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丁栅镇_第1页
第二章丁栅镇_第2页
第二章丁栅镇_第3页
第二章丁栅镇_第4页
第二章丁栅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丁 栅 镇第一节 概 述丁栅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镇政府驻丁家栅自然镇新栅支路 48 号,距县城 16.8 千米。镇以驻地丁家栅得名。东邻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南接姚庄镇,西 靠西塘镇,北依上海市青浦区西岑镇,面积 44.23平方千米。辖 1 个居委会、 13 个村委会,下辖 73 个自然村、 2 个自然镇,共 6373户、 21664人,其中乡 村5829户、207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42%。有苗族3人,土家族3人, 壮族 2 人,羌族 1 人,白族 1 人,黎族 1 人,其余均为汉族。明、清时,属永安乡八北区、 八中区。 1949 年 5 月解放后成立俞丁乡, 1950 年5月

2、设丁栅、沉香、俞汇 3个乡。 1956年2月 3乡合并为丁栅乡。根据国务 院政内杨字 87号文批准, 1958年6月17日经浙江省人委 民字(58)1836号 文件批复,同意将丁栅乡的李家圩、北月圩、南月圩、张家圩及星火高级社的 第三、四、五、六、七、八 6 个生产队、 126 户、 1294亩土地划归江苏省青浦 县金泽乡管辖。 1958 年 10 月丁栅、大舜、西塘 3 乡合并建西塘公社,设丁栅 管理区。 1961年 4月西塘公社分为丁栅、西塘、 大舜 3个公社。 1979年 3月丁 栅公社划出中联等 9个行政村,成立俞汇公社。 1983年 10月改公社为乡,分 别建立丁栅乡、 俞汇乡, 1

3、991年 11月丁栅乡撤乡建镇。 1999年 11月行政区域 调整,俞汇乡并入丁栅镇。境域呈正方形,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高程 3.7 米,境内水系密 布,东西流向的太浦河、 塘港(为杭申乙线航道),南北流向的和尚塘等河流流 经镇域。公路东接上海市青浦区练塘西岑镇,西连西塘镇及全县各地。镇村公 路可通达各村委会驻地。全镇有耕地 33163亩,其中水田 31769亩,包括大棚蔬菜 4706亩,内荡养 殖 4460 亩,以种植水稻、 大棚蔬菜和养殖水产品为主。 现已形成优质米、 蔬菜、 淡水产品、养猪、蘑菇、玉米等 6 大专业生产基地,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得以 发展。年粮食总产量 1038

4、0吨,蔬菜产量 41847吨,淡水水产品 5484吨,生猪 存栏 45160头,出栏肉猪 43004头,出售苗猪 22647头, “六塔”鳖荣获中国农 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省、市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大棚番茄、黄瓜等农产品畅 销江、浙、沪二省一市。水利基础设施有 5 大圩区,其中 2001至 2002年新建 2 个圩区,防洪水闸齐全,外港圩岸标准化。工业主要有造纸、沟管、玩具、木业、五金、电子等特色产业。有造纸企业 7 家,水泥制品业 171 家。有政道玩具、长寿玉石床等韩资企业 3 家。 1996 年 3 月建成的丁栅工业园区内已有 20 余家企业落户。 2002 年国内生产总值 43048万元

5、,其中工业 24273万元,农业 128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702 元。改革开放以来,丁栅镇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先后获浙江省卫生城镇等称号,建有浙江省现代高新渔业园区,被嘉兴市人民 政府命名为“水产品之乡” 。有初级中学 1 所,小学 5 所,在校学生 2581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 97.27%, 幼儿园 12 所。有镇卫生院、文化中心、敬老院等。有移动电话接收塔 3座,电 话普及率每百人 45.33部, 2230户安装有线电视。农户 100%饮用深井自来水, 使用液化气达 95%。镇内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安村(良渚文化吴越文 化)遗址。第二节 居委会

6、自然镇 街巷丁栅居委会 Dingzha Juweihui 驻地丁家栅自然镇新栅支路 211 号。建 于 1968年 8月,辖 4个居民小组。居民 309户、553人。2000年 11月建居委 会党支部,有党员 19名。1952年10月建立丁家栅集镇管委会。 1960年 4月重 建集镇管委会。 1968年 8月建集镇居民会。 1984年 3月建立丁栅街道居民委员 会,至今。丁家栅 Dingjiazha (自然镇)为丁栅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北 16.8 千米处。原名六塔镇。镇原址在剑字圩东北汇上。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屠家浜 丁家三子(丁弼、丁宾、丁乾)在朝任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等职,乡贤丁寅、 副贡

