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_第1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_第2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_第3页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解释下列名词: ( 10分,每个 2 分)1、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 或者称为原始文字, 它是文字画经过长期发展而来, 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质的 飞跃。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的联系, 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 和意义。2、籀文: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 ,作为教授 学童之书, 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 叫籀文,即大篆字体。 也叫史籀大篆。3、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及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 子体系。 指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卜 辞,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4、钟鼎文: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 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5、隶定

2、: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 之为“隶古定” 。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 称为“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类型? 文字所属的类型, 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 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 判定他所属的类 型。 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 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 某些 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 所以汉字从其 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 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 “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 ,这 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因为从汉字字符的性质

3、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 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 所以汉字 从其所属类型看, 是意音文字。 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 因 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这种提法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 西洋人 认为的表意文字, 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 但我 们认为表意、 表音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西洋学者的 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 的理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 分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 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 殳书,

4、八曰隶书。 这八种字体, 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 大篆、小篆、 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 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 么?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殷商甲骨文、 商周金 文演变为小篆。特点是: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小篆形体正齐。 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 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特点是: 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 象 形意味淡薄, 符号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半变为 方折及横、 撇、捺等笔画。 这一阶段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 局已形成。 从隶书到楷书, 除用笔有

5、些变化, 字体结构基 本没有变化, 不再有波势挑法, 笔画横平竖直, 一般以顿笔 收笔。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 是什么? 隶书是在战国末期产生的, 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 的。秦地处宗周故地,文字较保守,但到战国后期,文字应 用越来越多,而隶书笔势圆转,费力费时,人们书写时,为 求快,多有草率急就之处, 久而久之, 形成所谓草篆。 其实, 其中所孕育的新字体就是隶书。 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 体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 使广大民众 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 并不是某个人独自创造的; 是民众 创造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意义:

6、 篆体演变成隶书, 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 要的变化。隶变的结果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 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 符号性大大加强 了。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情况是 什么?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 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 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 以后一直沿用, 既没有为乙词 造字,也没为甲词另造字。如, “我”、“而”。 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 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 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 “辟”、“戚”。 表示乙词意义的词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 而为乙词另造新字。如, “孰”、“莫”、“然”等。四、

7、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那种情况的假借?1、说 (悦) 属于由本字的假借2、耳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3、之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4、辟(劈)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5、辟(僻)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6、戚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7、止(只)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8、剥 属于有本字的假借9、蚤(早) 属于有本字的假借10、厌 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何 属于无本字的假借五、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本义, 如果属于分别字, 则说明属于那种情况的分别字。1、栗:本以为树名。 后来加形旁, 为其假借义造新字 “慄”。2、鲜:本义为一种鱼。借为“少”义,后为假借义造分别 字“赻”。3、采:本义为采摘。假借为色彩,后加形旁为本字造新字

8、“採”;又为假借义造新字“彩” 。4、竟:本义为乐曲终了。引申为“国界终了” ,即边境。后 加形旁为引申义造分别字“境” 。5、解:本义为分割动物的肢体。引申为“松懈” 。后加形旁 为引申义造分别字“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0分,每题 2 分)1、中华大字典给“奋”列出的一项意义: “振也,振去 尘也。”其中“振去尘”不能看作一个义位。因为归纳义位 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将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 即按语言义 来归纳义位。而“振去尘”是个言语义振去什么,是很 具体的言语义。2、“臭”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但不能因此而归纳为 两个义位。因为我们把词的每个意义称作义位, 气味分为香、

9、臭等不同气味, 这是事物本身的区分 (这种区分有的可以在 上下文中显示出来) ,而不是意义的区分,不能因此就分为 两个或几个义位。二、将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文中的很多单音词译成 现代汉语后成了双音词,举例说明: (20分,每题 10 分 )1、张仪是魏国人的后代,将去秦国游说,路过东周。门客 中有人对昭文君说: “魏国人张仪是一个人才,他将要去秦 国游说,希望你以礼待他。 ”昭文君见了张仪,并对他说: “听说你要到秦国去。 我的国家很小, 不足以留你。 即使你 西游,难道一定能遇上用你之人吗?你要是遇不到这样的 人, 请你为了我而回来吧, 我的国家虽然很小, 也请你和我 一同治理。”张

