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北省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_第1页
2019河北省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_第2页
2019河北省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_第3页
2019河北省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_第4页
2019河北省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的特点。1、在教育任务上,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所培养的各 种高级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从事专门的工作。2、在培养对象上,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一般是 18岁以上青少年。他们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3、在社会职能上,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在培养方式上,高等教育需要在传授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引

2、进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另外,理论联系实际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应遵 循的原则。二、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其来源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是 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反应,即来源于客观事实;其次,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心理又是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客观性;第三,从结果来看,学生所形成的心理又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在实际中,作用于客观事实。2、系统性原则: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

3、质及其必然联系。系统性体现在四个方面: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组织适应性。【层次性一一人的心理包括四个层次水平结构:心理的社会实践结构(心理的起源与发展)、个性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结构以及心理的物质结构(脑的结构)o3、实践性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研究的课题应来源于实践,研究过程要紧密结合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 实际问题。4、 道德性原则: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 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类被试而言, 这是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5、发展性原则:即创新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应因循守旧,而应该

4、立足发展、立足创新。三、 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有六种: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1、观察法又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 和表情)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2、优点:第一,可获取当前所发生的行为和其他现象的有关信息。第二,可获取真实而自然地有关信息。第三,通常不要求被观察者的合作。3、 缺点: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他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出现,观察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4、 有效使用

5、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观察前要确定明确的观察目的,相应的观察计划,确定的观察对象,充分的观察工具。2、做好观察记录。完整而准确的记录有助于事后的整理、分析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3、消除观察者误差。首先,应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作用。其次,应防止观察者的某些反应偏向。四、 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8-34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

6、理。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知识点:1高等教育心理学(0 定义: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学科特征: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

7、支学科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德育 心理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遵循客观性原则是 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二)系统性原则: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

8、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其必然联系。(三)实践性原则:也可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研究的课题应来源于实践,研究过程要紧密结合实践,解决 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四)道德性原则:是指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实验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类被试而言,这是研究中必须遵循的 一条原则。(五)发展性原则:也可称为创新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应因循守旧,而应该立足发展、立足创新。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又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

9、表现(言语、 行为和表情)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二)访谈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研究目的,通过与研究对象就一些事先拟定好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方法。(三)问卷法:是将统一、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对象,请求其如实回答,进而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四)测量法:是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测定。(五)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借助专门的仪

10、器设备,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 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如家庭、学校等)进行的实验。(六)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开山鼻祖,被 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发展一、 什么是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1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

11、异。它表现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反映的是 人的心理社会性。2、成因: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的形成,主要受 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遗传是一种通过父母细胞核里染色体上的基因把上代的生物特征传给下代的生物现象, 是人的个别差异形成的生物前提。环境是人的个别差异形成的外部原因。环境的影响,在个体出生前就已产生,只有环境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一定的关系时,才能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教育是人的心理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怎样因材施教?1气质差异与学习: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

12、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坦率、热情、进取的品质,但也容易形成粗心、冒失、刚愎自用等特点;多血质的学生容易形成活泼、机敏、开朗、善交往、富有同情心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轻浮、不踏实、感情不真挚、无恒心等特点;粘液质的学生容易形成稳重、冷静、实干、坚忍不拔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冷漠、固执、拖沓等特点;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细心、谨慎、自爱、谦让、温和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怯懦、多疑、孤僻、自卑等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胆汁质类型的学生,不宜采用淡写的批评、软弱无力的告诫,而应施行强刺激,即摸清情况抓住问题要

13、害,采取强有力措施迅速解决。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应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属内向型,需要深入细致耐心的教育与他们交知心朋友,解除他们的内心深处的苦闷。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教育时要细心谨慎,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指出其错误时要态度温和,并及时指出他们的优点以增强其自信心。2、 性格差异与学习: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有六种性格特征与学习有关,即 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和独立型。要抓住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如对

