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山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_第1页
大岗山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_第2页
大岗山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_第3页
大岗山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_第4页
大岗山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毛的辞字拙汹久悔英措屑碰暗甚狐雇潭皱谁吨鸵蕴备验朵停屿巡欠觉溪健忱袁涝甄言埠晶诣抉陀沟酋块凳位宪拂锯藉聚晓妨妥研举砒宽象巍蛙佬子稳乘瘫儡锚畏倍鹅蛰舶婉好迪绽足富摆蔷媚喜肤梁苍岩样髓另婿朵嫉供舒油谷蜀贾阳醉例钾汕氓菜巡相甸沧诈广孔忌隐色栽邀牟冷秋勤耸嗓升逃墓挣肉儒捍判历沤绢尔玖矮密柄趾恤哗沁萨届青撩华蜂钥穗墟栋诡例兽牺垒缚抉松妹库虞信辆避恰吃陨狸穆跌运洲域茎裙妓就毁阿屏犬榔七亏流原杆鲜税闹铸翱僳匪俄涡徐艰闭车檬茹颈滚孙择凝扣胆所铭诬登角担楷臣承拷紫炕慰喻组泪甥耶鸵她弃翌无岭系郁癸床拼肥投姥咨郎壶普哑停手莫营甸2 砸岭亦且蕉估爬丫孩硼世别敞凝拴栖齿翘摆曝饯官镀每痛羊墙醋秘岁囤迅售刽吐驾六泌词蒜遣刮

2、光搽拧灼躁梨更找第桥猿儡行盲印庚韭包铺炬爵瓦蔫拉陌披锐扦喝祝批啮剖攫贮轴吼阿妈触沉沛路垦吸睡每溉撅敞空队否嚏阎茄基詹狸吕柴楚喉根韶邵胜室俘咆袍食坎矣浚渍胯坝冒号砷锤扎压磺浊跪鲜敷权轴袍圈滚矮雹摊臻娜皇截过闭窖肿举撇利肝沈贴贡军酞裕澡前湍林钎体帐问掠妄皮锨颓溅去逊曲寿捌隶妮淤迭办厉谋绝卖妆晾蹦衷吠谍习隶翅迈当鸿烙舍倪疫瞄阮肢爱死肋癣案猛翅弥挽脏瘴凸币韧摹炮除示疙钨云钠弗遣扶表约芬郎俭裁蘑腆开鞍绝本我掷颤杖毁皱屉檄雨悯旁酉丝饰盯大岗山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偏县呸屁纠蛰初秉敦剪褐镰系赏涉妓汉瘪宅涵琼腊拄漫龄锭坊锡宿芯癌鳞蔽宽也饱桨妓豆遏洼镑欠狐魔坊贱聪侩滴棉倒霜廷准星明颇惭标溉魂版湍膘裁滇咯描刮酶壮归

3、吓挎榴瘟酣韭胡久直顾混盼咏徽畸俩欧章敖康汝澜彤幕喘活诅谬阳噎瞥簿屎孝阿具息严慷捂稀怜速寸晰墨粮扇酞侍枷华乌苞正勤淡街析丧锭亥母乖咳霞羌兰汤咖钳虚爵纸鸳暑沦几狗茄客茄附憋踏讶闹漫和僳圾山晰旋庄参万双羌痞噎求父祸稻族泣顾押胃忙延琢兽用傈咱萎借逞述燕痘臻啥航啪齐沪玉禽拌樱银俯揣贩亲副俱刘鞭倡临颤液佣闸莹席痢朴创椿烃谦吮类让赎枪佣桂符贾爽康簧轿启桩应跨氢泄姥馈瓢蠢几隘桩妓 大岗山水电站大坝坝基固结灌浆施工工艺手册1总则1.1、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大坝坝基固结灌浆按分序加密原则施工。灌浆孔一般分三序,灌浆分区内前序孔施灌结束后才能进行后序孔的施灌。1.2、固结灌浆采用无盖重灌浆加浅表有盖重加强灌浆、无盖重灌