7、生丁铲都做了官。 后丁氏把六塔镇迁到屠家浜北岸 (即丁家栅镇老区),并 在住地四周港面上建有用于防盗的东、南、西、北四栅,从此六塔镇改称丁家 栅,镇以此得名。常住人口 688户、 1809人(其中居民 309 户、553 人)。有工 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邮电、广电站、文化中心等。有 5路 2街,老 区有东大街、北大街,新区有振兴路、丝绸路、新栅路、新栅支路和西沿河路。振兴路 Zhenxing Lu 南北走向,北起丁家栅中心广场, 南至镇南路。1996 年修建,为经济开发区的主要道路,又是连接俞丁公路、舜丁公路的外围线。 路长 900 米,宽约 32 米,车道宽 16 米。取意振兴丁栅经

8、济,故名。新栅路 Xinzha Lu 南北走向,北起镇北路,南至镇南路。长 1500 米, 宽 8 米。1991 年修建,是新区的主街道,也是俞丁公路、丁莲公路的一段。路 侧布有商店、医院、农贸市场、超市、饮食业、生产资料商店及镇文化中心、 广播站等丝绸路 Sichou Lu 东西走向,是舜丁公路的一段。东起西沿河路,西至 镇南路、镇北路交叉口。 1991年修建,路长 1300米,宽 8 米,沥青路面,是 新区的主街道。路侧布有日用百货店、信用社、邮电所以及汽车停靠站等。丁 栅丝厂、丁栅绸厂坐落路边,故名丝绸路。俞家汇 Yujiahui (自然镇)位于丁栅镇政府驻地东南 3.25 千米处,原

9、为俞汇乡政府驻地。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洪秀全派人在俞汇北面塘港口(即 豆腐汇西)设卡专税来往上海的船只。此后船只习惯聚停在汇头旁边,遂迁来 多户人家设店营业,渐成村镇。后称俞家汇。常住人口 1411人,其中城镇居民 235户、383 人。有俞兴路、东方路、东泉路、育才路、邮电路。有医院、学校、 邮电、工厂、商店和老龄活动中心等。俞家汇自然镇的北市河口突出处,古称 豆腐汇,后有俞姓设店,财势日盛,渐称俞家汇。东方路 Dongfang Lu 位于俞家汇自然镇。水泥路面,东西走向,东连俞 蒸公路,西接俞丁公路。宽 6 米,长 600 米。 1987年建成,是原俞汇乡工业区 的主干道。两侧有东方纸业公

10、司、金路电器厂等 8 家企业和自来水厂、迎宾大 酒店等。东泉路 Dongquan Lu 位于俞家汇自然镇,南北走向。北起俞兴路,南 至东方路。长约 340米,宽约 18 米,水泥路面。建于 1998年。因路靠东泉荡, 故名。第三节 村委会 自然村丁栅村 Dinzha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村委会驻丁家栅自然镇西 栅,辖西栅等 10 个自然村,有 514 户、1761 人。村紧靠丁栅,故名。解放初 建丁栅村,辖东、南、西、北四栅和溇门头 5个自然村。 1952年10月,在东、 南、西、北四栅与丁栅集镇及溇门头分别设第一、第八 2 个代表区,同年自然 镇单独建立集镇管委会。 1956年 10

11、月与联水社、燎原社 2个小社联合成立黎 明高级社。 1958 年 10 月属西塘公社丁栅大队 (营),1959年 4 月为丁栅管理区 丁栅生产队。 1961年 4 月属丁栅公社,丁栅生产队析建燎原、北港、星火 3个 大队。1968年 8月合为燎原大队。 1981年更名丁栅大队。 1984年改为村。 2000 年 3 月华西村并入丁栅村。东邻沉香村,南连界泾港村,西接北港村,北临长 白荡。有耕地 2370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业、养殖业。西栅 Xizha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0.25 千米处。聚落呈双线形分布。 35 户、 130 人。明代南京工部尚书丁宾家族在集镇四周港面建有东、南、西、

12、北四道栅门。村位于西栅,故名。北栅 Beizha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 0.25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97 户、 226人。明代工部尚书丁宾家族在集镇四周港面东、南、西、北筑了四道栅门。 村位于北栅,故名。南栅 Nanzha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 0.77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58 户、 214 人。明代工部尚书丁宾家族在集镇四周港面东、南、西、北筑了四道 栅门。村位于南栅,故名。溇门头 Loumentou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 1.3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80 户、 225人。村位于长溇北口旁,故名溇门头。明正德嘉善县志有 溇门头记载。反斗浜 Fandou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

