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SCDMA终端_第1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SCDMA终端_第2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SCDMA终端_第3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SCDMA终端_第4页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SCDMA终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scdma 终端终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专家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试验专家组2001.82前言前言本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证第三代 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网能正常运行,为方便运营者的管理,以及为实现 td-scdma 系统移动台的开发生产提供依据,技术指标主要依据 cwts td-scdma 系列规范和 3gpp td-scdma 系列规范中的规定,并根据 td-scdma 发展情况编写的。3目录1 范围范围 .5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53 术语和缩略语术语和缩略语 .64 移动台的功能移动台的功能 .84.1 必备

2、功能.84.1.1 显示功能.84.1.2 拨号功能.84.1.3 存储功能.94.1.4 切换功能.94.1.5 其它功能.94.2 可选功能.94.2.1 显示功能.94.2.2 拨号功能.94.2.3 存储功能.94.2.4 td-scdma/gsm 双模终端 .104.2.5 其它功能.105 移动台的分类和功率等级移动台的分类和功率等级 .105.1 移动台的分类.105.2 移动台的功率等级.106 业务业务 .116.1 必选业务.116.2 可选业务.127 接口接口 .127.1 空中接口(uu) .127.2 uicc-me 接口.128 性能指标要求性能指标要求 .128

3、.1 接收机指标要求.128.1.1 频率要求.128.1.2 同步性能要求.138.1.3 接收机性能.138.2 发信机指标要求.158.2.1 频率要求.158.2.2 调制要求.168.2.3 rf 输出功率要求.168.2.4 射频频谱辐射特性.178.2.5 发送互调.198.3 电磁兼容性测试.1949 环境要求环境要求.199.1 温度和湿度(可选).199.2 大气压力.209.3 抗振动能力.2010 移动台的功耗及电源要求(可选)移动台的功耗及电源要求(可选).2051 范围范围本规范规定了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的基本性能和指标要求,为保证 td-

4、scdma 移动通信系统网能正常运行,为便于运营部门管理,本规范书对 td-scdma 系统终端设备的等级、类别、功能、性能指标、环境要求等各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本规范适用于 td-scdma 系统终端设备的生产、开发和运营维护。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试验网中,td-scdma 制式将分两个步骤进行试验。第一步骤:基于 gsm 核心网技术的 td-scdma 系统,即采用 td-scdma 的无线接入网络,接入到 gsm 协议的核心网中(可以是传统 gsm 设备,也可以是以 ip 核心交换机为构架的支持 gsm 协议的设备) ;第二步骤:基于 ura tdd 方式的 td-scdma 系统,即采用

5、td-scdma 的 utran 系统,接入到 3g 协议的核心网中。本标准主要适用于 td-scdma 试验网第一步骤的方案的终端部分。2 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在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规范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规范引用标准:1 cwts:ts c401(2000-9)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2 cwts ts c402(2000-9) “node b,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3

6、cwts ts c403 “rf parameters in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4 cwts ts c404 “ue and bts emc”5 cwts ts c101(2000-9)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6 cwts ts c102(2000-9) “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7

7、cwts ts c103(2000-9)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8 cwts ts c104(2000-9)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9 cwts ts c105(2000-9)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description”10 cwts ts c106(2000-9) “physical layer -measurements”11 cwts tsm 01.04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12 cwts tsm 03.22 “functions related

8、 to user equipment (ue) in idle mode and group receive mode”13 cwts tsm 03.60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service description”14 cwts tsm 03.64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overall description of the gprs 6radio interface”15 cwts tsm 04.03 “user equipment-base station system (ue -

9、 bss) interface channel structures and access capabilities”16 cwts tsm 04.04 “layer 1 general requirements”17 cwts tsm 04.05 “data link (dl) layer general aspects”18 cwts tsm 04.06 “user equipment - base station system (ue - bss) interface; data link (dl) layer specification“16 cwts tsm 04.08 “mobil

10、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19 cwts tsm 04.11 “point-to-point (pp)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support on mobile radio interface”20 cwts tsm 04.12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ll broadcast (smscb) support on the mobile radio interface”21 cwts tsm 04.60 “contains procedures for radio link con

