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发展概念规划_第1页
杭州城发展概念规划_第2页
杭州城发展概念规划_第3页
杭州城发展概念规划_第4页
杭州城发展概念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9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一、杭州都市区功能的脉络演变1从鼎盛到衰落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杭州,在她悠久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经历了从地方性的城市演变为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的辉煌的时期,也有经历了城市逐渐衰落、影响力渐减的曲折过 程。而今正面临重新崛起,迈向成长为未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新机遇。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就已进入与黄河流域等同的发展阶段。秦时已成为钱塘江南北两岸商贩活动的中枢。此后的唐、宋、元时代,杭州作为全国水、陆驿 站交通的枢纽,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海道航线以及驿道的交汇点,以及通往中亚、东欧各地的东西陆上交通线的起讫点,一直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

2、中心地位,也 是全国的工商业活动和贸易活动中心。南宋时到达鼎盛时期,杭州城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辇彀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一跃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都会。元朝 时期政治地位虽然有所下降,经济上仍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都 市。马可波罗在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把杭州称为“天堂 之城”、“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元末开始,杭州地位趋于衰落。一方面城市受到动荡时期战争 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威胁:明 朝海上贸易的禁断,使得杭州失去了原有交通枢纽的地位,经济发展 相对落后于南京、扬州等城市;后来清代根据马关条约

3、,杭州又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但上海的开埠使得“东南第一大通商口岸”的机 会就再也不复回到杭州了, 相比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兴起的同 时,杭州渐趋衰退。以GDP来看杭州在1990年代后全国所处的地位: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杭州排名处 于中游,落后于南京和广州,与济南相近;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位于10名19901412199513919991411浙江省内排名资料来源:注:沿海省会城市包括石家庄、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南宁共市及省会城市不包括拉萨共 30个城市表 历年来杭州市区 GDP勺排名情况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排名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1996、2000

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7个城市;全国直辖左右,除了落后于四个直辖市以及南京、广州两个沿海城市外,还落后于武汉、 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2、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不管是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还是区域中心城市,工业革命以前的杭州都是消费型城市。发达的农业经济奠定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达的水陆交通则是城市地位提升的重要条件。在全国交通枢纽中地位的下降,导致杭州由兴变衰,这一点同历史上同样作为消费型城市的扬州、淮阴等相似。然而,衰落以后的杭州其发展道路却又显然不同于这类城市, 这不仅是因为杭嘉湖地区农业基础相对好的多,更重要的在于城市本身开始具有了生产功能以及自我积累资本的能力,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祥地

5、之一。到清朝末年,杭州的 工业资本总额仅次于上海、广州、天津、武汉,居全国第5位。铁路在杭州通车后,工业更是得到迅速发展,全市已有绸厂近百家,织机上万台,年产量达150万匹,产品远销国内外。商业也逐渐兴盛,而且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地缘和商缘关系。进出口贸易继续兴旺,在当时我国东部地区16个通商口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银行业发展很快,到1921年全市已有银行28家,成为全省的金融中心。1928年(民国18年)举办了规模盛大、历时128天的西湖博览会,参观人数达1700万人次。至抗战前,杭州尽管已不是全国的中心城市,但仍是浙江省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而且是我国东南部大宗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工业

6、品的中转地。杭钢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3、风景旅游城市与生产型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杭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功能上升,城市功能发展基本是在“风景旅游城市”与“工业城市”的两条主线间左右摇摆, 由于两者未能很好的协调,导致了许多矛盾。如1953年提出的“以风景修疗养为主”的城市性质,杭州在西湖风景区整修了若干景点与设施,为其成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打下基础,但发展风景旅游为主的性质,使得杭州工业的发展很大受到影响。“二五”期间,在“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目标指导下,杭州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建扩建了杭州钢铁厂等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初步形成了从艮山门到半山的重工业区、江干望江门外的食品工业区、萧山

7、龙山的化学工业区,扩大了拱宸桥的轻纺工业区,初步形成了杭州工业布局的总体 格局。然而一方面空间上的扩展与集聚仍受到西湖风景区的制约;另一方面西湖及其临近地区成为城市各种功能的中心,对风景区的环境、 景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文革期间,旅游业和工业发展几乎停滞。作为省会城市,杭州的社会事业文化、新闻出版、医疗卫生、体 育、教育等都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如高等教育,1978年高校数由1949年的4所增加到了 9所,在校学生由3112人增至1.33万人。二、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1、复杂的城市化背景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最大推动力,新的信息化、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使得城市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作为发展到工业

8、化中后期阶段的杭州市,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更将直接地感受 到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1)信息化: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一方面其自身产生了广阔的产业链与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应用成为其他产业大发展的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总部能够实时掌握着自己公司的信息并随时作出决策;运用信息网络,企业可以实行“有求立供、供随求止”的零存货管理制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信息技术,企业 从工业化时期的大规模生产走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利用信息技术,为现代企业服务的金融、保险、咨询、法律等专业行业,得以在国民经济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其

