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设工程植物艺术概述_第1页
园林建设工程植物艺术概述_第2页
园林建设工程植物艺术概述_第3页
园林建设工程植物艺术概述_第4页
园林建设工程植物艺术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目录 第 1 页目录2园林工程 .12.1 地貌 .12.1.1创作原则.12.1.2创作步骤.22.2 假山 .32.2.1简史 .32.2.2功能 .42.2.3创作原则.42.2.4种类 .52.2.5国外假山.52.3 掇山 .62.3.1施工程序.62.3.2施工要点.92.4 塑山 .102.4.1塑山工艺的特点 .102.4.2设计.112.4.3施工.112.5 置石 .122.6 理水 .142.7 驳岸 .172.8 喷泉 .182.8.1国外的喷泉.182.8.2中国的喷泉.202.9 园路 .202.9.1园路布局.212.9.2园路分类.

2、212.9.3布局形式.212.9.4园路设计.22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 页 共 25 页2园林工程2.1 地貌园林地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 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按照园林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同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进,使园内与园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关系。这个过程叫做园林地貌创作。2.1.1创作原则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1、因因地地制制宜宜园林地貌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中国有不少古典园林是因地制

3、宜造园的佳例。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原称瓮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脉。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 ,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清漪园时,结合兴修水利进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并向东、西拓宽。挖出的湖土除留筑湖上三岛和东、西堤外,部分增筑于瓮山东麓。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条河(原称后溪河,即今后湖),所出土方沿北园墙堆筑了一列土丘。原来单调的地形经过这些改造,顿然改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2、师师法法自自然然园林地貌创作要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掇山理水手法,做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

4、概述正文 第 2 页 共 25 页假成真 ,使园林地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出于自然高于自然。3、顺顺理理成成章章在布置山水时,对山水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深,山与山之间,山与平地之间,山与水之间的关系等,作通盘考虑。全园山水地貌的曲折变化,高低错落要符合自然规律。地貌创作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确定山体或水体岸坡的坡度,使之稳定持久。4、统统筹筹兼兼顾顾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2.1.2创作步骤在创作园林地貌

5、以前要搜集有关资料,如原地形图、园基周围规划情况等图纸以及水文、土壤、气象等资料。园林地貌创作大致可分相地、设计、施工三个步骤。1、相相地地其任务一是详细了解整个园基的情况,据此检查地形图的精确度;二是观察地貌,审形度势,把有利用价值有特征的点标记在图上以备参考,根据地形特点和建园要求,综合考虑园中景物的安排。2、设设计计园林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园林地形的设计要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取得城市建设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使园内的地形在高程上与周围环境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3 页 共 25 页有合理的联系,例如公园出入口广场、园路标高的确定,园内水体和城市水系的关系,水体的最高水

6、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标高的确定,以及园内雨水、污水的排除等。如果园基(或风景区)地处山区,还要考虑山洪的拦截和疏导等。为了方便土方量的计算和施工图的制作,地形设计图应单独编制,其比例尺与其他图纸相同;地形较复杂的图纸比例应适当放大。对于地形较简单、土方工程量不大的园林,地形设计也可与其他设计内容表达在同一张设计图上。土方量计算是园林地形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要求计算挖方和填方的具体数量,力求做到园内挖方量和填方量就地平衡。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断面法(等高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和方格网法,前者适用于自然山水园的土方量计算,后者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计算。土方施工图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园林地形

7、设计图纸中,山体、水体的位置、形状、高深和地貌状态通常用等高线表示。有时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设计的地形情况,可以根据设计图做成模型。3、施施工工园林地貌改造的施工方法一般可分为人力施工和机械施工。挖湖堆山或平整场地等主体工程一般先用机械(例如推土机或铲运机)施工,再用人力完成细部修整。2.2 假山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2.2.1简史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 筑土为山到构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4 页 共 25 页石为山 。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

8、(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 、 花园子 。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 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明代计成的 园冶 、文震亨的长物志 、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 、上海的豫园 、南京的瞻园 、扬州的个园和北京北海的静心斋 、中南海的静谷等。2.2.2功能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

9、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2.2.3创作原则假山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5 页 共 25 页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

10、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假山的主要理法有相地布局(即选择和结合环境条件确定山水的间架和山水形势),混假于真;宾主分明;兼顾三远(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依皴合山。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将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使之远观有 势 ,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在工程结构方面主要技术是要求有稳固耐久的基础,递层而起,石间互咬,等分平衡,达到 其状可骇,万无一失的效果。2.2.4种类假山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