11、trol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rlc/mac) of packet data physical channels”22 cwts tsm 05.02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on the radio path”23 cwts tsm 05.03 “channel coding”24 cwts tsm 05.04 “modulation”25 cwts tsm 05.05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26 cwts tsm 05.08 “radio subsystem link

12、control”27 cwts tsm 05.10 “radio subsystem synchronization”28 itu-r sm.329-829 etsi en 200 938(1999-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data link (dl) layer general aspects30 etsi en 200 938(1998-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 station - base s

13、tation system(ms - bss) interface data link (dl) layer specification.31 etsi ts101 351(1999-0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general packet radio”32 service (gprs) “mobile station -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ms-sgsn)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layer specification”33 etsi t

14、s101 297(1999-8)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sub-network dependent convergence protocol (sndcp)”34 etsi ts100 946(1999-8) “radio link protocol (rlp) for data and telematic services on the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system (ms - bss) interface and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

15、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3 术语和缩略语术语和缩略语apn接入点名aoc计费通知auc鉴权中心bs基站bsce基于 gsm 核心网的 td-scdma bsc7bss基站子系统btsc基于 gsm 核心网的 td-scdma btscdma码分多址接入cfb遇忙呼叫前转cfnr移动台不可及呼叫前转cfu无条件呼叫前转cn核心网cug闭合用户群cw呼叫等待cw连续波dns域名服务器dwpts下行导频时隙eir设备识别服务器fdd频分双工ggsngprs 网关支持节点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sm全球移动系统gtpgprs 隧道协议imsi

16、国际移动用户识别lai位置区识别map移动应用部分me移动设备mpty多方呼叫ms移动台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rn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t移动终端nch通知信道o&m操作与维护osa开放业务体系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rai路由区识别rlc无线链路控制ru资源单元scp业务控制点sgsngprs 服务支持节点sim用户识别模块sms短消息业务sp信令点8ssp业务交换点stp信令转接点tdd时分双工tdma时分多址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msi移动用户临时识别码ts时隙ue用户设备uppts上行导频时隙ussd非结构化的补充业务数据vlr拜访位置寄存期vpn虚拟专用网wap无线

17、应用协议4 移动台的功能移动台的功能移动台的功能分为两类:必备功能可选功能必备功能是指移动台必须具备的功能;可选功能是由厂家自己决定的,但必须保证对网络和其它移动台不造成影响。4.1 必备功能必备功能4.1.1 显示功能显示功能被叫号码的输入和显示;短消息指示;自动漫游指示,自动业务区提示;主叫号码识别显示;自检故障指示;业务提示;4.1.2 拨号功能拨号功能移动台的基本键包括:123456789*0#厂家还可根据需要定义其它功能键。移动台应具有以下的拨号功能:自动重拨和应答;9紧急呼叫;4.1.3 存储功能存储功能紧急号码存储;系统信息(关机、开机)存储;电话号码存储;4.1.4 切换功能切

18、换功能终端支持以下的切换功能:-同一 btsc 内不同 tch 之间的接力切换;-同一 bsce 内不同 btsc 之间的接力切换;-同一 bsce 内 btsc 到 bts(gsm)的切换;(可选)-相同 msc 内不同 bsce 之间的硬切换;-不同 msc 之间的硬切换。4.1.5 其它功能其它功能鉴权功能;自检功能;开机、关机功能;号码记忆功能;按任一键应答;时间和日期指示;电话号码存储4.2 可选功能可选功能4.2.1 显示功能显示功能汉字显示;充电显示;电池容量指示;电池功率不足提示;呼叫时间提示语音信箱提示信号强度指示;4.2.2 拨号功能拨号功能缩位拨号4.2.3 存储功能存储

19、功能紧急号码存储;系统信息(关机、开机)存储;电话号码存储;104.2.4 td-scdma/gsm 双模终端双模终端双模终端在超出 td-scdma 覆盖区域之外,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切换到 gsm 模式工作。4.2.5 其它功能其它功能锁定功能;免提功能;定时关机功能;音量调节;可编程的振铃和提示能力;5 移动台的分类和功率等级移动台的分类和功率等级5.1 移动台的分类移动台的分类移动台分为以下几类:1.车载式移动台;2.便携式移动台;3.手持式移动台;(可选)5.2 移动台的功率等级移动台的功率等级移动台根据不同的类别和要求工作在不同的功率等级,各功率等级主要参数如表 1:移动台功率等级移

