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气体与内能-学生版_第1页
07气体与内能-学生版_第2页
07气体与内能-学生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体与内能、内能与分子动理论).(A) 0.5个氢分子(C)3.01 1023个氢分子(B) 1个氢分子(D)3.01 >10!2个氢分子2. 当将橡皮筋拉伸时,橡皮筋内分子的().(A) 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 斥力增大,引力减小(C) 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引力增大得较多(D) 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斥力减小得较多3. 通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m;乒乓球直径是3.8cm,其数量级是 m;地球直径是12740km,其数量级是m.4. 物体的内能是分子的 和的总和,宏观上由物体的、和决定.5. 两种液体的体积分别为V2,将它们混合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总体积V<Vj + V2,

2、其原因是().(B)两种液体的温度不同(D)液体分子间有空隙存在(B)热胀冷缩现象(D)布朗运动(A) 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C) 混合后,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了变化6.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A) 扩散现象(C)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7. 下列数据中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一组数据是().(A) 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 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 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8. 下列现象中,最能恰当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A) 气体容易被压缩(B) 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从筒壁渗出(C) 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合在一起(D) 滴入水中的墨汁微

3、粒向不同方向运动9. 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 能再靠近的整个过程中(此时它们的分子力可忽略).).设甲固定不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A) 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 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 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D) 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10. 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 > 10-9m)变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将().(A) 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311. 已知铜的摩尔质量 M=63.5g,铜的密度是p =8.9g/cm,试估算铜原子的质量和铜原子的体积

4、 已知 Na=6.02 >023mol-1.1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 1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200I + I +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t-rt r-rIT IT IT 1rnnni-HTTI_IrTITI1111IT丿II4I1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 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 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mL,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nm.13下列关于分子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

5、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B)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的总动能增加1 - 2(C) 如果分子质量为 m,平均速度为v ,则分子平均动能 Ek m v2(D) 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分子总数之比14.做功与热传递对是等效的,但从能的转化观点来看它们的区别在于:做功是;热传递则是.15.如图所示,直立容器内部有被隔板隔开的A、B;两部分气体,A的密度小,B的密度大.抽去隔板,加热气体,使两部分气体均匀混合.设在此过程中气体吸 热Q,气体内能增量为 EM().(A) E=Q (B) E Q(C) E>Q (D) E=016.如图所示,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

6、活塞下是水,上为空气,大气压恒定.A、B底部由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水面比B中高,打开阀门,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1993年全国高考试 题)(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B) 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C) 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D) 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二、气体的性质练习一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B) 气体的体积等于所有分子的体积之和(C) 所有气体的压强都是由气体受重力引起的(D) 密闭容器内气体对各个方向上器壁的压强大小相同2. 定质量

7、的理想气体发生状态变化时,其状态参量p、V、T、的变化情况可能是().(1995 年上海高考试题)(A)p、V、T都增大(B)p减小,V和T增大(C)p和V减小,T增大(D)p和T增大,V减小3. 如图所示各图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体积,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则正确 描述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等压变化规律的是图().(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4. 如图所示,竖直插入水银槽的细长玻璃管内外两个水银面高度差为70cm, 当时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现保持温度不变,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管内水 银面将().(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移动(D)先向下移动,然后再向上移动5. 定质量的

8、理想气体可经不同的过程从一种状态(p1、VT1)变到另一种 状态(P2、V2、T2),已知T2>T1,则在这些过程中().(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A)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气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都是相等的(C)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都是相等的(D)气体内能的变化都是相等的6某同用同一个注射器做了两次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根据实验数据却在如图所示的p-V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的双曲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A) 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小同(B) 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C) 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压强的数据不同(D) 两次实验

9、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体积的数据不同7. 绝热隔板将一绝热长方形容器隔成两部分左边的气体的温度为 0C,右边的气体的温度为 20C,隔板处于静止状态 20C,右边的气体加热到 40 C时,则达到平衡状态时隔板的最终位置(科综合试题)(A)保持不动(B)在初始位置右侧(C)在初始位置左侧,两边分别充满气体,隔板可无摩擦移动开始时,,当左边的气体加热到).(2000年全国高考理(D)决定于加热过程8. 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管中封闭有20cm长的空气柱,两管水银面相 平,水银柱足够长.现将阀门S打开,流出部分水银,使封闭端水银面下降18cm,则开口端水银面将下降

