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2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讲义汇总情况_第1页
02382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讲义汇总情况_第2页
02382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讲义汇总情况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本章主要考核知识点包括:1. 信息的定义及特性。2. 管理信息的层次及特性,尤其要注意三种不同层次管理信息的不同特点。3. 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4.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和功能。5.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一、信息的定义及特性(识记)(一)定义:信息是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二)特性:1. 真伪性。即信息的准确性,是指信息能否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2. 层次性。是指信息是分等级的。一般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3. 可传输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快速传输和扩展。4. 可变换性。

2、指信息可以转化成不同的形态,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5. 共享性。指信息不具有独占性。二、管理信息及三种管理信息的不同特点(识记、举例、判断)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管理信息的层次包括: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1. 战略信息:又称决策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2. 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3. 作业信息: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三个层次的管理信息之间的区别是:信息层次说明举例来源使用时间(寿命)使用频率信

3、息精度保密性要求战略信息环境信息、宏观信息厂址、新产品选择大部分外源长低低高战术信息一般是与各部门及部门 联系有关的信息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 比较、库存控制较长较高较高作业信息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每日销售量大部分内源短高高低三、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和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识记)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是指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优点: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相对来说,每个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缺点: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为了

4、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往往不得不重新调整系统,甚至要求重新设计 系统。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主要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具体事物。优点: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缺点: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与功能(识记、理解)(一)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 理者所需要

5、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1. 业务处理子系统。主要进行基础业务的处理。2. 执行控制子系统。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特点:数据量大、数据规范、处理过程程序化(结构化)。3. 管理控制子系统。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战术级管理所需要的信 息。包括: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等子系统。任务: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底层的运行;处理信息上传 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4. 战略计划子系统。任务:汇集管理控制

6、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层领导做战略决策和计划;下达执行命令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 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岀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协调全系统的运行;提供查询功能。(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 计划功能。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然后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2. 控制功能。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 员及时加以控制。3. 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4. 辅助决策功能。采用

7、相应的数据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岀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五、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及面临的挑战1. 信息化竞争环境的威胁与实施 MIS的必要性一一实施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 实施MIS的商业目标与作用商业目标:提高速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效益缩短新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库存;及时订货与在线销售,降低内部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 导致MIS实施失败的原因有:设计的MIS不符合企业的目标。 MIS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 MIS仅仅是原有手工系统的自动化翻版。MIS的实施一定要和企业的管理

8、流程融合,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需求不明确,变化因素多。 MIS的实施是项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领导、用户、技术开发人员、工程监理人员等。三个层面上的人员都要参与: 管理层、业务层、技术层。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本章主要考核知识点包括:1. 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结构变革一一虚拟组织和扁平化组织。2. 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关系。3. 业务流程再造(BPR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本章的两个重要结论: 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的应用问题,又是管理实践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

9、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一致;但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 面,管理信息系统会促使组织与管理的不断变革;另一方面,组织的变化又会促使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结构变革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等。其共同特点是:简化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弱化了等级制度,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每位成员参与决策的过程,使得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 的变化更敏感、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实力。1. 虚拟组织定义: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特点: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中间商、承包商、合作伙伴保持联络。可以把每个伙伴的优势集中起来,设计、制造和

10、销售最好的产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反应的灵敏性。各公司之间很难确定边界。在虚拟组织的环境下,组织和管理上非常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虚拟组织的核心管理工具。2. 组织扁平化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特点:废除等级制度;管理机构精练; 一线人员具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权利;提高了工作效率。二、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以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 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

11、范围, 提高为顾客的服务水平。1.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作用组织目标决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组织的约束条件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变革。2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企业战略是指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划与谋略。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来实施企业的竞争战略 和战略目标。如对于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即时制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对于采取产品差 异化战略的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增强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对于采取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帮助企业收集、分析客户相关 的信息,使企业能够按照客户的要求设计有个性

12、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为企业变革提供支持。信息技术既可以支持企业文化,也可能影响与改变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的4种方式: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立足点转移。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应该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三、企业流程再造(BPR与企业资源规划1. BPR企业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流程所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 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2. 企业资源规戈卩(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 划和控制,

13、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本章主要考核知识点包括: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每个组成的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拓扑结构以及 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 DBMS勺功能。4. 关系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5. 建立E-R图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关系模型。6. Access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表的操作、窗体的操作。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硬件子系统+软件子系统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各种系统诊断和维护

