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言虚词学案与训练【课前自测】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_【解析】“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 文言文中,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都是虚词,代词也被看作虚词。从意义上看,实词的
2、意思显得实在具体,能表示名称、动作、状态等;虚词表示实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各类实词分别能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谓语等;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副词),有的与实词组合充当状语、补语(如介词),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1虚词分类(1)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以常用词性为标准)代词:之、何、其副词:乃连词:而、且、与、则、若介词:因、为、于、以助词:焉、乎、也、者、所 (2)关联虚词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因、则、而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连接词或
3、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3)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得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译为“莫非”“莫不是”。否则:“不是这样,就”的意思。何其:多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的副词,译为“多么”。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恐怕”,与“乎”构成反问语气。 以上双音节虚词虽在历届高考中未设题考查,但在文言阅读考查材料中时有出现。掌握它们,有助于理解文意。2准确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1)语境推断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c项“乃能屈志戎旅”中的“乃”易误解为“于是”,而结合上文“幼有业
4、尚”和下文“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可以看出,此处转折之意明显,应作“竟然”讲。(2)词性界定有些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第4题a项句“因载而与之俱归”中“之”用在介词“与”后作宾语是代词,而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法显然不同。(3)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以”和“而”相对,可见这里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4)句位分析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
5、起不同作用。如“也”,句末助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5)关照全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作用或表语气,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之”字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用于主谓结构,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在“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中作定语后置的标志。这两个“之”均为助词,只能从语法作用上把握。(6)分析搭配虚词跟其他句子成分的搭配关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如“以”字的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后面是名词、代词,“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如
6、兰亭集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以”与后面代词“之”构成介词结构,表原因;在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以”用在动词前,为连词表目的。(7)代入检验将判断出来的意义、用法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随堂精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1与例句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7、)例: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c此乃勇士也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
8、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bc d4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9、,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5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6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 bc d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
10、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方法点拨】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如“以”,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句中可以译为“用”(虚词),而在“皆以美于徐公”句中可以译为“认为”(实词)。2辨明用法一个文言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之”,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的两个“于”都作介词,但前一个“于”作“从”解,后一个“于”作“比”解。而相同的用法也可以用不同的文言虚词来表示,如“皆、悉、咸、举”都可以用来表示范围。归去来兮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
11、都是连词,在句中的用法也完全相同。3体察语气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这段话揭示了文言虚词在连缀文辞和表达语气方面的作用,而且还总结出文言虚词运用的一些规律。“夫”“惟”“盖”“故”表示发语,用在句首,“之”“而”“于”“以”用在句中,“乎”“哉”“矣”“也”用在句末,等等。4注意比较古今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有的沿用下来,古今用法一样,如“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有的用法发生变化,如“所以”,
12、在“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中表示原因,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表示“用来”的意思,这两种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中“所以”表示结果的用法不同。有的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文中起多种作用,可是在现代文中分别改用“在、向、到、对、同、比、被”等。还有的用法完全消失,如用作发语词的“夫”“盖”,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5注意特殊现象有的是合音词,即一个单音节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如“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焉”相当于“于之”“于是”,“叵”相当于“不可”,“盍”相当于“何不”等。有的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吾罪
13、也乎哉”等。有的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可是在现代汉语里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如“于是”,古义“于”是“在”,“是”是“这”,今义是一个词,用法同“就”;还有“可以”“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与现在用法不尽相同。【常看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集训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14、)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3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延伫乎吾将反(离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4乃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
15、壁之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5其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6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16、)()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7若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8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宋书·沈庆之传)()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9为为吾
17、子之将行也(殽之战)()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0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11也廉
18、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毋从俱死也(鸿门宴)()12以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秦亦不
19、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13因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不哀丧而求国,难;因乱以入,殆(国语·晋语二)()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14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而耻学于师(