10、cm(设此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76cmHg).9. 已知高山上某处的气压为 0.40atm,气温为-30 °C,则该处1cm3大气中的分子数 约为个.(在标准状态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1991年全国高 考试题)10. A、B为两个相同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气缸为两重物,质量mc> mD,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并保持平衡活塞质量及滑轮系统的摩擦,则系统重新平衡后).(A) C下降的高度比D下降的多(B) C下降的高度比D下降的少(C) C、D下降的高度一样多(D) A、B气缸内气体的最终压强与初始压强不相同11. 如图所示,截面均匀的 U形玻璃细管两端都开口,

11、玻璃管足,内部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气体,且温度相同,C、D.现使它们的温度都升高10 C,不计(B够长,管内有两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空气柱.若气体温度是 27C时,空气柱在 U形管的左侧.A、B两点之间封闭着的空气柱长为15cm,U形管底长 CD=10cm,AC高为5cm.已知此时的大气压强为75cmHg.(1)若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从U形管左侧管口处缓慢地再注入25cm长的水银柱,则管内空气柱长度为多少?(2)为了使这段空气柱长度恢复到15cm,且回到A、B两点之间.可以向U形管再注入一些水银,且可改变气体的温度,应从哪一侧管口注人多长水银柱 气体的温度变为多少?12. 图中的竖直圆筒是固定不动的

12、,粗筒横截面积是细筒的4倍,细筒足够长.粗筒中A、B两轻质活塞间封有空气,气柱长l=20cm.活塞A上方的水银深 H=10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水银面与粗筒上端相平.现使活塞B缓慢上移,直至水银的一半被推 入细筒中,求活塞B上移的距离.设在整个过程中气柱的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cmHg.(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13. 如图所示,均匀薄壁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开口且足够长.管的横截 面积为s,内装密度为P的液体,右管内有一质量为 m的活塞搁在心定卡口ftI II III H II1上,卡口与左管上端等高,活塞与管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温度

13、为T。时,左右管内液面高度相等两管内空气柱长变均为L,压强均为大气压强Po.现使两边温度同时逐渐升高,问:(1)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管活塞开始离开卡口上升?(2)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左管内液面下降h?(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814如图951所示,在固定的气缸 A和B中分别用活塞封闭有一定 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Sa:Sb=1:2两活塞用穿过B的底 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 气初始时A、B中气体的体积皆为 Vo,温度皆为To=3OOK.A中气 体压强pA=1.5p0,p0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 现对A加热,使其中气体 的压强升到Pa' =2.0同时保持B

14、中气体的温度小变,求此时A中气体温度Ta15. 如图所示,一定量气体放在体积为V0的容器中,室温为T0=300K,有一光滑导热活塞 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 A、B两室,B室的体积是 A室的2倍,A室容器上连 接有一 U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 76cm.右室容器中连接有一阀门K,可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76cmHg).问:(1)将阀门K打开后,A室的体积变成多少?打开阀门K后,将容器内的气体从 300K分别加热到400K和540K,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各为多少?(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练习二1. 关于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

15、的体积与气体的质量成正比(B)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密度成反比(C) 气体的体积就是所有气体分子体积的总和(D) 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2.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 在研究气体的热学性质时,描述气体的热力学状态的参量有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若这三个参量都不变,则气体状态 (选填”变化”或”不变”若该气体状态发生改变则至少有个参量发生广变化.4. 据报道,美国的一个

16、研究小组利用激光制冷技术,将铯原子冷却到了 290nK的极低温度,这一温度是K.某人体温是 36.5C,也可以说体温为 K.某人体温升高 1.5 C ,也可以说体温升咼了 K.5. 有一房间,上午10时温度为15C,下午2时的温度为25C,假定大气压强无变化,则下午2时 与上午10时相比较,房间内的().(A) 空气密度增大(B)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空气分子的速率增大(D)空气质量增大6.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管内由水银柱封住一段空气柱.如果沿虚线所示的位置把开口一侧的部分截掉,保持弯曲部分管子位置不动,则封闭在管内的空气柱将().° 纟左(A) 体积变小(B