14、工具,网络通信管理工具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特定领域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大组成部分:1. 运算器。运算器简称 ALU又称算术逻辑部件,是计算机用来进行数据运算的部件,数据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例如完成各种算术 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比较等操作。2. 控制器。控制器简称 CU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逐条取岀选中单元的指令、分析指令,根据指令产生相应的 控制信号作用于其它各个部件,控制其它部件完成指令要求的操作。CPU又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是计算机的心脏。CPU是由运算器(ALL)和控制器组成的。3. 存储器。存储

15、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址接收或提供指令或数据的装置。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又称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又称外存或辅存)两种。其中内存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简 称RAM在计算机工作时,既可以从 RAM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信息,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易失性,即掉电时会丢失信息。只读存储器(简 称ROM,用于存放固定不变的、控制计算机的系统程序和参数表;也可用于存放常驻内存的监控程序或者操作系统的常驻内存部分。ROM中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也不会丢失。4. 输入设备。是可将用户所输入的程序、数据、操作命令等信

16、息变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形式的信息,并输入到内存中,以便计算机进 行处理的设备。如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等。5. 输岀设备。是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人或其他设备可识别和接受的形式,并将其表现岀来的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绘图仪等。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程序+文档 程序:是为了使计算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排的步骤,用各种语言来编写。文档:文档(document)是一种数据媒体和媒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文档被用来描述或表示对开发活动、需求、过程或结 果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报告或认证的任何书面或图示的信息。软件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灵魂。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7、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软件是操作系统。(1)系统软件:是指用来管理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设等所有硬件资源的程序。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调 度、监控、维护和运作的软件。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s )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用户的程序和数据的程序的集合,是用户和计算 机之间的接口,并提供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环境。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其他系统软件,如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等也是在它的支持下运行的。如 Windows UNIX、Linux等。语言处理程序:各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统称为翻译程序)。如C J

18、ava等。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 管理和控制。如 Oracle、Access等(2)应用软件:是用来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用户特定功能的程序。应用软件包括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二、计算机网络1. 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覆盖范围来分:局域网LAN:是指将有限范围内(如一个实验室、一栋大楼、一个校园)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的网络。LAN 一般由传输介质、网络适配器、用户工作站和网络软件组成。特点是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较低的误码率。城域网 MAN城市地区网络将已经使用的局域网互相连

19、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适合于大都市使用的网络。主要用于建筑物群 的主干网、校园网的主干网等。广域网 WAN(远程网):指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而形成的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因特网(Internet ):是通过网络互联设备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连接起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 源网络。2. 网络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构成。星型网。是将各结点通过点到点的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起来的网络。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缺点是一旦中心结点岀现故障, 整个网络都将瘫痪。总线型网:总线型网络是

20、用一条称为总线的中央电缆连接所有工作站和其它共享设备。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缺点是一旦总线岀现问题,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如以太网( Ethernet )环型网:将工作站、共享设备通过通信线路构成一个闭合的环。优点是:简化了路径选择,缺点是:数据传输效率低。如IBM的令牌环网。3nternet 、Intranet 与 ExtranetInternet 因特网是指连接世界各国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系统,是全球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系统。INTERNET勺核心是TCP/IP协议。IntranetIntranet是以Internet 技术(TCP/IP、WW等)为基础,用于企业内部的

21、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平台。它把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使得企业的内部信息得到最佳配置。Intranet的基本功能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的发布与信息资源的浏览;企业内部的文件共享; 企业内部的打印共享; 企业内部的电子邮件的传递。Extranet 是以Internet技术(TCP/IP、WW等)为基础,用于企业外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平台。三、数据库系统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是由计数据库:是以一定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数据集合,它从全局观点组织数据,以最佳方式、最少的数据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

22、配置的软件,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 一的管理和控制。DBMS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接口。人员:包括数据库管理员(DBA、系统分析员、系统程序员、应用程序员和用户等。其中,数据库管理员的任务是为保证数据性、明确性和安全性而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他的硬件和软件(包括操作系统)2. 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典型的DBMS包括:Oracle、SyBase Informix、SQL Server、DB2 Access等。DBMS勺主要功能有: 数据定义功能。利用数据定义语言( DDL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描述。这些定义存储于数据字