20、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15与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16则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17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1、(季氏将伐颛臾)()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8之作师说以贻之(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宋何罪之有?(公输)()文言虚词学案与训练(答案)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
22、,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解析】“其”作主语、宾语、定语,是代词的用法;“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是副词的用法,表感叹、祈使、反问、推测等语气;“其其?”表选择问,是连词的用法;“其”还可以表假设,也是连词的用法。【答案】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代词,译为“其中”代词,译为“你的”代词,译为“那”或“我们”代词,译为“它的”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代词,译为“它们” (羊)代词,译为“那”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
23、或“可要”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只吃吃,饱饱口福。”狼说: “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随堂精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24、选自山海经)1与例句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c此乃勇士也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析】例句中“乃”是副词,就。a.代词,你的;b.就;c.判断词“是”;d.副词,竟然。【答案】b【参考译文】洪水滔天,鲧偷天帝的神土来阻挡洪水,没有等待天帝的命令。天帝派天神祝融在羽山郊外杀了鲧。鲧从肚子里生儿子禹。天帝于是命令大禹最后铺土来安定全国土地。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
25、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解析】b项的“为”是动词,译为“作、做”,其他三项中的“为”均为介词;a项的“为”译为“被”;c项的“为”出自项脊轩志,译为“对”。d项的“为”,译为“替、给”。【答案】b【参考译文】建中四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令李侃,不知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你,是本地县令。叛军来到就应当守卫县城,(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也是你的职分。你如果逃跑,那么谁还肯坚守呢!”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
26、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bc d【解析】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答案】b4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
27、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d与题干中“于”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 “比”。【答案】d【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
28、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5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b6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 bc d【
29、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是助词“的”。【答案】d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d“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答案】d【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
30、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方法点拨】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如“以”,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句中可以译为“用”(虚词),而在“皆以美于徐公”句中可以译为“认为”(实词)。2辨明用法一个文言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之”,可以作代词、助
31、词、动词。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的两个“于”都作介词,但前一个“于”作“从”解,后一个“于”作“比”解。而相同的用法也可以用不同的文言虚词来表示,如“皆、悉、咸、举”都可以用来表示范围。归去来兮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都是连词,在句中的用法也完全相同。3体察语气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这段话揭示了文言虚词在连缀文辞和表达语气方面的作用,而且还总结出文言虚词运用的一些
32、规律。“夫”“惟”“盖”“故”表示发语,用在句首,“之”“而”“于”“以”用在句中,“乎”“哉”“矣”“也”用在句末,等等。4注意比较古今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汉语中的虚词,有的沿用下来,古今用法一样,如“学然后知不足”中的“然后”。有的用法发生变化,如“所以”,在“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中表示原因,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表示“用来”的意思,这两种用法都与现代汉语中“所以”表示结果的用法不同。有的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文中起多种作用,可是在现代文中分别改用“在、向、到、对、同、比、被”等。还有的用法完全消失,如用作发语词的“夫”“盖”,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33、的“之”等,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5注意特殊现象有的是合音词,即一个单音节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如“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焉”相当于“于之”“于是”,“叵”相当于“不可”,“盍”相当于“何不”等。有的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吾罪也乎哉”等。有的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可是在现代汉语里变为一个双音节虚词,如“于是”,古义“于”是“在”,“是”是“这”,今义是一个词,用法同“就”;还有“可以”“从而”“其实”“虽然”等都与现在用法不尽相同。【常看清单】18个常见文言虚词集训1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连词,表示递
34、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2通“呵”,“喝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什么”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哪里”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副词,“怎么”副词,表程度深,“多么”3介词,相当于“于”,表示对象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吧”语气助词,表示句中停顿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或“呢”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4副词,表承接,“才”副词,表转折,“竟、却”表示
35、范围的限定,相当于“仅仅”“只”副词,表肯定,相当于“就是”“原来是”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5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语气助词,无义语气副词,表揣度副词,“岂,难道”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代词,表第三人称,“他”副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6副词,姑且副词,暂且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副词,表示另提一事,“再说”句首语气词,还有,表示进一层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连词,表让步,“尚且”7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们这些人”动词,“似、好像”代词,“这样”做定语,表领属,“你的”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场处置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湖北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交通法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A级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应用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技能测评手册专业技能人员考试全攻略
- 2025年行政复议局聘用制书记员岗位能力测试题目解析
- 公务员武汉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物流公司招聘经理岗位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
- 疯狂动物城完
- 文印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九年级物理第21章《信息的传递》全章课件
- 沂水县中小学教师考试真题题库
- 三菱电梯前景光电称重DTZZIII-M1调试说明
- 争分夺秒-团队拓展游戏
-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 申论范文 | 善用“加减乘除”答好为民服务“满意卷”
- 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方案
- 保险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羊场粪污及病死羊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