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字法》教学设计_第1页
《汉字的构字法》教学设计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字的构字法教学设计课题优美的汉字一一汉字的构字法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曹明琴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汉字的构字法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一一优美的汉字”部分中 的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汉字起源和汉字文化。这一 板块,从汉字字形的构成出发, 给学生展示了汉字字形的起源和汉字字形中的丰 富文化意蕴。学习本版块, 既能让学生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 学会运用“依义辨 形”和“依形推义”的方法去准确书写汉字和阅读古代经典,乂能借助汉字,让 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热爱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 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汉字的构字法,理解汉字表意的特点,学会运

2、用“依义 辨形”和“依形推义”的方法去准确书写汉字和阅读古代经典。2.文化传承与理解:借助汉字字形,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 热爱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构字法,探寻字形背后的古人智慧和文化内涵。教学难点运用“依义辨形”和“依形推义”的方法准确书写汉字和阅读古代经典。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题引导法;3.自主探究法;4.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时至今日,其他的古老文字纷纷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 迹,而唯独中国的汉字传承千年,依旧生生不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沿着汉字构字的 足迹,探究汉字字形的奥秘,领悟其丰富

3、的文化意蕴。幻灯片展示:1本节课课题。二、学习构字法(一)象形1播放动画短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汉字起源的特点。2.归纳:在这段动画中你们找到了哪些汉字?一一鸟,鱼,车马,山水等。明确:这些汉字儿乎构成了所有画面,既展示了汉字的优美,乂告诉了我们汉字的起源。 这种通过画图来追求形似的构字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一一象形。(板书)(二)指事1.用文字的线条和笔画把具体事物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这是象形文字的特点。仔细观 察刚才画面中出现的汉字,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汉字表达的意义都是具体的事物。但客观世 界是纷繁复杂的,有具体的事物,也有抽象的事物,具体的事物能画出来,抽象的事物却是 画不出来的,因而我们的先

4、人就另想办法,发明了指事字(板书):在象形符号上添加指事 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字。比如:上、下和刃。2.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字,一眼看上去 就可以认识大体,但要仔细观察找到象形符号上的指事性形体和符号,才能准确把握字义。 类似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个指事字,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根据象形符 号和指事符号来判断分别是什么字,然后再说一说你的理由。可以查字典,可以互相交流。明确:“夫”:字形在“大”(成人)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发簪。造字本义: 名词,系束头发、并用发簪固定头发的成年男子。这与中国古代的习俗有关,古人以束发、加冠为男子的成年仪式。

5、人出门远行时,将行李用一块布包扎在一根便于肩扛的木棍上,成为橐(tu6)。 由此可以窥见,汉字字形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密不可分。(三)会意1.从象形到指事,汉字字形已经从单纯的描摹外形过渡到了突出、表意。这就给了先人 启发,既然可以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的符号来构成新字,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两个 或者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来构成新的字,这种构字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 会意。(板书)此时,汉字结构也从象形指事所构成的“独体字”,发展成了曲儿个部 分构成的合体字。比如:“采”字,上面是手一一* (爪,用手摘)下面是果树一一余,表示摘果。造字本 义:动词,摘集果子。“囚”,中骨文皿(口,封

6、闭性的空间)+h(人,罪犯),造字本义:动词,拘禁 罪犯或奴隶。“安”,中骨文艇A(宀,新房)+?(女,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在古代的农 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 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宇。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 心踏实过日子便是“安”字的本义。造字本义:动词,用绳、带系扎行囊。古束”,甲骨文2趣解会意字:汉字字形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中国古人的生活和智慧。那下面我们再一起 来看看这一组会意字,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个来解读它的造字用意,可以查字典,可以互相交 流。孝,甲骨文島(是“老還的省略,长发长者)+ (子

7、,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 表示儿孙搀扶老人。造字本义:动词,儿孙背着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孝”的字 形就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仁,甲骨文2#(人)匕(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包含 着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的美好品格。劣,劣就是比别人少出了力。男:在田间出力做事的雄性劳动者,从字形中我们能了解,在古代农耕社会“男”是主 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舒:舍得给予别人。“舒”字,左边是舍得的“舍”,右边是给予的“予”,就是舍得 给予的意思。所谓“舒心”,就是“舍得给予别人,自己就能收获快乐”。福,左边是“衣”,右边是“一口田”。古人造

