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1页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2页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3页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4页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一、填空题:1. 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 反应动力学 。2. 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 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 大 的反应的选择性。3. 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 脉冲示踪法 和 阶跃示踪法 。4. 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 和 微分法 。5. 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p

2、e(或ez / ul) 。6. 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 活性、选择性 和 稳定性。7. 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其无因次方差=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 1 。8. 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9. 对于反应,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a):(-rb):rr 1:2:2 。10.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 平推流 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11. 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不能确定 。12. 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 时转化50 需要30 m

3、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 (j / mol ) 。13. 反应级数 不可能 (可能/不可能)大于3。14. 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 反应器的大小 ;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 目的产物的收率 ;15. 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均一 ,并且 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16. 下图是某连串反应在各转化率下的产物浓度分布曲线,那么当转化率达70% 时,中间产物r的化学反应工程定义总收率为 64% ,按炼厂或化工厂惯用的

4、收率和选择性的定义,在该转化率条件下的收率是 45% ,选择性是 64% 。00.20.40.60.81.00.20.40.60.81.0a r sxac/ca0 i.填空题1.(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的科学。1.(1)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2.(1)化学反应速率式为,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则=_。2.(1)3.(2)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选择性sp与_无关,仅是_的函数。 3.(2)浓度、温度4.(1)对于反应级数n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反应器为宜。4.(1)平推流5.(3)对于恒容的平推流管式反应器_、_、_一致。5.(3)平均停留时间、

5、反应时间、空时6.(1)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_。6.(1)微观流体7.(2)流体的混合程度常用_、_来描述。7.(2)调匀度s、流体的混合态8.(2)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晶体结构变化、融合等导致表面积减少造成的_失活,也可能由于化学物质造成的中毒或物料发生分解而造成的_失活。8.(2)物理、化学9.(1)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_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9.(1)0.1um10.(1)绝热床反应器由于没有径向床壁传热,一般可以当作平推流处理,只考虑流体流动方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因此一般可用_模型来计算。1

6、0.(1)拟均相一维11.(1)对于可逆的放热反应,存在着使反应速率最大的最优温度和平衡温度,二者的关系为_。11.(1)12.(1)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以的气速进入床层的气体中,一部分在乳相中以起始流化速度通过,而其余部分_则全部以气泡的形式通过。12.(1)13.(2)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对于气、乳两相的流动模式一般认为_相为平推流,而对_相则有种种不同的流型。13.(2)气、乳14.(1)多相反应过程是指同时存在_相态的反应系统所进行的反应过程。14.(1)两个或更多二、填空题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2、化学反应速率式为,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压

7、力表示的速率常数,则=。3、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选择性sp与浓度无关,仅是温度的函数。 4、对于反应级数n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平推流反应器为宜。5、对于恒容的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一致。6、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_微观流体_。7、流体的混合程度常用调匀度s、流体的混合态来描述。8、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晶体结构变化、融合等导致表面积减少造成的_物理失活,也可能由于化学物质造成的中毒或物料发生分解而造成的_化学_失活。9、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_0.1um _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

8、散阻力的主要因素。10、绝热床反应器由于没有径向床壁传热,一般可以当作平推流处理,只考虑流体流动方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因此一般可用拟均相一维模型来计算。11、对于可逆的放热反应,存在着使反应速率最大的最优温度和平衡温度,二者的关系为_。12、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以的气速进入床层的气体中,一部分在乳相中以起始流化速度通过,而其余部分则全部以气泡的形式通过。13、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对于气、乳两相的流动模式一般认为_气_相为平推流,而对_乳_相则有种种不同的流型。14、多相反应过程是指同时存在两个或更多相态的反应系统所进行的反应过程。15、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16、不论是设计

9、、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数学模型_。17、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_。、)18、着眼反应组分k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19、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全混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_。、)20、化学反应速率式为,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则=_。21、理想反应器是指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22、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全混流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较大的管式反应器按平推流反应器处理。23、全混流反应器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 , 24、平推流反应

10、器的返混为_0_。二.单项选择1.(2)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_。a. b. c. d. 1.(2)d2.(2)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小于1.0时,且随着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a. 0 b. =0 c. 0 d. 02.(2)d3.(2)当反应级数n_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a. =0 b. =1 c. 1 d. 13.(2)d4.(2)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无关。a. 示踪剂的种类 b. 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 管内的流动状态 d. 检测位置4.(2)c5.(2)对于气-

11、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装置。a. 填料塔 b. 喷洒塔 c. 鼓泡塔 d. 搅拌釜5.(2)c6.(2)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平行失活对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时,d为_。a. 0 b. =1 c. 3 d. 16.(2)c7.(2)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a. 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 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 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7.(2)a8.(2)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a. 粒子与流体间有浓度差 b. 粒子与流体间无浓度差c.