20、动台级别最大输出功率*偏差*1 30dbm+1db/-3db2 24dbm+1db/-3db3 21dbm+2/-2db4 10dbm+1db/-3db +4/-4db*:这里是参考最新的标准文档 3gpp tr 25.945 v4.0 和 3gpp ts 25.102 v3.5。注:1.在最大功率控制设置下,最大输出功率涉及在所有有用的发送时隙上的平均功率的测量;2.最大输出功率应该由定义好的参考条件而(功率控制状况,时隙类型和平均方法)指定,参考条件将进一步研究;3.在多码道的工作中,最大输出功率将因为单码和多码发送的峰值/均值功率比的不同而减少。最大输出功率的误差小于规定的数值,在多码发

21、送时同样适用;116 业务业务6.1 必选业务必选业务在试验网中,终端应对以下业务进行验证:(1)电信业务话音: 包括紧急呼叫业务。(2)承载业务1)分组交换承载业务:最大承载速率应能达到 144kbps。2)电路交换承载业务:支持 gsm 要求的所有承载速率(3)补充业务1)号码识别类业务主叫线识别显示主叫线识别限制被叫号码识别显示被叫号码识别限制2)呼叫转移类业务无条件呼叫前转遇忙呼叫前转无应答呼叫前转不可及呼叫前转3)呼叫完成类业务呼叫保持呼叫等待4)呼叫限制类业务闭锁所有出局呼叫闭锁所有国际出局呼叫闭锁除归属 plmn 国家外所有国际出呼叫闭锁所有入呼叫当漫游出归属 plmn 国家后,

22、闭锁入呼叫5)多方会话类业务多方通话(3)odb 业务闭锁所有出局呼叫闭锁所有国际出局呼叫12闭锁所有入呼叫闭锁补充业务接入6.2 可选业务可选业务(1)电信业务短消息:支持基于电路域和分组域传送的短消息业务,包括移动发起的短消息业务和移动终止的短消息业务。(2)补充业务闭锁用户群(cug)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ussd)立即计费(aoc)结构化补充业务(ssd)遇忙回叫业务(ccbs)语音组呼叫业务(vgcs)语音广播业务(vbs)7 接口接口7.1 空中接口(空中接口(uu)uu 接口应符合 cwts tsm 系列规范的规定。7.2 uicc-me 接口接口uicc-me 接口应符合 3g

23、pp ts31.xxx 系列规范的规定。8 性能指标要求性能指标要求本章中所列出的各项指标仅为移动台的主要技术指标。8.1 接收机指标要求接收机指标要求8.1.1 频率要求频率要求8.1.1.18.1.1.1 频率范围频率范围td-scdma 移动台接收机工作频率范围如下:20102025mhz.8.1.1.28.1.1.2 信道间隔、栅矩和数量信道间隔、栅矩和数量131信道间隔:标准的信道间隔为 1.6mhz,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被调整,以使系统达到最优性能。2信道栅矩:信道栅矩为 200khz,即载波频率是 200khz 的整数倍数。3载频数:9注:对于 td-scdma 系统而言,

24、其信道有载频、时隙和码道,这里说的信道应该指的是载频数。8.1.2 同步性能要求同步性能要求8.1.2.18.1.2.1 定时要求定时要求移动台的定时在特定的操作期间确定。一般情况下,移动台的定时精度与频率稳定度是同一个级别,最低要求是:0.1ppm。8.1.2.28.1.2.2 系统切换系统切换td-scdma 移动台应保证能在系统内和系统间的正确切换。td-scdma 移动台应有频率间切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切换可以在一个节点 b 内或两个节点 b 之间发生.8.1.3 接收机性能接收机性能8.1.3.18.1.3.1 接收机参考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接收机参考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参考灵敏度等级是在移

25、动台天线端口测量到的接收机最小输入功率,并且保证误比特率不超过规定的值。当数据速率为 12.2kbps 时,最小需求参数如下:移动台接收机参考灵敏度为:-108dbmber 不超过:10-38.1.3.28.1.3.2 邻道选择性邻道选择性邻道选择性是指在相邻信道信号存在的情况下,接收机在其指定信道频率上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该相邻信道信号的频率偏离指定信道中心频率一个特定的频率偏移量。邻道选择性定义为接收机滤波器在指定信道频率上的衰减与在相邻信道频率上的衰减的比值。当误比特率(ber)不大于 10-3,邻道选择性最小需求如下表所示。 表:邻道选择性功率电平功率电平邻道选择性邻道选择性单位单位2