17、)体积变大U(C)压强变小(D)压强不变7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中上正确的是().(A) 如果体积V减小,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增大(B) 如果压强p增大,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增大(C) 如果温度T不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不变(D) 如果密度p不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不变8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一根玻璃管和几个竖直放置的U形管内都有一段水银柱,封闭端里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图(a)中的水银柱长度和图(b)、(c)、(d)中U形管两臂内水银柱高度差均为 h=10cm,外界大气

18、压强 po=76cmHg,则四部分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a=cmHg,pb=cmHg,pc=cmHg,pd=cmHg.9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A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 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B圆板的质量为 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之间的摩擦 .若大气压强为P。,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 p等于().(A) P。Mgcos 二S(C)PoMgcos2 寸S(D)P0 詈到平衡后,与原来相比(A)气体的压强变大(C)气体的体积变大11.关于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12. 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一支薄壁平底玻璃试管,将它的开口向下插在水银槽中,由于管内

19、10.如图所示,一气竖直倒放,气缸内有一质量不可忽略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擘无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现保持温度不变把气缸稍微倾斜一点在气缸达,则().(B) 气体的压强变小(D) 气体的体积变小,有个科学史上传为美谈的验:1645年,德国的马德堡有个叫格里克的人做了两个中空的金属半球,直径均为1.2英尺(约0.37m),如图所示把它们扣在一起,然后抽去其中的空气,这两个半球靠大气的压力紧密地连 在一起,用16匹马方才拉开试估算要把此马德堡半球分开,这16匹马对每个半球作用的拉力纟勺为N.1H1A有一部分空气,此时试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h.若试管本身的重力与管壁的厚

20、度均不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A) 进入试管内的H高水银柱的重力(B) 外部大气与内部空气对试管平底部分的压力之差(C) 试管内高出管外水银面的h高水银柱的重力(D) 上面(A)(C)所述的两个数值之差13.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容器上部圆筒较细,下部的圆筒较粗且足够长,容器 的底是一个可以沿下部圆筒无摩擦移动的活塞S,用细绳通过测力计 F将活塞提着,容器中盛水.开始时,水面与上圆筒的开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提着活塞的同时使活塞缓慢地下移 ,在这个过程中 测g力计的示数是().(A) 先变小,然后保持不变(B) 一直保持不变(C) 先变大,然后变小(D) 先变小,然后变大14如图所示是医

21、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在输液过程中().(A) A瓶中的药液先用完(B)B瓶中的药液先用完(C) 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D) 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练习三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的温度升高1C,也可以说温度升高1K;温度下降5K,也就是温度下降5 C(B) 温度由摄氏温度t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温度由T升至2T(C) 绝对零度就是当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为零时,用实验方法测出的温度(D) 随着人类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总有一天绝对零度会达到2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中将发生变化的是().(A) 分子的平均动能(B)

2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C)气体的压强(D)分子总数3定质者的气体在等容变化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C,压强的增加等于它在 300K时压强的()(A) 1/27(B)1/273(C)1/300(D)1/5734.下列关于盖吕萨克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 C时,其体积的增量是温度升高前体积的1/273(B)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C时,其体积的增量是它在0C时体积的1/273,其体积与温度成止比,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试管内原有的空气被压缩, ,则试管(C)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

23、的情况下(D)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5. 如图所示,将一只倒置的试管竖直地插入容器内此时,试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h,若使试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增大一些内外水面的高度差将().(1990年上海高考试题)(A)增大 (B)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6. 如图所示,密封的U形管中装有水银,左、右两端都封有空气,两水银面的高 度差为h.把U形管竖直浸没在热水中,高度差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两侧空气柱的长度未知,不能确定7. 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 紧,不易拔出来,主要原因是().(2001年上海理科综合试题)

