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耀心灵的“微火”之光_第1页
照耀心灵的“微火”之光_第2页
照耀心灵的“微火”之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照耀心灵的微火”之光我和批评家张莉,是很熟悉的朋友。有时候,朋友太熟 了,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她日常的一面,忽视了她独特的魅力。今年,张莉教授出版了批评集持微火者,我拜读后,有很多启发。当下文坛青年批评家很多,但张莉非常独特。她 虽然是 正经八百”的学院派女教授,在孙犁研究和女性文学 研究领域,有着精深造诣,但同时,她又对批评文体念念不 忘,也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她似乎不太热衷理论建构,意 识形态批判,或文史互证、经史传统,这类当下盛行的研究 方法。她的方法和注意力一直是文学性”的,甚至是经典意义的 纯文学性”她针对当下作品发言,在不经意间,又展 现出社会担当、人文情怀和美学追索。年轻一代文学批评

2、家面临的巨大成长挑战在于,既没有 很多空白研究领域等着你开疆拓土,也没有大量读者为你摇 旗呐喊。虽然,目前由于文艺政策的倾斜,文学批评似乎有 又了一个 小阳春”但不争的事实是,严肃文学以及文学研 究与批评正越来越趋于边缘化。例如,我家小区门口超市的 80后老板夫妇,尽管也是大学毕业,但他们不读文学,顶多 看网络小说。就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凑在一起,谈论的 重要话题,也不再是文学,更遑论文学批评。我们的惶恐不仅来自前辈大咖的影响焦虑,更来自内心的不自信”及由此而来的浮躁功利,诗意的丧失。一个萦绕我们内心,鬼魅 般驱之不去的声音是,你搞这些东东,到底干啥?到底有啥 用?我们很难再现前辈批评家指点

3、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 于是,我们抱怨当下文学是垃圾,学术刊物势利眼,民众文 化素养低。张莉不一样。她举着她的 微火”静静地走来了。那些 微弱火光,温暖,有时也暗弱,摇曳,有时也灼热,它们缓 缓地从暗夜地穴涌出,化为漫天星光和无言的喜悦。这些文 字,和文坛流行的批评文章大异其趣,甚至和张莉先前的批 评文字相比,也有很大突变。我觉得,张莉经过艰苦探索, 正在找到自己批评的 本相”。人有人性,佛有佛心,都是各 自性情气质使然,而文章一途,无论批评还是创作,从研究 兴趣到修辞语式,无论表现的深切,还是格式的特别,其实 也都在于创作者能否找到 本相”,并最大限度地将之表现出 来。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

4、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寻找,需 要灵慧和颖悟,本身也是建构自我,圆满自我的过程。张爱 玲曾写过自己的文章,回复别人对她的小说的批评,无 非也就是这个道理。让曹雪芹硬写挑灯看剑、金戈铁马,让 赵树理塑造林妹妹、宝二哥,都让人感到滑稽生硬。然而, 本相寻找过程,也有异乎寻常的艰苦修炼。电影霸王别姬 的程蝶衣,在人生落幕,曲终人散的时候,方才醒悟,他不过是应合了自己的本相,一个为霸王生,为霸王死的,从 而终的殉戏之魂”。这一点而言,我敬佩张莉沉潜的颖悟反思之力。生活中 的张莉热情开朗,乐观积极,犀利锋芒,甚至有些爱较真。 但她的文字,不温不火,沉潜深邃,静水深流,却又宽容悲 悯,还带有很强的文学修辞性。

5、这些特点,都和那些皮囊表 象,形成了巨大结构性张力。这部持微火者,对当下文坛二十五位作家的优秀之作,进行了精彩准确,细腻生动, 但又体贴入微的评论。可以说,这是一本发现人心”之作,也是一本 善诱初心”的引导之文,更是一个 再造文心”的锻 造之书。平心而论,我对当下文坛的很多作家并不满意,甚至张 莉评点的很多作家,我也并非完全认同。这里有美学趣味的 差异,也有我个人的偏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张莉如何 用文本细读来说服我?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这些文 章,首先发现作者平和不求全的态度打动了我。当下的批评 文字,很容易指责人,比如,没思想,语言没个性等,但张 莉却能 发现人心”,从作者性情,文

