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华附)_第1页
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华附)_第2页
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华附)_第3页
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华附)_第4页
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华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获”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高一语文中段考总结一、试卷的总体设计依据一、试卷的总体设计依据本次考试试卷命制的依据:本次考试试卷命制的依据:首先这是模块考试。首先这是模块考试。所以试卷的命制紧扣所以试卷的命制紧扣“必修必修一一”的教学重点,突出模块主旨和内涵,尤其突的教学重点,突出模块主旨和内涵,尤其突出检测课内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出检测课内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其次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完整的语文考其次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完整的语文考试。试。所以试卷的命制考虑到了初高中语文能力的所以试卷的命制考虑到了初高中语文能力的衔接,因而在试题设置上考虑到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2、,因而在试题设置上考虑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由易到难的梯度,以便学生在语文考试上结合,由易到难的梯度,以便学生在语文考试上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过渡;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过渡;总之,总之,力图让所有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都能获得力图让所有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高中语文的信心与成功的喜悦。学习高中语文的信心与成功的喜悦。二、命题原则与命题目的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结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着重考查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合。课内着重考查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课外着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课外着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命题目的命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在于引导学生树立“以本为

3、本,重以本为本,重视课堂视课堂”,“课内打基础,课外显能力课内打基础,课外显能力” 的高中语文学习观念,通过语文课内的学习的高中语文学习观念,通过语文课内的学习,打好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与能力,然后将,打好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与能力,然后将这种基础与能力运用、迁移到课外,最终形这种基础与能力运用、迁移到课外,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与过硬的应试能力。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与过硬的应试能力。(一)语言基础知识(一)语言基础知识(字音、字形、熟语、病句辨(字音、字形、熟语、病句辨析、语言连贯、语言得体)(析、语言连贯、语言得体)(12分)分)(二)古诗积累与鉴赏(二)古诗积累与鉴赏(课内、课外、默写)(课内、

4、课外、默写)(20分)分)(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课内、课外)(课内、课外)(24分)分)(四)语言运用(四)语言运用(压缩语段(压缩语段下定义)(下定义)(4分)分)(五)作文(五)作文(40分)分)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试卷总分:100分分全年级平均全年级平均75.61(76.89) 。创新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平均分落差在正常值创新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平均分落差在正常值范围。范围。创新班优势稍显不足。创新班优势稍显不足。从年级总的平均分及分数梯度来看,试卷难从年级总的平均分及分数梯度来看,试卷难度适中,较好地落实了命题的目的,得失都度适中,较好地落实了命题的目的,得失都在意料之中。在意料

5、之中。四、考试情况20122012届高一语文中段考(必修一模块考)年级整体情况届高一语文中段考(必修一模块考)年级整体情况各班各班 语文语文 语文(正)语文(正)1 1班班78.0278.0278.0278.022 2班班79.4179.4179.8279.823 3班班78.2878.2878.4978.494 4班班74.5574.5575.5775.575 5班班74.2074.2075.9275.926 6班班74.0074.0075.0275.027 7班班74.6674.6676.1076.108 8班班74.0574.0574.8474.849 9班班75.2975.2976.3

6、476.341010班班74.3274.3276.2576.251111班班74.8074.8077.5577.55年级年级75.6175.6176.8976.89全级语文各班分数段分布情况班别班别考试人数考试人数100 分分90807060不及格不及格平均分平均分156023294078259032225079.4358027274078.24580142914174.55550115287474.16540123273747580182514174.78580123016074956015317375.3105902152910374.31156018286474.6全级全级6270320

7、1310941975.6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共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共1212分,级平均分,级平均8.808.80分)分)这部分包括:语音、字形(错别字)、熟语、病这部分包括:语音、字形(错别字)、熟语、病句辨析、语意连贯、句辨析、语意连贯、前三题前三题出题素材全来自于课内,强调学生必须要出题素材全来自于课内,强调学生必须要做好课内基础知识的积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做好课内基础知识的积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后三题后三题为课外素材,但难度适中,目的在于让学为课外素材,但难度适中,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高中要掌握的几类语言运用的题型(客观题生对高中要掌握的几类语言运用的题型(客观题)有一

8、个由易到难的接受过程。以免伤害其积极)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接受过程。以免伤害其积极性。性。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对课外语言运用题还不是特别适应对课外语言运用题还不是特别适应,今后要强调同步导学中的相关训练。,今后要强调同步导学中的相关训练。五、试卷各部分得失情况及分析五、试卷各部分得失情况及分析第二部分:古诗积累与鉴赏第二部分:古诗积累与鉴赏 (共(共2020分,级平均分,级平均15.6615.66分)分)“课内古诗阅读课内古诗阅读”(6(6分分) )选取课内的基本阅读诗歌篇目,着选取课内的基本阅读诗歌篇目,着重考察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技巧的理解与掌握,考重考察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技