12、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 床层径向有浓度梯度8.(2)a9.(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级模型的特点_。a. 各参数均为恒值 b. 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c. 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 d. 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9.(2)c10.(2)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在_范围内。a. 0.10.4 b. 1.510 c. 1015 d. 0.41.510.(2)b1、气相反应进料时无惰性气体,与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a_。a. -2 b. -1 c. 1 d. 22、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a_。a. b. c. d.

13、 3、串联反应a p(目的)r + s,目的产物p与副产物s的选择性=_c_。a. b. c. d. 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b_。a. 0 b. =0 c. 0 d. 05、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其瞬间收率随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_b_。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c. 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6、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a_。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7、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 出口转化率,每批操作时

14、间,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产物r/天,=60,则反应器的体积v为_c_。a. 19.6 b. 20.2 c. 22.2 d. 23.48、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b,当时,求反应至所需时间t=_b_秒。a. 400 b. 460 c. 500 d. 5609、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_d_。a. b. c. d. 1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b_。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 清洗釜所用时间11、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

15、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_d_。a. b. c. d. 12、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小于1.0时,且随着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d_。a. 0 b. =0 c. 0 d. 013、当反应级数n_d_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a. =0 b. =1 c. 1 d. 114、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c_无关。a. 示踪剂的种类 b. 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 管内的流动状态 d. 检测位置15、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c_装置。a. 填料塔 b. 喷洒塔 c. 鼓泡塔 d. 搅拌釜16、催化剂在使用过程

16、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平行失活对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时,d为_c_。a. 0 b. =1 c. 3 d. 117、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a_。a. 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 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 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18、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_a_。a. 粒子与流体间有浓度差 b. 粒子与流体间无浓度差c. 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 床层径向有浓度梯度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级模型的特点_c_。a. 各参数均为恒值 b. 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c. 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

17、关 d. 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20、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在_b_范围内。a. 0.10.4 b. 1.510 c. 1015 d. 0.41.5三、多项选择题:1关于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c, d a. 三者同为理想反应器,但理想的内涵是不同的;b.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c.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但前者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和组成可能都发生变化,而后者则不随时间变化;d. 平推

18、流和全混流反应器都是连续流动式反应器,前者的返混为零,后者为无穷大2 关于积分法和微分法,认识正确的是 a, b a. 积分法和微分法是两种求取动力学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前者对数据的精度要求比后者低;b. 积分法不能处理动力学较为复杂的(反应物和产物不止一种、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级数不同)可逆反应;c. 积分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比微分法可靠3 对于一级恒容和一级变容不可逆反应,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 a. 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b. 在同一全混流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c. 在同一间歇式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

19、转化率是一样的;d. 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或间歇式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4 对于瞬时收率和总收率,下列正确的判断是 a, c a.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b.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c. 对于平推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d.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5 气相变容反应,原料中混入了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与a和b的转化率为零时的初始总摩尔数比为1:1,a与b的比例为计量比),则膨胀率为 c a. -0.5;b. -1/3;c. -1/6;d. -5/66 纯气体a

20、 (浓度2 mol / l,摩尔流率100 mol / min) 在平推流反应器里分解生成一系列产物,其动力学为:,在一个9.8 l的反应器里进行反应所能达到的转化率为 a a. 70%;b. 80%;c. 90%;d. 100%7 关于e函数和f函数,下面正确的是 b, c, d a. f(t)= e(t);b. ;c. ;d. 8 轴向分散系数与扩散系数,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b, c, d a. 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都符合fick定律;b. 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轴向分散系数的定义实际上是借用了fick定律的形式;c. 轴向分散系数是与流动有关系的;d. 扩散系数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9 宏观流

21、体和微观流体是流体凝集态的两种极端形式,流体的凝集态不同,对反应结果一般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 a, b 是例外。a. 一级不可逆反应;b. 在平推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c. 在全混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d. 零级反应10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减小外扩散和内扩散影响的措施正确的是 a a. 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b.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c. 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d. 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11 关于基元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 b a. 分子数是针对基元反应的概念;b. 基元反应的计量系数与对应