24、(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8. 人们常常用充气泵为金鱼缸内的水补充氧气,右图所示为充气泵气室的工作原理图.没大气压强为Po,气室中的气体压强为P,气通过阀门S1、S2与空气导管相连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当橡皮碗被拉伸时(B) 当橡皮碗被拉伸时(C) 当橡皮碗被压缩时(D) 当橡皮碗被压缩时上F振动,p > p0,S1关闭S2开通 ,p V po,S1关闭,S2开通 ,p>po,S1关闭,S2开通,p V p0,S1关闭,S2开通9.如图所示,轻弹a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 ).使两

25、段水银柱及被两段水银柱封闭 的空气柱合在一起.若此过程中温度不变,水银柱与管壁密封很好,则b管水银柱 的下端而A'与原来a管水银柱的下端面 A相比,将().r.f(A) 在同一高度(B)稍高 (C)稍低(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气缸质量10气压式保温瓶内密封空气体积为 V,瓶内水面与出水口的高度差为h,如图所示.设水的密度为p大气压强为po,欲使水从出水口流出,瓶内空气压缩量 AV至 少为.11房间里气温升高3C时,房间内的空气将有1 %逸出到房间外,由此可计算出房 间内原来的温度是°C .13活塞式气泵是利用气体体积膨胀来降低气体压强的.已知某贮气筒的容积为V,气泵每抽一次,

26、抽出的气体体积为V' =V/2设抽气过程中温度不变,贮气筒内原来气体的压强为po,则对它抽气三次后,贮气筒内气体压强变为多少?14. 如图所示,圆柱形气缸倒置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气缸内部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为10 kg ,缸壁厚度可不计,活塞质量为5 kg,其横截面积为50cm2,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不计.当 缸内气体温度为 27C时,活塞刚好与地面相接触,但对地面无压力现对气缸传热,使缸内气体 温度升高 问:当气缸对地面无压力时,缸内气体温度是多少C (已知大气压强po=1.o X05Pa)? 15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横截面积为0.2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和一形状

27、不规则的固体 A封闭在气缸内.温度为300K时,活塞离气缸底部的高度为0.6m.将气体加热到330K时,活塞上升了 0.05m,不计摩擦力及固体体积的变化.求物体A的体积.(2002年上海高考试题)16. 验证查理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这个实验中测得压强和温度的数据中,必须测出的一组数据是 和.首先要在环境温度条件下调节A、B管中水银面 ,此时烧瓶中空气压强为 .再把烧瓶放进盛着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瓶中空气温度下降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样,此时烧瓶中空气温度为K,B 中水银面将,再将A管,使B管中水银 面,这 时瓶内空气压强等于.练习四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理想气体是严格遵守

28、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模型(B) 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了互相碰撞外,无其他相互作用(C) 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当成理想气体(D) 在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p、V、T都必须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pV2. 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C(恒量).关于此恒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尔数相同的任何气体,此恒量都相同(B) 质量相同的任何气体,此恒量都相同(C) 只要是同种气体,不论质量是否相同,此恒量都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A) 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B) 压

29、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 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D)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4. 已知离地面越高时大气压强越小,温度也愈低.现有一气球由地面向上缓慢升起,则大气压强 与温度对此气球体积的影响是().(A) 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B) 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变小(C) 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D) 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变小,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减小,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减小,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5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 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

30、大于海水密 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最有效 的措施是().(A) 减压、升温(B)增压、升温(C)减压、降温(D)增压、降温6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I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升高,达到平衡状态H则().(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A) 状态I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n时的大(B) 状态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n时的大(C) 状态I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n时的大(D) 状态I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状态n时的分子平均动能大7湖底温度为7C,有一球形气泡从湖底升到水面(气体质量恒定)时,其直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已知水面温度为27C,大气压强P

31、o=75cmHg,则湖水深度约为(A)25m(B)45m(C)55m8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 始状态的温度,下列过程中可以实现的是(D) 65m,现要使它的温度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1991年上海高考试题)()(A)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B) 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C)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D) 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已知Tb>Ta,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如果气体的体积膨胀,则气体的