14、性格开朗、坦率、直爽的学生可采用直接批评法;对接受能力强、头脑聪明、反应敏锐的学生采取暗示批评法;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采用 对比批评法;对爱面子、自尊心强的学生,采用 迂回批评法。3、 能力差异与学习:能力是与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特长是人们从事心理活动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人的能力和特长有差异,要采取不同 的教育方式。大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是他们自身内在积极因素的表现,体现着他们在一个群体中的优势。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 ,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积极作用。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有差别,不能为人所难,应该知其所长,用其所长。三、 什么是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应该怎样

15、调试?P65-661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大学生的嫉妒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大学的特定环境条件下逐步形成的。2、 成因:性格缺陷(自卑、自我中心、心胸狭窄等)、强烈的欲望感、自我评价过高。3、 调试: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有害于人际关系、学习及身体健康。克服嫉妒心理要从五方面入手:正确评价自己;转移注意;正确比较;提高修养;降低预 期。四、请你对一个大学生的能力、性格、认知方式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能力是与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里特征,特长是人们从事心理活动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人的能力和特长都是有差

16、异的,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心理素质教育方式。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变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的心理特征,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因此要抓准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认识方式也成为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他有多方面的表现,个体差异较大,认知方式上的差异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主要出现三种问题,即 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和嫉妒心理 。1羞怯心理及其调试:羞怯心理是阻碍人们交

17、际活动正常进行的不良心理。羞怯是生活中人们常遇到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紧张、不自然、胆怯等特征。 调试:增强自信心;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议论;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克服羞怯心理的关键是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实力,肯定自己的优势。2、自卑心理及其调试: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大多会有意识地回避与同学交往甚至拒绝与任何人交往,大多性格内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交往时异常紧张,语无 伦次。调试:通过调整认知、增强自信心来解决由于不正确的认知而造成的自卑,通过改变比较方法来调整因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法造成的自卑;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进 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积极与他人交往。3、嫉妒心

18、理及其调试: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同等条件”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大学生的嫉妒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大学的特定环境条件下逐 步形成的。调试:正确评价自己;转移注意;正确比较;提高修养;降低预期。知识点:1 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一)体格发育趋向稳定(二)性机能日趋成熟(三)身体机能明显提高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一)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二)情感的发展及情绪的不稳定(三)自我意识的独特性(四)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五)大学生性意识的发展第三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P76-78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

19、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1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首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教师需要具备博且专的知识素养,这样既可以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在专业领域里引导学生 深入学习。2、 学习的指导者: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以教师指导、评定、启发、帮助学生的学习为主,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3、教学的组织管理者:高校教师充当课堂教学组织者,要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技能,注意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开放、进取的教学环 境。4、榜样和价值导向者: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通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慢慢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比言传更重要。高校教

20、师应更多地成为大学 生价值的导向者,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事业心、科学的求实态度,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5、家长代理人:大学教师兼当父母角色比真正的父母更理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更大。6、心理调节者: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面对很多问题,教师需扮演心理调节者,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减轻焦虑,给予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 绪。教师须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技能。7、科学研究者: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课程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发现、探究学术问题。二、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P791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

21、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此阶段大学教师应初步了解应承担的基本角 色,正确定位。2、角色认同阶段: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此阶段是在认识上了解教师角色基础上,在思想和感情上 也接受职责。3、角色信念阶段:角色信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形成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 心和荣誉感。三、 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1、了解学生的能力:首先,应做到真诚,因为真诚是沟通的前提。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工作中具有主动性。其次,教师应做到注重 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观察

22、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持久的。观察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活动中的表现,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认知。2、 教学能力:第一,教学组织能力。 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积累经验,有助于自己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做周到的安排。第二,教学认知能力。 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第三,教学操作能力。 即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具体操作方式。第四,教学监控能力。 指教师为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计划与

23、准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监察、评价和反馈及自我调整。第五,教学反思能力。 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地审视与分析,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3、 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应注意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一要有新的思想和观念;二要言之有情;三要言之有物。从形式上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一要准确精炼;二要通俗易懂;三要生动形象;四要严密含蓄;五要变化速度和语音。4、获取新知的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同时担当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更应该不断地获取新知,真正做到“学而不厌“,与时代同步。5、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第一,善

