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2021年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 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静,初学太极拳的根本要素就是让自己静下来,静才能做到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欢送阅读! 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 太极拳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身,对现代人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同时也有良好的训练价值,这些价值表达离不了太极拳的入静。 太极拳的源流,直追道儒两家,太极拳讲静,也是从道儒两家而来。道家有老子所说:"清静,为天下正'"不欲故静',故道教有特地讲静功修炼的清静经。儒家同样重视敬静二字,强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孟子同样强调&qu
2、ot;静神'"养心莫擅长寡欲'。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宋明两代大儒如周敦颐,如二程(程颐、程颢),如朱熹,如王阳明,皆非常重视静功的修炼。朱熹甚至要求弟子半日打坐入静,半日读书。朱熹说:"动静。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这完全是练功的体会。 静能净化心灵,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洗礼,常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更有助和谐社会的构建。 朱熹说明大学中定、静、安、虑四种境界时说: "定如水之初定。静那么定得来久,物不能扰。处山林亦静,处尘市亦静。安那么
3、静者广,无所适而担心。静固安,动亦安,看处甚事,皆安稳不扰。安稳后以虑。 今人心中摇漾不定叠,远能处事否?虑者,思之精审也。人之处事,于丛冗急遽而不错乱,非安不能。'王阳明那么有这样的练功体会:"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 清代湘军名将曾国藩同样练静的功夫了得,他曾特地在日记中谈到静字功夫的重要。他说:"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成为三代后的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阳明亦是静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假设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练太极拳的静能放松身体,缓解精神压力,睡前练太
4、极拳可关心我们快速入眠,预防多种疾病。 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外观万象内察心 太极拳讲"以静制动'"动中求静',大家首先要可以体会何为静,才能明白怎样去求静,怎样去制动。太极拳的静,并不是人体通常所能理解的静,肯定意义上,而是指看不见的神意气的中和运动。 入静,是练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标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练功方法,是道家内观之道的根底。道家说:"神道深微,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大道以虚静为本。'只有了然明静,才能外观万象,内察一心。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
5、那么分,静之那么合。'一语道尽太极拳的特点和练功方法。动静开合,分阴分阳,阖然一气,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阴阳悉具其中。 近代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亦提出,"动中求静,动静合一'"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近代吴氏太极拳名家亦有类似的提法。这些古代、近代名家的体会,都为我们理解静在太极拳中的意义和作用供应了重要的参考途径。 太极拳真正的静,是"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是"心安那么虚那么道自来',是"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那是很高的境界,很高的要求。但
6、是,我们如今练功的时候要求静,是打根底。太极拳练功讲究一层功夫、一层体会;谈静,同样首先要知道静毕竟有多少层次。 不同的境界毕竟有怎样不同的感受。要做到入静事实上是很不简单的,因为静分许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感受,尤其是到了高级阶段,是很难用语言描绘的。不过,为了我们练功的便利,我还是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太极拳的八静层次,好让大家到了某个阶段时就有某个阶段的参考。 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动静层次看功夫 简洁划分,太极拳的静有如下形式宁静、安静,安静、虚静、定静、真静、灵静,最终是清静,这个灵是敏捷、灵动、灵性之灵,是静中有动,而且是大动,是"动静如一',意涵深远,其中可以真正体会太
7、极拳神意气的中和所产生的"以静制动'的成效,所以层次就很不一样了。 太极拳讲静,讲"以静制动',首先是要制自己的心动,这就是"收心猿,拴意马'。在静字上下功夫极深的曾国藩的体会就是"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所以,心先要宁静下来,这是指先排除外界的干扰,所谓"收心离境'是也。 我们初练功时,仍是一个常人之心,虽然站在这里了,但念头一个接一个,如同野马奔腾,所以要先求宁静。能宁静下来了,这时脑子里还有许多外界事物的沉淀,动多静少,但我们的心要渐渐静下来,逐步排除这些沉淀。 这时还会感觉到意集
8、中不了,心较散逸,这是宁静阶段的体会。关于这层功夫,明代大儒王阳明曾如此告知同学:"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贮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待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 渐渐地我们的意能集中了,动的感觉渐渐削减,静的体会渐渐增加,心里就安静了,心平气和的状态就产生了。这时就是心里开头安静,内气开头和畅和顺。有一种似乎冬天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的懒洋洋温暖之感,这时候脑子里也开头放松,什么也不想了。感觉也很舒适,也不想做其他什么事。 关于心平气和,在道家的入手功夫中是特别重要的一环。张三丰曾经强调:"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那么神凝
