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綦胜禹 l一.康复医学的概述l二.康复医学的对象l三.康复医学的内容 1.常用的康复医学功能评定技术 2.康复治疗学 3 .常见病的康复 4.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 定义定义l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作了新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包括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l1994年康复专家Hellender对康复的定义做了补充,即:康复包括应用所有措施减少残疾的影响,使残疾者达到自立,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抱负,回归社会。康复医学的概述康复医学的概述
2、l康复的起源康复的起源l在国际上,“康复”(rehabilitation)是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生活的意思,康复医学始于上世纪初,一战和二战催化了它的成长。l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康复医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说康复医学起源和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1942年康复的第一个定义诞生:“所谓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复员其肉体、精神、社会、职业和经济的能力”,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和康复工程,组成全面康复。 国内是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国外康复的概念和观点。 l为澄清对康复的模糊认识尚需要强调几点: l 1、康复医学绝不是现有医学各科的延伸,而是有独特的治疗对象、治疗
3、目的和治疗方法的独立的医学专业。l 2、康复医学的难度有时更大,需要更复杂的技术。 3、康复不是百分之百的恢复。 4、残疾是人类存在以来的必然现象,残疾占世界人口10%,其中70%在发展中国家。只能面对,不能回避。二二. 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对象l主要有以下四种人群:主要有以下四种人群: 1、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 2、各类残疾者、各类残疾者 ; 3、各种慢性病患者;、各种慢性病患者; 4、年老体弱者;、年老体弱者;三三. 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常用的康复医学功能评定技术一)常用的康复医学功能评定技术 运动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肌力评
4、定: 0级: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1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级: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级 不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4级: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5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2.关节活动度评定概念:概念: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OMROM),是),是指关节活动经过的角度。具体而言是指关节的移指关节活动经过的角度。具体而言是指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5、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人体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l上肢:肩关节屈曲(180)、伸展(50) 外展(180)、内收(45) 内旋(70)、外旋(90) 肘关节屈曲(150)、伸展 前臂旋前、旋后(90) 腕关节掌屈(90)、背伸(70) 桡偏(25)、尺偏(55) 拇指掌指关节屈曲(60)伸展(10) 指骨间关节屈曲(80)伸展(10) 手指掌指关节屈曲(90)伸展(45) 近端指骨间关节屈曲(100)伸展(0) 远端指骨间关节屈曲(90)伸展l 手指的外展内收(20) 下肢下肢l下肢:髋关节屈曲 125 伸展 15 外展 45 内收 30 内旋、外旋 45 膝关节屈曲150 伸
6、展0 踝关节背屈20 跖屈45l脊柱:颈屈曲、伸展(45)l 侧屈(45)l 旋转(60)l 躯干屈曲(80)、伸展(25)l 侧屈(35)l 旋转(45)3.痉挛的评定痉挛的评定l修改的Ashworth法l0级:无肌张力升高。l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伸屈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住。l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突然卡住,然后出现较小的阻力。l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范围内,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比较容易的进行被动活动l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l4级:受累肢体僵直于屈曲或伸展位,不能完成被动运