9、巧的理解与掌握,考查和培养学生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查和培养学生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课外诗歌鉴赏课外诗歌鉴赏”(6(6分分) )的考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课内掌的考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课内掌握的诗歌鉴赏技巧迁移到课外的能力。握的诗歌鉴赏技巧迁移到课外的能力。“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8(8分分) )着重考查着重考查“必修一必修一”课内必背诗歌与课内必背诗歌与课外背诵的名篇名句的落实情况。课外背诵的名篇名句的落实情况。得:得:学生对诗歌鉴赏题的出题模式、答题思路及规范有了一学生对诗歌鉴赏题的出题模式、答题思路及规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今后逐步开展课外诗歌鉴赏练习应该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今后逐

10、步开展课外诗歌鉴赏练习应该能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能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背诵落实得不太好,平均分偏低,下半段时间背诵落实得不太好,平均分偏低,下半段时间这方面我们要抓起来,从严从紧,力求扎实打好古诗文背诵这方面我们要抓起来,从严从紧,力求扎实打好古诗文背诵的基础。的基础。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共(共2424分,级平均分,级平均19.7719.77分)分)(一)课内文段阅读(一)课内文段阅读(1111分):分):考查学生基本的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基本的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对文章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的掌握等,目的在对文章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的

11、掌握等,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听课的效果。于检测学生听课的效果。(二)课外文段阅读(二)课外文段阅读(1313分):分):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将课内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将课内形成的能力迁移到课外。选取的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设置形成的能力迁移到课外。选取的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设置的题目也比较容易,所设的三道题中,客观题一道,着重于的题目也比较容易,所设的三道题中,客观题一道,着重于文意理解,主观题两道:一道考查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前提下文意理解,主观题两道:一道考查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前提下,概括出文章的三个内容层次;一道考查对比的表现手法及,概括出文章的三个内容层次;一道考查对比的表现手法及效果。我们考查现代文

12、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一个从初中现代效果。我们考查现代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一个从初中现代文阅读到高中现代文阅读的平稳过渡。文阅读到高中现代文阅读的平稳过渡。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从效果上看,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后从效果上看,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今后,我们在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方面可以逐步加大难度。,我们在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方面可以逐步加大难度。第四部分:语言表达与运用第四部分:语言表达与运用 (共(共4 4分,平均分,平均2.932.93分)分)此次考查的是压缩语段(下定义)。题目难度适此次考查的是压缩语段(下定义)。题目难度适中,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高中要掌握的几类语言表中,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高

13、中要掌握的几类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题型(主观题)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顺达与运用的题型(主观题)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顺利的接受过程。利的接受过程。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从平均分的情况来看,这块内容达从平均分的情况来看,这块内容达到了考查目的,今后拟每月推出一种语言表达题到了考查目的,今后拟每月推出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训练的做法。在这块内容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型训练的做法。在这块内容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第五部分:作文。第五部分:作文。 (共(共40分,级平均分,级平均28.42分)分)作文命题与必修一堂上作文记叙文的训练保持了延续性,作文命题与必修一堂上作文记叙文的训练保持了

14、延续性,并与必修一第三单元保持紧密的联系,考查写出事件的波并与必修一第三单元保持紧密的联系,考查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真实的人生体验。基本达到了考查目的。澜,写出真实的人生体验。基本达到了考查目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文体、选材、构思文体、选材、构思)1 1、记叙文文体意识不强。、记叙文文体意识不强。仍有同学写成写景抒情散文甚至仍有同学写成写景抒情散文甚至议论文。议论文。2 2、选材比较一般、选材比较一般,存在不典型、小题大做的情况,很难写,存在不典型、小题大做的情况,很难写出新意和深度。出新意和深度。3. 3. 情节虚假,不够真实。且不讲究构思,大多平铺直叙。情节虚假,不够真实。且不讲究构思,大

15、多平铺直叙。 对策:对策:继续坚持记叙文体的训练,进一步明确高中记叙文继续坚持记叙文体的训练,进一步明确高中记叙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逐步介绍记叙文写人记事表现主题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逐步介绍记叙文写人记事表现主题的方法。方法。六、特别指出的几个问题:1、书写卷面的问题:错别字多,卷面意识不强,、书写卷面的问题:错别字多,卷面意识不强,全级整体书写水平全级整体书写水平 不高;不高;(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强(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强调要求)调要求)2、初中时养成的一些答题坏习惯:如不是仔细审、初中时养成的一些答题坏习惯:如不是仔细审题问什么答什么,而是堆砌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题问什么答什么,而是堆砌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期待老师挑着给分或给辛苦分;期待老师挑着给分或给辛苦分;3、个别同学在学习中不愿接受高中语文学习的特、个别同学在学习中不愿接受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转变学习方法,用初中时的死记硬背的方法点转变学习方法,用初中时的死记硬背的方法“简单粗暴简单粗暴”地对待高中语文学习。地对待高中语文学习。总之:总之:开学至今,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开学至今,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整体表现不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