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试验缺氧试验报告_第1页
机能试验缺氧试验报告_第2页
机能试验缺氧试验报告_第3页
机能试验缺氧试验报告_第4页
机能试验缺氧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七一班 沈维 201212201501009 摘要:【目的】: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 观察温度、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 性的影响。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方法】:乏氧性缺氧中,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和肺脏观察 血液颜色。【结果】:乏氧性缺氧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耗氧率为 26.73; 注射氯丙嗪的小鼠耗氧 率为 1.56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在 14 分36秒死亡,耳尾唇

2、颜色出现 青石板色。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注射美兰的小鼠 在 32 分 30 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 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 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 延长其存活时间。 亚硝酸 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 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死亡时间 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 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 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 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3、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1 和症状有所不同。1. 材料1.1 实验对象:小鼠 4 只1.2 器材: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 皮塞) 2 个, 1ml 注射器,剪刀,镊子;1.3 实验试剂: 0.25%氯丙嗪; 生理盐水, 5%亚硝酸钠溶液 ;1%美蓝溶液, 冰块, 钠石灰。2. 方法2.1 乏氧性缺氧实验2.1.1 取两只老鼠先编号,再进行称重, 1 号小鼠 18.7g,2 号小鼠 16.7g 。2.1.2 对 1 号鼠按 0.1ml/10g 进行腹腔注射 0.187ml 的生理盐水,将它放在室温下 10 分钟,记录呼吸频率。而对 2 号鼠则腹腔注射

4、0.167ml 的 0.25%氯丙嗪,注射完后冰浴10分钟,记录呼吸频率。时间到后,将两只老鼠放入广口瓶内,加入钠石灰,塞进瓶塞,并将 移液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计入当时的液面高度数据。2.1.3 实验观察 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呼吸频率的快慢, 活动强度, 至小鼠死亡, 记 录其存活时间。并读取液2 面变化量即耗氧量。解剖小鼠尸体,记录肝脏、肺血液颜色变化。2.1.4 总耗氧量计算 根据a (ml),存活时间t (min),鼠体量w (g)三项指标,求出 总耗氧量。2.2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2.2.1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鼠 2 只,进行编号 3和 4,并观察皮肤黏膜色泽。2.2.2 向两只

5、老鼠均注射 5%亚硝酸钠 0.2ml, 注射完后,立即向 4号鼠腹腔内注射美兰溶 液 0.2ml, 向 3 号老鼠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2.2.3 实验观察 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3 号鼠死亡后,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对 4 号鼠处死,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3. 实验结果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暗红色,肺脏为鲜红色。硝酸钠实验组别号小鼠号小鼠 号小鼠, 耳尾唇颜色出现青石板色。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药物剂量( ml)硝酸钠 +生理盐水 硝酸钠 +美兰 注射后活动剧烈,一段时间后变安静,343 死亡, 啡色。4小鼠死亡后解剖

6、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1432存活时间( min)分 36 秒分 30 秒处死 死前有剧烈挣扎。小鼠在14 分 36 秒号小鼠,注射后较为安静。 小鼠在 32分 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乏氧性缺氧实验组别体重( g)药物剂量( ml)存活时间( min)耗氧量耗氧率1 号小鼠26.7318.7g0.187ml的生理盐水29分 39 秒15ml2号小鼠16.7g0.167ml的 0.25%氯丙嗪38分 33 秒1ml1.581号小鼠注射前呼吸200 次/ 分钟,注射后呼吸 188 次 / 分钟,实验中呼吸约8 分钟时为236 次/ 分钟, 13 分钟时为 13

7、2 次/ 分钟。小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不动,但偶尔有剧烈运动, 持续时间较短。小鼠在 29 分 39 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紫绀。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 其颜色为暗红色,肺脏为鲜红色。2 号小鼠注射前呼吸 220 次/ 分钟,注射后呼吸 200 次 / 分钟,实验中呼吸约 8 分钟时为 112次/分钟。小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不动。小鼠在38分 33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紫绀。4. 实验结论 氯丙嗪可缓解缺氧, 小鼠存活时间更长; 美兰具有还原性可解救小鼠亚硝酸 钠中毒。5. 讨论5.1 实验结果显示氯丙嗪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生理盐 水组。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

8、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和a肾上腺素受体和 m胆碱受体,具有神经安定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氯丙嗪可以抑制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 , 使体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 , 所以当外界温度降3 低到冬眠温度 , 体温也降到冬眠温度。小鼠注射氯丙嗪后,置于低温使其进入假冬眠 状态。小鼠外界活动停止,新陈代谢率降至最低,因此能量利用减少,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减少,即耗氧率减小。在 氧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就比生理盐水组长。5.2 亚硝酸盐可使hb中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hb( hbfe3+oh),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能力,加上 hb 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使剩余