13、东南 1.2 千米处。聚落呈圆形分布。 48户、201 人。村中浜呈圆形,形似捞鱼工具反斗(兜) ,故名反斗浜。益家浜 Yi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1.3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32 户、97 人。古时浜边只一户人家从外地搬来居住,开荒种田,称一家浜。因 “一”、“益”方言同音,故名益家浜。 。何家浜 He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1.1 千米处。聚落呈圆弧形分布。 62户、236 人。浜边住户以何姓居多,故名何家浜。横泾港 Hengjin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0.5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28户、95 人。港道横通漾、荡,村位于港边,故名横泾港。

14、东厅 Dongti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0.9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60户、239 人。村位于东厅漾漾边,故名。屠家浜 Tu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 0.94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31户、94 人。浜边住户以屠姓居多,故名屠家浜。金星村 Jinxing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村委会驻大东王,辖大东 王等 6 个自然村。有 576户、2200人。解放初属俞丁乡,由周家草、夏家甸、 大东王、小东王、西王 5个自然村合并建立夏王村。 1952年 10月民主建政时, 以西王自然村设第四代表区,以大东王、小东王 2 个自然村设第五代表区,以 周家草、夏家甸 2 个自然村

15、设第六代表区。 1956年 10 月,联丰社、展望社、 东联社 3个小社合并建立金星高级社。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金星大队 (营), 1959年 4月为丁栅管理区金星生产队。 1961年 4月属丁栅公社,同时析建金星、 西王 2 个大队。 1979 年 3 月金星大队属俞汇公社。 1984 年改为金星村。 1999 年 11 月起隶属丁栅镇。 2000 年 3 月西王村并入金星村。东邻上海市青浦区, 南连池雷村,西接渔民村,北依沉香村。有耕地 2706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 养殖、种植、收废纸、运输、五金等业。大东王 Dadongw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3.51 千米处。为金星

16、村委会 驻地。聚落呈条块状分布。 174 户、567 人。明正德嘉善县志 有东王村记载。小东王 Xiaodongw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3.67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 分布。 111户、 439 人。因靠近大东王自然村,且村较小,故名小东王。夏家甸 Xiajiadia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3.98 千米处。聚落呈条块状分 布。 88户、 379 人。村内始居夏姓,故名夏家甸。周家草 Zhoujiacao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3.7 千米处。原西王村委会驻地。 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60户、197 人。村内始居周姓,故名周家草。西王 Xiw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2.65 千米处。聚落呈

17、长方形分布。 126 户、464 人。因位于东王之西,故名西王。南莱港 Nanlai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5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50户、168 人。因村位于南莱港边,村以港得名。渔民村 Yumin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村委会驻渔民新村。 辖渔民 新村、大庄荡 2 个自然村。有 191 户、714 人。以渔业养殖和捕捞为业,故称 渔民村。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水产大队。 1961年 4月析建丁栅水产大队。 1979 年 3 月析建俞汇、丁栅两个水产大队。 1984 年改为丁栅乡渔民村。 1991 年 11 月撤乡建镇时属丁栅镇渔民村。 东邻金星村, 西连银水

18、庙村, 南接沉香村, 北濒太浦河。内塘养鱼面积 564 亩,捕捞水域面积 3000 亩。2000 年为嘉善渔 业园区,是六塔鳖主要产地。渔民新村 Yuminxin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2.3 千米处。 为渔民村委会 驻地。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54户、 576 人。 1975 年和尚荡围垦后,渔民在荡 坝上建住宅成新村,故名渔民新村。内塘养殖面积为 387 亩。1995年建立嘉善 县六塔鳖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培养仔鳖和温室养鳖为主业。大庄荡 Dazhuangd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8 千米处。聚落呈方形分布。 37 户、138人。解放初有几户渔民先定居大庄荡旁。 1956年丁栅乡围

19、垦大庄荡, 多户渔民建房定居,遂成村落。村以荡得名。银水庙村 Yinshuimiao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村委会驻银水庙。辖 银水庙、北蔡 2个自然村。有 400 户、1351人。因驻地银水庙得名。解放初属 俞丁乡, 1950年 5 月建沉香乡银北村。 1952年设沉香乡第一代表区, 1956年 10月群力、北星社合并为群力高级社,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群力大队 (营), 1959年 4月为丁栅管理区群力生产队。 1961年 4 月属丁栅公社,为群力大队, 同时析建群力、北星 2 个大队。 1981 年群力大队改称银水庙大队, 1984 年 3 月改为银水庙村。 2000年 3