11、相间的山(土多称土山戴石,石多称石山戴土);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版筑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传统是用石灰浆塑成的,现代是用水泥、砖、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见岭南庭园);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山水宜结合一体,才相得益彰。2.2.5国外假山外国园林也布置有假山。古代的亚述喜用人工造小丘和台地,并把宫殿建在大丘上,把神庙建在小丘上。日本很重视用假山布

12、置园林。在山石命名和位置安排方面,受佛教的影响。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6 页 共 25 页欧洲一些国家在植物园中开辟的岩生植物园,以岩生植物为主体,用岩石和土壤创造岩生植物的生长条件,还在动物园中造兽山以展览动物。欧美现代园林中出现不少用水泥或钢化玻璃等材料塑成的假山。2.3 掇山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2.3.1施工程序基本程序如下:1、选选石石自古以来选石多着重奇峰孤赏,追求 透、漏、瘦、皱、丑 。明末造园家计成提出了 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主张。这种就地取材、创造地方特色的思想,突破了选石的局限性,

13、为掇山取材开拓了新路。选石还可选择方正端庄、圆润浑厚、峭立挺拔、纹理奇特、形象仿生等天然石种以及利用废旧园林的古石、名石 ,既可减少山石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又可避免各地掇山千篇一律的弊病。掇山常用的石品有:湖石类。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状婀娜多姿,多数为石灰岩、砂积岩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山东仲官石、北京房山石等。黄石类。体态方正刚劲,解理棱角明显,无孔洞,呈黄、褐、紫等色。如江浙的黄石、华南的黄腊石、西南的紫砂石、北方的大青石。卵石类或圆石类。体态圆浑,质地坚硬,表面风化呈环状剥落状,又称海岸或河谷石。多数为花岗岩和砂砾岩。剑石类。指利用山石单向解理而形园林建筑、工

14、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7 页 共 25 页成的直立型峰石类,如江苏武进斧劈石、广西槟榔石、浙江白果石、北京青云片石等,出自岩洞的钟乳石则各地均有。吸水石类或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划,表里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均产。四川砂片石也属于这一类。其他石类。有象皮青、木化石、松皮石、宣石等。2、采采运运中国古代采石多用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取古石等方法。现在多用掘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法采石。运石多用浮舟扒杆、绞车索道、人力地龙、雪橇冰道等方法。为保护奇石外形,常用泥团、扎草、夹杠、冰球等方法。无论人抬、机吊、车船运输,都不可集装倾卸,应单件装卸,单层

15、平摆,以免损伤。3、相相石石又称读石,品石。施工前需先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按掇山部位和造型要求分类排队,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作出标记,以免滥用。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构思成熟,胸有成竹,才能做到通盘运筹,因材使用。4、立立基基就是奠立基础。基础深度取决于山石高度和土基状况,一般基础表面高程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 0.3-0.5 米。基础常见的形式:桩基,用于湖泥砂地;石基,多用于较好的土基;灰土基,用于干燥地区;钢筋混凝土基,多用于流动水域或不均匀土基。5、拉拉底底又称起脚。有使假山的底层稳固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一般在周边及主峰下安底石,中心填土以节约材料。园林建筑

16、、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8 页 共 25 页6、堆堆叠叠中中层层中层是指底层以上,顶层以下的大部分山体。这一部分是掇山工程的主体,掇山的造型手法与工程措施的巧妙结合主要表现在这一部分。古代匠师把掇山归纳为三十字诀: 安连接斗挎(跨) ,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意思是:安指安放和布局,既要玲珑巧安,又要安稳求实。安石要照顾向背,有利于下一层石头的安放。山石组合左右为连 ,上下为接 ,要求顺势咬口,纹理相通。斗指发券成拱,创造腾空通透之势。挎指顶石旁侧斜出,悬垂挂石。跨指左右横跨,跨石犹如腰中 佩剑向下倾斜,而非垂直下悬。拼指聚零为整,欲拼石得体,必须

