肌功能失调。如乳头肌的血供来自冠状动脉终末分支,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可引起乳头肌功能失调。如乳头肌缺血短暂,可出现短暂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乳头肌坏死,乳头肌缺血短暂,可出现短暂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乳头肌坏死,则产生永久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乳头肌坏死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而乳头肌断裂则产生永久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乳头肌坏死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而乳头肌断裂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1%,乳头肌完全断裂可发生严重致命的二尖瓣

9、关闭不全,乳头肌完全断裂可发生严重致命的二尖瓣关闭不全。2425主动脉瓣主动脉瓣n成人主动脉瓣口成人主动脉瓣口3.0cm2。当瓣口面积减少一半时,收缩期仍无明显跨瓣压差。瓣口。当瓣口面积减少一半时,收缩期仍无明显跨瓣压差。瓣口1.0cm2时,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跨瓣压差显著。时,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跨瓣压差显著。262728心传导系统心传导系统(一)窦房结一)窦房结位置:位置: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功能:功能:心的正常起搏点心的正常起搏点(二)房室结(二)房室结位置:位置: 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下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下功能:功能: 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将窦房结传

10、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暂延搁再传向心室(三)房室束(三)房室束(His束)束)1、右束支、右束支2、左束支、左束支3、Purkinje 纤维网纤维网房室束、束支和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的心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的心肌。肌。窦房结窦房结房室结房室结房室束房室束右束支右束支左束支左束支29心的血管心的血管n心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心的静脉绝大部分经冠状窦回流到右心房,少量直心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心的静脉绝大部分经冠状窦回流到右心房,少量直接进入心腔(主要是右心房)。接进入心腔(主要是右心房)。

11、30心的血管心的血管(一)动脉1、右冠状动脉2、左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后室间支 左右心室膈面心壁和室间隔后1/3部 旋支 左心房和左心室壁左室后支前室间支旋支前室间支旋支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前左心房和左心室壁31何为冠状循环,有何作用?何为冠状循环,有何作用?n就像发动机必须有油才能作功一样,心脏也需要血液为其提供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成就像发动机必须有油才能作功一样,心脏也需要血液为其提供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成分,才能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但是,心脏不能利用心腔内的血液,必须依赖于特殊分,才能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但是,心脏不能利用心腔内的血液,必须依赖于特殊的血管为其供血,这些特殊的供血血管组成

12、供应心脏血液的的血管为其供血,这些特殊的供血血管组成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循环系统冠状循环系统”。32n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是冠状循环的主要构成血管。冠状动脉由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是冠状循环的主要构成血管。冠状动脉由主动脉根部发出,走行于心脏表面,像树根一样逐级分出许多分支,包绕整个心脏,穿过心肌全发出,走行于心脏表面,像树根一样逐级分出许多分支,包绕整个心脏,穿过心肌全层以供应心脏养分。层以供应心脏养分。33n冠状动脉主要分为两支,即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由较长的主干及其冠状动脉主要分为两支,即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由较长的主干及其末端分成的后

13、侧支和后降支两个分支组成,主要供应右侧心脏和左侧心脏后壁或下壁末端分成的后侧支和后降支两个分支组成,主要供应右侧心脏和左侧心脏后壁或下壁一部分心肌的血液;左冠状动脉发出后的一段称左冠状动脉主干,很快分成两个分支,一部分心肌的血液;左冠状动脉发出后的一段称左冠状动脉主干,很快分成两个分支,一支为前降支,其供血区域为心脏的前壁和心尖部,另一支为回旋支,其供血区域为一支为前降支,其供血区域为心脏的前壁和心尖部,另一支为回旋支,其供血区域为心脏的侧壁和后心脏的侧壁和后/下壁的剩余部分下壁的剩余部分。34n这些分支再逐渐多次分支成微血管及毛细血管,其后逐渐汇集成冠状静脉,构成整个这些分支再逐渐多次分支成

14、微血管及毛细血管,其后逐渐汇集成冠状静脉,构成整个冠状循环的血管解剖结构。血液通过这些管道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流至毛细血管,再冠状循环的血管解剖结构。血液通过这些管道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流至毛细血管,再从毛细血管流入冠状静脉,最后由冠状静脉窦流回至右心房,完成全部冠状循环。从毛细血管流入冠状静脉,最后由冠状静脉窦流回至右心房,完成全部冠状循环。35动脉动脉 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 起于主动脉右窦,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绕行至房室起于主动脉右窦,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绕行至房室交点处形成一倒交点处形成一倒“U”形弯曲并分为二支:后室间支较粗,是主干的延续,沿后室间沟形弯

15、曲并分为二支:后室间支较粗,是主干的延续,沿后室间沟走行,分支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心室壁和室间隔后走行,分支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心室壁和室间隔后13部;左室后支,向左行,分部;左室后支,向左行,分支至左心室膈壁。支至左心室膈壁。36n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部分左心室膈壁。部、部分左心室膈壁。37n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旋支。38n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

16、。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前室间支向左侧、右侧和深面发出三组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前室间支向左侧、右侧和深面发出三组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室间隔前23部。因部。因50%以上的心肌梗塞系前室间支闭塞所致,故常将该支称为以上的心肌梗塞系前室间支闭塞所致,故常将该支称为“猝猝死动脉死动脉”。当前室间支闭塞时,可发生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塞,并可发生束。当前室间支闭塞时,可发生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心肌梗塞,并可发生束支传导阻滞。支传导阻滞。39n旋支旋支 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多在心左缘与

17、后室间沟之间的中点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间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旋支闭塞时,常引起左室附近分支而终。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旋支闭塞时,常引起左室侧壁或膈壁心肌梗塞。侧壁或膈壁心肌梗塞。40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n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胸肋面的分布比较恒定,但在膈面的分布范围变异较大。根据左、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胸肋面的分布比较恒定,但在膈面的分布范围变异较大。根据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膈面分布区的大小分为三型:右冠状动脉在心膈面分布区的大小分为三型:41n1 右优势型右优势型 n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室膈面和左心室右冠状

18、动脉分布于右心室膈面和左心室膈面的一部分,此型占膈面的一部分,此型占71.35%42n2 均衡型均衡型n左冠状动脉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分别分布左冠状动脉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分别分布于左、右心室膈面,互不逾越后室间沟,于左、右心室膈面,互不逾越后室间沟,此型占此型占22.92%43n3 左优势型左优势型n左冠状动脉旋支分布于左心室膈面和右左冠状动脉旋支分布于左心室膈面和右心室膈面的一部分,此型占心室膈面的一部分,此型占5.73%44n在上述分型中所谓优势动脉仅指它在心室膈面的分布范围,而非供血量的多少。当然,在上述分型中所谓优势动脉仅指它在心室膈面的分布范围,而非供血量的多少。当然,优势动脉(尤其是左优势型)的狭窄或闭塞后果比非优势型动脉更严重。优势动脉(尤其是左优势型)的狭窄或闭塞后果比非优势型动脉更严重。45n85%的中国人为的中国人为“右冠优势型右冠优势型”,即由右冠脉发出后降支和后侧支供应左室后,即由右冠脉发出后降支和后侧支供应左室后/下壁,下壁,这些病人的右冠脉比较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