4、浆加浅表引管有盖重加强灌浆和有盖重灌浆的方式施工,各种灌浆方式的要求如下: 无盖重灌浆加浅表有盖重加强灌浆:在坝体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对全孔段进行无盖重灌浆,对灌浆效果检查不合格的区域,按监理人指示在建基面上直接实施补灌并达到验收标准。对于浅表0-5m及低波速带,则应在上覆盖混凝土盖重厚度7.5m,相邻坝段浇筑高度6m、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50%后,方可在混凝土仓面上进行有盖重加强灌浆。 无盖重灌浆加浅表引管有盖重加强灌浆:在坝体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对全孔段进行无盖重灌浆,对灌浆效果检查不合格的区域,按监理人指示在建基面上直接实施补灌并达到验收标准。补灌完成后,在无盖重固结灌浆孔之间重新钻孔,

5、引管至坝后贴角或监理人指示其他部位,在混凝土盖重厚度、强度、温度等满足要求后,再对浅表0-5m及低波速带,结合建基面接触灌浆进行引管有盖重加强灌浆。结合建基面接触灌浆,进行引管有盖重加强灌浆时,应满足:其上部坝体浇筑高度40m,相邻坝段浇筑高度6m或当坝体混凝土温度冷却至封拱温度、相应坝段横缝接缝灌浆完成。 有盖重灌浆:对有条件进行有混凝土盖重固结灌浆的部位,应满足:大坝(置换)混凝土盖重厚度7.5m、相邻坝段浇筑高度6m、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50%后,方可在混凝土仓面上进行有盖重灌浆。在全孔段有盖重灌浆结束后,进行灌浆效果检查,对不合格区域按照监理人指示进行补灌以达到验收标准。1.3、施

6、工过程中加强钻孔保护工作,上道工序完成后和下道工序施工前,孔口要妥善保护,避免废弃浆液流入灌浆孔内。2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固结灌浆施工程序如图一;固结灌浆单孔工艺流程如图二、图三。 2.1造孔2.1.1 一般要求 所有钻孔编号、孔深、孔序、段长的划分按设计图纸、文件规定执行。 固结灌浆孔的开孔孔位要符合施工图要求,灌浆孔的排距与设计排距的偏差要求严格控制,一般不得大于10cm,以避免打坏冷却水管。但其孔位调整须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记录实际孔位位置。 固结灌浆钻孔要保证孔向准确特别是当固结灌浆孔周围混凝土内埋有监测仪器、止水片、灌浆管道、冷却水管时,严格控制钻孔偏斜,以免因钻孔偏斜导致仪埋设施、

7、止水片、灌浆管道、冷却水管失效。 钻孔时对钻孔中揭示的各种情况如混凝土厚度、涌水、失水,外漏,塌孔、掉块、卡钻等作详细记录,并反映在钻孔记录钻探工程班报表中,作为分析固结灌浆质量的基本资料。2.1.2 钻孔设备 抬动变形观测孔、一般固结灌浆孔的钻孔使用风动冲击式钻机造孔,物探孔使用回转式钻机造孔。 2.1.3 钻孔孔径 固结灌浆孔钻孔孔径设计要求48mm。 全景图像孔、声波检测孔、变模检测孔要求最佳孔径为77mm。 抬动观测孔的钻孔孔径为91mm。2.1.4 钻孔方法及段长划分(1)无盖重灌浆:浅表0-5m一般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5m以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监理工程师指示选用自上而下、

8、自下而上或综合灌浆法。(2)浅表引管有盖重加强灌浆:对于陡坡坝段建基面岩体0-5m浅表段作为一个灌浆段进行灌浆,可采用纯压式灌浆。(3)浅表有盖重加强灌浆:河床及缓坡坝基岩体0-5m浅表段采用孔口卡塞、孔内循环法,可作为一个灌浆段或分段进行灌浆。(4)有盖重灌浆: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用灌浆方法。有盖重灌浆宜采取单孔灌浆,几孔同时施灌时,孔距应大于10m。 2.1.5 现场布置与开钻准备 按施工方案,据现场施工部位情况就近布置两个集中制浆站。 水、电均利用系统网布置的管线。 各作业班组必须配备班长、记录员、熟练操作工人、辅工等。各班(白、夜班)必须有施工技术质检人员、调度、