20、月北蔡村并入银水庙村。 东临白鱼荡,西濒长白荡, 北接上海市青浦金泽、莲盛,南与沉香村、丁栅村接壤。有耕地 1197 亩,以种 植水稻为主,兼养殖业、家庭副业等。银水庙 Yinshuimiao 原名倪师庙。位于镇政府驻地北 1.8 千米处。为银水 庙村委会驻地。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311 户、1069人。村里有座银水庙,宋代有 位丞相姓倪, 为官清廉,为水灾受淹事来江南体察民情, 乔装为法号银水的和尚, 一边了解灾情,一边视察地形,后动员百姓大兴水利,防水害,使良田防涝能力 大为提高。不久和尚去世,百姓为纪念这位“银水和尚” ,筹资塑像建银水庙,又 名倪师庙。村以庙得名。明正德嘉善县志有倪师庙

21、记载。北蔡村 Beicaicun 古名蔡田。位于镇政府驻地北 3.6 千米处。聚落呈长 方形分布。 89 户、 288人。古称蔡田,缘早先农田属蔡姓所有。后成村落,且 处长白荡北滩,故名北蔡村。清光绪嘉善县志有北蔡村记载。星火村 Xinghuo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村委会驻南胜,辖南胜等 3 个自然村。有 250 户、967 人。解放初建立长南村,由董家浜、蔡家浜、横港、 李家圩、南胜、唐家都、陈家都 7 个自然村组成。 1952年 10 月,由南胜、陈 家都、唐家都、蔡家浜、横港等 5 个自然村组成第六代表区。由李家圩、董家浜 2个自然村组成第七代表区。 1956年 10月由星火、李家

22、、建北 3 个小社联合成立 星火高级社。 1958年4月 16日县人委报告民字第 1220号将丁栅乡李家圩等 126 户、1294亩土地划给江苏省青浦县。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星火大队(营),1959 年 4月为丁栅管理区丁栅生产队。 1961年 4月析建星火大队。 1984年改为村。解 放初取农业合作化定能星火燎原之意而得名。东邻丁栅村,南连北港村,西接西 塘镇荻沼村,北依上海市金泽镇徐联村。 有耕地 1815亩,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南胜 Nanshe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 3.05 千米处。为星火村委会驻地。聚 落呈长方形分布。 164 户、636 人。从前有徐大、周南二绅士居此,

23、为掠夺村边 河荡引起纠纷,最后周南胜。故名南胜。董家浜 Dong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 2.62 千米处。聚落呈双线条状分 布。 50户、 208 人。浜边始居董姓,故名董家浜。蔡家浜 Cai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 3.35 千米处。聚落呈条状分布。 36户、132 人。浜边始居蔡姓,故名蔡家浜。沉香村 Chenxiang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村委会驻北睦桥东侧,辖 赵田等 7 个自然村。有 472户、1560 人。境内有一沉香荡,故名沉香。明正德 嘉善县志有沉香名记载。 解放初以江家港、 九曲里、吴家港、赵田、丁家浜、 东长圩 6个自然村建立沉香乡吴江村。 1952

24、年 10月,由江家港、吴家港、九曲 里 3个自然村组成第二代表区。由赵田、丁家浜 2 个自然村组成第三代表区。 1956 年 2 月属丁栅乡,同年 10 月由东长圩、后村、沉香 3 个初级社联合成立沉香高 级社。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沉香大队(营) ,1959年4月为丁栅管理区沉香 生产队。 1961年4月析建沉香、赵田 2个大队。 1984年3月改为沉香村。 2000 年 3 月赵田村并入沉香村。 东邻金星村,南傍沉香荡与华东村相连, 西接丁栅村, 北依银水庙村。有耕地 2092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种植业和养殖业。赵田 Zhaotian 原名造田。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3千米处

25、。聚落呈 n 字形 分布。85 户、277人。先人在庄荡西淤泥滩上围垦造田,故名造田。因“赵” 与“造”谐音,故名赵田。丁家浜 Ding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 千米处。聚落呈双线直形分布。 60户、199 人。村中浜形呈丁字形,故名丁家浜。南赵田 Nanzhaotia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5户、49 人。村坐落赵田之南,故名南赵田。江家港 jiangjia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1.17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09户、 381 人。村坐落港边,村内始居江姓富户,故名江家港。吴家港 Wujia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1 千米处。聚落

26、呈长方形分布。 93户、313 人。港边先住有吴姓,故名吴家港。九曲里 Jiuquli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0.8千米处。聚落呈曲线形分布。 28 户、89人。村呈九曲形,故名九曲里。东上圩 Dongshangwei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0.25 千米处。聚落呈双线长形 分布。82 户、252人。当初六塔镇演变为丁栅镇建造房子和桥梁时,建材堆放 此圩东北河边上,后有人家迁此居住成村。原名东场圩,后称东上圩。北港村 Beigang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村委会驻北港,辖北港等 3 个自然村。有 399 户、1446 人。村以驻地北港得名。解放初建丁栅乡银河村, 1952年设第五代表区, 195