10、仪又回身走了, 向北拜了两拜。 张仪临行时, 昭文君送他并且帮助他, 到了秦国, 没多久, 秦惠王很高兴 就使之为相。周,是千乘之国,胜过了万乘之国,使秦王以 张艺为师,逢泽之会上,魏王曾为他驾车,韩王为其车右, 秦之名号至今令人不忘, 这是张仪的功劳。(吕氏春秋报 更) 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 如:将(将 要)、过(路过)、语(告诉)、秦(秦国)、虽(虽然) 、岂 (难道)、说(高兴)、力(力量、功劳)等。2、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他小时候很好学,广 览群书,擅长于文辞。二十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 冀州,和他交往的人多以为他是一个奇才。 并州的刺史高渥, 是

11、袁绍的外甥。 平素很有名, 他招纳四方游士, 世人很多都 归附了他。 仲长统拜访他, 高斡盛情款待他, 咨询当时的政 事。中长统对高斡: “你虽有雄志但无雄才,喜欢招纳人才 但不能选择任用人才,因此我以为你应以此为戒。 ”高斡一 向因名声好而很自夸, 他不接受中长统的话语, 仲长统于是就离开了。 没多久,高斡率领并州人反叛, 最后终于失败了。 并州、冀州的是人们都认为仲长统是个奇才。(后汉书仲长统列传)很多单音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变成了双音节词, 如:好(喜 欢)、学(学习)、赡(擅长)、青(青州) 、并(并州)、徐 (徐州)、冀(冀州)、甥(外甥)、素(平素)、择(选择)、 败(失败)、以(以

12、为、认为)等。三、指出下边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5 分,每题 1 分)1、寒暑:意义偏向“寒”,“暑”无义。2、动静:意义偏向“动”,“静”无义。3、公姥:意义偏向“姥”,“公”无义。4、作息:意义偏向“作”,“息”无义。5、寒温:意义偏向“寒”,“温”无义。四、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膺:胸,胸膛。 文:即纹 ,画花纹。 然:即“燃”,燃烧。的:箭靶子的中心 鼓:击鼓 假:借给:富裕充足。 度:估计 羁:绊马索,这里指约束薄:接近,迫近。 穷:彻底追究,即钻研。素:平常,平素。1、相信:2、伤心:3、当时: 时候。古:古:古:相互信任。今:信任 。4、由于:古:5、虽然:古:五、说明下列

13、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使心受到伤害。今:难过。 正当那个时候。今: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 凭借于。 今:即因为,表原因。即使这样,虽然这样。今:表转折的连词。以上各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一个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六、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的繁体字, 是不是一个词( 10分,每题 2 分)说明与它们表示的1、丑醜,它们不是一个词。支第二位。醜”指丑陋 ,“丑”指地2、表錶,它们不是一个词。外面、外表。錶”指钟表, “表”指3、制製,它们不是一个词。指制度、法制。製”指裁制衣服, “制”4、厂厰,它们不是一个词。石之崖。厰”指宽敞, “厂”指 山5、了瞭,它们不是一个词。

14、指完结。或作助词。瞭”指明白、懂的。 “了”七、写出与句中加线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它们之间的 关系:1、昏婚 是古今字关系,“昏”是本原字, “婚”是其区别 字。2、竟境是古今字关系,“竟”是本原字,“境”是其区别字。3、反返是古今字关系,“反”是本原字,“返”是其区别字。4、取娶是古今字关系,“取”是本原字,“娶”是其区别字。5、保堡是古今字关系,“保”是本原字,“堡”是其区别字。八、阅读古注,说明句中的假借字: (10分,每题 2 分)1、“务”是假借字。借“务”表示“侮” 。2、“生”是假借字。借“生”表示“性” 。3、“时”是假借字。借“时”表示“莳” 。4、“信”是假借字。借“信

15、”表示“伸” 。九、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这些字后来在字形 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0 分,每题 2 分)1、知:智慧。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智”。2、要:腰身。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腰”。3、说:高兴。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悦”。4、弟:尊重兄长。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悌”。5、辟:法度。后来在此义上加形旁,造新字“避”。十、下面几句话中的 “鄙” 是什么意思?在意义上有什么联 系?1、鄙:边邑。 2、鄙:朴鄙,指民风淳朴。 3、鄙:见识短 浅。 4、鄙:鄙视,瞧不起。一、填空( 20 分)1、判断句谓语,状语。 2、第三。 3、数,单数和复数 4、 述宾结