9、,气和那么息调。'他的告诫是, "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这里,张三丰谈到了心平与中的关系,而这个中,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喜怒哀乐未发之际,谓之中'的那个中。练太极拳,同样是"平'难找,可以像张三丰所说的心不起波,心执其中,大家的功夫就相当不错了。 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太极平字不易找 再深化一点的状态是安静。因为心平气和了,脑子开头静下来了,许多杂念的沉淀排除了,人对四周事物的感应范围反而就随之扩大。比方,这时很远的地方有一只鸟叫、飞行,你都能感觉到,有一只猫在走路,你都能很清
10、晰地感应到,这时候,要做到脑子并不跟着这些外在的事物去走,并不会因为这种情形的出现跟着它去。这时候可以体会所谓"一志凝神,洗心涤虑'的境界。 再往下,就进入虚静的阶段了。这个阶段你有点感觉不到自己局部肢体的存在,比方说,似乎两只胳膊没有了,完全感觉不到了,开头恍兮惚兮,似有似无的一种状态,但这种状态还不是真实的,还不到任运入定、长期湛寂的状态,因为念头一转,这些感觉马上就不见了。 这个阶段似乎我们平常所说的愣神的状态,但这时还不能见到东西。什么都不想,似乎站在那里发愣,这是虚静的状态。不过,此时这种寂寂空空的感觉已能体会真气的出入消息。 定静、虚静的状态对自己的心身两方面的体
11、会还不是非常真实,脑子不醒悟的静不是真静。我们所说的静,脑子里要很敏捷、很灵敏,要知道心腹当中的许多改变,但这很多改变我又可以不去管它。 所以我们再往下讲的定静,是脑子里有许多图像的产生,我们都清清晰,比方一个风景、一朵花、一个动作的念头,你都能把握住,定在那里不动,你的意不转移也不走,那时就是定静的状态。这叫前念已去,后念未生,定在那里,中间的那个图像你拿住了,但并不代表前面那个图像空掉了。 这还不是三际托空的那个地方,佛家的三际托空,是要以清清晰楚的观心,也就是收摄六根,观看这个念头。不要压制它也不要做功夫,只是看着这个念头流过去了,后一个念头还没有来之前,中间有个"如今念
12、9;,如今念要做到空空荡荡,清清净净,中间这一段空,就是三际托空。 但我们如今的功力还不够,还不可以做到将三际截断,但我们可以体会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能看清晰这个念头,我将它定住了。似乎看dvd定样一样,那就是定静。 这时候,才开头讲掌握图像,渐渐掌握了身体里开头产生的改变,似乎有同学谈起做单鞭动作的体会,一个念头定在那里,只要念头不转,身体也可以完全不转,肯定几分钟、十几分钟,但这时不动还不好,因为这时所产生的改变还达不到身上全部是空的。再往下,真静才开头出现,我这里不动也不想,定是定在那里了,但是脑子里很清晰,觉得里面有东西动了,这时就是"住无所
13、住'。 要留意,这个时候还要体会身上是不是松开,只有身上松开了,才能体会这种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松静放在一起讲。前面不松的话,这些状态都体会不到,肯定要松开以后才能到达真静。 太极拳入静的四大妙境:恬谈虚无真气随 真静了,身体内部的气血流淌,内劲运行,许多现象就产生了,这时还没有产生大动,产生这个静的时候,还没有"致虚极',此时你松的条件愈好,感觉到身体愈来愈松软,才能开头体会到你是不动的。但是身体里面有东西动,外面没有东西动,这时身体里面的动就愈来愈明显。 明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比方说身上会痛苦,背上会痛苦,里面细小的东西会痛苦,这个阶段内气还不够畅通,但开头换
14、劲,内劲因静而得以和顺产生,开头活力勃勃,健身养气的状态就开头起作用了。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时我们身体的安康状态、我们的心情得到调整,精神得到安静,身心都得到熬炼,由此接着往下,到了灵静的状态,才能体会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人为万物中最灵敏者,所以我们讲静的状态,要守静笃。 守就是把持,拿住,不要放,守住那个静的改变,笃就是忠厚本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状态,"归根日静',就是说松到根本上了,
15、才可以得到静,这个根就是原来从那个地方来的东西叫根,那个时候才是静。"静曰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恒常的道理,就是永久不变的东西,那个是常,这时你就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复命就是回到那个最根本的来源,假如说到了这个境界,你就知道了。 这时就能看到万事万物的改变,就是"夫物芸芸',万事万物都是那么多,但它要归根,归根就是反。这才能理解到灵静状态的意义。静本身是不动的,但灵是动的。这是指道的本体是虚无安静,但万物出而生动,入而安静。道生万物,是由无而有,复归于道,是有归于无。 所以归根,用我们练功体会来说明,就是万物复归于本性。到这里
16、才知道"常无,欲以观其妙'。这时候反而能感觉到身体的静的状态下有许多的运动。可是尽管有那么多的运动,它又是静的。我们说太极拳动静如一,就是说真正到了灵静的阶段,那么是 "道居而慧生',由虚静而引发出的内气,充盈圆融,反而让你心气合一,湛然寂定。 所以,练功讲静,一般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到达的。讲静,一般都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才可以真正体会明白。当然,我们这是讲练功的过程,功力高了以后,可以一下子就到灵静的阶段。到了灵静的时候,就是我如今跟你们讲话,始终在讲话,我也可以是灵静的。 因为它是动而不动,静而不静,就是动静同源,动静如一,所以它是灵,又是静。在灵的方面,你可以感到自己有一种活力勃勃的东西存在,而且是非常灵动的,活活泼泼的,不是滞碍的,在静的方面,你又觉得可以掌握某种机、某种势。 美国nba的一些优秀篮球运发动在谈到自己打球的阅历时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当他们进入特殊投入的高潮状态时,会感觉到整个球场都特别静,别的球员的动作都相当缓慢,有时甚至感觉到整个球场都不再存在,四周的观众都不再存在,只有那个篮球存在,而且自己可以特别轻松地将那个篮球放进篮筐,这种状态事实上就是一种灵静的状态。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网销售培训体系构建
- 超市员工沟通培训
- 地下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重点基础知识点
- 培训课件花卉生产管理
- 道路事故协议书范本
- 变电运维系统培训大纲
- 退款售后协议书范本
- 智能制造协议书
- 转让平板木床合同协议
- 邮件自取协议书范本
- 预录用协议劳动合同
- GA/T 751-2024公安视频图像屏幕显示信息叠加规范
- 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2025届初三5月中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长链氯化石蜡行业供需现状与前景策略研究报告
- 租地盖大棚合同协议
- 自体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A版高一下册必修第二册高中数学8.6.2直线与平面垂直【课件】
- 恋爱协议书违约合同
- 薪酬管理制度框架搭建
- 软件开发行业智能化软件开发方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学生禁毒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37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