24、于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高校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要做到三个方面:具有科学的学生观【1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2、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大学生具有独立人格、个性,不仅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也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关爱学生;树立威信。 第二,善于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关系。首先,教师只有处理好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搞好教育工作。其次,对同事,教师要增强交往、团结合作、礼貌待人、通情达理、善于欣赏、取长补短等,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要充分合作,互相尊重、互相

25、理解、互相支持,双方紧密配合,共同努力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6、 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充当着“心理调节者”的角色,因此应具备善于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7、 自我更新的能力:这里的自我更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二是自主创新的能力。首先,高校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机构,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其次,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进行创造性行为的过程,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育改革、开展科学研究、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教育对象都需要教师具有独立创造能力。四、 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P90-951认识心理方面:第一,教

26、师的观察要迅速准确、细致深入、全面客观。第二,教师的想象要丰富、合理、新颖。第三,教师的记忆要准确而迅速、系统而持久。 第四,教师的思维要敏捷而广阔、条理而深刻。第五,教师的注意要稳定且灵活。2、 情感心理方面:第一,教师要具有积极情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知识。第二,教师要有移情能力。 教师要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感受他们的思想。第三,教师要有情感调控能力。 教师要正确认识情感的作用,能够对情感具有调控能力,排除消极情绪,始终保持愉快的心境。3、 人格方面: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教师要做到 心胸豁达。教师

27、对待教育事业积极的职业态度和认真负责的 敬业精神,同样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人格品质。4、意志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有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5、 自我意识方面: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识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主要包括自知、自尊、自信和自律。首先,教师要做到自知,即能够从各方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 自我,能够正确地看待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正确的自知是自尊和自信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做到自尊,要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卑不吭,同时避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再次,教师要有自信,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最后

28、,教师要能够做药自律,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真正地做到“身教”。五、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P96-100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过大的压力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1、 社会层面:首先,社会要调整对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要对教师报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期望。其次,社会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专 门为教师提供咨询与服务的机构。2、 学校层面:首先,学校应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氛围。其次,高校要加大教师参与管理的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机会。再次,高校

29、应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另外,学校还应该不断丰富教师的生活,经常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3、 个人层面: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认识,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高校教师要学习运用心理调试的知识和技能去应对压力。最后,高校教师要增进人际沟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知识点:6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意义与作用首先,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其次,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成熟的条件。再次,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育人的重要保证。最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保证。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学生、家长

30、期待的模式和规范。第四章学习理论一、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P103-104人类的学习除了有同动物一样的生物学意义之外,还具有社会意义,这也是人和动物在学习上的本质性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社会性学习:人类的学习除了运用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会在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间接地获得人类的社会经验,从而使人类社会积累的大 量知识经验、文化瑰宝通过社会传递并保存下来。2、以语言为中介:人类的学习活动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的学习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下,以语言为中介,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性,提高了学习的效 率。3、积极主动性:人类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总是以较高的积极主

31、动性进行交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二、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P105-1081、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第一,学生学习的接受性。人类是可以通过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知识经验的,所以从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角色来看,学生学习具有接受性的 特点。第二,学生学习的建构性。2、 学生学习的派生特点:第一,学生学习的定向性。学生所学的是前人整理的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学生的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教师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第二,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学生所学的前后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先学的知识通常为后学的知识做铺垫,后学的知识又是先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或扩展。

32、第三,学生学习的意义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学习内容的意义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意义性。3、 大学生学习的新特点:第一,学习主体的变化。大学生学习不同于中、小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大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第二,学习的自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高校更加重视知识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体现着这种要求,也充分体现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因此学习的职业定向较为明确,要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 会需要进行学习。第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大学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

33、供了多种多样的成才之路。第五,学习的研究探索性与创新性。大学生已具有对书本之外的新观点、新理论进行深入钻研与探索的能力。三、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P1151、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处于积极地 学习准备状态,这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2、 练习律:是指对于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如果多次重复,将增加刺激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即已经学会的行为,学会后练习的次数越多,记得就越牢固。3、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反应结果的好坏,愉快的结果加强联结,厌恶的结果削弱