26、33db333db邻道选择性的测试参数如下:参数参数电平电平单位单位oriecdpch _0dbor -91dbm/1.28 mhzioac -54dbm/1.28 mhz14有用信号频偏+1.6 or 1.6mhz8.1.3.38.1.3.3 阻塞特性阻塞特性阻塞特性指的是在杂散辐射和相邻信道之外的频段上存在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接收机在指定信道上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阻塞性能适用于除了产生杂散响应的频段之外的所有频率。当误比特率(ber)不大于 10-3,阻塞特性最小需求如下表所示。表: 带内阻塞参数参数频偏频偏频偏频偏单位单位有用信号电平 + 3 db + 3 dbdbm/1.28mhz无用信

27、号电平(已调波) -61 -49dbm/1.28 mhz阻塞频偏+3.2 or 3.2+4.8 or 4.8mhz表: 带外阻塞参数参数频段频段 1频段频段 2频段频段 3单位单位有用信号电平 + 3 db + 3 db + 3 dbdbm/1.28 mhz无用信号电平(连续波)-44-30-15dbm无用信号频率运行在5.2(a)节中定义的频段上。1840 f 18851935 f 19952040 f 20951815 f 18402095 f 21201 f 18152120 f 12750mhz8.1.3.48.1.3.4 杂散响应特性杂散响应特性杂散响应是指,在无用连续波干扰信号导致

28、的性能下降不超过一个特定值的情况下,接收机在指定信道频率上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该无用连续波干扰信号的频率响应不满足阻塞特性限制。当误比特率(ber)不大于 10-3,杂散响应特性最小需求如下表所示。表: 杂散响应参数参数电平电平单位单位有用信号电平 + 3 dbdbm/1.28 mhz无用信号电平(连续波)-44dbm连续波频率杂散响应频率mhz8.1.3.58.1.3.5 互调响应特性互调响应特性互调响应特性是指两个 cw 单频干扰信号的三阶或更高阶调制产物在移动台接收机非15线性单元产生在制定信道带宽内的干扰。互调响应抑制是指当存在两个或多个与有用信号有特定频率关系的干扰信号时,对接收机在

29、指定信道频率接收有用信号能力。当误比特率(ber)不大于 10-3,互调响应特性最小需求如下表所示。表: 接收互调特性参数参数电平电平单位单位oriecdpch_0dbor + 3dbdbm/1.28 mhziouw1-46dbmiouw2-46dbm/1.28mhz无用信号频偏 1 (连续波)3.2mhz无用信号频偏 2 (已调波)6.4mhz8.1.3.68.1.3.6 辐射杂散发射辐射杂散发射辐射杂散发射是在一个接收机里产生或放大并且由天线、外壳和所有的电源、控制器以及各种连接导线产生的那些杂散辐射。接收机的最大发射杂散功率电平由下表给出。表: 接收机杂散辐射要求频带频带最大值最大值测量

30、带宽测量带宽注释注释9 khz 1 ghz-57 dbm100 khz 1 ghz 1.9 ghz 和1.92 ghz 2.01 ghz 和2.025 ghz 2.11 ghz-47 dbm1 mhz低于用户终端使用的第一载频 4mhz 与高于最后一个载频 4mhz 之间的频率除外。1.9 ghz 1.92 ghz 和2.01 ghz 2.025 ghz 和2.11 ghz 2.170 ghz-60 dbm1.28 mhz低于用户终端使用的第一载频 4mhz 与高于最后一个载频 4mhz 之间的频率除外。2.170 ghz 12.75 ghz-47 dbm1 mhz8.2 发信机指标要求发信机