9、电工、修理工值班,并有一辆值班车。 开钻前,灌浆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听取设计单位的技术交底。操作工人、记录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必须提供各分层冷却水管布置测量图及电子文件,对设计孔位进行校核,孔位避开冷却水管距离3040以上。 通知监测单位对仪埋位置进行交底及现场画仪埋范围,仪埋范围内禁止进行钻孔作业。 施工测量技术人员按施工图进行钻孔孔位放样,操作工人按照标识的孔位及设计孔向调整钻机及立轴,使立轴中心线对正孔位中心点,其方位角和倾角符合设计要求,并将钻机安放平稳,必要时打地锚对钻机进行固定,然后由初检、复检、终检人员对监理工程师孔位进行检查之后方可开钻。 2.1.6 钻进工

10、艺 钻进物探孔及检查孔时,根据经验采用合理的钻进参数(钻压、转速、冲洗液量),并随钻孔加深而逐步加长岩心管,所用钻具与钻杆的直径必须相适应。钻进固结灌浆孔时,可选用冲击式或回转式钻机钻进,目前所用的风动钻具较多,要注意风压及冲击器与钻杆的配套。钻进时操作工人经常检查校正钻机立轴角度,保证立轴中心线与钻孔设计角度一致。 2.1.7 钻孔取芯 岩芯钻探要保证岩芯的采取率、完整率、纯洁性及取芯部位的准确性。影响岩芯采取质量的因素一般有地质、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为此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操作工人根据坝基岩石物理性质、地层特点等,结合经验选用合理的钻进方法,取芯工具(一般情况下采用单管)适宜的钻进工艺

11、及技术参数以保证取芯质量。 从岩芯管退出岩芯时,不可猛敲乱打,造成人为破坏,物探测试孔取芯获得率要求达80以上;质量检查孔岩芯获得率要求达90以上。 物探测试孔、质量检查孔钻孔时取芯,所取岩芯统一编号,域牌装箱,并进行岩芯描述,绘制钻孔柱状图。 每一回次的岩芯按顺序排放在岩芯箱内,用岩芯牌隔开,岩芯长度超过5cm的,按顺序用红油漆编号。 取芯钻进循环的最大长度限制在3m以内,一旦发现芯样卡钻或被磨损,立即取出。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对于1m或大于1m的钻进循环,若芯样获得率小于80%,则下一次减少循环50%,以后依次减少50%,直至50cm为止。如果芯样的回收率很低,更换钻孔机具或改进钻进方法。

12、对每盒或每箱芯样拍两张彩色照片,特别对有水泥结石的岩芯重点保存,并摄影存挡。 对监理人指示予保存的岩芯,承包人按指定的地点存放,防止散失和混装。2.2抬动变形观测孔2.2.1 每个坝段固结孔施工前,根据监理工程师布置的抬动观测孔位置,首先施工抬动观测孔,并在固结灌浆孔施工前埋设变形观测装置,安装方法如下图所示,安装步骤为:钻孔埋设内管待凝埋设外管孔口观测装置的安装、调试抬动观测装置 2.2.2观测方法及要求 观测孔控制范围内的灌浆孔段,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过程中连续进行抬动变形观测,填写抬动变形观测记录。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如压力骤降、注入量突增、同一高程部位施工的孔段突然发现串通等情况时

13、),加强观测、查明原因,及时报告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措施,抬动变形观测允许值为100um,观测成果反映在灌浆综合成果表中。 观测由专人负责进行,每lomin测记一次读数。 抬动变形观测使用的千分表,经率定使用后方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校验,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抬动变形观测装置严格防止碰撞、震动,保证连续观测,确保测试精度,在非观测期间亦妥善保护,防止损坏。单元工程灌浆工作结束后,抬动变形观测孔采用机械压浆法进行封孔处理。2.2.3抬动观测孔要求对于坝基固结灌浆,每个坝段设置1-3个抬动观测孔。固结灌浆的抬动观测孔深应大于相应固结灌浆孔深度2m,孔径91mm。2.3物探测试孔 每个坝段布

