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ppt课件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ppt课件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ppt课件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ppt课件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青岛版小学科学2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 1、科学教学中组织好了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真理的过程。 3、亲手操作的科学课中的实验使我们的小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4、小学科学课上的实验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点实验 1、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3、杠杆尺平衡实验 4、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 5、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6、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7、串联电路实验 8、并联电路实验 9、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4 实验一:探究小车运

2、动的快慢与推实验一: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 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其他细线)5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最长的,小车运动的最慢,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最短,小车运动的最快。6实验结论

3、: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78 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表拉力(用垫圈个数表示大小)小车运动的时间(秒)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9实验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弹簧秤(测力计) 木块 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 10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的木板、较光滑的木板和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或玻璃)上拖拉,用弹簧秤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 2、比较三次实

4、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木块在非常光滑的塑料板滑的快,所用拉力小,在粗糙的木板上滑的慢,所用拉力大。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11 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木板 木块运动时用的力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粗糙的木板 比较光滑的木板 非常光滑的塑料板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2 实验三实验三:杠杆尺平衡实验杠杆尺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杠杆尺、钩码、支架 13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并调节杠杆尺使之平衡。 2、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

5、码,然后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 3、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4、在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杠杆尺平衡。 2、在右边第一格挂四个,杠杆尺平衡。 3、在右边第四格挂一个,杠杆尺平衡。14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在杠杆尺上,左边钩码到支点的格子数支点左边的钩码个数=右边钩码到支点的格子数支点右边的钩码个数。 15实验记录表支点左边支点右边我们的发现左边钩码到支点的格子数支点左边的钩码个数右边钩码到支点的格子数支点右边的钩码个数222222

6、14224116天平的使用方法17 实验四实验四: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柱形磁铁、圆形磁铁、纸片、棉线、铁钉、大头针、收音机、纸板、小刀、铅笔、课本(磁性实验盒) 18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分别用各种磁铁靠近纸片、铁钉、大头针、小刀、铅笔、课本,观察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不能吸引那些物体。 2、把一块磁铁水平悬吊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它静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3、把一块磁铁放在桌上,用另一块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它的同一端。 4、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吸引大头针,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准备足够多的大头

7、针) 5、把磁铁隔着纸板吸铁钉,观察能不能吸住? 6、用磁铁接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1、磁铁能吸铁钉、大头针、小刀铁制品,不能吸铅笔、纸片、课本非铁制品。 2、发现磁铁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磁铁两端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多,中间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少。 5、有穿透力,能隔着纸板吸铁。 6、听着“嗤嗤”声。19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v磁铁有磁性,v两端磁性大,中间磁性小。v能指示南北v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v有穿透力v能干扰电磁波信号 20实验五实验五: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8、探究太阳与影子关系的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获知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一支手电筒 、 一根铅笔 (或蜡笔、蜡烛) 21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距离铅笔大约一尺左右。打开手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粉笔将影子描绘下来。 3、拿起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侧自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手电筒与铅笔大约一尺左右的距离。手电筒每移动一点距离,注意停留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子的样子,并随时将影子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方法,直至手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

9、、将上面的实验重复做几次。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高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方法保持不变。用描绘的方法记录影子时可以更换不同的颜色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子随手电筒的光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手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22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影子与手电筒光的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铅笔的影子的变化与手电筒的位置密切相关,影子与手电筒光的方向相反,当手电筒的光斜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光线较暗;当手电筒的光直射铅笔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光线较强。23实验说明 阳光下

10、,在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早晨 指向西方 ,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 ,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影子方向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早晨与傍晚太阳是斜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中午太阳是直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高。24 实验六实验六: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电池、电池夹、小电珠(小灯泡)、开关、导线 25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观察开关、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特点。(了解构造特点) 2、把电池、开关 、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

11、接起来。 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接通开关小灯泡亮了,断开开关小灯泡不亮。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26 实验七实验七:串联电路实验串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27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把两个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入电路中,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3、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1、在电路

12、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灯泡亮了。 2、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入电路中,接通开关,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亮度有差异。 3、在电路中接入三个或多个小灯泡,接通开关,三个或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亮度也有差异。 28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像这样把几个用电器依次首尾相连接,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串联,这样连接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9串联电路v 30 实验八实验八:并联电路实验并联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31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2、把两

13、个小灯泡用导线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中,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3、用同样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灯泡或多个灯泡,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1、在电路中接入一个小灯泡,接通开关,小灯泡亮了。 2、把两个小灯泡用导线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中,接通开关,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用同样方法在电路中接入三个灯泡或多个灯泡,接通开关,三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2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像这样把几个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这样连接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33并联电路v 34 实验九实验九: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验证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验证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 物体导电性实验盒(盒体、操作面板、按钮开关、溶液接触棒、指示灯、电池盒) 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