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案鲁教版必修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案鲁教版必修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案鲁教版必修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案鲁教版必修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案鲁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常见灾种(1)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等。(2)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温馨提示各种自然灾害并非孤立存在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有各自的特点,也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泥石流是由强降雨或洪水诱发的地质灾害。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洪灾(1)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2)易错提醒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害。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可以称之为洪灾。三、洪灾的形

2、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2洪水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可导致堤坝溃决四、洪灾的防治措施1意义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灾的损失。2主要措施(1)洪水防治的工程措施: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调洪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2)洪水防治的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行为;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温馨提示河流不同河段洪灾的防治措施有所不同从工程措施看,河流上游应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达到

3、调蓄洪水,涵养径流的作用;而河流中下游应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等,以起到规避灾害的作用。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瘟疫),一害也。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管子度地篇材料二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区分布图。(1)材料一中的“水”指什么灾害?这种灾害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提示:“水”指洪涝灾害。洪灾的形成与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都有关系。(2)我国雨涝区的分布有何规律?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提示: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4、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3)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提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4)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提示: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洪水与洪灾的区别与联系洪水只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只有洪水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5、时才能形成洪灾,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如下图所示:二、洪水的发生机制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原因流域状况气象因素降水、冰雪融化造成水位上升河道堵塞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河道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

6、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应用体验不可少 洪灾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率低,流域汇水速度快b河谷顺直、通畅、纵向坡度小的河道排水速度快c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也会造成洪灾d洪水发生区的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致灾的可能性和损失就越大3下列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灾的有()兴修水库围湖造田流域内

7、植被遭破坏上游山区陡坡开荒abc d解析:1.c2.d3.b 第1题,洪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才能形成洪灾。洪灾损失既有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也有间接损失,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造成损失。第2题,土壤含水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慢,河谷的纵向坡度越小,河道的排水速度越慢;洪水若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洪灾。第3题,流域内植被破坏,陡坡垦荒都会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节洪水能力减弱;水库能削弱洪峰。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

8、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阻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材料二下图为淮河流域图。(1)过去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试问,“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提示: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

9、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2)结合材料二图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提示: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可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洪灾的防治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增强人

10、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展示长江防洪综合整治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回答12题。1下列防洪减灾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b严格控制乱砍

11、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c我国人多力量大,没有必要过多投入,哪里出现灾情,全国人民一起支援d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2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围湖造田,抵制洪水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abcd解析:1.c2.b第1题,我国洪灾多发,损失较大,必须增加投入,加大防洪减灾的力度。第2题,迁出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因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而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不正确。1以下关于洪水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强降雨是形成洪水的重要原因b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c滑坡、泥石流不可能形成洪水d自

12、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堤坝溃决也可形成洪水解析:选c洪水形成的条件有多个方面,如强降雨、冰雪融化、人为溃堤等,并且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也可形成洪水。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23题。2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台风c洪涝 d寒潮3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7、8月 b甲3、4、5月c乙5、6月 d乙12、1、2月解析:2.a3.b第2题,该类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高值中心位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应该为干旱。第3题,甲为华北地区,主要是春旱,时间为3、4、5月;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为伏旱,时间为7、8月。4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

13、施是()a修筑堤坝和疏浚航道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解析:选c目前,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疏浚航道是从交通运输的角度考虑的,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不能防御洪灾。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56题。5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各支流来洪时间基本相同,使长江干流容易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a bc

14、 d6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加强长江上中游造林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a bc d解析:5.c6.d第5题,长江流域支流众多,且干支流来洪时间集中,加上围湖造田、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第6题,根治长江水患,一方面要有加固堤防等工程措施,另一方面要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多方并举,共同治理。7下列洪水形成因素之间关联性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解析:选d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

15、快。右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9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解析:8.a9.b第8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9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10下列措施可以减轻并预防洪灾的是()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减少洪水易发区的人口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

16、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a bc d解析:选b目前,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属于工程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一、选择题1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首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之间跨纬度大c冬季风势力强,控制的范围广d夏季风的迟早、强弱不稳定解析:选d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而夏季风的迟早强弱不稳定,造成了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我国东部锋面雨带进退图,回答23题

17、。2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 b67月c68月 d58月3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解析:2.b3.c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主要是热带海洋气团(东南季风)与当地冷气团相遇而成,随着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增强,东南季风增强。45月份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6月份移至长江流域;78月份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由于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至长江流域以南,10月份撤出中国内陆。第3题,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

18、能力。7月份以后,雨带未移至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南涝北旱。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4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 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 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5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6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修建了荆江大堤大量采挖河沙进行河道的截弯取直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建设防护林工程 建设三峡水利工程a bc d解析:4.c5.b6.d第4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

19、,一是该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段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稠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第5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第6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得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78题。7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a1年 b3年c5年 d7年8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疏通河道退耕还牧城市化林地转牧a bc d解析:7.b8.c第7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的时间。第8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