9、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2)全球化:全球化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然而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将全球化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电子技术为资本、技术、人员、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深入流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资、人员、信息交流成本大为降低。涉及众多领域的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成为竞争的强者,“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席卷全球。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主体,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导向。城市作为经济社会载体,其功能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全球化使得经济活动、生产 活动范围大为扩大,而这种扩大的经济活动更

10、需要集中的控制与协调,生产服务型功能强、掌握控制资金能力强的城市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的中心,而传统生产型功能的城市地位则 日趋下降,成为全球产业分工链的末端。杭州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也必须抓住机会参与国际竞争,并努力发展先进城市功能,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3)现代化:受世界不平等竞争规则的支配,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前景都灿烂光明。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现代化,还必须包括基础设施、政府管理、制度环境、 全民素质等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的区域上并不是仅限于城市,还必须包括农村。中国现实的资源与环境基础、质量尚不高的社会与经济运行体系、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占有的有限 空间、以及快速崛起而竞争力强大的周边

11、国家环境,都使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不容乐观。杭州亦是如此。(4)区域竞争与协作: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愈来愈取决于产业创新、升级的能力,而竞争优势往往是通过一个高度地方化的过程而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在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并 存的世界经济中,更新和创造区域创新环境,建立根植于本地社会文化的区域创新网络,是很多国家、地方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世界经济“全 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杭州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和新的经济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提高,其必须注重区域一体化战略 的实施。这不仅体现在新市区内部各城镇之间,而且要体现在包括与上海、宁波、

12、绍兴等长江三角洲及浙江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整合,充分、高效、集约的使用区域资源,消除区 域内部要素流动壁垒,以区域整体优势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并在其中实现自身功能的扩张与高级化。2、竞争激烈的区域环境杭州的发展与长江三角洲和浙江省这两个区域背景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也是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因其强大的后劲和相对优良的发展质量而超过珠江三角洲,有望成为中国在新世纪与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城市体系首先接驳的地区,即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处于这一地区的城市,随着沪宁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杭甬、沿海高速公路、磁悬浮铁路等的建设,交通联系大为加强

13、, 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将使该地区可能成为一个 “经济发展共同体”。上海作为这一地区的龙头,是我国重点培育的国际性城市之一。国家计委已明确,2010年前力争使上海跻身于国际性城市行列,2050年前争取再培育三个国际性城市:即北京、广州、深圳或大连。为了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要增强区域竞争力,必须把传统意义上的竞争推向在合作型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竞争。为此,杭州必须主动建立与上海的联系,扬长避短,发挥区域的整合利益;另一方 面,由于要素聚集、扩散类型与方式的改变以及区域交通体系的重新构建,多个新的次区域集团也正在形成之中,杭州应该注意在次区域中找准自己的基

14、点。2、 浙江省:浙江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1999年GDP总值占全国的6.5%。数量众多、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为浙江省积累了可观的民间资本一民间 投资已占全省社会投资总量的 2/ 3。目前浙江省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经济中心城市鼎立的局面,后两者在省内的经济份额不断上升,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相对于比较发达的经济,浙江省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制约了产业规模与质量的提升,而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浙江省将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十五”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和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将进一步突出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在省

15、域城镇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发挥金华市优势,努力培育浙中城市群。杭州目前是全省的人才汇聚之地和资本集聚地,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比较优势,与其他几个中心城市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全省的综合实力。三、与相关城市职能的比较分析1、与苏州的比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自古以来在很多方面就有着相似之处: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同, 曾经都是繁华的工商业之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参与国际分工步伐的不同,苏州和杭州之间经济外向度的差别 越来越明显。苏州近几年吸收了大量的外资,1999年市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 以上的主导产业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杭甬温市区GD历年来占全省的

16、比重另一个天堂正在积极抢占先机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分析得岀杭州I宁波1温州占工业总产值 有超过87%的份额是由三资企业创造的;相比之下,杭州引资力度小得多,1999年吸引外资低于苏锡常以及南京等长江三角洲北翼城市;在旅 游产业方面,旅游资源远不如杭州丰富的苏州,国际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1999年已经超过了杭州。相对于区位条件相似、自然环境相似的杭州,苏 州吸引外资的优势在于较低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以及灵活的制度环境、积 极主动的意识。通过大量的外来资金,苏州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杭州却失去了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好机会。然而,在一个开放的格局 中,经济发展的机遇远不止一个