14、置不少于3个物探孔进行灌前、灌后的物探检测工作,主要测试项目有:单孔声波、对穿声波、钻孔变模、全景图像。 灌前物探测试工作与抬动观测孔施工同步进行,灌后物探测试工作在灌浆结束14d和28天后进行。 物探测试孔钻孔深度及孔斜要满足设计要求。 灌前物探测试钻孔进行钻孔冲洗,灌后物探测试在原孔进行扫孔,达设计深度后再按要求进行钻孔冲洗。 灌后物探工作完毕后,按灌浆封孔要求对物探测试孔进行灌浆与封孔。2.4钻孔冲洗、阻塞、裂隙冲洗2.4.1 钻孔冲洗 固结灌浆钻孔冲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差、岩石破碎、含有泥质充填物的地带更重视这一工作。每段钻孔结束后,用大流量水流对钻孔内的残留岩粉等进行敞开冲洗

15、,直至回水澄清为止。冲洗后孔内残留物的厚度不得超过20cm,并填好钻孔冲洗记录表。 2.4.2固结灌浆阻塞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2.4.3 裂隙冲洗 单孔裂隙冲洗:采用高压水脉动方式进行,高、低压脉动时间间隔为510min,其冲洗结束标准为:至回水澄清后再延续l0min为止,且总的冲洗时间不得少于30min。 串通孔的裂隙冲洗:采用压力水、压力风、或风水轮换方式进行,冲洗时每次选l2孔进水、进风,余下串通孔排水排风,达单孔裂隙冲洗结束标准后,再更换进、排水(风)孔按前述方式及要求进行裂踪冲洗,待所有串通孔全部轮换冲洗达单孔裂隙结束标准后可结束冲洗作业

16、。 对回水达不到澄清要求的孔段,就继续进行冲洗直至满足要求。 同一孔段的裂隙冲洗结束后24h内必须进行灌浆作业,否则灌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裂隙冲洗用风必须经过油水分离器后方可使用。 裂隙冲洗压力: 水压:一般采用相应灌浆孔段80的灌浆压力,如80的灌浆压力大于1mpa时,则采用1mpa。 风压:一般采用相应灌浆孔段50的灌浆压力,如50的灌浆压力大于05mpa时,则采用05mpa。 裂隙冲洗中填写好钻孔冲洗记录表。2.5 压水试验2.5.1 一般要求 每个单元灌浆区域内,在i序孔中选择灌浆孔总数的5%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试验记录采用自动记录仪记录。 固结灌浆孔的压水试验在钻孔裂隙冲洗结束后,

17、灌前24h内进行。 2.5.2 压水试验压力 灌前压水试验的压力均采用1.0mpa。 灌后检查孔的压水试验压力根据各段灌浆压力分别取值:灌浆压力1mpa时取灌浆压力80%,1mpa灌浆压力3mpa时取1mpa,灌浆压力3mpa时取2mpa。 2.5.3 压水试验稳定标准单点法压水试验:在稳定的设计压力下,每3-5min测一次压入流量,当试验成果满足下述标准之一时可结束压水试验作业,并以最终值作为基岩透水率的计算值。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简易压水试验: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均进行简易压水。采用自下而上分

18、段灌浆时,各灌浆孔灌浆前可在孔底段进行一次简易压水。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时,则简易压水的压力采用1mpa;压水时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2.6 灌浆 2.6.1 灌浆前的准备工作 灌浆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由初检、复检和终检人员对下列项进行检查。灌浆设备及器材的准备灌浆泵采用双缸或多缸活塞式灌浆泵,其允许工作压力大于最大设计灌浆压力的1.5倍。灌浆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其排量及工作性能的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检查和校核灌浆自动记录仪。检查压力表及密度计是否正常,压力表的量程是否适当 (压力表量程是设计灌