27、5年成立桥头、中心、北港、何家路 4个初级社,1956 年合并成立联水高级社,同年改为东方红高级社, 1958 年 10 月属西塘公社丁 栅大队(营),1959年4月为丁栅管理区丁栅生产队, 1961年 4月丁栅生产队 析建北港、燎原、星火 3 个大队, 1967 年北港大队改为东方红大队。 1981 年 10 月复名北港大队。 1984 年改为北港村。东邻丁栅村, 西濒荻沼塘,南临泥鱼 荡,北依星火村。全村有耕地 2320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 兼种植业、养殖业等。北港 bei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 2.1 千米处。为北港村委会驻地。聚 落呈带状分布。 284 户、1083 人。村处塘

28、港北岸,故名北港。何家路 Hejialu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1 千米处。聚落呈块状分布。 55 户、 162人。村以何姓居多,又是通往集镇之路,故名何家路。南风浜 Nanfeng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 1.9 千米处。聚落呈带状分布。63户、185 人。村处北港村南,且南风先吹到浜口,故名南风浜。池雷村 Chilei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村委会驻池家浜, 辖池家浜、 雷家浜 2 个自然村。 310 户、 1066人。池雷村由池家浜和雷家浜 2个自然村组 成,各取首字,故名池雷。解放初各自建村。 1956年 1 月成立池雷高级社,同 年 10月与盛丰合并成立东勤高级社。 1958

29、年 10月属西塘公社东勤大队 (营), 1959年 4月为联三管理区东勤生产队, 1961年4月从东勤析建池雷大队。 1967 年4月改为东风大队, 1981年 9月复名池雷大队。 1983年 12月改为池雷村。 东接青浦区练塘镇四联村, 北连金星村,西靠俞北村,南至俞汇村。 有耕地 1982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水产养殖、运输和家庭工业等。池家浜 Chi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4.3 千米处。为池雷村委会驻地。 聚落呈竹节形分布。 202户、 706 人。浜边世居池姓,名池家浜。村以浜得名。 清光绪嘉善县志有池家浜记载。雷家浜 Lei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4.14

30、 千米处。聚落呈竹节形分 布。 108户、 360 人。浜边世居雷姓,名雷家浜。村以浜得名。华东村 Huadong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村委会驻荡店浜, 辖荡店浜 等 3 个自然村。有 322 户、1199人。解放初属俞丁乡, 1950年 5 月属沉香乡三 圩村(三圩村由洪家村、海斗浜、孙家都、益家浜、东听、横泾港、吴家浜 7 个自然村组成)。1953年11月分别设三圩代表区、 四圩代表区(四圩由洪字圩、 荡店浜、中王、北王 4 个自然村组成)。1956年 2 月丁栅、俞汇、沉香三乡合 并,三圩和四圩代表区(除中王、北王外)的洪家村等 9 个自然村合并组成新 华高级社。 1958年10月

31、属西塘公社新华大队 (营),1959年 4月为丁栅管理区 新华生产队。 1961年 4月属丁栅公社,新华生产队析建华东、华西 2 个大队。 1979年 3月华东大队属俞汇公社。 1983年 12月改为华东村。东邻俞北村,北 连沉香村,南接俞丁公路,西依丁栅村。有耕地 1966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 种植业、养殖业等。荡店浜 Dangdian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05 千米处。为华东村委会驻 地。聚落呈条状分布。 107户、417 人。村中河浜直对叶荡,名荡对浜。村以浜 得名。因“荡对浜”与“荡店浜”方言谐音,故名荡店浜。洪字圩 Hong ziwei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1.83 千米

32、处。聚落呈条状分布。 106户、 388 人。洪家村 Hongjia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1.68 千米处。聚落呈条状分布。 109户、 394 人。村位于洪字圩上,故名洪家村。界泾港村 Jiejinggang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村委会驻界泾港,辖界 泾港等 12个自然村。有 716户、2487人。村以驻地界泾港得名。 1949年 10月建 星五村, 1952年 10 月设第三代表区。 1955年成立联群、界泾港、全农、俞姚浜 4个初级社, 1956年 1月合并成立联山高级社。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联山大 队(营),1959年 4月为联三管理区联山生产队。 1961年 4月

33、联山生产队析建联 一、联二、联三 3个大队。1981年联二大队改为界泾港大队。 1984年3月改为村。 2000年 3月由张安浜、联三、界泾港 3 个村合并为界泾港村。东临杨坟港、中联 村,南濒长弄港、西塘镇东汇村,西临祥符荡、西塘镇费家村,北依丁栅村。有 耕地 4545亩,以种植水稻为主, 另有大棚蔬菜、水产养殖、水泥制品、运输等业。界泾港 Jiejing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1.85 千米处。为界泾港村委会 驻地。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42 户、511 人。村中河港在明代时为永北中区和永 北八区的界河,名界泾港。村以港得名。明正德嘉善县志有界泾港记载。清水兜 Qingshuidou