8、字时认为,衣食丰足,就是“福”。看:举手遮光,远眺观察。休,甲骨文J(人,劳动者)+1(木,树),像一个人呆在大树I的枝叶之下,表示 古人在野外劳作时,选择能遮阳蔽雨的树下歇息。造字本义:动词,行人或劳动者在树荫下 乘凉歇息,停止肢体劳顿。家,屮骨文炉 S (宀,房屋)(豕,猪),一间有遮蔽的屋子,一头大腹便便的猪。远古时,先民们建造房子,都会先在土中打入木桩,铺上木板,上层供人居住,下层圈养家 畜,这种腾空的建筑,能防水灾和野兽的侵害。至于圈养,猪温顺,繁殖能力强,能提供食 物,给人以安全感,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能避风雨,食能果腹,停靠喘息,家 的字形传递出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

9、家的全部幻想。小结: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其实汉字字形,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书写符号, 而且是一种形象生动,有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四)形声1.回顾以上三种造字法,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主要都是用象形性符号来记录信息,但语言 当中有表示事物个性的字,也有表示事物共性的字,表示个性的字很好画,表示共性的字就 很难通过这三种方法造出来了。比如大自然中的“树”,我们可以通过画图表意的方式造出 “木”这个字,但大自然中有各种“树”,我们没法通过象形的方式一一画出来,这就促使 先人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用汉字的一半符号表示意义,另一半符号表示声音,这种造字法 我们把它称之为一一“形声”。(板书

10、)比如“桃梅橘柿松柏杨柳梨梅枫”,它们的形符都是“木”,所以表示都与树有关,而它 们声符各不相同,乂可以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树。形声造字法的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 形声字所占的比例最大。形符相同,字义往往都有共同之处。我们再来看这一组,“资贩贵贷贸购贾赏赚贫贪赔赊”, 它们的形符都是贝”,寻找字义的相同性,能不能推测出形旁有“贝”的字一般都和什么 有关?一一金钱。并且还能从中得知,中国古代曾用贝壳来充当货币。三、学习用字法一一转注和假借1.除上述四种外,古人认为汉字的构成还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一一转注和假借。转注是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如:考和老,都是年龄大的意思,可以互相 解释。

11、假借是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 “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如:“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2.古人将这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统称为“六书”,其中前四种为构字方法,后两种 只是用字方法。四、实践运用回顾四种构字法,可以发现,无论是象形字,指事字,还是会意字、形声字,都是表意 文字(板书),字形与字义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依据字义辨析正确的字形。(板书:据义辨 形)1请同学们通过构字法为下列成语选择正确的汉字,并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解释:(PPT展示)2.除了据义辨形,我们还可以依据字形去推测字义。(板书:依形推义)请通过构字法推 测下列划横线字的

12、字义:(PPT展示)不(胫/径)而走浮想联(翩/篇)(陨/殒)身不恤清(冽/洌)可鉴洁白无(瑕/暇)不骄不(躁/燥)魏公,性恭谨宏毅,独好周人急。是年,旱蛭相乘,畴野荒秽,谷价腾跃,藜爺不充, 民大困。公乃谒邑中富者,糞偕力赈赡。富者皆曰:“况仓廩不丰,本图自资,而饥民弥野, 纵罄竭家资,亦若夔短而返深,飓奚以止火,岂可得哉? ”公怒曰:“今百姓流离于道,汝 辈乃嚏甘醴而望佳悽,何忍为自全计?况君子先人而后身,救流瘠之难,德无穷矣。”五、拓展延伸以象形性为特点的表意汉字给我们认字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 方式。不爱用抽象的名词概念,而爱用一些形象的词语和说法。这从文学评论语言和文章组 织话语中就可见一斑。诸如文如看山不喜平”、神龙见首不见尾”,以及“开门见山、 针线缜密、画龙点睛、虎头蛇尾、狗尾续貂”之类。六、课后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至少一则与汉字相关的典故、轶事,下周晚自习我们以“趣话汉字 为题,开展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