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_第1页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_第2页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_第3页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体现    论文 关键词天人合一;吉祥图案;题材美;意境美论文摘要“天人合一”作为 中国 古代美学观的主导思想,渗透到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多方位、多层次中,它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念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如“鸳鸯戏水”、“吉祥如意”、“鹤寿延年”、“年年有余”等,充分展示了传统吉祥图案回归 自然 的题材美、意境美、造型关,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关,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人合一”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核心,即视天道

2、与人道、天与人、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可以达到本质上的统一与协调。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 发展 演变为“天人感应”论,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观的是宋代 哲学 家张载,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样强调天人以类相合。张载提出“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惑,所谓性即天道也。”中国先贤们多有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阐发,虽表述不尽相同,但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合一观点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即充分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精神

3、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在其 历史 发展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第二,自然界有其普遍的 规律 ,人类应当服从这一规律;第三,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相一致的;第四,人生的理想即是天人协调和有机统一。从 现代 社会的和谐发展角度来看,“天人合一”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与协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审美层面上来讲,它启示与人的至真、至善、至美,追求人与自然相互渗透、融合、完美合一的 艺术 境界。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幸福美满

4、,专门为营造吉祥氛围而创造的装饰造型艺术;它源于远古图腾,始于商周,发展完善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以求生、趋利、避害为主题,表达了人们驱除邪恶、灾害,追求吉祥、幸福,希望健康、长寿、兴旺、发达等美好愿望,蕴涵着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天”即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概括起来即为从最初对自然的崇拜到主张自然与人和谐共处。这一认识的演化过程也正是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演变过程,即由上古时代对神的膜拜演化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及其真谛的追寻。一个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吉祥图案是中国祈吉纳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其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吉祥图案

5、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对吉祥图案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美学观念的主导思想,渗透到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多方位、多层次中,如“鸳鸯戏水”、“吉祥如意”、“鹤寿延年”、“年年有余”等,就充分显示了传统吉祥图案回归自然的题材美、意境美、造型美,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深厚的文化底蕴。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说:“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向中国古代一样的亲和关系。”这种升华到哲学高度的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

6、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其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理念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以下结合“天人合一”审美观从内容题材、传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作一探索。 一、“天人合一”审美思想在吉祥图案内容题材中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的自然生命与宇宙万物是亲善和谐的关系。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也正是从人与  自然亲和的生态关系中去寻找美,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人们追求真善美、企盼平安幸福、吉祥如意的主题,寄托着人们对理想生活境界的渴望与向往。重视对主体、客体生命精神的表达,其创作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天地间的山水草

7、木、鸟兽鱼虫、人物、传说故事等皆可人画,归纳起来主要以植物、动物、人物为主。    植物题材以花卉为主要创作内容,通常会打破其自然规律或生态习性,将不同季节、不同时空的不同植物组织在同一画面中,演奏出一首和谐优美的乐章。例如,梅、兰、竹、菊,虽同为植物,但却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及花开季节。在吉祥图案中可以将它们时空错位,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称之为“四君子”。再比如,将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组织在同一画面中,冲破时空界限,象征四季祥和,平安富贵,充分体现了物与物、人与物及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相伴相存的亲和关系,同时也是传统美学强调的主客体完美

8、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天下之大和的人文思想的集中体现;有时还会通过变形的手法,将植物塑造成理想化的形象。例如,中国人心中的理想之花宝相花是将荷花的挺括、牡丹花的饱满、菊花的丰富等多种植物的局部美好形象经过艺术加工综合演变而来,圆满的外形和层层叠叠的花瓣组成了富贵之花宝相花的花形,表达了中国传统意识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境界及求全求美的美学观念。    动物题材常以龙凤、鸳鸯、鱼、蝴蝶、喜鹊、麒麟等为内容来源,这些由多种形象组合在一起的动物或吉祥或凶恶,在人们求全求美的传统美学观念的演绎下,摆脱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按照艺术家的自我愿望解体重构,这种全新的形象本身就是和