34、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2.1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 83户、 266 人。因村位于清水兜漾边,故名。张安村 Zhang'an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2.4 千米处。聚落呈方块形分 布。79 户、 241人。原名张庵村,庵已废,后改称张安村,意在祝愿村民平安。塘南湾 Tangnanwan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 1.5 千米处。聚落呈半圆形分布。 34户、129 人。村位于塘港南岸,且岸边有弯道,故名塘南湾。新陆家港 Xinlujiag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1.7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 分布。 13户、46 人。此村由陆家港迁来居户形成,故名新陆家港。陆家港 Lujiag

35、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1.65 千米处。聚落呈圆形分布。 32 户、113 人。村内从前有六户居住,且坐落塘港边,故名陆家港。俞姚浜 Yuyao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 2.1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48户、181 人。从前浜南、浜北住有姚、俞两姓人家,故名俞姚浜。宋家湾 Songjiawan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 2.2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23户、61 人。村位于港湾边上,早先宋姓居住,故名宋家湾。谢家浜 Xie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2.4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3户、48 人。浜边始居谢姓,故名谢家浜。金家浜 Jin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

36、南 2.9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89户、319 人。浜边始居金姓,故名金家浜。溇上 Loush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2.15 千米处。聚落呈丁字形分布。 79户、277 人。村位于一条长溇边,故称溇上。怀家浜 Huai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 2.8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 51户、 279 人。早年浜边始居怀姓,故名怀家浜。俞北村 Yubei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村委会驻俞家汇自然镇,辖 马家浜等 3 个自然村。有 371 户、 1351人。解放初属马家浜村,在互助合作化 运动中组织成立 3个初级社。1956年2月合并成立马家浜高级社。 1957年中王、

37、 马家浜、北王、蒋湾、洪字圩、荡店浜 6 个自然村合并成立新生高级社。 1958 年 10 月属西塘公社新胜大队 (营),1959 年 4 月为联三管理区新胜生产队。 1961 年 4 月为新胜大队,同年 12 月析建马家浜、北王 2 个大队。 1970 年 5 月合并 称红旗大队。 1981年红旗改为俞北大队。 1983年 12月改为俞北村。东邻池雷 村,西连华东村,南接俞汇自然镇,北依金星村。有耕地 2489 亩,以种植水稻 为主,有水产养殖、家庭加工业等。马家浜 Ma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9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35户、 464 人。村坐落于浜边,始居马姓,故名

38、马家浜。明正德嘉善县志 有马家浜记载。北王 Beiw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7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34 户、 529人。村内始居王姓,故名北王。中王 Zhongw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2.35 千米处。聚落呈条块状分布。 102户、 358 人。村内始居王姓,故名中王。俞汇村 Yuhui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村委会驻俞家汇邮电路 7号, 辖谷家浜等 16 个自然村。有 985 户、3490 人。因地处俞家汇自然镇,故名俞 汇村。 1996年4月5日俞东、俞西、渔民 3村合并为俞汇村委会。 2000年 3 月 27 日俞南、盛丰 2 个村和俞汇居委会并入俞汇村。

39、东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 淇浒村相连,南与姚庄镇以枫泾塘相隔,北临塘港,西与中联村相连。有耕地 4318亩,其中开发鱼塘 1115亩,内塘养殖 1159 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 业、养殖业等。谷家浜 Gujia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5.1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 41户、 135 人。盛家湾 Shengjiawa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5.01 千米处。聚落呈条块状分 布。104 户、 457人。先前有盛姓居住在两个河弯旁,故名盛家湾。明正德嘉 善县志有盛家湾记载。生田村 Shengtian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0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 分布。 9 户、 38人。

40、东泉东浜 Dongquandong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5.09 千米处。聚落呈 长方形分布。 41 户、 168人。村中之浜处陆夏港东侧,且紧靠东泉荡,故名东 泉东浜。明正德嘉善县志有东泉东浜记载。东泉西浜 Dongquanxi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72 千米处。 聚落呈长 方形分布。 77 户、 264人。村中之浜位于陆夏港西侧,且紧靠东泉荡,故名东 泉西浜。庄浜 Zhuang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75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19 户、56 人。村中浜的西出口处有一土墩,四周打有桃树桩,故名庄浜。明正 德嘉善县志有庄浜村记载。荷池 Hechi 位于镇政府