31、指标要求8.2.1 频率要求频率要求8.2.1.18.2.1.1 频率范围频率范围由于工作于 tdd 模式下,上下行频率是对称的,因此发信机的工作频率参数和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参数是一致的。移动台发信机工作频率范围如下:2010-2025mhz168.2.1.28.2.1.2 频率稳定性频率稳定性手机调制载波的精度为从 btsc 接收到的载波频率的0.1ppm。信号将因为 btsc 的频率误差和多普勒频移产生明显的错误。在后一种情况中,btsc 的信号必须进行足够时间的平均,来保证因为噪声和干扰引起的频率误差限制在0.1ppm 范围内。移动台频率稳定性:0.1ppm(自动频率控制 afc 开) 8

32、.2.2 调制要求调制要求8.2.2.18.2.2.1 脉冲成形脉冲成形发送脉冲形成滤波器使用的是频域滚降系数为 =0.22 的根余弦滤波器,它的冲激响应 rco(t)为:)4(1 ()1 (cos(4)1 (sin()(20ccccctttttttttttrc式中,滚降系数为 =0.22,码片周期为 tc=1/chiprate=0.78125us。8.2.2.28.2.2.2 调制精度调制精度( (波形质量波形质量) )调制精度是指测量波形和理论波形之间的差别(误差向量)。它由平均误差向量的功率与参考信号功率之比的平方根来计算,并表示为百分比的形式,测量间隔为一个时隙。当发射端采用 =0.2

33、2 的根余弦成形时,调制精度的最小要求为: 17.5%。8.2.3 rf 输出功率要求输出功率要求8.2.3.18.2.3.1 开环输出功率范围开环输出功率范围移动台从它的平均输入功率估算它的平均输出功率,以便将它的初始发射功率设置为一个指定。对于 tdd 模式,由于信道的互易性,可以对需要的开环发射功率进行正确的估算。在正常情况下,移动台的平均输出功率应在上式的9db 范围之内,在极端情况下不能超过12db。8.2.3.28.2.3.2 开环功率控制的时间响应开环功率控制的时间响应在平均输入功率有一个阶跃改变之后,作为一个开环功率控制的结果,移动台的平均输出功率也随之改变。在平均输入功率有一

34、个阶跃改变pin 之后,移动台的平均输出功率应向相反方向调整。8.2.3.38.2.3.3 最小受控输出功率最小受控输出功率移动台的受控最小输出功率就是在移动台天线接口处测量的当闭环和开环功率控制都指示最小输出时的输出功率。17最小需求是:在闭环和开环功率控制都置为最小时,且在使用的根余弦滤波器,并且带宽与码片速率相同的情况下,移动台的平均输出功率应大于-49dbm/1.28mhz。8.2.3.48.2.3.4 空闲状态输出功率和门控输出功率空闲状态输出功率和门控输出功率空闲状态输出功率就是移动台不发射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它定义为发射机空闲时,在信道带宽范围内的最大发射功率。最小需求是:在使用

35、=0.22 的根余弦滤波器,并且带宽与码片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最小空闲发射功率应大于-65dbm。当工作在可变数据速率传输模式时,移动台仅在门控打开期间发送正常受控功率电平,在门控关闭期间发送功率电平则受到抑制。8.2.3.58.2.3.5 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移动台发射机的闭环功率控制用于调整输出功率,以保证它和从下行链路接收到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 symbols)保持一致。功率控制步长定义为当移动台接收到一个功率控制命令(tpc-cmd)后,发射机上行输出功率改变的最小步长。最小要求是,在手机接收到功率控制命令(tpc-cmd)后的一个紧接着的时隙内,发射机输出功率可以按照tpc

36、或者rp-tpc的数值改变 1、2 或者 3 db。表 a 列出了发射机在应用闭环功率控制时的输出功率步长范围,表 b 列出了发射机在应用闭环功率控制时的平均输出功率步长范围。发射功率控制命令组(tpc-cmd group)是一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组合,它的值可以从相应的一系列持续时间相同的发射功率控制命令得到。表 a:发射机功率控制范围发送功率控制范围1db 步长2db 步长3db 步长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cmd)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升(up)+0.5db+1.5db+1db+3db+1.5db+4.5db降(down)-0.5db-1.5db-1db-3db-1.5db