16、构。 5、 “有”。6、状语。 7、及物动词。 8、句首语 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 9、动态变化。 10、词序, 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 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11、 连词。 12、词类活用、语序、被动句。二、名词解释: 1、意动动词:是及物动词的小类,它的语义特征是认为宾 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认为宾语是某类人或事物。 它都是由名词 或形容词活用而成的动词, 不可能是本原属于动词词类的动 词。意动动词所带的宾语称为意动宾语。2、无定代词:有“或”和“莫” 。这是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 指示代词, 没有确定的指代对象, “或”是肯定的, 意为“有 的”“有人”“某人”;“莫” 是否定的,

17、 意为“没有什么”“没 有人”。它只能作主语。 “或”单用一般都是指人; “莫”单 用一般指人,表示广泛的否定。3、表敬副词:它是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副词,一般都是从 动词虚化而来的。 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敬意有两种方式, 一 种是用敬辞向对方表达敬意, 另一种是用谦辞表示自谦, 这 是间接向听话人表达敬意的方式。4、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由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 者或受事者, 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 “提取” 了原 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5、自指: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 ,只是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 ,不再是一个陈述。三、问答题( 30 分) 1、举例说明判断性质形容

18、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1)形容词后带有宾语: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形容 词后面有宾语说明它活用作动词了。(2)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代词是不受别的词修饰的,形 容在代词前, 只能构成述宾结构, 由此可判断出这个形容词 活用作动词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一一“以 为奇”义。( 3)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助词“所”经常与动 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行为的对象,因此“所”字后面 的形容词,也就活用作动词了。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一一“认为高的” 义。( 4)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能” “可”“足”等后面,活用 为动词: 因为助动词一般只修饰动词,所以, 可判断出它后

19、面的受它修饰的形容词也就活用作动词了。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使 贫”。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一一“枯竭” 义。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一一“成为显贵” 义。2、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之” 是一个很特殊的连词, 只之大致能相当于现代汉语里 的“的”,但二者有明显的差别, “的”总是粘着于其他成分, 是定语的后附性成分,而“之”是介接性的,总是插在定语 和中心语之间。也就是说,连词“之”的语法分布是“定语 +之+中心语”。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 而助词“之”的语法分布是“主语 +之+谓语”。“之”字结 构是指

20、称化的主谓结构, 它不会提取与谓语核心动词相关的 成分,只是表示原主谓结构自身事物化、 事件化, 因而“之” 字结构都是自指的,它的语法性质是谓词性的。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3、举例说明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 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如:陈胜者邮电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 达的人或事物,如: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3)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式的人或事物一样,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4)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

21、系,即说话人 把复杂的表达式内容,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求达到 强烈确认的表达效果,如: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5)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养生主)4、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 是被动意义:( 1)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却是一个非指 人的名词,那么,这个句子是被动句,如“草犹不可除” , 动词“除”表示人有意识的动作,而主语“草”是一个非指 人的名词,所以句子是被动意义。( 2)谓语是及物动词,从表面上看主语也可以认为是这个 及物动词所表示

22、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但是谓语动词后没有 宾语, 并且也无法补出宾语, 在这种情况下, 句子是被动意 义,如“文王拘” “屈原放逐” , “拘”和“放逐”都是及物 动词,主语“文王” “屈原”脱离具体语境也可以认为是动 作行为的发出者。 但是两个句子动词后都没有宾语, 并且在 具体语境中也无法补出宾语,因此, “文王”和“屈原”只 能是受事主语,两个句子都表达被动意义。( 3)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 主语所表达自身的一部分,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又是对主 语不利的,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如“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中,“孙子膑脚”是主动宾完备的句子, 宾语“脚” 是

23、主语“孙子”的一部分, “膑”是刑罚动词,表示对孙子 不利,孙子不可能对自己施以“膑”刑,所以句子是表示被 动意义的。以上所列的三项识别标准不是绝对的,各自都有一些例外, 但这三项标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绝大部分无标记的被动 句。5、举例说明介宾结构作状语的单句的类型。 有三类:(1)介宾结构表示原因,如:左右以君同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上例介词 “以”连同后面的谓词性成分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表示原因,整个句子是单句。( 2)介宾结构表示假设条件,如: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孟子梁惠王 上) 上例的“若”有人认为是连词,它连接的是假设条件分句。 本教材把它处理为