17、熟知风化、解理、断裂、溶蚀、岩类、质色等不同特点,只有相应合皴,才可拼石对路,纹理自然。挑又称飞石,用石层层前挑后压,创造飞岩飘云之势。挑石前端上置石称飘 ,也用在门头、洞顶、桥台等处。卡有两义,一指用小石卡住大石之间隙以求稳固;一指特选大块落石卡在峡壁石缝之中,呈千均一发、垂石欲堕之势,兼有加固与造型之功。垂主要指垂峰叠石,有侧垂、悬垂等做法。钉指用扒钉、铁锔连接加固拼石的做法。扎是叠石辅助措施,即用铅丝、钢筋或棕绳将同层多块拼石先用穿扎法或捆扎法固定,然后立即填心灌浆并随即在上面连续堆叠两三层。待养护凝固后再解索整形做缝。垫 、 杀为假山底部稳定措施;山石底部缺口较大,需用块石支撑平衡者为

18、垫;而用小块楔形硬质薄片石打入石下小隙为杀;古代也有用铁片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9 页 共 25 页铁钉打杀的。搭 、 靠(接) 、 转 、 换多见于黄石、青石施工,即按解理面发育规律进行搭接拼靠,转换掇山垒石方向,朝外延伸堆叠。缝指勾缝,做缝常见的有明暗两种:做明缝要随石面特征、色彩和脉络走向而定;勾缝还要用小石补贴,石粉伪装;做暗缝是在拼石背面胶结而留出拼石接口的自然裂隙。压在掇山中十分讲究,有收头压顶,前悬后压,洞顶凑压等多种压法;中层还需千方百计留出狭缝穴洞,至少深 0.5 米以上,以便填土供植花种树。7、结结顶顶,又又称称收收头头顶层是掇山效果的重点部位,收头峰势因

19、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奇、西险之称。就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掇山顶层有峰、峦、泉、洞等 20 多种。其中峰就有多种形式。峰石需选最完美丰满石料,或单或双 ,或群或拼。立峰必须以自身重心平衡为主,支撑胶结为辅。石体要顺应山势,但立点必须求实避虚,峰石要主、次、宾、配,彼此有别,前后错落有致。忌笔架香烛,刀山剑树之势。洞按结构可分为梁柱式、券拱式、叠涩式。掇洞古称理洞。理洞要起脚如立柱,巧掇仿门户,明暗留风孔,梁、卷成洞顶,撑石稳洞壁,垂石仿钟乳,涉溪做汀步。洞口有隐有现,洞体弥合隙缝,以防渗水松动。清代掇山名师戈裕良用勾带联络法将山石环斗成洞,顶壁一气,可历数百年之久

20、。顶层叠石尽管造型万千,但决不可顽石满盖而成童山秃岭,应土石兼并,配以花木。除上述仿山掇山外,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现存的仿云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0 页 共 25 页掇山常利用花岗条石做骨架。用黄石叠法延伸山体,而构成通透框架。再用小块山石附着于条石之上,构成风回云转之势。此法虽空透多变,但终感人为造作,不可多用。2.3.2施工要点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 0.3-0.8 米之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影响全局。一般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埋、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对于

21、结构承重受力用石必须小心挑选,保证有足够强度。山石就位前应按叠石要求原地立好,然后栓绳打扣。无论人抬机吊都应有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就位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反复。掇山始终应注意安全 ,用石必查虚实。栓绳打扣要牢固,工人应穿戴防护鞋帽,掇山要有躲避余地。雨季或冰期要排水防滑。人工抬石应搭配力量,统一口令和步调,确保行进安全。掇山完毕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检查各道工序,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清理场地。有水景的地方应开阀试水,统查水路、池塘等是否漏水。有种植条件的地方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2.4 塑山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园林工程。这种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园的山石景

22、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用真石掇山、置石同样的功能,广州动物园狮山即由人工塑造而成的。塑造的山与自然山石相比,有干枯、缺少生气的缺点,设计时要多考虑绿化与泉水的配合,以补其不足。这种山是用人工材料塑成的,毕竟难以表现石的本身质地之美,所以只宜远观不宜近赏。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1 页 共 25 页2.4.1塑山工艺的特点1、可以塑造较理想的艺术形象 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采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这种艺术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此外还可通过仿造,表现黄腊石、英石、太湖石等不同石材所具有的风格。2、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石景,可利用价格较