9、的 fe2+ 与氧亲和力增高,导 致氧离曲线左移,使组4 织缺氧。高铁 hb 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因而使皮肤和粘膜呈现相同颜色。低浓度美 兰为还原剂,抑制了氧化剂(亚硝酸钠)的中毒反应,中毒后即刻肌注可有效使小鼠存活时 间延长 2 倍以上。 本实验结果也显示, 亚硝酸钠 +美兰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亚硝酸钠中 毒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美兰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注射美兰后肝脏的颜色为黑紫色原因是 美兰是染色剂。5.3 实验中 2 号小鼠在实验时由于装置的气密性不高, 有一些漏气, 导致其耗氧率偏低。 并且由于理解错误,在将2 号小鼠放置于冰水中 10 分钟后又将小鼠在冰水中多放了16 分钟,使得小

10、鼠的耗氧减 少,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参考文献】1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 . 机能学实验教程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2 王太一,韩子玉 .2000. 实验动物解剖图谱 .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3 陈季强 . 基础医学各论(上册)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92, 495496.4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篇二:缺氧实验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 年 10 月 11 日带教教师:金会艳专业班级: 2012 级麻醉班缺氧实验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

11、的分类。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二、实验原理 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三、实验仪器设备小鼠缺氧瓶( 100ml-125ml 带塞广口瓶)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 2ml 刻度吸管, 1ml 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每 2min 记录计算小鼠耗氧率( r )计算小鼠耗氧率( r ) *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 一般情况*2 、一氧化碳中

12、毒性缺氧(小鼠一只) 观察记录如上 死亡(记录时间)3 、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一般状况观察记录如上小鼠腹腔注射 *5%亚硝酸钠死亡(记录时间, )计算小鼠耗氧率( r ) *4 、取出甲鼠及 2,3 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备注:(1)一般状况 * ,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2(2) 缺氧瓶 * ,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塞外面,且可以加入钠石灰吸收水汽。(3) 腹腔注射,正确拿握小鼠,左下腹,45进针,回抽。(4) 耗氧率计算:rml/(g min)=a(ml) w(g) t (min)a ,耗氧量;w,体重; t ,死亡时间。五、实验结果表 1

13、. 各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3表 2.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 乏氧性缺氧 )4注:从左至右依次为,亚硝酸钠中毒,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4 篇三: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 - 不同类型缺氧 成绩阅卷 日期级专业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 不同类型缺氧 实验目的1. 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2.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 特征材料与方法材料:1. 成年小鼠,雌雄不拘2. 钠石灰、甲酸、浓硫酸、 5%亚硝酸钠、 1%亚甲蓝3. 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吸管、注射器及针头、酒精灯等方法:1. 观察指标

14、: 动物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 /10s )和深度、存活时间、皮肤黏膜颜色改变 2. 乏氧性 缺氧1) 取一只小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观察指标,随后塞 紧,记录时间。2) 以后每 10 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 1 次,如有其它变化, 随时记录, 直至动物死亡。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 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2) 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 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 用刻度吸管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塞紧。4)观察。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 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 2 只,观察正常指标。 2)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 5亚

15、硝酸钠 0.3 ml;3) 随后立即取其中 1 只动物腹腔内注入 1亚甲蓝溶液 0.3 ml; 4) 另 1只立即注入生 理盐水 0.3 ml ;5) 观察。比较 2 只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实验结果观察指标一般状况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正常 正常 缺氧 1 动作迟缓 缺氧 2 时而抽搐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正常 正常 缺氧 剧烈抽搐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正常 正常 亚甲蓝救治 迟钝 生理盐水对照 迟钝 呼吸频率204 102 126 276 138 210 258 210呼吸幅度 正常 慢 慢 正常 快 正常 快 快 皮肤黏膜颜色 淡红色 暗红色 暗红色 淡红色 樱桃红色 淡红色 青紫色 青紫色

16、存活时间 存活 1250” 8 33” 10 50” 7 00” 讨论1. 乏氧性缺氧1)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而引起的缺氧。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 氧不足。2) 在该组实验中,我们一共使用了两只小鼠。第一只小鼠直到所有实验终止仍未死亡, 最后采取了断颈处死的方式。第二只小鼠在实验过程中从抽搐到动作迟缓,在实验开始12 分 50 秒死亡,皮肤黏膜呈暗红色。3) 经讨论得出第一只小鼠未能死亡的可能原因有如下几种: a) 广口瓶气密性差b) 钠石灰不能有效吸收 co2c) 小鼠个体发育不完全,大脑呼吸中枢不敏感,缺氧能力较好。4) 第一只小鼠虽未死亡,但从广口瓶中取出时行动迟缓、呆

17、滞,应也有一定程度的缺 氧。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 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改变而导致的缺氧。 co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 hbco ,阻碍 了氧气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 2) 该实验小鼠开始是呼吸频率较快,可能原因是受 到惊吓。死亡时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死亡时间各组各不相同, 这与小鼠体重、 大小已经 co 产生速度等有关。 3) 小组在 该组实验开始五分钟时点燃酒精灯加速实验进程,六分钟时熄灭酒精灯共用时一分钟,该时间内小鼠反应剧烈,眼睛黏膜、鼻子、尾巴、耳朵均呈樱桃红色。于 8 分 33 秒死亡。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 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改变而导致的缺氧。亚硝酸盐使血红素中二价