32、内能可能不变(B) 如果气体的体积膨胀,则气体的压强可能增大(C) 如果气体的压强减小,则气体的体积一定增大(D) 无论气体的压强、体积怎样变化,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10. 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汽缸中活塞上堆放细砂,活塞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对气体缓慢加热,同时不断取走细砂,使活塞缓慢上 升,直到细砂全部取走,则在此过程中()(A) 气体压强增大,内能可能不变(B) 气体温度可能不变,气体对外做功(C) 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对外不做功(D)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r;甲乙777777).(2000年全国咼考试题)(B)E甲增大,E乙不变(D)

33、E甲不变,E乙不变,当打开阀门后气体迅速从筒内逸出11如图所示,活塞将气缸分成甲、 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以E甲、 E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的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的过程中(A)E甲不变,E乙减小(C) E甲增大,E乙减小12. 钢筒内装有压缩空气 很快筒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P0相同,然后立即关闭阀门如果钢瓶外部环境保持温度不变,经较长的时间后筒内的气体压强()(A)等于po(B)大于po(C)小于po(D)无法判定13.如图所示,一支两端封闭的玻璃管倾斜放置,正中有一段水银柱,两端各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情况中能使水银柱向a端移动的是().(

34、A) 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玻璃管,使B角变小(B) 保持B角不变,使玻璃管加速上升(C) 使环境的温度升高(D)绕过b端的竖直轴转动14如图所示为内径均匀的 U形管,其内部盛有水银,封闭端内的空气柱长 12cm温度为27C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cm.已知大气压强为Po=75cmHg,则当环境温度变为 C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相等15. 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内贮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导热的光滑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开始时,两部分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都相同,均为V0,T0和p0.将左边气体加热到某一温度,而右边仍保持原来温度,平衡时,测得右边气体的压强为p,求左边气体的温度(1990年上海

35、高考试题)16. 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中的().(200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A) A处上升,B处下降(B) A、B两处都下降(C) A处下降.B处上升(D) A、B两处都不变17.如图所示,某水银气压计的玻璃管顶端高出水银槽液面足曲的NaOH1m,因上部混入少量空气,使其示数不准.当气温为 27C,标准气压计示数为76cmHg时,该气压计示数为 70cmHg.(1)在相同气温下,若用该气压计测量气压,气压计示数为68cmHg,则实际气压为 多少厘米水银柱?

36、(2)若在气温为-3 C时,用该气压汁测得气压,气压计示数仍为 70cmHg,则实际气 压为多少厘米水银柱?(1992年上海高考试题)小白鼠18.如图所示,可沿气缸壁自由活动的活塞将密封的圆筒形气缸分隔成A、B两部分,活塞与气缸顶部有一弹簧相连,当活塞位于气缸底部时弹簧恰好无形变.开始时B内充有一定量的气体,A内是真空.B部分高度为L1=0.10m.此时活塞受到的弹簧作用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现将整个装置倒置,达到新的平衡后 B部分的高度L2等于多少?设温度不变.19. 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 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

37、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 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15H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2=1.8H 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J-i20.如图所示,一个具有均匀横截面积的不导热的封闭容器,被一不导热活塞分成A、B两部分.A、B中充有同种理想气体,活塞可无摩擦地左右移动.开始时 A、B的体积分别为Va=2V,Vb=V,温度为Ta和Tb,两边压强均为p,活塞处于平衡状态 而发生移动,最后两部分气体温度相同.两边

38、的压强仍为 p,求:.现用某种方法使活塞能导热(1)最终状态时,A、B两部分气体体积之比VaVB(2)最终状态时,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T' .(199年上海高考试题)练习五1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A)A状态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 3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程中气体的密度(A) 一直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p-T图像在A、B、C三个状态中(C)C状态(B)B状态,能正确表示查理定律规律的是图A经过如图所示过程变到状态).(2001年全国理科综合试题)(B) 一直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ab、be、cd、da四个过程,下列(D)无法确定()B,在此过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

39、体经历 说法中正确的是()(A)ab过程中气体压强减小(B)bc过程中气体压强减小(C)cd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D)da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5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三种状态变化过程 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fd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大(B) a fd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减小(C) b fd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D) c fd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加,体积最大的状态是(i B6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通过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经三个过程变化到状态B.气体由A到B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A)气体的体积减小(B)气体的体积增大(C)气体对外放热(D)气体温度升高7如图(a)所示,p-T图上的abc表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