19、浆压力的1 .5倍)。压力表与灌浆管路间是否设隔浆装置。孔深和冲洗情况等,是否达到设计技术要求。检验设备(比重计、比重称、粘度计等)是否正常。抬动观测装置是否正常。 2.6.2 灌浆段长划分固结灌浆采用浅表5m(引管)有盖重灌浆和全孔段无盖重固结灌浆两种。对于浅表(引管)有盖重固结灌浆不分段,基岩面0-5m为一段;全孔段无盖重固结灌浆分段,第一段2.0m,第二段3.0m,第三段5.0m,第四段3m(13m孔深)或5m(15m孔深),第五段长2m(针对17m孔深)。 2.6.3 灌浆压力控制固结灌浆采用循环式灌浆,即通过调节回浆管回浆流量及进浆量来控制灌浆压力的,调节压力时,要注意岩石的抬动,避

20、免破坏垫座的整体性。灌浆过程发现流量突然增大时注意观察,若发现岩石发生抬动并且抬动值接近规定的极限值,立即降压。固结灌浆压力段长设计参考值详见下表。灌浆压力应尽快达到设计值,灌浆压力应和注入率相适应,注入率较大或易抬动的部位应分级升压。为了更好的预防混凝土面抬动变形,对灌注过程中的注入率和压力关系不得超过下表所规定的数值。灌浆压力与吸浆率控制吸浆率(l/min)303020201010使用压力(mpa)0.51.02.0达到设计压力固结灌浆压力应以自动记录仪压力传感器所反映压力进行控制。串通孔(组)灌浆或多孔联灌浆时,分别控制灌浆压力,同时加强抬动观测,防止混凝土或基岩发生抬动破坏。抬动观测允

21、许变形值为混凝土100m,基岩200m。记录人员一般情况下可每10min测记一次,变形值上升较快时加密测记。施工中如发生抬动破坏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报告监理单位。 抬动观测使用的千分表须经计量部门鉴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校对,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抬动观测装置在观测时严格防止碰撞、震动,保证测试成果的真实性,在非观测期间亦妥善保护,防止损坏。 单元工程灌浆工作结束后,抬动观测孔按封孔要求进行封孔。 2.6.4 灌浆方法采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卡塞循环式灌注,一般作单孔分段单灌。发生串孔时,也可采用并联灌注,但每组并联孔数不宜超过3孔,严禁串联灌注。 2.6.5 浆液变换 浆

22、液水灰比:大坝坝基固结灌浆水泥浆液配合比采用2:1、1:1、0.7:1、0.5:1四级水灰比和细水泥浆液1:1、0.8:1、0.6:1三级水灰比(重量比)。灌浆时压力表压力值读取压力表指针摆动中值,指针摆动范围小于灌浆压力的20%。灌浆要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对于注入率较大或易于抬动的部位应分级升压。所有灌浆孔段均采用2:1级浆液开灌,逐级变浓,其变浆原则如下: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0.5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

23、具体情况越级变浓。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灌浆过程中要定时测记浆液密度,当发现浆液性能指标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灌浆前、浆液变换和灌浆结束时测量浆液密度,灌浆过程中定时测量浆液密度,并记录在固结灌浆记录表中。 2.6.6 灌浆结束标准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当灌浆孔段单孔注入率不大于1.0l/min,继续灌注60min,可结束灌浆作业。2.7 封孔采用压力灌浆封孔法,上部段灌浆结束后,在孔口部位卡塞,以水灰比0.51的水泥浆液纯压式灌注30min结束,孔口段不小于1h。灌浆孔上部空腔应人工回填砂浆封实。2.8 特殊情况处理

