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_第1页
碗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_第2页
碗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_第3页
碗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_第4页
碗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碗扣式脚手架结构设计计算1基本设计规定:1.1本规范的结构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及冷弯薄壁型 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等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 限状态设计法,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1.2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应保证整体结构形成几何不变体系,以结构计算简图”为依据进行结构计算。脚手架立、横、斜杆组成的节点视为铰接”。1.3脚手架立、横杆构成网格体系几何不变条件应保证(满足)网格的每层有一根 斜杆(图1.3)。图1.3网络结构几何不变条件1.4模板支撑架(满堂架)

2、几何不变条件应保证(是)沿立杆轴线(包括平面X、y两个方向)的每行每列网格结构竖向每层有一根斜杆(图1.4),也可采用侧面增加链杆与结构柱、墙相连(图 1.4-1所示)或采用格构柱法(图1.4-2)。13 / 12图1.4满堂架几何不变体系P图1.41侧面增加支撑链杆法 图1.4-2格构柱法1.5双排脚手架沿纵轴x方向形成两片网格结构的几何不变条件可采用每层设一根斜杆(图1.5),在y轴方向应与连墙件支撑作用共同分析:1当两立杆间无斜杆时(图1.5a),立杆的计算长度10等于拉墙件间垂直 距离;2当两立杆间增设斜杆(图1.5 b)则其立杆计算长度10等于立杆节点间的 距离。3无拉墙件立杆应在拉

3、墙件标高处增设水平斜杆, 使内外大横杆间形成水平 桁架(图1.5A A剖面)。图1.5双排外脚手架结构计算简图1.6双排脚手架无风荷载时,立杆一般按承受垂直荷载计算,当有风荷载时按 压弯构件计算。1.7当横杆承受非节点荷载时,应进行抗弯强度计算,当风荷载较大时应验算 连接斜杆两端扣件的承载力;1.8所有杆件长细比 k= 10 /i不得大于250。1.9当杆件变形有控制要求时,应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其变形。1.10脚手架不挂密目网时,可不进行风荷载计算;当脚手架采用密目安全网或 其他方法封闭时,则应按挡风面积进行计算。2施工设计2.1 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 说明所服务对象的

4、主要情况, 外脚手架应说明所建主体结构高 度,平面形状及尺寸;模板支撑架应按平面图说明标准楼层的梁板结构。2 架体结构设计和计算:第一步:制定方案;第二步:荷载计算;第三步:最不利位置立杆、横杆、斜杆强度验算,连墙件及基础强度验 算;第四步:绘制架体结构计算图(平、立、剖)。3 确定各个部位斜杆的连接措施及要求,模板支撑架应绘制顶端节点构造 图;4 说明结构施工流水步骤,编制构配件用料表及供应计划;5 架体搭设,使用和拆除方法;6 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2.2 架体的构造设计尚应符合本规范第六章的有关规定。3 双排脚手架的结构计算3.1 无风荷载时,单肢立杆承载力计算1 立杆轴向力按下式计算

5、:N = 1.2 (Ngi+Ng2)+1.4 艺N( 3.1- 1)式中:Ng1 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m2 );NG2 脚手板及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KN/m2 );工Ni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分双排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两种情况( KN/m2 )。2 单肢立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NK© A f( 3.1 2)式中:A 立杆横截面积;©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按细长比查本规范附录C;f 钢材强度设计值,查本规范附录 B表B2。3.2 组合风荷载时单肢立杆承载力计算:1 风荷载对立杆产生弯矩按下式计算:Mw = 1.4 a l02 WK / 10(

6、 3.21)式中:Mw 单肢立杆弯矩(KNm);a 立杆纵矩( m);Wk 风荷载标准值( KN /m2);l0 立杆计算长度( m);2 单肢立杆轴向力按下式计算:Nw=1.2 ( Ngi+ NG2)+0.9 X 1.4 UN( 3.2- 2 )3 立杆压弯强度按下式计算:Nw/ A+ 0.9 H 丫(1- 0.8Nw/Ne) Kf ( 3.2-3 )式中:B 有效弯矩系数,采用1.0;丫一一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钢管截面为1.15;W 立杆截面模量;Ne 欧拉临界力,NE=n 2EA/入(E为材料弹性模量,:为压杆长细 比)。3.3 连墙件计算1 在风荷载作用下连墙件的轴向力应按下式计算:Nc