9、谐统一的体现。其中龙、凤的形象尤为典型,如,最具代表性的龙的形象是由牛头、鹿角、蟒身、虎齿、鱼鳞、鹰爪等多种动物最雄美的部分复合而成。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龙聚多种象征意义于一身:勇猛,威武,神圣,吉祥,喜庆等等,它能播云降雨,驱邪降妖,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在远古时代被视为神鸟的凤是古代人们理想中的保护神,其形象由锦鸡、鸳鸯、大鹏、仙鹤、鹦鹉、孔雀等动物的局部,经过重构逐渐完美演变而来。民间传说中凤是能带给人幸福、吉祥的瑞鸟,是喜庆、和平的象征。龙凤的吉祥图案丰富多彩,有“凤凰牡丹”、“凤栖梧桐”、“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等,这种把自然界动物人性化、理想化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人们注重对生命价值

10、及境界的关注与追寻,进而从本质上把握宇宙万物的生命精神,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进行审美的。    人物题材通常采用人物与动物或植物相结合,人物形象多数来源于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经过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重新组合演绎和谐统一于同一画面中,以表达人们心中的理想和愿望。例如,“八仙庆寿”,图案以八位仙人相聚一起把酒祝寿为内容,画面中八位仙人和谐相处,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再如,“和合如意”、“青梅竹马”、“三星高照”等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之美。这种艺术创作的方式正是“天人合一”审美观念的具体表现,借助客观对象运用寓意、联想、拟人的创作手法表达自

11、我的审美情趣,寓情于物、情景交融。二、“天人合一”审美思想在吉祥图案传达方式中的体现    传统吉祥图案不仅通过吉祥的题材内容表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还以谐音、象征、寓意等传达方式表达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祈福择吉”的处世哲学。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案,不仅因为它的外形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在于这些传统图案中蕴藏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具有深刻的内涵之美,包容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万物乃至社会各个层面的认知;其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只是源生于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案,经过时

12、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这是以人情观物态,把自然现象理想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思维方式。强调主客体的完美融合,运用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表达着天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平等和谐的文化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和托物言志、以形传神美学观对传统吉祥图案传达方式的影响。    以谐音为媒介表达图案吉祥的象征意义,是吉祥图案创作过程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根据生活中事物与画面中被表现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发音,使两种毫无联系的物象之间构建起独特的文化关联,以委婉含蓄的方式传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六合同春”,图案由鹿、鹤、松

13、树、花卉等事物组合,鹿是陆的谐音,即六;鹤为合的谐音;松树与花卉寓意春;“六合”指天、地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泛指天下;“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万物生机勃勃。这种将自然万物通过图文以象征、谐音、寓意的手法使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现天地之大“和”的形式,正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吉祥图案中的体现。“福寿双全”图案由蝙蝠、桃和双钱组成,“蝙蝠”与“福”谐音;“钱”为“全”的谐音;“桃”象征长寿,图案象征人们希望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和健康长寿的身体。再比如“喜上眉梢”,两只喜鹊站立在梅花枝头,两只喜鹊取双喜之意;梅与眉谐音;图案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万象升平”象征国泰民安、百业兴

14、旺、国富民强。“岁岁平安”取“穗”、“瓶”的谐音,寓意人们祝愿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这些主观的将文化形象与视觉物象的谐音巧妙结合的传达方式,冲破了时空概念和理性的束缚,体现了外在的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相互融合、渗透,主客完美统一的最高审美境界。    人们在强调吉祥图案题材内容平安祥和的同时,也赋予它吉祥的象征寓意,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艺术家在创作图案的过程中,将自然现象拟人化、理想化,借助象征寓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天、地、人和谐平等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和托物言志、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真、善、美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是吉祥图案设计的精髓所在。如,

15、“松鹤延年”,图案以鹤和松树为主要形象。松象征长寿及有志、有节。松鹤延年既象征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的寓意;再如,“福禄寿喜”、“早生贵子”、“平安如意”等,这些吉祥图案都是运用象征寓意手法的成功范例,把人的思想、情感与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在“天人合一”审美思想影响下,人们能够通过这些以自然万物为题材的理想化了的图案与某种事物联系起来,传达信念,借物抒情,意在表达人类社会的和谐,反映了人们对待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使吉祥图案的外部形态在内在精神的指导下,显现出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以独特的象征寓意的表达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进行了精彩阐