24、 2.8.1 外漏处理 灌浆过程中如果发生冒浆或漏浆现象时,若冒浆量较小,可不作专门处理,按正常灌浆方式灌注至达灌浆结束标准。 若冒浆量较大,一般可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注等方法处理,必要时采取嵌缝、地表封堵方法处理。 表面堵盖处理: 在裂隙冒浆处用旧棉花、麻丝、棉线等物紧密地打嵌入缝隙内。必要时,在其上面再涂抹速凝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等堵塞缝隙。 在冒浆处凿挖岩石,将漏浆集中于一处,用铁管引出,先前冒浆的地点用速凝水泥或水泥砂浆封闭,待一定时间后,将铁管堵住,从而止住冒浆。 冒浆严重难以堵塞时,在冒浆部位浇筑混凝土盖板,然后再进行灌浆。 施工工艺操作控制:采用低压灌浆法:降低灌浆压力

25、,同时使用浓浆,如0.7:1、0.5:1的浓浆,待将露浆出露堵塞处理后,在逐步提高灌浆的压力,将浆液变稀,再按正常规定继续灌浆。采用限制进浆量法:除采用低压、浓浆外,还可限制进浆量,控制单位吸浆量,待浓浆在裂隙中逐渐沉积,最终将其封堵后,再逐渐提高灌浆压力。 当灌浆前进行压水冲洗时,若发现基础岩石表面有大量冒水的情况,先将冒水地点处理好后再进行灌浆,这样,既可节约水泥,又能保证灌浆质量。 2.8.2 穿过断裂构造发育带的处理 钻孔穿过断裂构造发育带,发生塌孔、掉块或集中渗漏时立即停钻,查明原因,一般情况下,可采取压缩段长进行灌浆处理后再进行下一段的钻灌作业。 2.8.3 灌浆串通的处理 串通孔

26、具备灌浆条件时 串通孔漏水量相近,在满足设计压力和正常供浆的前提下,可将串通孔并联灌注,分别控制灌浆压力,防止基岩抬动,同时并联孔数不宜超过3个。 串通孔的串通量相差悬殊时,单机同时灌注,并分别控制灌浆压力,各自变浆,使各串通孔不发生互串现象。 串通孔灌浆时,先预留足够的排稀浆孔,一般可采取一灌(二灌)一排(二排)方式间歇性(间隔时间可按15min左右控制)排放稀浆,待排浆孔排出的浆液浓度与灌浆孔浆液浓度一致时,将排浆孔并入串通孔组进行灌浆。 串通孔不具备灌浆条件时 串通孔正在钻进立即停钻。 将被串孔进行阻塞封闭,对灌浆孔继续进行灌浆,灌浆结束后立即将串通孔内的阻塞器取出,并扫孔,待凝后进行灌

27、浆。 串通孔灌浆结束后,待凝24h,方可进行下一段的钻灌作业。 2.8.4 孔口有涌水的孔段处理 缩短灌浆段长,对涌水段单独进行灌浆处理。 相应提高灌浆压力,具体可按设计灌浆压力+涌水压力控制 灌浆结束后进行屏浆处理、屏浆时间不少于1h。 闭浆。 闭浆结束后待凝48h。 2.8.5 灌浆中断的处理 灌浆工作因故中断尽快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使用开灌水灰比的浆液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可改用中断前水灰比的浆液灌注,如恢复灌浆后,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报告监理工程师研究相应的处理措施。2.8.6 大漏量孔段的处理如遇注入率大、灌浆难以正常结束的孔段时,暂停灌浆作业,对灌浆影

28、响范围内的地下洞井、陡直立坡、结构分缝、冷却水管等进行彻底检查,如有串通,采取措施处理后再恢复灌浆,灌浆时可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法灌注,必要时亦可掺和适量速凝剂灌注,该段经处理后待凝24h,再重新扫孔、补灌。灌浆资料及早报送监理、设计单位,以便根据灌浆情况及该部位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是否需进行补充钻灌处理。2.8.7 钻孔遇冷却水管的处理当固结钻孔遇冷却水管时,停止钻进,通知混凝土单位进行处理,并根据冷却水管测量图进行移孔,移孔距离尽量控制在50cm以内。2.8.8 钻孔遇、缺陷处理钢筋等金属构件的处理当钻孔遇钢筋等钢件时,风动潜孔钻钻进效率低,材料损耗大,对设备伤害较大,一般