17、。虽然苏州参加全球劳动地域分工的程度超过杭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却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层次, 产业以生产制造业为主,1999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8.9%,第三产业仅为39.0%,城市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外资公司总部集中的 大城市,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和工业基 地。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不努力提高 自主开发、自我创新的能力,随着劳动15%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苏州的发展也将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作为省会城 市的杭州,具有多样性的城市功能和不可多得的人居环境,具有提升城市地位 的巨大潜力与基础。2、与上海的比较 上海正朝着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努力,目前仍然处于大量吸收人才、资金等 要素的阶段,除

18、了众多跨国公司的总部、研发机构,许多国内企业包括浙江省 不少民营企业的总部也纷纷进驻上海。与其与之竞争,杭州不如积极呼应上海,同上海进行优势互补。如杭州优美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上海无法媲美与 无法弥补的。如果将杭州的风景资源和上海丰富的客源(上海每年国际游客数量超过100万人次)结合起来,产生的效益将远非简单的相加结果。而未来磁 悬浮铁路的建成,将大大方便两个城市的结合。可见,杭州呼应上海,一方面 有利于提升杭州自身在全国、全球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开放的格局中,国际 化的竞争实际上是网络化的竞争,上海的壮大使得捆绑式发展的区域在全球经 济中所占份额变大,杭州当然也将受益。3、与南京的比较同

19、样是省会城市,南京城市辐射范围达到安徽、苏北大部分地区,但腹地 经济较为落后。南京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拥有较多的各种技术、科研人员,具 有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但国有企业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产业发展也未能 发挥强劲的带动作用。同南京相比,杭州经济影响范围较小,工业基础缺乏, 科技力量不足。杭州的优势在于周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民营企业数量众多, 民资雄厚,更有利于区域专业金融中心的培育。随着宁杭通道的建成,区域之城市市区 人口 (万)GDP(亿)人均GDF(元)(外资(亿美元)地方财 政收入(亿)工业产品 销售收入(亿)人均储 蓄余额(万)职工平 均工资(万高校学 生数(万)科技人 员 万)批零贸

20、易(亿)上海112736163208230.48431.950952.321.6918.489.773676.00杭州175604.9345662.9628.86142.501.328.612.271293.96南京282675.1269405.6458.39591.731.2616.843.61982.99苏州109266.42444012.9620.14751.621.203.600.48198.91宁波122376.2308362.6332.04381.821.451.440.33316.06温州117290.8248550.4718.41771.791.171.020.22142.20

21、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表杭州及周边部分城市主要统计指标(1999年)1999 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万人)苏州市区12.9660.69 ( 1998 年为 44.02 )杭州市区2.9659.18 ( 1998 年为 50.72 )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年鉴(2000)、杭州统计年鉴(2000)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其中生产制造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佥业房地产业杭州0.544.336.555.23.291.299.71苏州0.655.048.444.51.722.106.33表1999年杭州与苏州三产从业人员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

22、城市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互相之间的影响更为渗透。以港兴城,宁波的实力不断加强4、与省内其他城市的比较浙江三大经济中心城市鼎立的格局在全国其他省份中并不多见。其中,温州、宁波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最能代表浙江经济发展的特点 以个私营经济为主体,中心城市实力不断加强,宁波在全省的引力核心作用日渐明显。但宁波、温州的危机在于,尽管城市的经济实力 有了很大提高,但许多民间资本仍然流入临近它们的且更有增殖潜力的大城市,而仅将生产基地设置留在这里,严重限制了宁波、温州城 市功能提升的空间。据浙江企业在沪协会的一项最新统计,浙江在上海兴办的企业总数约5万家左右,涉及工业、商业

23、、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农副业、房地产业及金融证券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宁波、温州等地的民营资本。文化、交通、信息等复合中心城市的优越条件,大力构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尤其是杭州应该充分利用其作为全省政治、经济、 培育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专业金融中 心,为民间资本寻找更大、更安全的投资 渠道。四、杭州都市区功能的重新认识1区域角色定位(1)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厚全球控制能力的区域作为依托,区域兴才兴,区域衰则衰。长江三角洲是全国经 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地区,但是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区域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 促进该地区合理分工上仍大有文章可做。上海是连

24、接国际和国内的龙头,经济外向 度高、市场发达、信息灵便,成为全国吸引跨国大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金融、咨 询等生产服务业也多为跨国公司服务。然而上海的 城市功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需要长江三角洲众多 城市在功能上与之互补、协调合作。长江三角洲北 翼地区正积极呼应上海,如苏州、南通要作为上海 的生产基地、后花园;无锡、常州则充分利用上海 的国际市场、服务体系,努力培育壮大自己的龙头 企业,提高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次级区域中 心一南京一边接受上海的辐射,另外还继续发挥自 己向内地的辐射作用。那么以杭州为龙头的长江三 角洲南翼地区,在区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呢?上海离不开杭州的重要支撑上海要建设