16、释。 转贴于 三、“天人合一”审美思想在吉祥图案构成形式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审美思想也深深渗透到传统吉祥图案的构成形式之中。吉祥图案的题材内容以 自然 万物为原料,在对这些具象事物进行造型的过程中,往往以创作主体的思想为主导,依据视觉需要进行“神似而形不似”的自由编排。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总是在审美效果上创造和谐统一之美,强调亲和自然之意,突显吉祥图案的整体氛围和变化统一的形式美,它像一首优美的乐曲,题材内容就是这首乐曲的序曲,主旋律则由构图、造型、色彩逐渐展开,其吉祥寓意可视作乐曲的最强音,也是乐曲的高潮。  

17、0; 1、求全求满的构图形式    “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强调主客体完美统一的整体意识,认为万事万物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吉祥图案是审美意识外在的物化表现形式,构图形式大多以圆和方为主,追求饱满的构图和合理恰当的布局,体现了求全求满的传统审美理念。如,“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均采用圆形的构图,而“年年有余”、“竹报平安”等年画类的吉祥图案均以方形为构图形式,这种或圆或方的结构模式在有限的空间中展露出形式规则的和谐美。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应用广泛的取自 中国 古老图案太极图的构图形式,又称s形构图,它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纺轮中,表示“阴阳相合化

18、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 哲学 观,如民间用于织绣中的双蝴蝶图案、双鱼图案,由两只蝴蝶对飞、两条鱼对游组成,此种形式又叫“喜相逢”。采用这种构图的内容有龙、凤以及各种植物,其形式特点是在圆形构图中表现成双成对的两个形象,呈s形相互对置,既飘逸舒展,又互相制约,形成了类似太极图的构图模式。旋转的形式结构既体现出“对立统一”的美学法则,又极具韵律之美,使图案的画面布局和谐统一,传达出圆满、完整的审美理想。雷圭元先生说:“中国图案设计是用方圆变幻来创造形式美”,这说明方、圆是吉祥图案基本的结构形式,在方、圆基础上的对称、均衡、节奏、反复、连续等形式,使吉祥图案的构图丰富多彩,为人们带来千变万化的视觉

19、盛宴。    2、变化统一的造型    吉祥图案的纹样造型大多以动植物及人物为主,在“天人合一”的深厚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审美理念影响下,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典型的地域特征。图案的造型十分注重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祥禽瑞兽,树木花卉,和善的人物等相互衬托,既体现着各自的价值,又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运用虚实、疏密、聚散等美学法则,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求一种平衡,既要做到整体统一,又要局部有变化,且局部变化需服从整体,这不仅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更突显出自然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也是将“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图案造型之

20、中的一种表现。如“仙桃祝寿”, 艺术 家以刚柔结合的线条,左右舞动的笔锋,疏密有致地勾勒出极富动感的造型。其中,桃树的枝干用粗犷的折线缠绕向上,以流畅洗练的曲线将饱满硕大的寿桃均衡地围绕在枝干的左右,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造型使画面呈现出整齐、圆满的平衡美。设计者通常以回归自然的心态表现吉祥图案的造型,主张以整体为美。一方面是充分运用对称、均衡、节奏、重复、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创造一种质朴、恬淡的自然美,另一方面又非常讲究借助比拟、谐音、象征、寓意等传达方式,将自然万物予以人格化的同化,注重体现生命的价值,表现平安、吉祥的人文形式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造型美,创造出造型与吉祥寓

21、意完美结合的图案形式。    3、祥瑞吉利的色彩    传统吉祥图案中色彩的运用受我国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及民族审美意识的制约。大多数图案的设色都表达了祥瑞吉利的观念,强调主观性及色彩的象征寓意,呈现出和谐统一,至善至美的视觉美感。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和漫长的审美历程中感悟色彩的情感,并由此产生了心理沉淀, 总结 出“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本色相,被中国古代视为“正色”,并暗含了祥瑞吉利的意义。在这里,色彩已不仅仅是一种物理性的现象,而演变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比附和观念性的阐释,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理念,在图案的设色上主张视觉联想,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寓意满足人们渴望平安富贵、吉祥如意的心理。诸如“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与绿搭配,表示大吉大利;黄色表示丰收等等,将自然中的色彩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