23、典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数据操纵功能。利用数据操纵语言( 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检索、插入、删除、修改。 数据库运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操作和故障恢复等控制功能。数据安全性实质是防止非法存取数据库;数据完整性指数 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并发控制指多用户同一瞬时操作同一数据造成的数据不一致性;故障恢复指数据库遭到破坏时如何恢复到破坏前的一致性 状态。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库数据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换、数据库转储、数据库重组、重构以及性能检测分析等功能。3. 关系模型中的基本概念关系元组(记录) 属

24、性(字段)主码 外码 关系模式4. E-R图(实体联系模型)中的基本概念(1)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的对象,例如,一个学生、一门课程。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 例如一次购物等。(2)实体集(entity set ):同一类型的实体集合称为实体集。例如,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课程等。(3)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称为属性。在信息世界中不同的实体是由其属性的不同而被区分的,即实体靠属性来描述。每 个属性有一个值域,其类型可以是整型、实数型或字符型。例如,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相应值域为字符、字符、整数和字符 型。(4)

25、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例如,性别的域是集合 “男”,“女” 。注意在一个实体中,属性的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每个属性的域中的元素必须是同类型的。(5)联系。(6)联系集。5. 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从E-R图导岀关系模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从E-R图导岀关系模型的基本原则:(1)E-R图中的每个实体,都应转换为一个关系;(2)两实体间1:1联系。可在两实体对应的任一关系中多设一个字段作为外部键(必须是与之相联系对方关系的主键)。(3)两实体间l:n 联系。两个实体分别应转换为一个关系,把实体中的所有属性都对应设置为关系的字段。把两个实体联系的“ 1”方的实体的”主键”纳入

26、“ n”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键”。(4)两实体间m:n联系。两实体均应分别转换为一个关系。需为“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该关系中必须包含被它联系的两实体的主键。四、Access的基本功能和操作Access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数据库由对象和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对象又包括七种,包括: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Access数据库中的对象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其扩展名为.MDB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创建的数据库是由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等数据库对象构成的,这些数据库对象都存储在同一个以.MDB为扩展名的数据库文件中。即数据库对象不

27、是独立的文件。表。在Access数据库中,表是最基本的对象,所有收集来的数据都存储在表中。在Access数据库中至少要有一个表存在,否则数据库为空数据库。表对象由包含表结构的字段及其属性和反映具体数据的记录组成。查询。查询是对数据库提岀的关于在数据库表中查找相关数据的要求,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表中按照不同的方式来查找某些特定的数据,并 将其集合在一起供用户查看。查询的同时还可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更改和分析。窗体。在Access中窗体是一种数据库对象,是用户实现各种操作的界面,主要用来输入或显示数据库中的数据及应用程序的执行控制。报表。报表的作用就是将用户选定的数据信息进行格式化的显示和打印。页。页是

28、应用在互联网上的Web网页。在Access中,使用页对象可以方便地制作出各种Web页。页的使用与窗体的使用类似,用户可以通过它查看、输入、编辑和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即使是在Internet或Intranet上也能更新和查看数据,同时Web页中的相关数据也会随着数据库中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宏。宏是用来自动执行的一个操作或一组操作的集合。其中,每一个操作实现特定的功能。模块。模块是 Access中最重要的实现数据库复杂管理功能的有效工具。模块基本上是由声明、语句和过程组成的集合,它们是由VisualBasic编制的过程和函数组成。使用Visual Basic 可以编制各种对象的属性、方法,以实现细致

29、的操作和复杂的控制功能。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本章主要考核知识点包括:1. BSP法的主要步骤;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阶段划分、各阶段产生的文档以及该方法的优缺点;3.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和主要特点。4.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路、基本概念、开发步骤、优缺点。5.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特点和主要工具。6. 管理信息系统的4种典型的开发方式。一、BSP法的主要步骤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的主要步骤是: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功能)。企业过程是指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如库存控制。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要的逻辑上相关

30、的数据,即数据按逻辑相关性归成类。定义信息总体结构。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子系统)。二、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生命周期法各阶段的任务、使用的工具、应该完成的文档以及该方法的优 缺点。1. 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步骤生命周期法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地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开发系统。如图所示。系歸运疔和维护耒轨实施(1)系统规划任务: 初步调查。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目标、组织结构情况、业务流程运作情况、数据处理情况、出现的问题、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等。 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文档:可行性分析报告(2)系统分析任务: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

31、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岀新系 统的逻辑模型,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文档:系统分析报告(3)系统设计任务:赋予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功能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因此,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全面地确定 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文档:系统设计报告(4)系统实施任务: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调试系统、进行系统切换等工作, 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文档:程序、测试报告、用户使用说明书(5)系统运行与维护任务: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2.