25、成为国际大都市,必须以具有雄评价指标位居前六位的城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1上海2天津3广州4北京5深圳6珠海进出口额最大的企业1北京2上海3广州4青岛5南京6杭州外商电信企业办事处1北京2上海3广州4南京外商电脑企业办事处1北京2上海3广州4成都5深圳6天津,沈阳外资金融机构1北京2上海3广州4深圳5大连6天津实际利用外资额1上海2深圳3天津4北京5广州6青岛国际航班1北京2上海3广州4大连5青岛6厦门接待外国旅游人数1北京2上海3广州4西安5深圳6昆明海关进岀口额1上海2深圳3广州4天津5青岛6大连表若干城市国际性指标的汇总资料来源: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管理世界2000.2表199

26、年工业产品销售 收入(亿)高校学生 数(万人)科技人员(万人)批零贸易(亿)金融从业人员比重()社会服务从业 人员比重()人口 (万 人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南京95916.843.61982.991.969.71282194杭州6148.612.271293.963.296.7175171与南京比较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表杭甬温三大经济中心城市三产比重比较第一产业占GDP勺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杭州2.446.351.3宁波3.348.448.3温州2.359.039.0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浙江省以

27、众多中小企业为特色。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以及逐渐完善的市场规则,给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力落后、以模仿为主、档次低的家庭作 坊式企业带来了挑战,然而目前浙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可以灵活转向;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的配套,因 此又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市场机遇。如何组织管理这些中小企业就成了关系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浙江省,目前仍有3500亿元民间资本处于“休眠”状态。为了扩大内需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民间投资的环境政策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杭州无论从区位、经济基础上都具有这个能力作为民间资本的控制场所,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占据区域经济的制高点,发

28、展为中小企业服务、方便民间投资的专业银行、风险资 本。这种环境的建设为今后中小企业的壮大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也为形成根植于本地社会文化的区域创新网络提供了环境,从而增强了该地区乃至全国抵制国际风 险的能力。杭州的另一大特色是不可多得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儒、道、佛文化的集中代表。随着沪杭磁悬浮列车的建成和72、144小时落地签证的实施,杭州的旅游资源和上海的客源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快了杭州向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迈进的步伐。上海,这个朝着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绝不意味着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被城市的节奏不断地催

29、促,而难有一刻闲适的心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看重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度的工作节奏以及拥有自己可支配的业余时间。因此,位于上海大都市圈内的天堂城市一杭州、苏州将成 为人居首选城市。新世纪,杭州你作何选择因此城市要具有兼容并蓄的宽容性和意境开远的开放性特征,浙江省可持续产业发展中心与创新基地,长江三角洲南(2)长江三角洲与浙江地区多网络发展空间的复合节点和中枢:随着大交通格局的改变以及次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杭州已不再单纯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之”字型拐点,而是多个发展网络复合的节点,城市功能更加丰富。杭州作为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在全省城市化进程中应发挥举足

30、轻重的作用。宁波、温州与杭州,除了经济实力相当外,三个城市也各具特色。杭州具有吸引政治、资本、 高科技、文化方面的优势,其影响力要能够辐射全省,要为宁波成为港口型工业城市、温州成为地区中心城市提供先进的服务、管理、组织功能。在上海、宁波、杭州大三角中,杭州是上海港、宁波港向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加速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门户,发达的陆路交通和空港为其提供了便捷的集疏运条件。在上海、南京、杭州大三角中,随着宁杭高速公路的建成,互相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加强,影响范围也逐渐渗透,杭州应该在协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大对 原有腹地一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区以及赣北、皖南的影响,提高竞争力。为了加快城市化进

31、程,浙江省提出以杭州、金华、宁波为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城市的发展。在这三个城市中,杭州和金华以宁波作为对外港口门户,同时也为之组织好后方 腹地;金华是连接浙江与内地的交通枢纽城市,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拥有全国著名的小商品市场,然而却有着进一步提升档次、规模、增强竞争力的需要;而杭州可以充分其信息、 教育、文化方面的优势,建立现代化的电子物流控制中心,指挥着传统物流市场的运行。2、产业定位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杭州在选择产业方向上尽管也同样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但政府的导向作用却相对更为重要。这并不意味着这政府要直接履行经济职能,而是要 为产业发展创造环境,重视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发展。根据杭州的现状以及其今后发展的要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杭州城市的产业定位:(1)从杭州的区域定位来看,杭州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也是沿海向内陆辐射的要道,多种网络结构的中枢。所以杭州应当着力引导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在此交流集 散,这种生产要素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级生产要素,包括资人才、资金、信息、物流,从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以服务于内地企业、内地市场为主的金融、信息、电子物流、咨询 中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杭州所吸引的资本应是以民间资本为主,形成的金融中心也应该主要是为民营企业服务的。(2)强调杭州在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的同时,也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企业等第二产业的发展。发挥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