6、章本相气质等感性的层 面入手,一点点地将自己融化在文本海洋之中,真正看到时 代与作者的关系,作者创作的独特气质,他们的苦衷与绝望, 他们的难度与限度,甚至是他们的局限。这些东西,也许有 高下之分,但无所谓好坏美丑,更不是罪责。这种平等的,心平气和的批评眼光和格局,是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同时,张莉又 善诱初心”,对这些作家的批评,都是贴 着写,诚实朴素,不过分夸大,不过分贬低,也不借力打击。 也就是说,她的研究方法是真正文学的。我这样说,并不是 说这本批评集的方法太单一,也不是指责其他批评家,而在 于指出一个事实,当我们过分 ?嶂晕(13)源笠澹?将文本当作 手术的肉身,从中剥离出意识形态,我们似乎

7、在远离文学的 审美本意。文学改变人生,在于循循善诱,擦去尘土,始现 初心,用思想和情感力量,熔铸在复杂深邃的文本世界,才 能真正反映社会,进而感染人,影响人。比如,张莉对格非春尽江南的 现实疼痛”问题的思考,对郑小琼诗歌 嚎叫 气质”的判断,对张楚古典 抒情气质”的分析,非常鲜明生动。 她也展示葛亮对 腔调”的迷恋,阿来对 异质性”的描述。在 她笔下,陈希我对 愤怒叙事”的关注,曹寇 粗鄙气质”蕴含 的反抗,魏微对 被窥视和金钱化的女性身体 ”的偏执,都是 精细的品读,和对作家本相的抽象概括,具有强大的文学性 说服力。又比如,张莉谈萧红的 忍心”世界,与迟子建 人间 有爱”世界的对比,通过 放

8、河灯”的小细节来表现,也很有慧 见。而再造文心”,指的是张莉的这些文字,具有很强可读 性,介乎于思想随笔、古典书话、审美鉴赏,与学术研究之 间,或者说,融汇了几个文体之所长。这也表现了张莉对于文学批评文体的探索。例如,与时间博弈关于冯唐这篇文章中,她从时间与青春叙事的关系入手来谈冯唐。她 的小标题 别管人世,别管短期”墨雨淋漓处骨重肉沉”刻舟 求剑人”,有着书话的特点;开头大段对 时间”的感概,又 类似随笔美文,在具体人物如秋水、朱裳的分析上,有着扎 实细读功夫;而桑塔格等理论家的思想火花,也闪现在这些 批评文本中。可以说,这样的批评文字,读来不觉吃力,在 有趣之中发现文学性,在常识之中见作家

9、作品性情,也在文 本之中见批评家的气度、 眼界、与理论修养。张莉的 再造文 心”,既是对文学批评过于学院化的反拨,也有着从中国文学自身特质出发的深刻思考。读这本持微火者,让我想到金蔷薇为我们描述 的那个老兵沙梅。当他倾其一生打造金蔷薇,以心血浇灌了 那朵凝结着对苏珊娜爱慕的 金花”,如此光彩耀人,代价却 又如此重大。作家写道: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 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 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 星光一一都是金粉的微粒。”如果说,作家要在生活中打造 金蔷薇,那么,批评家更是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深海拾蚌,披沙拣金,然后锻炼成耀眼的艺术品。张莉力图通过艰辛的 劳动,让文学批评重新就获得应有的光彩和尊严。这是重大 的 野心”,也蕴含着批评家建构时代和自我的自信和勇气。也许,在当下的时代,文学阅读和写作,以及由此而生的文 学批评,注定是孤独者的事业,它正在淡出时代舞台的前台。 然而,正如布鲁姆所说,自由而孤独的写作,正是为了克服死亡。我们共同的命运是衰老、疾病、死亡和销声匿迹,我 们共同的希望就是某种形式的复活,这希望虽然渺茫,但从 未停止”。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