22、物种的反应级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c. 基元反应和意义是一样的;d. 有的基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可能是小数12 对于一个均相变容反应,针对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b,d a. ;b. ;c. ;d. 13 对于平行反应,活化能e1< e2,反应级数n1< n2,如果目的产物是r的话,我们应该在 d 条件下操作。a. 高温、反应物a高浓度; b. 高温、反应物a低浓度;c. 低温、反应物a高浓度; d. 低温、反应物a低浓度14 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下面正确的是 b, d a.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目的产物的收率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的催化剂有关系;b.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23、、目的产物的收率不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的催化剂有关,而且还与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方式有关;c. 反应器仅仅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与反应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无关;d. 反应器的类型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分布15 对于一个串联反应,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适宜的反应器是 b a. 全混流反应器;b. 平推流反应器;c. 循环反应器;d. 平推流与全混流串联在一起的反应器16 关于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论述正确的是 a, c a. 一种流动必然对应着一种停留时间分布;b.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必然对应着一种流动;c. 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可能对应着多种流动;d. 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存在一一对应关系17

24、 是 b a. 平推流的e函数;b. 全混流的e函数;c. 平推流串联全混流的e函数;d. 全混流串联平推流的e函数18 对于轴向分散模型,选择不同的边界条件,计算公式和结果都有所不同,这说明 d a. 边界条件是人为设定的,是为了便于有关公式的推导;b. 边界条件可以自由选取;c. 边界条件决定于操作条件和反应装置的本身;d. 边界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到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反应。19 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下列属于动力学因素的是 c, d a. 气膜扩散;b. 孔内扩散;c. 反应物的吸附和产物的脱附;d. 表面反应20 langmuir吸附模型的四个假定:均匀表面、单层吸附、吸附机理相同和

25、无相互作用这几点应该说是非常苛刻的,实际情况很难满足上述要求。然而,对于多数的化学反应,应用这几点假定进行有关的推导,结果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其主要原因在于 a a. 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覆盖度很低;b.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一般很平整;c.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间的距离较远;d. 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的数量有限21 关于指前因子和活化能描述正确的是 b a.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无关,活化能的取值永远都是正的,活化能大、温度低,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b.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有关,但与指数项相比其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忽略,活化能的取值永远都是正的,活化能大、温度低,反应速率

26、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c. 指前因子理论上与温度有关,活化能的取值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的,活化能小、温度高,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22 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产物r的最大浓度通常 c a. 只与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b. 只与反应温度有关;c. 与a的初始浓度和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d. 只与a的初始浓度有关23 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常用的方法有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d a. 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示踪法;b. 根据脉冲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c. 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d. 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得到

27、f函数四、计算题第一章 绪论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化学反应、工程问题)3. 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三传一反)4.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操作。(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传质、传热、动量传递)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数学模型)7.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

28、式的一般式为_。(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8.“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d)a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学9.“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a)a. 能量传递 b. 质量传递 c. 热量传递 d. 动量传递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1. 均相反应是指_。(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2. 对于反应,则_。()3.着眼反应组分k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否则称为_。(等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假定符合理想

29、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则=_。()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则=_。()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则=_。()8.在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中,如果有一个基元反应的速率较之其他基元反应慢得多,他的反应速率即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其他基元反应可视为处于_。(拟平衡常态)9.当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的速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时,既不存在速率控制步骤时,可假定所有各步基元反应都处于_。(拟定常态)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反应速率)11. 一个可逆的均

30、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法来求反应级数。(初始速率法)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其它的均为_。(主反应、副反应)13. 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选择性sp与_无关,仅是_的函数。(浓度、温度)14. 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选择性应_ _。(提高温度)15. 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_。(、)16.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_。(、)17. 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全混流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_。(、)18.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的收率,

31、应_。(降低)19.链反应的三个阶段为_、_、_。(链的引发、链的传播、链的终止)20.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b)a. 煤炭燃烧 b. 氢气燃烧 c. 离子交换 d. 加氢裂解21.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a)a. 乙酸乙酯水解 b. cuo的还原 c. 加氢脱硫 d. 电石水解22.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是_。(c)a. 催化重整 b. 催化裂解 c. hcl与naoh的中和 d. 水泥制造23.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_。(d)a. 乙酸乙酯水解 b. 氢气燃烧 c. hcl与naoh的中和 d. 催化裂解24.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是_。(b)a.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 b. 加氢脱硫 c.

32、氢气燃烧 d. 烃类气相裂解25.化学反应,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质_。(a)a. b. c. d. 26.化学反应,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2的是哪种物质_。(d)a. b. c. d. 27.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反应组分a的化学反应速率_。(a)a. b. c. d. 28.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反应产物b的化学反应速率_。(b)a. b. c. d. 29.对于反应,则_。(a)a. b. c. d. 30.对于反应,则_。(c)a. b. c. d. 31.气相反应4a + b 3r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1的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c)a.