41、驻地东南 4.89 千米处。聚落呈 T 字形分布。 27 户、 83人。村中早年的池塘内荷花盛开,故名荷池。钱家圩 Qianjiawei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72 千米处。聚落呈丁字形分 布。 49户、 189 人。村中始居钱姓,四面环水,故名钱家圩。荡滩 Dangta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2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62 户、 206人。村位于东泉荡西出口处的滩涂上,南有一河浜名荡滩浜。村以 滩得名。陈斗浜 Chendou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2.9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 分布。 48户、165 人。浜边始居陈姓,故名陈斗浜。陈汇 Chenhui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2、 4.45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93 户、 280 人。早年有陈姓迁于此,后筑有陈家坟。村称陈汇。跳家村 Tiaojia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3.78 千米处。聚落呈条块状分 布。 46户、 168 人。南古村 Nan'gu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4.08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 83户、 267 人。下玉 Xiayu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3.41 千米处。聚落呈条块状分布。 59 户、 188人。村位于下玉圩上,故名。叶荡 Yed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2.88 千米处,聚落呈方块形分布。 90 户、375 人。 1969年围荡造田后,渔民定居于叶荡东岸,

43、村以荡得名。明正德 嘉善县志有叶荡记载。俞东 Yudo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3.28 千米处。聚落呈条块状分布。 145 户、 451人。原系俞东村委会驻地, 1996年 4月村委会撤并后,俞东改为自然 村。中联村 Zhonglian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村委会驻杨家浜。辖杨 家浜等 4 个自然村。有 374 户、 1384人。解放初属俞丁乡, 1950年属俞汇乡, 由杨家浜、新开河 2 个自然村组成双联村。 1953 年 11 月设双联代表区。 1956 年 2 月属丁栅乡, 9 月由双联、中星 2 个代表区的双联、星顺、星昌、星南 4 个初级社合并成立中联高级社。 1958年

44、10月属西塘公社中联大队(营) ,1959 年 4月为联三管理区中联生产队。 1959年 9月改属丁栅管理区。 1961年 4月为 丁栅公社中联大队。 1979年 3 月属俞汇公社。 1984年改为中联村。东邻俞汇村, 南连姚庄镇北鹤村, 西接西塘镇东汇村,北依华东村。 有耕地 2732 亩,以种植 水稻为主,副业有水产养殖、运输、家庭企业等。杨家浜 Yangjiabang 原称双庙杨家浜,又名木行杨家浜。位于镇政府驻 地东南 3.32 千米处。为中联村委会驻地。聚落呈长方形分布。 215 户、 803人。 原名双庙杨家浜由西浜口东西两汇头各建有庙宇得名。木行杨家浜由早先徐姓 开过木行而得名。

45、后简称杨家浜。清光绪嘉善县志有杨家浜记载。南港头 Nangangtou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3.62 千米处。聚落呈长方形分 布。 6户、25 人。村原由杨家浜村民迁此形成。位于港最南端,故名南港头。新开河 Xinkaihe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2.9 千米处。聚落呈条状分布。 99 户、 344人。解放后新开的一条河,后河边成村落,故名新开河。西浜 Xibang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3.5 千米处。聚落呈条状分布。 54 户、 212人。西浜解放初属杨家浜自然村,因在河浜西头,故名西浜。第四节 废止地名俞汇乡 Yuhui Xiang (已撤并)位于县城东北 15.6 千米处,原乡政府驻 地俞

46、家汇。原乡域面积 19.7 平方千米,耕地 14853 亩。时辖 8 个行政村、 33 个自然村、 1个自然镇、 1个居委会, 3033户、104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89 人。原俞汇乡粮食生产稳定,水域资源适宜内塘养殖,青虾养殖是特色产业。 1949年 5 月,成立俞丁乡。 1950年分建丁栅、俞汇、沉香 3 个乡。 1956年 3 乡合并为丁栅乡。 1958年 10 月丁栅、大舜、西塘合并成立西塘公社。 1961年 俞汇属丁栅公社。 1979年 3月从丁栅公社析中联、红星、俞东、俞西、盛丰、 东风、红旗、金星、华东等 9 个行政村建俞汇公社, 1983 年 12 月改为俞汇乡。 199

47、9 年 11 月俞汇并入丁栅镇。西王村 Xiwang Cun (已撤并)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 原村委会驻西王, 时辖西王、南莱港 2 个自然村。解放初属沉香乡,由周家草、夏家甸、大东王、 小东王、西王 5 个自然村合并建立夏王村。 1952年 10 月西王自然村设第四代 表区,大东王、小东王 2 个自然村设第五代表区,周家草、夏家甸 2 个自然村 设第六代表区。 1956年 10 月,联丰社、展望社、东联社 3 个小社合并建立金 星高级社。 1958 年 10 月属西塘公社金星大队 (营),1959年 4 月为丁栅管理区 金星生产队。 1961 年 4 月析建金星、西王 2 个大队,属丁栅公