34、联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 奖励、支持,少进行批评、惩罚,以促进学生学习。四、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 P123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过程包括:1、注意过程:即一个人从显示给他的大量范例中选择什么进行观察,以及对范例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抽取和知觉。2、保持过程:即学习者把观察到的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头脑中。3、动作过程:即把观察学习到的动作复制出来。4、动机过程:即观察获得的行为表现受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P127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在客观条件下

35、,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使学习材料有了潜在的意义。2、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心理倾向性。这是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开始。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六、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133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不把知识看成是绝对正确的真理,认为不能把知识当成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建构主义强调

36、知识的生成性、主观性而非客观性。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强调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的能力。第三,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个体性。第四,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总之,建构主义与以往学习理论不同,实现了从注重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从注重个体式学习到(合作)社会化学习、从注重知识的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三个重心的转移。七、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P138-139罗杰斯的学习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1、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人本主义者提出从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处于自发的学习状态。2、 学习是全脑投入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体整个身体(生理、体力)、心理(认知、

37、情感、意志、行为)的全面投入过程。罗杰斯提出提倡让学生全脑投入学 习。3、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是指学习的对象对学习者来说是有个人意义或个人价值的问题。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问题应尽量咯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4、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人本主义者将评价的权利归还学生,鼓励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知识点8. 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的水平分类:(1)连锁学习(2)辨别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5)规则学习(6)解决问题的学习按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动作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按学习的性质与方式

38、分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学习的内容分类我国学者(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3)道德品质学习或行为习惯学习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普洛夫的学习律1.习得律与消退律2.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先驱,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饿猫开迷箱实验: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 (S)与“反应” (R)之间的联结。一一联结理论饿猫按按钮逃出笼子解释试误学习现象一一“试误说”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箱” )斯金纳学习

39、理论的基本观点1. 两类行为与两类条件反射(S RS)2. 强化理论(强化物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使某一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其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应用 1.行为塑造2.程序教学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学习的定义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过程 4.动机过程10. 认知学习理论一、布鲁纳:认知革命的倡导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并提倡发现学习法。认知发现说(一)学习就是建立认知结构 (二)提倡发现学习法二、奥

40、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一)强调有意义学习1.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定义)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二 ) 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1.类属学习,也称下位学习。 2.总括学习,也称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三)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

41、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 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三、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信息在被接受和利用的活动中,有感觉登记器(感觉记忆,保留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 2.5-20 秒)、长时记忆三个重要的子系统。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2.了解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操作阶段 8.反馈阶段 1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所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继行为主义(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第二势力)之后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 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以学生为中

42、心的学习观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1. 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 2.学习是全脑投入的过程。 3.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 4.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二)教师角色学习的促进者1.真诚(最重要) 2.无条件积极关注 3.同感理解(三)人本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影响1. 从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关注人与人的关系2.从重知识到重人格 3.从重视客观外显的行为到重视内心世界4. 从单纯看重知识经验到同时重视经验对个人的意义5.重视自我概念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 P143、146-1471、学习动机 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2、学习动机和学习

43、的关系是辨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动机关系到学习行为的激发、定向和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而学习关系到信息和行为的获得与矫正。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晓自己为什 么而学习,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 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是间接的增强和促进学习效果。 动机水平与作业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总之,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 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

44、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适当。二、学习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P144-1451、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学习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才能产生学习 动机,进而引起和推动学习活动。只有对学习起直接推动作用的需要才能转化为学习动机。2、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 需要是一种原始信息,只有在情绪的作用放大之后才能激起行为。情绪是人对来自体内外刺激的主观体验,是人对愉快或不愉快经验的一种反 映。情绪也具有动机的性质。3、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 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

45、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高效能催化剂。兴趣的动力作用 主要表现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生自信心。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指向性活动,具有动力的性质。4、诱因的引发作用过程。 学习行为由需要推动,需要由情绪放大,情绪又由内在兴趣指向使然。学习动机的产生出了这些内在原因之外,还存在外部原因诱因。凡 能引起学习主体学习动机的外在刺激,称之为诱因。诱因使个体的活动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是引发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总之,学习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是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情绪的放大作用过程、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诱因的诱发作用过程的系统整合。三、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 未作