33、1/4 b. 2/3 c. 1/4 d. 2/332.气相反应a + b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1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d)a. 2 b. 1 c. 1 d. 233.气相反应2a + b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2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c)a. 1 b. 1/2 c. 1/2 d. 134.气相反应2a + b 3p + 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d)a. 1 b. 1/3 c. 2/3 d. 135.气相反应进料时无惰性气体,与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a)a. 2 b. -1 c. 1 d.

34、236.气相反应进料时无惰性气体,与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b)a. 1 b. 1/2 c. 1/2 d. 137.气相反应进料时无惰性气体,与以23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_。(b)a. 1 b. 2/3 c. 2/3 d. 138.化学反应速率式为,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则=_。(b)a. b. c. d. 39.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则=_。(d)a. b. c. d. 40.反应,则反应级数n=_。(b)a. 0 b. 1 c. 2 d. 341.反应a + b c,已知,则反应级数n=_。(b)a

35、. 0 b. 1 c. 2 d. 342.反应3a p,已知,则反应级数n=_。(a)a. 0 b. 1 c. 2 d. 343.反应,已知,则反应级数n=_。(c)a. 0 b. 1 c. 2 d. 344.反应,已知,则反应级数n=_。(c)a. 0 b. 1 c. 2 d. 345.反应,已知,则反应级数n=_。(c)a. 0 b. 1 c. 2 d. 346.反应a + b c,已知,则反应级数n=_。(a)a. 0 b. 1 c. 2 d. 347.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c)a. a + b p b. c. d.a + b p = r + s 48.串联反应a p(目的

36、)r + s,目的产物p的得率=_。(b)a. b. c. d. 49.串联反应a p(目的)r + s,目的产物p与副产物s的选择性=_。(c)a. b. c. d. 50.串联反应a p(目的)r + s,目的产物p的总收率=_。(a)a. b. c. d.  51.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选择性应_。(b)a. 提高浓度 b. 提高温度 c. 降低浓度 d. 降低温度52. 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收率应_。(c)a. 提高浓度 b. 降低浓度 c. 提高温度 d. 降低温度53.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

37、大时的最优空时_。(d)a. b. c. d. 54.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b)a. b. c. d. 55.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a)a. b. c. d. 56. 一级连串反应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_。(a)a. b. c. d. 57.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反应时间_。(d)a. b. c. d. 58. 一级连串反应a p s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反应时间_。(c)a. b. c. d. 59.下列反应没有涉及到链反

38、应的是_。(b)a. 石油裂解 b. 酯化反应 c. 烃类氧化 d. 聚合反应60.简述均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同一个相内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均相反应。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61.简述链锁反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答:1)链反应具有三个阶段:链的引发、链的传播和链的终止; 2)链的引发和传播均需要通过游离原子或游离基; 3)游离原子和游离基均具有较高活性,容易受器壁或其它惰性物的作用而重新生成稳定的分子,从而使链反应终止。62. 反应2n

39、o + 2h2 = n2 + 2h2o,实验测得速率方程为:。试设定能满足实验结果的反应机理。解:机理(1): (慢) (快) 所以与实验结果相同机理(2): (快速) (慢速) (快) 达拟平衡态,为速控步骤 由得 代入 此机理与实验结果相同,选机理(2),因其无叁分子反应,而机理(1)是。63. 由a和b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a+b = s,速率方程:=。求: (1)当时的积分式 (2)当时的积分式解:(1)ca与cb之比保持恒定 所以 积分得 写成转化率时(2) 式中: 积分得 64.反应a b为n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300k时要使a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分钟,而在340k时达到同

40、样的转化率仅需3.20分钟,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解: 即 达20%时, 式中m为常数 e=29.06(kj/mol) 65.考虑下述连串反应:,已知上述反应中每一步均为一级反应,试求a、b和c的浓度随间变化的函数式。解: 对于反应物a,应有: 积分得 对于b,应有 将上式两端乘以可得 即 将上式积分得, 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1.理想反应器是指_、_。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平推流(活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2.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_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较大的管式反应器按_反应器处理。(理想混合反应器、平推流)3.分批式完全混合反应器操作的优化分析是以_、_为目标进行优化的。(平均生产速率最大、生产经费最低)4.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是_与_之比。(反应器的有效容积、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5.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为_与_之比。(反应时间t、空时)6.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_。()7.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_。()8.全混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