23、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3、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4、可以预留位置栽培植物,进行绿化。2.4.2设计塑造的山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同环境的关系。根据自然山石的岩脉规律和构图艺术手法,统一安排 峰、岭、洞、潭、瀑、涧、麓、谷、曲水、盘道等,做出模型。模型放大的方法有翻制法和现场塑造法两种,后者造价低,较为常用。2.4.3施工现场塑造的一般施工步骤为:1、建建造造骨骨架架结结构构骨架结构有砖结构、钢架结构,以及两者的混合结构等。砖结构简便节省,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要用

24、钢架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作好防水处理。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2 页 共 25 页2、泥泥底底塑塑型型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型,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3、塑塑面面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

25、丽的风貌。为了增强山石景的自然真实感,除了纹理的刻划外,还要作好山石的自然特征,如缝、孔、洞、烂、裂、断层、位移等的细部处理。一般来说,纹理刻划宜用意笔手法,概括简炼;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 工笔手法,精雕细琢。4、设设色色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干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2.5 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 ,达到“寸石生情

26、”的艺术效果。禹贡记载泰山山谷应上贡品中就有 怪石。 南史载:溉第居近淮水。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这是置石见于史书之始。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3 页 共 25 页旧唐书载: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 , “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唐朝癖石之风甚盛。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明代林有麟编绘的素园石谱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图。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现存江南名石有苏州清代织造府(在今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中的皱云峰;而最老的置石则为无锡惠山的听松石床,镌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 听松二字。置石在园林中有多种运用方

27、法:1、特特置置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如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 ,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特置也可以小拼大,不一定都是整块的立峰。2、对对置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3、散散置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散置按体量不同,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

28、势。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 “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4 页 共 25 页4、山山石石器器设设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北海琼华岛 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5、山山石石花花台台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园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

29、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对于花台个体,则要求平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苏州留园 “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6、同同园园林林建建筑筑相相结结合合的的置置石石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作成 如意踏跺,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 蹲 ,客石称配 。7、塑塑石石在不产石材地区,近代有用

30、灰浆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塑石。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5 页 共 25 页然石材。2.6 理水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之说。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

31、调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所以园冶一书把池山、溪涧、曲水、瀑布和埋金鱼缸等都列入掇山一章。理水也是排泻雨水,防止土壤冲刷,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运用

32、这些手法来构成风景面貌,做到 小中见大、 以少胜多。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城市公园,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和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6 页 共 25 页1、泉泉瀑瀑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 ,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水源或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 ,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水源现在一般用自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2、渊渊潭

33、潭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3、溪溪涧涧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溪行,时踏汀步(见园桥),两岸树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景象,如杭州九溪十八涧。有时造成河床石骨暴露,流水激湍有声,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曲水也是溪涧的一种,今绍兴兰亭的 曲水流觞就是用自然山石以理涧法作成的。有些园林中的流杯亭在亭子中的地面凿出弯曲成图案的石槽,让流水缓缓而过,这种作

34、法已演变成为一种建筑小品。4、河河流流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7 页 共 25 页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插入水中形成 峡谷,显出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和台阶。水上可划船,窄处架桥,从纵向看,能增加风景的幽深和层次感。例如北京颐和园后湖、扬州瘦西湖等。5、池池塘塘、湖湖泊泊指成片汇聚的水面。池塘形式简单,平面较方整,没有岛屿和桥梁,岸线较平直而少叠石之类的修饰,水中植荷花、睡莲、荇、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观赏鱼类,再现林野

35、荷塘、鱼池的景色。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但园林中的湖,一般比自然界的湖泊小得多,基本上只是一个自然式的水池,因其相对空间较大,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水面宜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分则增加层次变化,并可组织不同的景区。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苏州网师园内池水集中,池岸廊榭都较低矮,给人以开朗的印象;大园的水面虽可以分为主,仍宜留出较大水面使之主次分明,并配合岸上或岛屿中的主峰、主要建筑物构成主景,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与万寿山佛香阁,北海与琼岛白塔。园林中的湖池,应凭借地势,就低凿水,掘池堆山,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岸线模仿自然曲折,作成港汊、水湾、半岛,湖中设岛屿,用桥梁、汀步连接,也是划分空

36、间的一种手法。岸线较长的,可多用土岸或散置矶石,小池亦可全用自然叠石驳岸。沿岸路面标高宜接近水面,使人有凌波之感。湖水常以溪涧、河流为源,其宣泻之路宜隐蔽,尽量作成狭湾,逐渐消失,产生不尽之意。6、其其他他规整的理水中常见的有喷泉、几何型的水池、叠落的跌水槽等,多配合雕塑、花池,水中栽植睡莲,布置在现代园林的入口、广场和主要建筑物前。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8 页 共 25 页2.7 驳岸保护园林中水体的设施。园林中驳岸是园林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具有造型美,并同周围景色协调。1、类型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对于大型水体和风浪大、水位变