7、动。4.平衡功能的评定平衡功能的评定l定义: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l维持平衡的机制:躯体感觉系统l 视觉系统l 前庭系统 常用的平衡量表常用的平衡量表lBerg平衡量表1. 从坐到站指令:请站起来,尝试不用你的手支撑。() 4 不需要帮助独立稳定的站立() 3 需要手的帮助,独立的由坐到站() 2 需要手的帮助并且需要尝试几次才能站立() 1 需要别人最小的帮助来站立或保持稳定() 0 需要中度或最大帮助来站立2. 无支撑的站立指令:请在无支撑的情况下站好2min()4 能安全站立2min()3 在监护下站立2min()2无支撑站立30s()1需要尝试几次才能无支撑站立
8、30s()0不能独立站立30sl3. 无靠背坐位,但双脚放在地或凳子上指令:请合拢双上肢坐2min()4 能安全的坐2min()3 无靠背支持地坐2min,但需要监护()2能坐30s()1能坐10s()0 无支撑的情况下不能坐10s4 从站到坐指令:请坐下()4 轻松用手即可安全地坐下()3 须用手的帮助来控制下降()2 需用腿后部靠在椅子上来控制下降()1 能独立坐下,但不能控制下降速度()0 需帮助才能坐下l5 转移指令:摆好椅子,让受检者转移到有扶手椅子上及无扶手椅子上。可以使用两把椅子(一把有扶手,一把无扶手)或一张床及一把椅子()4 需用手的少量帮助即可安全转移()3 需要手的帮助才
9、能安全转移()2 需要语言提示或监护下才能转移()1 需一人帮助()0 需两人帮助或监护才能安全转移6 闭目站立指令:请闭上眼睛站立10s()4 能安全地站立10s()3 在监护情况下站立10s()2 能站3s()1 站立很稳,但闭目不能超过3s()0 需帮助防止跌到l7 双脚并拢站立指令:请你在无帮助情况下双脚并拢站立()4 双脚并拢时能独立安全地站1min()3 在监护情况下站1min()2 能独立将双脚并拢但不能维持30s()1 需帮助两脚才能并拢,但能站立15s()0需帮助两脚并拢,不能站立15sl8 站立情况下双上肢前伸距离指令:将上肢抬高90o将手指伸直并最大可能前伸。上肢上举90
10、o后将尺子放在手指末端。手指前伸时不能触及尺子。记录受检者经最大努力前倾是手指前伸的距离。如果可能的话,让受检者双上肢同时前伸以防止躯干旋转()4 能够前伸超过25cm()3 能够安全前伸超过12cm()2 能够前伸超过5cm()1 在有监护情况下能够前伸()0 在试图前伸时失去平衡或需要外界帮助l9 站立位下从地面捡物()4 能安全容易地捡起拖鞋()3 在监护下能捡起拖鞋()2 不能捡起拖鞋但是能达到离鞋25cm处而可独立保持平衡()1 不能捡起,而且捡的过程需要监护()0 不能进行或进行时需要帮助他保持平衡预防跌倒10 站立位下从左肩及右肩上向后看指令:从左肩上向后看,再从右肩上向后看。检
11、查者在受检者正后方拿个东西,鼓励患者转身()4 可从两边向后看,重心转移好()3 可从一边看,从另一边看时重心转移少()2 仅能向侧方转身但能保持平衡()1 转身时需要监护()0 需要帮助来预防失去平衡或跌倒l11 原地旋转360o指令:旋转完整1周,暂停,然后从另一方向旋转完整1周()4 两个方向均可在4s内完成360o旋转()3 只能在一个方向4s内完成旋转360o()2 能安全旋转360o但速度慢()1 需要严密的监护或语言提示()0在旋转时需要帮助12 无支撑站立情况下用双脚交替踏台 指令:请交替用脚踏在台阶/踏板上,连续做直到每只脚接触台阶/踏板4次()4能独立、安全地在20S内踏8
12、次()3能独立、安全踏8次,但时间超过20S()2能监护下完成4次,但不需要帮助()1在轻微帮助下完成2次()0需要帮助预防跌倒/不能进行l13无支撑情况下两脚前后战立指令: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正前方。如果这样不行的话,可扩大步幅,前脚后跟应在后脚脚趾前面。(在评定3分时,步幅超过另一只脚长度,宽度接近正常人走步宽度)()4 脚尖对足跟站立没有距离,持续30s()3 脚尖对足跟站立有距离,持续30s()2 脚向前迈一小步但不在一条直线上,持续30s()1 帮助下脚向前迈一步,但可维持15s()0 迈步或站立时失去平衡14 单腿站立指令:不需帮助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单腿站立()4 能用单腿站立并能维
13、持10s以上()3 能用单腿站立并能维持510s()2 能用单腿站立并能站立3s()1 能够抬腿,不能维持3s,但能独立站立()0 不能进行或需要帮助预防跌倒l注:评分标准以及临床意义:Berg平衡评分方法是把平衡功能从易到难分为14项,每一项分为5级,即0、1、2、3、4。最高得4分,最低为0分,总积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好。l020分:提示患者平衡功能差,需要乘坐轮椅。l2140分:提示患者有一定的平衡功能,可在辅助下步行。l4156分:提示患者平衡功能较好,可独立步行。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5.协调功能评定协调功能评定l定义:是指在准确完成一个动作的过程中多组
14、肌群共同参与并相互配合、相互和谐的性质l共济失调l不自主的运动: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手动抽搐、摸空症常用评定方法常用评定方法l协调功能评定方法(1)指鼻试验:让被评定者肩外展90,肘伸展,用示指指尖指鼻可以改变开始的体位来评定不同运动切面的动作。(2)指指试验:两肩外展90,两肘伸展,让被评定者将两示指在中线相触。(3)交替指鼻和指指:让被评定者用示指交替指鼻尖和评定者的手指尖。评定者可变换位置来评估其对变换距离的应变能力。(4)跟膝胫试验:被评定者仰卧位,一侧的足跟沿对侧膝向胫骨远端上下滑动。6.步态分析步态分析l(1)正常步态步行周期是指人在正常步行时,从一腿足跟着地到侧足跟再次着