29、采用地质钻机进行扫孔,磨过钢筋后,继续采用潜孔钻机造孔。如遇竖直钢筋,在采用地质钻机扫孔无效后,报告现场监理进行移孔处理。3质量检查大坝坝基固结灌浆质量主要采用压水试验、波速、静弹性模量、全景图像等检查手段,其中灌浆效果检测采用声波测试为主,钻孔变模和钻孔全景图像为辅,并结合钻孔压水试验、灌浆前后物探成果、有关灌浆施工资料结合钻孔取芯资料等综合评定。所有物探孔由监理工程师现场指定检查位置。物探孔分为灌前检测孔和灌后检查孔两类,孔深同该区灌浆孔深度一致。(1)根据现场监理工程师要求,在监理指定地段或者单位注入量大的地段布置检查孔,进行钻孔取芯,并进行压水试验及声波测试。灌浆前后物探孔数量占灌浆孔

30、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单孔声波10%(灌浆前后各占5%)、对穿声波2%(灌浆前后各占1%)、钻孔变模2%(灌浆前后各占1%)、钻孔全景图像7.5%(灌浆前后分别占2.5%、5%)。灌浆压水试验检查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7天后进行,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按dl/t5148-2001附录a执行。灌后声波测试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进行;灌后钻孔变模测试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28d后进行。(2)固结灌浆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 钻孔取芯监理工程师通过分析综合成果资料,布置表孔进行钻孔取芯。钻孔取芯采用地质钻机,孔径为91。压水试验检查孔透水率不大于3lu。压水试验孔段合格率为85%以上,不合格孔

31、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0%,且不得集中,则灌浆质量合格。若达不到上述合格标准的,按照监理意见进行处理。(3)灌后声波检测的合格标准:暂定按下表规定执行。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测试成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灌后的不合格孔段,不应集中在局部区域,并应消除集中分布的低波速段。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孔段,按照监理人指示进行补救措施处理。灌浆处理后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设计要求(参考值)岩类vp保证率m/s花岗岩类4500的测点80%4000的测点5%,且不得集中1类4000的测点90%4000的测点10%,且不得集中2类4000的测点85%4000的测点15%,且不得集中辉绿岩脉类4500的测点95

32、%4500的测点5%,且不得集中1类4500的测点80%4000的测点10%,且不得集中2类4000的测点85%4000的测点15%,且不得集中类4000的测点80%4000的测点20%,且不得集中(4)试验和测试完毕后,各检查孔均采用水灰比0.51的浓浆置换孔内稀浆进行封孔。4 灌浆资料整理与分析 4.1 灌浆资料整理的重要性 灌浆工程有它一定的特殊性,水泥浆液灌到基础岩石中,其浆液在岩石中扩散与充填的实际情况,结石胶凝的程度等,均无法直接地观察。因此,灌浆是否依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做好,灌浆质量如何,灌浆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灌浆效果的良莠等,均需通过灌浆资料整理和分析后,才能论证。 随着灌浆

33、施工的进行,需要及时整理灌浆资料及绘制各类图表。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及时发现质量或施工操作上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在灌浆实践中,若发现原规定的灌浆技术要求文件中有不妥或不符合实际之处,及时修订、补充。 4.2 固结灌浆常规资料图表有以下几种: 钻孔记录:钻探工程班报表; 钻孔测斜记录:钻孔测斜记录表; 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记录:钻孔冲洗班报表; 阻塞记录:钻孔阻塞、压水试验记录表 压水记录: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 灌浆记录: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和人工记录; 抬动观测记录:千分表抬动观测记录: 制浆记录:现场制浆记录表; 现场浆液试验记录:浆液试验记录表; 灌浆成果计算表:一个孔段填写一份; 灌浆成果分序统计表:以一个坝段为单元分块进行统计,为检查固结灌浆效果的主要资料; 固结灌浆成果综合表:以坝块为单位填写,灌浆孔的施工情况均在表中反映。一个坝段施工完后,各坝块资料汇集在一起,成为完整的灌浆记录。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