37、-4.5db表 b:发射机平均功率控制范围10 个相同发射功率控制命令后的发射机功率控制范围1db 步长2db 步长3db 步长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组(tpc-cmd group)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升(up)+8db+12db+16db+24db+24db+36db降(down)-8db-12db-16db-24db-24db-36db8.2.3.68.2.3.6 闭环功率控制时间响应和功率控制速率闭环功率控制时间响应和功率控制速率在每个功率控制步内,发射机上行功率调整的频度最大为 200 次/秒。8.2.4 射频频谱辐射特性射频频谱辐射特性8.2.4.18.2.4.1 占用带宽

38、占用带宽占用带宽是指在以分配的信道频率为中心的发射频谱内,99%的积分功率所对应的的频带带宽。基于 1.28mcps 码片速率的占用带宽为 1.6mhz。8.2.4.28.2.4.2 边带辐射边带辐射18带外辐射指在信道带宽以外由于调制以及发射机的非线性所产生的辐射,该辐射不包括杂散辐射。带外辐射要求包括两方面:频谱辐射模板要求和邻道泄漏功率比要求。(1) 频谱辐射模板:用户终端的频谱辐射模板要求主要应用于载波频率以外 0.8mhz到 4mhz 范围内的频率。带外辐射的基准是相对于 1.6mhz 带宽上用户终端的输出功率。下表列出了功率等级为 5,发射功率为 21dbm 的用户终端辐射不能超过

39、的电平。表: 频谱辐射模板要求相对于载波的频率偏移(相对于载波的频率偏移(f)最低要求最低要求测量带宽测量带宽0.8 1.12 mhz-35 31*(f 0.8) dbc30 khz *1.12- 2.4 mhz-35- 2.5*(f-1.12) dbc0.3 mhz *2.4 2.72 mhz-39 - 31*(f 2.4) dbc0.3 mhz *2.72 - 4 mhz-49 dbc0.3 mhz *注1 在测量带宽为 30khz 时,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为 0.815mhz 和 1.105mhz。2 在测量带宽为 0.3mhz 时,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为 1.27mhz 和 4mhz。(2)

40、邻信道泄漏功率比(aclr):邻道泄漏功率比指发射功率与其落到相邻信道功率的比值。测量条件为:测量带宽为码片速率(1.28mhz),滤波器为根升余弦滚降(滚降系数为0.22)滤波器。如果邻道功率大于-50dbm,aclr 应该优于表 5 列出的限值。表 5 用户终端邻信道泄漏功率比(aclr)功率等级功率等级邻近信道邻近信道aclraclr 限值限值5 1.6 mhz33db5 3.2 mhz43db8.2.4.38.2.4.3 杂散发射杂散发射杂散发射就是在移动台天线接口处测量的在工作信道以外的频率发射。杂散辐射指由不需要的信号产生的辐射,比如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互调产物和频率变换分量等,但

41、不包括带外辐射。关于带外辐射要求和频谱辐射要求之间频率的界限以及具体的过渡限值,可以参见itu-r 规范 sm.329。杂散发射应符合下表所规定的值(下面的要求仅仅适用于频率远离用户终端中心载波频率 4mhz 以外的情况)。表: 杂散辐射要求频段频段分辨带宽分辨带宽最低要求最低要求9 khz f 150 khz1 khz-36 dbm150 khz f 30 mhz10 khz-36 dbm30 mhz f 1ghz100 khz-36 dbm1 ghz f 12.75 ghz1 mhz-30dbm表: 局部杂散辐射要求频段频段分辨带宽分辨带宽最低要求最低要求19925mhz f 935mhz

42、100khz-67dbm*935mhz f 960mhz100khz-79dbm*1805 mhz f 1880 mhz100 khz-71dbm*注:* 这里的测量是在 200khz 的整数倍的频率上进行的。作为例外,对于在测量中应用的每一个uarfcn,允许多达五次测量值达到表 6b 中定义的应用要求值。8.2.5 发送互调发送互调发射互调特性是指当有用信号和通过天线进入发射机的干扰信号共同存在时,发射机对由非线性器件产生的有害信号进行抑制能力的测量。当用户终端相距较近时发射易于产生互调产物,这些互调产物将作为有害信号进入用户终端或者基站的接收频带。当外加的连续波干扰信号电平小于有用信号时,用户终端互调衰减定义为有用信号输出功率和互调产物输出功率的比值。有用信号输出功率和互调产物输出功率都是在使用滚降系数的根升余弦滤波器(rrc) ,并且测量带宽与码片速率相同的情况下测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