7、=1.4 Wk Li Hi( 3.3 1)式中:Nc 风荷载作用下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L1、H1 连墙件竖向及水平间距(m)。2 连墙件强度及稳定应按下式计算:Nc+ No 三,Acf( 3.3 2 )式中: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取3KN ;Ac连墙件的毛截面积(mm2);3 当采用钢管扣件连接时应验算其抗滑承载力。4 双排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4.1 双排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 最不利立杆的单肢承载力(应为立杆最下段);2 施工荷载及层数及脚手板铺设层数;3立杆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及横杆的步距;4拉墙件间距;5风荷载等的影响。4.2最不利立杆的单

8、肢承载力的计算,应根据 1.5条的两种情况确定最不利单 肢立杆的计算长度;确定单肢立杆承载能力:N w© Af4.3计算立杆的轴向力,根据施工条件确定荷载等级和层数以及脚手板的层数, 计算立杆的轴向力(图4.3)。1i1ili图4.3搭设高度计算图1脚手板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层数m;脚手板自重载荷 G2NG2=m GzXab/ 2( 4.3- 1)2施工荷载:层数n;施工荷载 Q3。.Noi=n Q3Xab/2( 4.3-2)4.4计算每步脚手架自重Ng i = ht i + 0.5 t2+t 3+t 4( 4.4)式中:h步距(m);t i 立杆每米重量(KN);t 2廊道横杆

9、单件重量(KN);t 3纵向横杆单件重量(KN);t 4内外立杆间斜杆或十字撑重量(KN )。4.5 搭设高度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按下式计算:H= N s-( 1.2NQ2 k+ 1.4Nqk) h/ 1.2Nqi( 4.5)式中:Ns 单肢立杆承载力,按(3.12)式计算。组合风荷载时的 H 值应按( 3.23)立杆压弯公式验算。5 地基承载力计算1 立杆最小底面积的计算Ag = N / fg( 1)式中: Ag 支撑单肢立杆底座面积( m2);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按地勘报告选用,当地基为回填土时乘以地基承载系数2 当地基为岩石或混凝土时, 可不进行计算, 但应保证立杆底座与基底均

10、匀传 递荷载。3 当地基为回填土时, 必须分层夯实, 并应考虑雨水渗透的影响。 地基承载系数:对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 0.4;对粘土应取 0.5。4 当脚手架搭设在结构的楼板、 挑台上时, 立杆底座应铺设垫板, 并应对楼板 或挑台等的承载力进行验算。6 模板支撑架计算6.1 单肢立杆承载力的计算1 单肢立杆轴向力计算公式N = 1.2Q i + 1.4 (Q3 +Q4) x Ly +1.2 Q2V( 6.1 1)式中:Lx、 Ly单肢立杆纵向及横向间距(m);V Lx、 Ly段的混凝土体积(m3)。2 单肢立杆承载力计算公式同(3.12)。6.2 横杆承载力及挠度计算1 当横杆支撑梁时(图

11、 6.2),横杆弯矩按下式计算:应对横杆进行抗弯强度计算, 可将作用在横杆上的均布荷载转化为两集中荷载P。横杆弯矩按下式计算:M = Pc C( 6.2- 1)式中: M 横杆弯矩( KN m);Pc- 梁砼重量及模板重量的 12;C 梁边至立杆之间距离。2 横杆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M /W < f( 6.2-2)式中: W- 钢管的截面模量。图6.2横杆弯矩计算简图3横杆的挠度应符合下式规定:口“工卩芒4/) < U(5. 6.3-3)2AEI式中:Uax横杆的最大挠度;U 容许挠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6.3碗扣节点承载力按下式验算:Pc < Q( 6.3)式中:Qb 下碗扣抗剪强度设计值,取 60KN。6.4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8米并有风荷载作用时,应对斜杆内力进行计算, 并验算连接扣件的抗滑能力(图6.4)。屮卩JIpI I i I I I性im图6.4斜杆内力计算简图1当对架体内力计算时将风荷载化解为每一结点的集中荷载W ;2W在立杆及斜杆中产生的内力WV、Ws按下式计算:WW(5. 6.-2-1)aWf 二'-''W(5 6. 4 2-2)3自上而下叠加斜杆最大内力为 工nWs,验算斜杆两端连接扣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