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八个文言虚词一、而1连词(1) 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2) 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 表承接:可译为“就” 、“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4) 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6) 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例:吾恂恂而起。(7) 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
2、,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 。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既而”、“俄而”一般用来表示时间不久。二、何1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 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例:豫州今欲何至?例:大王来何操?(3)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哪”。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副词(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泽为“为什么” 、。“怎么”。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例:公何能及君也?(2)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 、“多么”、“怎么这样” 。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例: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 ,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 用法,分别相当于
4、“拿什么” 、“凭什么”等。例: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又:何以战 ?三、乎1语气助词(1)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呢”。例:儿寒乎?欲食乎?例: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2)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例:日食饮得无衰乎?(3)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 、“呀”等。 例:呜呼 !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可不译 。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例: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例:吾尝疑乎(于)是。3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
5、刃必有余地矣 !四、乃1副词(1)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 、“这才”等。例: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人见。(2) 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 ”、“反而”、“才”等。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 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 、“仅”等。例:臣乃敢上璧。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表示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例:王
6、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可译为“是” 、“就是”等。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而且” 、“可是”、“却”、“于是”等例:非独聂政能,乃其姊者烈女也。例: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子都,美男子;狂且,狂行愚拙之人 )。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五、其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 用在名词之前, 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它的” (包括复数 )。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7、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 )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例: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 、“那个” 、“那些” 、“帮里” 。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 ,后面多为数词。例:于乱石 间择其一二扣之。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表示测度、
8、反诘、婉商、 期望等语气, 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 视情况可译为 “大 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大概。)例: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例:汝其勿悲!(表婉商,可要。)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一定。)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 表假设。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六、且1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例: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9、。例:河水清且涟淆。(2)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 。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3)有时相当于“尚且” ,先让步,后推进一层。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例: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不出,火且尽。例: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七、若1. 表人称,相当于“你” 、“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例:若毒之乎?(你。)例:更若役,复若赋 (你的。)2. 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南官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3连词。(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假设”等。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2) 表选择,
10、相当于“或” 、“或者”。 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4复音虚词“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 若夫霍雨霏霏。例:至若春和景明。八、所1助词(1)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表示“的人”、 的事物”、“的情况”等。例: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例: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2)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宇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例:夜则以兵围所寓舍。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贾家庄
11、几为巡徼所陵迫死。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示原因。)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九、为1介词。(1) 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2) 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 、“给”等。例: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例:公为我献之。(3)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伺。可译为“当” ,“等到”等。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4) 表示
12、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 、“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5) 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由于”。例: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 表示被动。读阳平声可译为“被” 。“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例: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例: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助词。读阳平声 w6i ,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 应。可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十、焉1语气助词。(1
13、) 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例:于是余有叹焉。(2)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用于句中,表示语气上的停顿。例:控硅焉,余固笑而不信也。2代词。(1) 相当于人称代词“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焉足道邪 !3,兼词。(1) 相当于“于之” 。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 相当于“于何” 。例:且焉置土石 ?十一、也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 表判断。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2) 表肯定。 例: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在有否定词的句子中, 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如: 众曰:“若
14、 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3) 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4) 表感叹。“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 表商量。可译为“吧” 。例:吾其还也。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十二、以1介词。(1)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 、“拿”、“凭借”、“依据”、“按 照”、“用(凭) 什么身份”等。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例:乃人见。问:“何以战?”例
15、:余船以次俱进。(2)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 、“由于”。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4)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 ,可译为“在” 、“从”。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带领”。9 (5)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 ,可译为“和” 、“跟”;有时可译为“率领 例: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例: ( 公子)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2连词。(1) 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 、“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6、 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 表承接,可译为“而”或省去。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3) 表目的,可译为“而” 、“来”、“用来”、“以致”等。例:作师说以贻之。例:敛赀财以送其行。(4) 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例: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 表修饰,可译为“而” ,或省去。 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6)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 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 、“用”、“行”等。例: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
17、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十三、因1介词。介绍动作、 行为发生的原因、凭借、对象、方式, 可分别译为“因为” 、“由于”、“趁着”、“凭借”、“经过”、 “通过”。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例:变法者因时而化。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例:祥符年间,因造玉清官,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2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 、“便”。例:因拔刀斫前奏案。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十四、于1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 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 “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例:荆国
18、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 方面。)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例:权起更衣,肃迫于宇下。(到。)例: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从、自。)例: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给。)(2)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例:良曰:“长于臣。”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例: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例:臣诚恐
19、见欺于王而负赵。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1) 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捷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瓶。(2)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分别相当于“在这” 、“从这”等。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 “在这职业上” 。 )十五、与1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 、“跟”、“同”。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可以知之矣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2介词,表求精关,可译为“和” 、“跟”、“同”。例:客从外来:与坐谈。例: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 (另
20、一说“与”为介词,当“为”、“替”解。)3.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例:“管仲 非仁者与 ?”例:无乃尔是过与?4. 用于句中,无意。例:是盟也,其与几何 ?5. 动词。可译为“给予”、“授予”、“结交”、“参加”等。例:与斗卮酒。例:蹇叔之子与师。十六、则1连词。(1) 表承接,可译为“就” 、“便”,或译为“原来是” 、“已经是” 。例:项王曰:“壮土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表假设,相当于“假使” 、“如果”或“那么” 、“就”。例: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表并列,可译为“就” ,或不译。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例:人则孝,出则悌。( 4)表转折、让步,可译为“可是” 、“却”,或译为“虽然” “倒是”。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例:其室则迩,其人甚远。2.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 、“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例:非死则徙尔。十七、者1助词。(1) 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例: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例: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2) 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梯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说课稿4 川教版
-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使用压缩软件 2说课稿 冀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2节 1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2)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 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高中音乐《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 鼓乐铿锵 教案
- 10《苏武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2025年初中生物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学设计
- 4.2.1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坐标图像题(第2期)原卷版
- 诚信展业与法律法规月演示
- 《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综合(Ⅰ)》第7课+课件
-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与常用维护维修方法
- 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课件
- 针灸血肿课件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单元目标
- 财务尽职调查工作方案
- 焊接和切割作业的防火、防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