15、地为止的过程。一般把这一周期分为站立相站立相和迈步相迈步相两个阶段。l正常人站立相占步行周期的60%,迈步相占40%(2)评定方法)评定方法步态评定的方法主要有目测分析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法两种。目测分析目测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如身体姿势,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姿势;步态概况,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移情况,如重心偏移、头的位置、手的摆动、各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角度变化;面部表情和神态;辅助装置的作用,如支具、助行器。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指借用一定的器械或专门的仪器设备,测量和分析有关行走步态,并得出量化结果的过程。主要介绍足印法: 在患者足底涂上墨汁
16、,令其在铺上白纸的通道上行走,留下足迹,就可以测量。也可以在黑色通道上均匀撒上白色粉末,让患者赤足走过通道,留下足迹。测试距离最少6m以上,每侧足吧少于3个连续的足印。测量参数测量参数1、步长、步长 : 一侧足跟着地点至对侧足跟着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男性的正常值为(786)cm;女性为(625) cm。2、步幅、步幅 : 一侧足跟着地点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正常男性的数值为160cm左右,女性为137cm左右3、步宽、步宽 : 双侧足中线之间的距离。正常在(8 3.5)cm左右。4、足角、足角 :足跟中点到第二足趾的连线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约为6.7度6.8度。5、步长时间、步长时间
17、 : 指一足着地至对侧足着地的平均时间。是周期时间的一半。约为0.5s左右。6、周期时间、周期时间: 每一个步行周期所花的时间。正常男性为(1.06 0.09)s;女性为(1.030.08)s。7、步速、步速 : 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单位一m/min表示。正常男性为(91 12)m/min,女性为(749)m/min8、步频、步频 :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通常以每分钟行走的步数来表示,即为步/分钟。正常男性为(113 9)步/分钟女性为(117 9)步/分钟(3)常见异常步态)常见异常步态l1.臀大肌(髋伸肌)步态l2.臀中肌步态(鸭步):多由脊髓灰质炎引起l3.股四头肌步态l4.帕金森
18、步态l5.减痛步态l6.偏瘫步态l7.剪刀步态:痉挛性瘫痪的典型步态l8.跨域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l9.短腿步态:超过2.5cm造成踝关节过度背曲;超过4足尖着地行走。l10.小脑共济失调步态l11.持拐步态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l改良巴氏(改良巴氏(Barthel)指数评定表指数评定表l-项目 评分标准 月 日-1. 大便 0=失禁或昏迷 5=偶尔失禁(每周<1次) 10=能控制 -2. 小便 0=失禁或昏迷或需由他人导尿 5=偶尔失禁(每24小时<1次,每周>1次) 10=能控制 -3. 修饰 0=需帮助 5=独立洗脸、梳头
19、、刷牙、剃须 -4. 用厕 0=依赖别人 5=需部分帮助 10=自理 ll-5. 吃饭 0=依赖别人 5=需部分帮助(夹饭、盛饭、切面包) 10=全面自理l-6. 转移 0=完全依赖别人,不能坐(床椅) 5=需大量帮助(2人)能坐 10=需少量帮助(1人)或指导 15=自理 -7. 活动(步行) 0=不能步行(在病房及其周围, 5=在轮椅上独立行动不包括走远路) 10=需1人帮助步行(体力或语言指导) 15=独立步行(可用辅助器)-8. 穿衣 0=依赖 5=需一半帮助 10=自理(系、开钮扣、关、开拉锁和穿鞋) -l9. 上楼梯 0=不能(上下一段楼梯, 5=需帮助(体力或语言指导)用手杖也算
20、独立) 10=自理-10. 洗澡 0=依赖 5=自理 -总分-标准:标准:0-20分分=极严重功能障碍极严重功能障碍25-45分分=严重功能障碍严重功能障碍50-70分分=中度功能缺陷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分=轻度功能缺陷轻度功能缺陷100分分=ADL自理自理8.残疾评定残疾评定l(1)残疾分级残疾分级l残损残损: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程度缺损,身体、精神和智力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个人生活仍能自立,其影响处在组织器官水平上,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l残疾残疾:是指由于身体结构和功能缺损严重,身体、精神和智力活动明显障碍,以致患者个人不能以正