37、化大的水体以及基本上是规则式布局的园林中的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整形岸壁。对于小型水体和大水体的小局部,以及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或有植被的缓坡驳岸。自然式山石驳岸可作成岩、矶、崖、岫等形状,采取上伸下收、平挑高悬等形式。2、修修筑筑要要点点园林驳岸是起防护作用的工程构筑物,由基础、墙体、盖顶等组成,修筑时要求坚固和稳定。驳岸多以打桩或柴排沉褥作为加强基础的措施。选坚实的大块石料为砌块,也有采用断面加宽的灰土层作基础,将驳岸筑于其上。驳岸最好直接建在坚实的土层或岩基上。如果地基疲软,须作基础处理。近年来中国南方园林构筑驳岸,多用加宽

38、基础的方法以减少或免除地基处理工程。驳岸常用条石、块石混凝土、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基础;用浆砌条石、浆砌块石勾缝、砖砌抹防水砂浆、钢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墙体;用条石、山石、混凝土块料以及植被作盖顶。在盛产竹、木材的地方也有用竹、木、圆条和竹片、木板经防腐处理后作竹木桩驳岸。驳岸每隔一定长度要有伸缩缝。其构造和填缝材料的选用应力求经济耐用,施工方便。寒冷地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19 页 共 25 页区驳岸背水面需作防冻胀处理。方法有:填充级配砂石、焦渣等多孔隙易滤水的材料;砌筑结构尺寸大的砌体,夯填灰土等坚实、耐压、不透水的材料。2.8 喷泉 喷泉原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承压水

39、的地面露头。园林中的喷泉,一般是为了造景的需要,人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水装置。喷泉可以湿润周围空气,减少尘埃,降低气温。喷泉的细小水珠同空气分子撞击,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因此,喷泉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增进居民身心健康。2.8.1国外的喷泉喷泉起源很早,公元前 6 世纪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已建有喷泉。古希腊时代就已由饮用水的泉逐渐发展成为装饰性的泉。有一种说法认为,喷泉起源于伊斯兰国家的斋戒沐浴给水方法。在伊斯兰园林中,喷泉或沿轴线布置,或作为局部构图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喷泉技术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喷泉多与雕像、柱饰、水池等结合造景。有名的喷泉如意大利伊斯特别墅的著名 百泉步道和莱恩脱的喷

40、泉水渠。当时还从事水趣音响设计。如著名的猫头鹰喷泉,有一群铜鸟啁啾,猫头鹰一声尖叫之后,顿时鸦雀无声,稍停片刻,铜鸟又喧闹起来。有的喷泉同雕像、叠落的瀑布结合起来造景,如埃斯特别墅中的 水风琴等。17-18 世纪,喷泉在欧洲城市盛极一时。著名的如法国凡尔赛宫的太阳神喷泉,俄国彼得宫的带雕像群的大瀑布喷泉。罗马有 3000 多个喷泉,被称为喷泉之城。也有一些寓意很深的喷泉小品,如布鲁塞尔的于廉喷泉。它刻画了一个正在聚精会神地撒尿的孩子,相传敌军侵占布鲁塞尔后要炸毁城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20 页 共 25 页里的珍宝馆,小于廉发现燃烧着的导火线,急中生智,朝导火线撒了一泡尿;珍

41、宝馆保住了,小英雄却壮烈牺牲。为了表彰他的功绩, 1619 年建造了这个喷泉。到 20 世纪,喷泉发展成为一种大型水雕塑,用水柱构成各种形态。如日内瓦莱蒙湖上耸入云表的大喷泉,建于 1958 年,它用两台 1360 马力的水泵,将水喷到 145 米的高空。夜晚,巨型探照灯照射着银色水柱直划夜空,景色壮观。英国伦敦的诺姆甲堡喷泉,高 2.7 米,由一个造型优美、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壳体构成,在壳体边缘喷射出两个水的曲面造型。壳体的底部可以转动,喷水的压力可以调节,能形成多姿多彩的水造型。美国西雅图的一个喷泉,由两根粗大的不锈钢弯管组成,水由沿管壁安装的很多小喷嘴喷出,造成实体水柱的感觉。它的喷水量由