18、铁氧化成三价 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2) 在该组实验中,亚甲蓝用于急救,可还原三价铁为二价铁,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理 应存活,而我组实验失败小鼠死亡。3) 经讨论得出注射亚甲蓝的小鼠死亡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a) 注射位置不对,亚甲蓝注射入肠腔或膀胱 b) 给药不及时抢救速度过慢等 结论1. 缺氧是实验中小鼠死亡的原因, 但缺氧类型不同, 死亡的形态不同。 2. 乏氧性缺氧: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而引起的缺氧。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减缓,动作迟缓,皮肤黏膜 呈暗红色。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缺氧,属血液性缺氧。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加快, 剧烈抽搐,皮肤

19、黏膜呈樱桃红色。 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缺氧, 属于血液性缺氧。 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加快, 动作迟缓,皮肤黏膜呈咖啡色。篇四:机能实验总结 全缺氧实验一、实验目的1 、复制三型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2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3 、观察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二、实验原理 根据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缺氧对 机体的影响而设计的实验。(1)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和表现: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静脉血流入动脉 血。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和静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

20、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达到或超过 5g/dl 时,可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 为发绀。(2)血液性缺氧的原因和表现: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co 中毒时,因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呈鲜红色,患者皮肤黏膜呈现樱桃红色;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 症患者,因高铁血红蛋白呈现棕褐色,患者皮肤黏膜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3)循环性缺氧的原因和表现:组织缺血;组织淤血;缺血性缺氧时,可由于组织供血 不足,皮肤黏膜可呈苍白色,瘀血性缺血时,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床,形成并聚集了更多的 脱氧血红蛋白,可出现发绀。(4)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和表现:组织中毒;呼吸酶合成障碍;线粒体损伤。由于细胞用 氧障碍,毛细血管中的氧

21、合血红蛋白增加,患者皮肤黏膜可呈现红色或玫瑰红。三、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秤、 1ml 注射器、 5ml、2ml 刻度吸管、 钠石灰、 广口瓶、 恒温水浴箱、 小鼠缺氧瓶、 测耗氧量装置、酒精灯、剪刀、镊子、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生理盐水、甲酸、浓硫酸、 0.25% 水合氯醛、 5%亚硝酸钠、 0.1%氰化钾实验对象:小鼠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1)取 4只小鼠称重,编号 1、2、3、4 做好标记; 注射及处理: 1 号:生理盐水, 0.1ml/10g ,腹腔注射2 号: 0.25%水合氯醛, 0.1ml/10g ,腹腔注射3 号: 1%咖啡因, 0.1ml/10g ,腹腔注射4 号:放于缺

22、氧瓶中,置于40 C水浴锅中(2)给药后分别放入缺氧瓶中,密闭计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至死亡。(3) 待小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t ),用测耗氧量装置测定总耗氧量(a)。(4)计算耗氧率(r):根据小鼠体重(w),存活时间(t),总耗氧量(a)计算小鼠耗 氧率 r (ml/min/g) =a/(w*t. )。( 5)待 2、3、4 实验做完后,依次打开 4 只小鼠的腹腔,比较血液或肝颜色。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2)取小鼠一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并记录其正常指标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3) 先取甲酸 1.5ml 放于试管内,再加入浓硫酸 1ml 塞紧。(4)

23、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篇五:机能实验缺氧反思 实验反思: 缺氧实验虽然已经做完,但是实验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完。缺氧是一种基本的病理过 程,在多种疾病中都有所表现,所以研究缺氧的机制和对缺氧的分类研究都对临床治疗有很 好的指导意义。缺氧的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或者产生恶 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心跳快速无力。其产生的后果是而随着缺氧的加重,就 容易产生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严重的甚至 导致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经查阅文献得知目前临床有一种由于缺氧引起的严重危害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新 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

24、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 (hie) 是胎儿围产期宫内窒息或产时、产后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可致新生儿死亡或神 经系2 统功能障碍。 近年来, 关于 hie 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 hie 的患儿有关发 病机制中主流观点认为是因为人体大脑能量基本是葡萄糖氧化供给,其代谢十分活跃,大脑的 耗氧量能够占到全身耗氧量的 50 以上。新生儿脑组织的糖原含量很低,脑血液循环是支撑 整个能量补给的关键。如新生儿缺氧缺血后,其大脑机制会受到极大的累及,具体表现为:(1)能量代谢障碍,氧不足时新生儿的脑组织酵解效果会提高51。倍,从而导致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 (2) 通气功能障碍, co2 贮留致使 paco2 的含量明显增加, 而出现新生儿呼吸性酸 中毒。(3) 由于无氧代谢新生儿脑组织的 atp 含量较低, 一方面能量来源不足, 脑内的氧化代 谢会直接被累及而损伤,导致神经元的病变死亡;另一方面使钠泵运转异常,脑细胞内氯化 钠的含量提高,诱发细胞内水肿。 (4) 脑微血管氧不足与血损失,会直接导致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