32、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SDLC又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ADT是以系统工程思想为基础,运用工程化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 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先将整个系统自顶向下按模块化结构进行模块分解,然后逐步编程实现,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发。其特点是: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非常明确,每个阶段结束时均设置检查点来评价开发系统的可行性。工作文档的规范化。文档的作用是: 文档是现代软件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档是通讯和交流的手段。 文档对信息系统的 开发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档是进行系统维护的依据。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原则:“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自顶向下

33、的方法是指首先确定系统的目标,然后自上而下进行目标分 析分解,从而确定每一个子目标的功能和任务。面向用户的观点。用户(User)能否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全过程,是信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3. 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明确目标,开发过程易于控制;质量保障措施完备;前一阶段的完成是后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保障。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分开进行,即先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再进行系统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正 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文档齐全。文档的标准化保证了开发人员的沟通、交流。缺点:开发周期过长。有时系统尚在开发过程之中,而内外环境已有改变化,对系统的需

34、求也发生了变化,因而开发的系统适应性差。逻辑设计(系统分析)到物理设计(系统设计)的过渡难度大。文档编写的工作量大。4. 适用范围开发早期能够冻结用户需求;组织结构稳定,业务处理过程相对比较规范、成熟、定型的企业信息系统,需求比较明确、稳定;系统规模大、功能与数据关系复杂的大型系统。三、原型法1. 基本思想开发者和用户在系统的主要需求上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开发者很快开发岀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用户使用和评价,提岀改进意见, 反复修改、扩展和完善,直到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原型法能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性,能及早发现系统开发中发生的问题,系统适用性较高。但缺乏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认识,系统分析比较

35、粗略, 不易在复杂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应用。2. 步骤(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快速开发初始原型系统。(2)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这是原型法中最核心的步骤。(3)修改和改进原型。3. 优点和缺点一优点:便于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开发时间短、效率高。缺点:开发进程难以控制和管理;可能会使系统偏离开发方向。4. 适用范围:用户事先难以说明需求或需求经常变化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规模较小的应用系统。要求有快速建立原型系统的开发工具。女口 PowerBuilder、Visual Basic 、Delphi、Visual FoxPro 等。原型法可以与生命周期法结合使用,

36、即整体上仍使用生命周期法,而仅对其中功能独立的模块采用原型法。四、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对象构成的。用面向对象方法 建立的系统中,对象是其基本组成单位。对象的本质就是数据与操作的封装。1. 几个基本概念对象:它是一组属性和有权对这些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的封装体装性: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位,并尽可 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通过封装,对象就有了控制自身状态的独立性。惟一能改变对象状态的方式是其他对象发来的消息。面向对象的这一特 征使得外界的变动对整个系统结构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类:类是对一组

37、相似对象的描述,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相同的变量(数据结构)和方法实现。类是对象的模板,是所有相似 对象的状态和操作构成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继承。类是有层次的,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 superclass ),下层可以有子类(subclass ),形成一种层次结构。这种层次结构的一 个重要特点是继承性,子类对象无条件地拥有父类对象的所有的特性(属性和操作),这一机制称为继承性。继承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消息:消息(message)就是一个对象向其他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2.00法的开发步骤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面向对象分析(OOA。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任务是:先通过对

38、用户需求陈述的分析,识别出所涉及的对象、对象之间 的关系和服务等,建立对象模型;然后以对象模型为基础,将对象的交互作用和时序关系建立成动态模型;然后再进一步设计有关对象的功能, 建立功能模型。面向对象设计(OOD。从OOA到OOD勺过渡是一个增量关系(逐步扩充模型),其任务是主体部件设计和数据管理部件设计。面向对象编程(OOP。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可视化设计主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代码设计是编写所需要响应的事件代码。3. 优点和缺点:优点:面向对象方法描述的现实世界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因而用它开发的软件更易于理解,易于维护。稳定性好。对象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要素。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在很大程

