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Word 文档_第1页
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Word 文档_第2页
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Word 文档_第3页
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Word 文档_第4页
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Word 文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矫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沐川县大楠小学 彭国权 新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状:许多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在计算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从而导致成绩不够理想。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知识方面的原因。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学生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主要表现在:概念

2、不清,算理不明。例如,计算2600÷400=26÷4=62,余数算成了2,反映了学生的数值概念比较模糊,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时,对余数相应要发生变化的道理缺乏理解。口算不熟,笔算不准。任何一道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归结为若干基本的口算。基本的口算不熟练,计算时只要有一步口算错误,就会导致整题计算结果出错。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因素造成的。感知粗略。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尤其是感知水平

3、的制约,对式题的感知往往比较粗放而不够精确,常常表现为把式题中的数据抄错或看错运算符号,这必然造成计算结果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对试题的感知往往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对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新奇的、感兴趣的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成份。如计算"125×8÷125×8"一类式题,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误认为是一道两个积相除的式题。注意不稳定。在计算中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中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做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在计算中还表现在竖式计算正确,但横式上的得数抄错的现象,这都是注意

4、不稳定造成的。受思维定势影响。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如计算82+1.8=100,就是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产生的错算。短时记忆较差。四则计算,其得数是多次简单计算再计算的结果,前面计算的结果需要储存在记忆中,在下一步计算时再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参与运算才能使整个计算过程顺利准确的进行。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3、习惯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小数点像&

5、quot;苍蝇屎"无法辨认;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部分学生缺乏估算和简算的意识,没有养成估算和简算的习惯,他们往往是题目要求简算的才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求简算的,即使题目能简算的也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去计算。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矫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和规律,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此提

6、高四则计算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40÷0.25)时,先用除数是整数(4000÷25)的除法引入,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求出商,让学生体会到在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之所以要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多少位,再将被除数也向右移动多少位,实际上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而已。又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如:15.3+1.53)时,可先将这两个数据带上单位,把它放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体会和理解,如妈妈买菜用了15.3元,买调料用了1.53元,妈妈一共用了多少元,让学生说一说15.3和1.53

7、各位上的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去列竖式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的算理。2、加强口算,提高口算能力。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直观操作,明确算理,掌握算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想、边说、边摆来优化儿童的思维过程。在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规范操作程序,使学生在操作、表述、观察、思考

8、的训练过程中,脑、口、手等多种感官都动起来,为操作过程上升到口算方法,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方法。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时,我就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一边摆9根,一边摆2根、3根、4根等),先将2根、3根、4根等中的一根与9根合起来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与另一根相加便得到11,再将这一过程用填空的形式在小黑板上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利用凑十法进行口算的过程。学生只要充分体验了、感悟了就会掌握得牢、算得快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训练,培养能力。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口算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开火车、抢答、对口令、小组接力等。这些形式简便易行,实效高,而且学生参与的面也

9、广,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同时,这种多样化的口算形式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口算中去。 要把口算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并要持之以恒。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口算。新授前,可选择口算题作为单项训练为学新知作好铺垫;新授中,能口算的要口算,提高计算速度;新授后,巩固练习也要设计一定的口算题。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互出口算题,加强练习,这样既可巩固新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3、强化记忆,提高计算速度。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10、,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这些常用数据有:乘法中的特殊积。如5×2=10;25×4=100;125×8=1000等。120的平方数;15的立方数。 10的积。常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1/20=005=5%等。4、重视笔算,提高计算水平。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计算。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算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骤在教学上的理由和操作过程的合理性。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学习计算时,只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

11、。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质疑问题、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正确进行计算。如:在教学三年级笔算除法42÷2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10根一捆的小棒4捆零2根,问将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分呢?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一分,再说一说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再引导学用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如果学还不够理解,再让学生拿出小棒去体验69÷3、84÷4的过程,这样,只要学生体验充分了,理解了,计算准确性就自然提高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性、敏捷性、

12、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而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又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时,首先认真审题,多思善想。根据题中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看能否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提高计算的速度。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开拓思路,发展求异思维。对一题多解题,力争在准确的前提下,灵活、合理的选择简便算法,熟练进行计算。如在计算12×(1/4+1/6-1/3)时,有的学生肯定会按一般的顺序即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有的学生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时老师应充分肯定两种算法的正确性,但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对比,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种方法更简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

13、计算的体会,引导进行自我教育:做题时,不要盲目地去算,而应当先看数据特征,再想计算的方法或策略,最后再落笔计算。只要形成了审题的习惯,计算的熟练程度就会慢慢提高了。加强变式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我们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有趣的数据,巧妙的算法,新奇的形式设计计算练习。根据大纲的要求,坚持课内外相结合,不断变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如:一般的笔算、把算式和相应的答案连线、找朋友等等。5、重视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分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

1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看二想三算四检查的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到:做题时先要看,看题目中有些什么运算或有没有小括号等,二是要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算法,第三步才是认真的计算,第四步是做完题后要认真检查数字与符号,查看算式是否抄错,其次要查运算方法是否合理,最后要检查运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使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如果做每一道题,学生都能经历这四步思维过程,那么计算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规范书写的习惯。 为了

15、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我特别强调学生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养成估算的习惯。  估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据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有时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估算一下,就可以发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估算的习惯,他们往往在题目指明要估算时才去估算。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大略估计一下结果,计算后再与估算的结果比较一下,看是否合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如在三年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如:832÷4)的教学中,我都

16、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要思考两件事一是判断商有几位,二是估算商大概是多少,锁定商的范围,这样,学生在计算时就很少出错了。重视简算的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简算的习惯,而是看题目要求,没有要求简算的题目即使能简算,也很少有学生想起来用简便方法简算,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计算的效率。我们平时要求学生拿到题目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观察一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如果不能的话,再按照计算顺序进行计算。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简算的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效率与正确率。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纠错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生点错误事实上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变废为宝”,将错误变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自我纠错的学习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发给每个学生一本专用记录本,并要求学生将当天的错题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上,并让学生在另一个本子上进行纠错,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在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再利用错题集进行反思,找到自己当时错误的原因。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得到了复习,同时也形成了自我纠错的习惯,对小学时的计算有用,对经后初中、高中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