21、常的方式和范围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其影响在个体水平上,造成个体生活能力低下,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l残障残障:是指由于形态功能缺损和个体生活能力障碍严重,极大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限制患者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造成社会生活能力障碍。是社会水平的残疾。(2)残疾的分类残疾的分类 l 视力残疾视力残疾l 听力语言残疾听力语言残疾l 智力残疾智力残疾l 肢体残疾肢体残疾l 精神残疾精神残疾(二)康复治疗学(二)康复治疗学l(1)运动疗法技术l (2)物理因子疗法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定义:在物理疗法中徒手以及利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22、的训练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l1.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保持良好的体位防止挛缩的发生 体位转换:防止废用性萎缩 被动运动:被动牵拉跟腱、被动牵拉腘绳肌 主动运动:可维持肌力 防止组织粘连的形成:常用RICE法,即休息、冰敷、压迫、抬高。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改善组织粘连挛缩:伸张训练、摆动训练、自动滑轮、体操棒训练 改善肌痉挛:PNF手法,收缩-松弛训练、维持-放松训练 滑轮训练 体操棒训练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l增强肌力为目的时:加重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稍增加重复次数。l增加耐力为目的时:负荷量相对较少,重复次数较多。l训练方法:l1.辅助主动运
23、动:徒手辅助主动运动、悬吊辅助主动运动、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滑车重锤辅助主动运动、浮力辅助主动运动l2.主动运动l3.抗阻力主动运动:徒手抗阻力主动运动、重物抗阻力主动运动、摩擦抗阻力主动运动、水中抗阻力主动运动l4.等长运动:徒手等长运动、肌肉固定练习、利用器具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l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行到最不稳定的体位,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以逐步加大平衡难度。l平衡训练的顺序: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神经生理学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一)Bobath技术1.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控制:中部:头颈、肩、脊柱、胸骨柄近端:肩峰、髂前
24、上棘远端:拇指、拇趾、腕、踝l2.反射性抑制抗痉挛模式: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肩的抗痉挛模式、手的抗痉挛模式(Bobath握手即患者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 l是痉挛模式 是抗痉挛模式(二)(二)Brunnstrom技术技术l特点特点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软瘫期,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软瘫期,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原始反射,启动运动功能的恢复,然后再不断调整刺激和原始反射,启动运动功能的恢复,然后再不断调整刺激方式,修正错误运动模式,使之成为功能性活动。方式,修正错误运动模式,使之成为功能性活动。共同运动:偏瘫患者的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关节的共同运
25、动:偏瘫患者的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形成特有的运动模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形成特有的运动模式,称为共同运动。式,称为共同运动。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运动。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运动。原始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支持反射原始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支持反射l具体操作方法l1.软瘫期:通过对健侧肢体施加阻力引出患侧上肢的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l2痉挛期:应用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促进恢复过程的
26、进程,使运动模式成为功能性运动l3.恢复期:抑制共同运动,加强随意运动。(三)(三)PNF技术技术定义:是应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定义:是应用本体感觉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功能活动的方法。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功能活动的方法。l基本技术:l螺旋对角线模式运动:由屈曲或伸展、内收或螺旋对角线模式运动:由屈曲或伸展、内收或外展、外旋或内旋产生一条斜向的对角线模式,外展、外旋或内旋产生一条斜向的对角线模式,是最常用最复杂的技术。是最常用最复杂的技术。l通过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交互收缩、放松,促通过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交互收缩、放松,促进肌力的平衡与协调。进肌力