39、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面向对象的继承性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缺点:需要有一定软件环境的支持;对系统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求较高;缺乏全局性的控制,可能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4. 适用范围:特别适合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五、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CASE是计算机技术在系统开发活动、技术和方法中的应用,是软件工具与开发方法的结合体。是一种自动化的或半自动化的软件开发方法。1. 特点既支持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也支持自底向上的原型化方法。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简化了软件管理维护工作,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表和编程工作中解放岀来。自动生成文档和程序代码,产

40、生标准化的文档。设计具有可重用性,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2. 基于CASE勺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代码生成工具。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1.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复杂的人 -机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影响MIS建设成功的因素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多、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包括:(1) 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应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系统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2) 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数据统一、流程合理、制度完善。(3) 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资金、设备等。(4) 领导重视

41、,业务人员配合。一把手原则: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是成功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高层领导才最了 解企业的目标和需求;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涉及到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这些问题只有最高层 领导才能解决。(5) 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2. 信息系统开发队伍的组成及各种人员的职责人员工作职责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组织与领导工作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与用户沟通,确定用户的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系统设计员系统设计:提岀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程序员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操作员硬件操作和信

42、息处理等文档管理员文档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员、审计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其他专业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特殊设计工作3.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1) 独立开发方式适用于: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的组织和单位;优点:开发费用低;开发的系统能够适应本企业的实际需求,用户满意度高;系统维护工作方便。缺点: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够,开发的系统不够优化;开发周期长;人员调动会影响到系统的维护工作。(2) 委托开发方式适用于:企业无系统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薄弱,但资金较为充足。优点: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缺点: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3) 合作开发方式适用于:单位有

43、一定的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力量较弱,希望通过合作开发提高自己开发队伍的水平,便于系统维护工作 的单位;优点:节约了资金;有利于培养、增强本单位技术力量;便于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缺点:易岀现沟通问题,需要开发双方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机制。(4) 购买现成软件适用于:通用性较强的业务。优点:省时;费用低;技术水平较高。缺点:软件专用性(针对性)差,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本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五章系统分析本章主要考核知识点包括:1.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和文档;2. 数据流程图的构造;2. 数据字典的组成;4.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一、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和结果1. 可行

44、性研究的内容可行性分析就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岀系统的逻辑模 型框架和可能的各种参考方案。可行性分析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建立在必要性的基础上。其内容包括:(1)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方法是成本/效益分析。(2) 技术可行性。将来要采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以及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否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三个方面。人员方面 主要指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情况等。(3) 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组织实现,在当前的组织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

45、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 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管理可行性因素包括:领导是否支持;管理是否科学;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基础数据是否齐全;管理体制;管理人员对 开发信息系统的态度以及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是否会对信息系统的开发造成很大的阻碍。2.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一一可行性分析报告(1) 应用项目的概况描述 项目目标 技术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开发所需资源和预算安排 期望的效益 关于结论的意见(结论的三个内容)可行性分析的3个结论: 可立即进行开发 不能或者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进行二、数据流程图1. 定义: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

46、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外部实体、数据存储、数据流、处理) 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2. 组成:(1) 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以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2) 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可以是一个数据项,也可以是一组数据,也可以表示对数据文件的存储操作。(3) 处理(功能):表示系统的一种处理功能。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处理。(4) 数据存储: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夹或账本等存储数据。3. 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时应遵循的原则(1) 明确系统边界;(2)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3) 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4. 数据流程图的层次分解总的分解思路:自顶向下,逐层

47、分解。数据流程图分为三个层次:顶层图:将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视系统为一个总的数据处理模块。顶层图实际上刻画了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无需考虑系统 内部的处理、存储、信息流动问题。中层。中层数据流程图是对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分解。可以包含多个层次。底层。底层数据流程图是对中层数据流程图的进一步分解。层次分解的原则(1) 为了保证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可运用以下几个原则对数据流程图进行检验:数据守恒。一个处理环节的输岀数据流仅由它的输入数据流确定。既不能遗漏输入数据流,也不能岀现某些输入数据流在处理环节没有被 使用。另外在层次分解时,要注意父图与子图之间数据流的一致性。数据存储既应该有输入数据流也

48、应该有输岀数据流。(2) 数据流程图的可读性。 简化处理之间的联系。均匀分解。既各个子系统的分解层次应大体相同。 命名应该恰当。处理均应以强动词 +客体的方式来命名,而其他元素均应是名词命名。三、数据字典1.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岀的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内容包括:数据项、2. 数据字典的作用:(1)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实体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 细说明。(2) 数据字典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系统维护的重要依据。3. 编写数据字典的要求(1) 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惟一。(2) 命名