42、人工控制 ,能形成富有雕塑味的水造型。现代技术的应用 ,产生了各种自控喷泉。日本的 “会跳舞的喷泉”、美国的“华尔兹舞喷泉”,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水花能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法国巴黎的德方斯广场上,有著名的 “阿加姆”音乐喷泉,建于 1980年,66 个喷头呈“s”形布置,喷出 1-15 米高的水柱,能表演格什温的 蓝色狂想曲 、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佩潘和阿乐纳德合作的 水上芭蕾舞曲等十多个精彩节目。随着音乐的变化,水柱有时轻歌曼舞,有时又挺拔高耸,在绚丽多彩的水柱间还配有鲜艳夺目的火花。火花是由特制的火花喷射管喷出的,与水花交织在一起,景观奇妙。日本的水力喷射动物园,在一个直径 10

43、 米水池内,安装着 6036 个旋转的喷头。它们能喷射出老虎和狮子搏斗、老鹰和羚羊厮杀等奇妙的场面。这些喷泉多是利用电脑控制水、光、音、色,使喷泉艺术进入崭新的时代。 2.8.2中国的喷泉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力求清雅素静 ,富于野趣。在园林理水方面重视对天然水态的艺术再现。对于人工造成动态水的喷泉应用较少。汉书典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21 页 共 25 页职记载:在汉上林苑中有 “激上河水,铜龙吐水,铜仙人衔杯受水下注 ”的设施。 贾氏谈录记载:“唐代华清宫御汤池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涌出,喷注白莲之上 ”。 洛阳名园记记述董氏西园中有水自花间涌出。有的水景保存至今,

44、如建于南宋淳佑年间( 1241-1252)杭州黄龙洞的黄龙吐水。18 世纪,西方式的喷泉传入中国。 1747 年清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西洋楼建“谐奇趣”、 “海晏堂”、 “大水法”三大喷泉。 “大水法”的中央水池中有十只铜狗,口中齐射急流,直指铜鹿,称为 “猎狗逐鹿”。在“海晏堂”,有身穿罗汉袍的“十二生肖”像,每个生肖都能喷水,用以报时。这是由人工操纵的提水机械龙尾车扭水旋转上升,形成高位水,由机械控制,每隔一个时辰(相当两小时)由十二生肖依次喷水,到正午时分,十二个生肖同时喷水。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先后在北京的双秀园、天坛公园等和城市广场中建造了时控喷泉、彩色声控喷泉、可移动式喷

45、泉和微电脑控制的音乐喷泉。2.9 园路园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园路布局、路面层结构和地面铺装等的设计。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象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园道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2.9.1园路布局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务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22 页 共 25 页2.9.2园路分类 1、主主路路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

46、。通过它对园内外景色进行剪辑,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2、支支路路设在各个景区内的路,它联系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应为游人由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3、小小路路又叫游步道,是深入到山间、水际、林中、花丛供人们漫步游赏的路。4、园园务务路路为便于园务运输、养护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这种路往往有专门的入口,直通公园的仓库、餐馆、管理处、杂物院等处,并与主环路相通,以便把物资直接运往各景点。在有古建筑、风景名胜处,园路的设置应考虑消防的要求。2.9.3布局形式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

47、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园路的布置应考虑:1、回回环环性性园林中的路多为四通八达的环行路,游人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遍游全园,不走回头路。疏密适度。园路的疏密度同园林的规模、性质有关,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23 页 共 25 页占总面积 10-12,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 25。2,因因景景筑筑路路园路与景相通,所以在园林中是因景得路。曲折性。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 ,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

48、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3,多多样样性性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间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 ,路可以转化为廊 ;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磴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路又以它丰富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2.9.4园路设计包括线形设计和路面设计,后者又分为结构设计和铺装设计。1、线线形形设设计计在园路的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可分为平曲线设计和竖曲线设计。平曲线设计包括确定道路的宽度、平曲线半径和曲线加宽等;竖曲线设计包括道路的纵横坡度、弯道、超高等。园路的线形设计应充分考虑造景的需要,以达到蜿蜒起伏、曲折有致;应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以保证路基稳定和减少土方工程量。2、结结构构设设计计园路结构形式有多种,典型的园路结构分为:园林建筑、工程、植物、艺术概述正文 第 24 页 共 25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