27、的平衡与协调。(四)(四)Rood技术技术l感觉刺激的方法感觉刺激的方法温度刺激温度刺激机械性刺激机械性刺激关节感觉刺激关节感觉刺激l作用作用兴奋兴奋l反复快速刺激法反复快速刺激法抑制抑制l缓慢持续刺激法缓慢持续刺激法物理因子疗法物理因子疗法l定义:在物理疗法中利用光、电、声、水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称为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l作用:1.消炎作用2.镇痛作用 3.抗菌作用 4.镇静与催眠 5.兴奋神经-肌肉 6.缓解痉挛 7.软化瘢痕、消除粘连 8.加速伤口愈合 9.加速骨痂形成 10.增强机体免疫机制 11.脱敏作用 12.抗癌作用l分类:分类:l 电电 直流电直流电
28、 低频脉冲低频脉冲 中频中频 高频高频l 光光 红外线红外线 紫外线紫外线 激光激光l 声声 超声波超声波l 磁磁 静磁场静磁场 磁震荡磁震荡l 热热 石蜡石蜡 沙沙l 冷冷 冰敷冰敷l 水水 水疗水疗 电疗法电疗法:1.低频脉冲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l定义:应用频率定义: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分类分类 神经肌肉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 经皮电刺激经皮电刺激 (NES) (FES) (TENS) 临临 防止失神经肌肉防止失神经肌肉 利用电刺激的利用电刺激的 镇痛镇痛 床床 萎缩萎缩促进神经再促进神经再 即时效应即时效应,进行进行 作
29、作 生和传导功能恢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 动作替代动作替代 用用 松弛痉挛肌松弛痉挛肌 如垂足刺激器如垂足刺激器l 2.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l应用频率应用频率1100k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分类:分类: 音频音频 干扰电干扰电 波形、频率波形、频率 正弦波,正弦波,2000Hz 正弦波,正弦波,4000 100Hz 调制调制 无无 正弦波,正弦波,100Hz 调制方式调制方式 无无 体内干扰型体内干扰型“内生电流内生电流” 电极数电极数 2 4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改善血循,改善血循, 消炎止痛消炎止痛 软化疤痕,软化疤痕, 改善血循改善血循 松解粘连松解粘连 促进骨质愈合
30、促进骨质愈合 适应症:适应症: 瘢痕,组织粘连瘢痕,组织粘连 扭挫伤,肌肉紧张扭挫伤,肌肉紧张 注射后硬结等注射后硬结等 骨折后等骨折后等3.3.高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l应用频率应用频率100k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l治疗作用:治疗作用:l 热效应:热效应:镇痛,消炎,解痉,改善血镇痛,消炎,解痉,改善血 循环,提高免疫活性循环,提高免疫活性l 非热效应:非热效应:抗感染性炎症抗感染性炎症 调节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兴奋性 促进神经生长、上皮和结促进神经生长、上皮和结 缔组织增生缔组织增生l 短波短波 超短波超短波 微波微波 波长波长 100-10m 10-1m 100-0.1m 频率频率 3-30MHz 30-300MHz 300-300,000MHz 电力线电力线 较深透均匀较深透均匀 渗透均匀渗透均匀 较浅,局限较浅,局限 非热作用非热作用 较明显较明显 明显明显 明显明显 适应症适应症 慢性慢性,亚急性亚急性 急性急性,亚急性亚急性 急性急性,慢性,慢性, 特点特点 温热效应明显温热效应明显 急慢性感染性急慢性感染性 大剂量有伤害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件开发关键考点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VB考试的匹配题详解及试题与答案
- 进口替代政策的经济效果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北京二手房购房合同的范本
- 行政管理考试提纲试题与答案
- 行政法学知识检查试题与答案
- 如何通过分享经验改善工作计划
- 资产配置的基本方法计划
- 战略部署的执行力与风险控制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考试实践试题及答案报告
- 企业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详细)
- 看美剧学口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新任村社区干部培训课件
- 《戏曲服饰欣赏》课件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管理体系样本
- 全国海洋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800题版)
- 5 25我爱我心理活动周-主题班会
- 保洁外包可行性方案
-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