49、、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3) 符号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无遗漏、无重复、无矛盾。(4) 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练、数字和符号正确。四、系统分析报告1. 系统分析报告的作用(1) 描述了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础。(2) 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协议或合同,为双方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3) 作为目标系统验收和评价的依据。2.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1) 原系统分析部分:包括总况、管理业务流程、功能分析、数据流程图、处理逻辑说明、征求意见总结等。(2) 新系统逻辑模型: 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图 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新系统的数据字典 关于处理逻辑的说明(3) 实施计划。

50、包括:工作任务的分解、进度、预算等。第六章系统设计本章主要考核知识点包括:1. 系统设计的任务、原则;2. 模块化设计和模块结构图;3. 代码设计;4. 数据库设计;5. 用户界面设计;6.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7. 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1. 任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根据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系统的划分、功能结 构问题,从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去完成系统物理方案的设计,为下一个阶段系统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其中,总体 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用户界面

51、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2. 系统设计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因此,整个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标准,传递语言要尽量一致,并使一次输入得到 多次利用。(2) 灵活性和可变性原则。系统应灵活,对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要求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高各部分的独立性,尽量减少各 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3) 可靠性原则。是指系统受外界干扰时的抵御力与恢复能力。如保密性、检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4) 经济性原则。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硬件上不必过分追求先进。二、模块化设计和模块结构图1. 总体结构设计方法方法1:数据流程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方法2:根据系统功

52、能结构、管理业务的逻辑顺序、人们工作的习惯和设计者开发类似系统的经验直接划分岀子系统。2. 原则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子系统在功能上具有独立性,简洁性。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低,接口简单明确。不会岀现子系统中大量数据冗余,也不会岀现子系统之间数据频繁交换的现象。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3. 模块和模块化模块是指独立命名并且拥有明确定义的实体。模块有四个基本要素:输入输岀、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输入输岀、处理功能是模 块的外部特征;内部数据、程序代码是模块的内部特征。模块化:将系统功能自顶向下地、由抽象到具体地划分为多层次的独立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一直分解到能简单地用程

53、 序实现为止。模块独立性:模块独立性是指其中一个模块在运行时,与另一个模块无关。4. 模块结构图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它描述了系统的层次分解结构、模块间组成的层次调用关系、模块间传递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基本符号要熟悉。5. 由数据流程图导岀模块结构图在数据流程图中,数据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变换流(Transform Flow )。基于变换流的数据流程图是一个线性的顺序结构,由输入、输出和变换中心三部分组成。其中变换中心使系 统数据发生本质的变化,输入将物理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入,而输出则将逻辑输出变换成物理输出。事务流(Transaction Flow )事务流的数据流程图

54、中有一个事务处理中心,它将输入分为许多相互平行的加工路径,然后根据输入的属 性,选择某一加工路径。6. 模块设计优化的原则(1) 模块独立性。耦合性是对两个模块之间联接程度的一种度量。为了使软件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修改性,模块间的关联程度即耦合程度应越小越好。内聚性是对一个模块内,其元素在功能上联结程度强弱的一种度量。也就是说,内聚是对模块内各处理动作组合强度的一种度量。一个模 块的内聚程度越大越好。(2) 扇入与扇岀。扇入系数是指直接调用同一个低层模块的模块的个数。扇岀系数是指直接隶属于一个模块的模块个数,即一个模块直接调用其它模块的个数。(3)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判断的作用范围是指所有

55、受该判断影响的模块;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模块本身及其所有下属模块。作用范围应在 控制范围之内。三、代码设计1. 定义:代码是指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2.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要求会举例子,会判断。3. 代码设计原则(1)惟一性。每一代码对其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都必须具有惟一性。(2)标准化。代码的编制应尽量标准化。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和国内已有的标准编码。(3)合理性。代码结构反映编码对象的特征,与事物分类体系相适应。(4)可扩充性。代码设计要预留足够位置,以适应需要的变化。(5)适用性。代码应尽可能反映对象的特点和规律,以助记忆,便于填写。(6)简洁性。代码的长度应以短小为好。(7)系统性。有一定的分组规则,从而在整个系统中具有通用性。四、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