24、介词, 这个介词同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一起 构成介宾结构, 作状语, 修饰句法核心, 因而整个句子不是 复句而是单句。( 3)介宾结构表示让步条件,如: 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左传定公元年) 上例的 “纵” 意思是“即使”“虽然”,一般认为是让步连词, 连接让步分句。本教材把它处理为介词, “纵”同后面的谓 词性成分一起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修饰句法核心。四、分析题( 40 分)1、指出下文中的于、以、其、所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 或作用是什么?(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引介与事对象。 (2)敢以烦执事:介词,引介凭借(文中省略“之亡 郑这件事” )越国以鄙远:连词,连接两个谓词性成

25、分“越国” 、“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亡郑” 、“陪 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引介凭借(文中省略“之郑国”) 阙秦以利晋:连词,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阙秦” 、“利晋” ( 3)君知其难也:代词,其 +名词“难处” 共其乏困:代词,其 +名词“馆舍和资粮的不足”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其 +名词“西面边界”( 4)君亦无所害:所:助词, “所害”是转指化的结构,语 义为“害的东西” ,这个偏正结构的中心语是动词的宾语, 定语就是动词本身。君之所知也:所:助词, “所知”是转指化的结构,语义为 “知的东西” ,这个偏正结构的中心语是动词的宾语,定语 就是动词本身。2、

26、指出下文中的“之、者”的用法,是什么词,意义或作 用是什么?( 1)诚有百姓者:代词, “名词 + 者”。(2)故以羊易之也:代词,代指“牛”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助词,“百姓之以王为爱” 即为“主语 +之+谓语”格式( 4)彼恶知之:代词,那件事 (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代词,代指“牛” 。( 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助词,“百姓之谓我爱” 即为“主 语+之+谓语”格式( 7)君子之于禽兽也:助词, “君子之于禽兽”即为“主语 +之+谓语”格式3、指出下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1)凡吏于土者:助词, “者”字结构发生转指,指“在地 方上做官的人” ,表示施事,句中做

27、主语。( 2)凡民之食于土者: 助词, “者”字结构发生转指, 指“靠 种田吃饭的人” ,表示施事,句中做主语。( 3)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助词, “者”字结 构发生自指;指“受其直,怠其事”这种情况,谓词性成分 自身事物化、事件化,句中做主语。( 4)有达于理者:助词, “者”字结构发生转指,指“有明 白这个道理的人” ,表示施事,句中做主语。4、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和功能。( 1)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 见骜于民:被动句:固见负于世,必见骜于民,构成“见+及物动词 +于+施事”组合,靠介词“于”来引介施事者。(2)法者,所以爱民也;礼

28、者,所以便事也:判断句:用“者,也”构成。二、解释下列名词( 20 分,每题 2 分) 1、音类:指分析出的语音单位。汉语里的音节是天然的独 立单位, 音韵学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对音节以下的单位, 即音 节内部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 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 韵头、 韵腹、韵尾、 声调五种成分, 音位也主要指这些单位及其组 合。2、韵目: 韵的构成成分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韵的 名称叫韵目。3、反切:这是我国古代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 音的一种方法。其形式为: X , AB 反或 X, AB 切。其原理 是: 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 声调相结合, 组 成被切字的读音。 其前提是

29、: 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 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4、韵书:韵书是专门的音韵著作,是以分韵和注音为功能 的工具书, 也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主要依据。 它的优点 是完整地记录一个语音系统, 划分声、 调、韵内的同音字组, 并且每部书的编纂时间大体明确。 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 排体力上有所不同, 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不同。 现存最早 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 。5、等韵图:简称韵图,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约 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 盛行于宋元明清。 宋元为前期, 明清 为后期, 都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 来展示汉 语的音节结构。6、韵基: 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中,把“韵腹 + 韵尾”看 成一个单位,人们把这个单位称为韵基。7、韵部: 以韵基为标准, 把韵腹、 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 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称为韵部。8、小韵: 中古韵书中的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 一韵之内 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为小韵。9、韵摄: 韵尾相同, 韵腹相近的几个韵系被归为更大的单 位,这样的单位在最早的韵图里叫“转” ,在稍晚一些的韵 图里叫“摄” 。10、字母 古人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声母的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