46、答四、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P161-1661、内部条件:第一,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发生的第一步,是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源泉。学习需要是大学生对学习发生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后天习 得性的社会需要。 第二,性格差异。 性格特征对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控制作用,对其学习活动效率有着巨大的间接影响。性格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之 一,大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动力的大小也不同。 第三,抱负水平。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抱负水 平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 第四,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随着年

47、龄的变化而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动机的社会性增强,并在动机体系中越 来越占主导地位。第五,大学生的焦虑程度。 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不安、担忧和紧张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败,担心不能完成任务及其导致的自尊的丧失。焦虑水平不 仅影响着学习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2、外部条件:第一,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不同的影响。第二,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榜样。教师不仅有榜样作用,还是沟通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的桥梁,是形成正确动机的纽 带。第三,人际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48、、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大小程度与大学生对长辈的认识和态度紧密关联。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 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和求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同学之间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四,不确定因素。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加工认知方式、性格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也会不一样。五、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动机的培养与激发。P166-171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学习需要产生的过程。学 习动机的激发是把人们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

49、需要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激发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了已有动机。1、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本身能够对学生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也就成为学习的一种有效动力。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对大学生提出合理的能接受的发展目标,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其次,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加强学习目的教育。2、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使大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第二,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

50、材料。第三,让大学生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中。第四,采用研究性教学,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3、 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教师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归因技巧,形成正确的归因。第一,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反馈。第二,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第三,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技能的训练,有团体训练法、强化矫正法、观摩训练法。4、 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动机高,若不懂得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可能被削弱。形成与学习有关的许多习惯非常重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学习的准备和学 会如何学习。5、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相互促

51、进的,自我效能感强,学习的动力就大。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有以下几点:第一,行为的成败经验。学习者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第二,替代性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第三,言语说服。通过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指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方法简便但效果不巩固。第四,情绪唤醒。强烈的激动情绪往往会妨碍行为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期待,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6、恰当利用批评和表扬: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批评,是对大学生学习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表扬比批评更能

52、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多表扬少批评。第二,评价要客观、公正、及时。 第三,注意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第四,要考虑学生受表扬和批评的历史。第五,师生间的融洽和相互尊重程度将直接影响着表扬与批评的效果。7、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鼓励斗志,克服困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习竞赛被看作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竞赛也可 以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因此,在组织竞赛时,教师要先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预防其消极影响。知识点: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其作用的心理机制 包括需要的基础作用过程、情绪的放大

53、作用过程、兴趣的促进作用过程和诱因的引 发作用过程。2、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 特点。3、 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论、需要层次说【马斯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归因理论【韦纳】。4、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可以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内部条件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性格差异、年龄特征和焦虑程度;外部条 件包括家庭环境、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人际关系和一些不确定因素。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途径 有: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教给大学生学习的方法

54、、培养大学生 的自我效能感、恰当的利用批评和表扬、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等。6、 学习动机分类: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 之外。外部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7、 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

55、种需要。8、 人的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是基本需要,后三种是成长的需要(心 理需要)。9、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期望分为两种: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10、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成功的动机。11、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 四种主要原因,这四种原因分为 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 第六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1简述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种类。答:学习

56、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类型:(1)根据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丹瑟洛认为学习策略有两部分组成,即主策略和辅策略。(2)根据学习策略包含的成分,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答:一、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2.排除干扰3.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尝试背诵5.过度学习6.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 7.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二)精细加工策略:1.位置记忆法2.首字连词法3.谐音法4缩减法5划线法6.5R笔记法7.PQRST读书法(三)组织策略三、元认知策略1计

57、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四、时间管理策略(一)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二)高效利用时间3简述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答: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两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对于影响认识活动的过程、结果的因素的认识以及对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控制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即主体把自己正在进行的 认识活动进程及状况作为意识对象,进行积极主动地监视、调节与控制。)元认知策略是指元认知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调控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他可以间接地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活动。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4学习策略教学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特定性原则2.生成性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个体差异的原则 5.注意自我效能感的原则5请结合自己的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