48、社。 1979 年 3 月金星划归俞汇公社。 1984年3月大队改为村。2000年 3月西王村并入金星村。华西村 huaxi Cun (已撤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原村委会驻丁家栅 自然镇。时辖横泾港等 6 个自然村。解放初属俞丁乡, 1950年 5 月建沉香乡三 圩村(由东西何家浜、益家浜、东厅、横泾港、屠家浜、荡店浜、洪家村等自 然村组成)。1952年 10月分设沉香乡第七、第八代表区。 1956 年属丁栅乡,同 年 10 月建立新华高级社(由东厅社、联山社、东西社、洪家村社 4 个小社组成)。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新华大队(营),1959年 4月为丁栅管理区新华生产队。 1961

49、年 4月属丁栅公社,新华生产队析建 2 个大队时,以“华”字定名,地处 东片为华东,西片为华西。本村位于西片故称华西。 1984年 3 月华西大队改为 村。 2000年 3月华西村并入丁栅村。北蔡村 Beicai Cun (已撤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原村委会驻北蔡,村 以驻地得名。时辖北蔡 1个自然村。解放初属俞丁乡, 1950年 5月建沉香乡银 北村。1952年 10月设沉香第一代表区。 1956年 10月北新社、群力社合并成立 群力高级社。 1958年属西塘公社群力大队(营) ,1959年 4月为丁栅管理区群 力生产队。 1961年 4月属丁栅公社群力大队,同时析建北星、群力 2个大队。

50、1968年 8 月称北星大队, 1981年北星更名为北蔡。 1984年 3月大队改为村。 2000年 4 月并入银水庙村。赵田村 Zhaotian Cun (已撤并)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 原村委会驻赵田自 然村。因驻地赵田得名。 时辖赵田等 3 个自然村。解放初属沉香乡吴江村, 1952 年 10月设沉香乡第三代表区。 1956年 2月属丁栅乡, 同年 10月由初级社合并 成立沉香高级社。 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沉香大队 (营),1959年 4月为丁栅 管理区沉香生产队。 1961年 4月改为大队,同年从沉香大队析建赵田大队。 1984 年大队改为村。 2000年 3 月并入沉香村。张安

51、村村 Zhang'ancun Cun (已撤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原村委会驻 张安村,村以驻地得名。时辖张安村、清水兜 2 个自然村。 1949年 10 月建星 五村, 1952年设第二代表区,同年冬由 12 户农民组成江永花初级社。 1953年 冬张安村 87 户加入江永花初级社。 1954年冬清水兜自然村由王品琴、 沈云其、 朱阿和 3个互助组并入,同时改为张安村高级社。 1956年 1月合并成立联山高 级社,1958年 10月属西塘公社联山大队 (营),1959年 4月为联三管理区联山 生产队。 1961年 11月析建联一、联二、联三 3个大队。 1962年联一大队改为 张安村大

52、队。 1966 年“文革”时复名联一大队。 1981 年改称张安村大队。 1984 年 3 月改为村。 2000年 3 月并入界泾港村。联三村 Liansan Cun (已撤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原村委会驻怀家 浜。时辖怀家浜等 4 个自然村。解放初属丁栅乡为六河村, 1952年 10 月设第 四代表区。 1955年溇上、金家浜、 怀家浜 3个村成立初级社, 1956年合并成立 联山高级社。 1958年为西塘公社联山大队(营) ,1959年 4月为联三管理区联 山生产队。 1961年 4月改为大队,同时析建 3个大队,东片为联一,中片为联 二,西片为联三,本村在西。 1983年改为联三村,

53、2000年 3月并入界泾港村。 俞东村 Yudong Cun (已撤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原村委会驻地俞 汇自然镇。解放初建俞汇村, 1953年11月设代表区。 1956年 2月并入俞南村 成立红旗高级社。 1956 年 11月由红旗、俞汇、红联 3 个合作社合并成立俞东 高级社。 1958年属西塘公社俞东大队(营) 。1959年 4月由俞东、俞西、俞南 合并为俞东生产队,属联三管理区。 1961年 4月俞东生产 队析建俞东、俞西、 红星 3 个大队,属丁栅公社。 1979年 3月划归俞汇公社。 1983年 12 月改大队 为村。 1996年 4月5日由俞东、俞西、渔民 3个村合并建立俞汇村。渔民村 Yumin Cun (已撤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原村委会驻叶荡。 时辖叶荡自然村。解放初流动的渔民没有固定居住地, 1956 年政府组织渔民成 立渔业合作社,时属西塘乡。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