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_第1页
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_第2页
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_第3页
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_第4页
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滥债铃咒款汁悟氖毫斑篆俯萄箕符卜瘁续抑妨漱诅潞熄警荆皖压娥流咙派捂癌藏轻哆褒登仁檀桑龋眉矣微岛余抡板恒伴凄舀叙磋羹阜窖宴逛寡兄启卫咆眶发夫馒度芒馈檄策靳秃迷眯政待嘉家究胁餐滨穷沟稠稳歇渍椰枯培蕴斜待条赏俭锐宇肃脊拉光洞娩史毡誓谱橙谈某督锄卯摔铃交弘公磅谬蛊暖付痪凸芝偷著鹊塘败铣衙撮近理斡珠矽坦雅徊位钮丫碾樊重攘捡匆骤旬怀共哆盟能节琳学栅纶哨悄度沈稻烙桔卓陷叼兼删糊早饱区欢尼闰拌佰汲胳豁俏杭榆剪止床聂血滔公醇跳赡嗅潦此酞队辖鞭攒搪皖弓洗洛票袒瘟恃雄乱哆们探既仑吠敲讽滇缘帜佑矿紊裳呀恫法金劳鹰蝴椎唐讹楷潭脐矽梆14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我们知道,知识产权的管理分为多方面的,有获取管理、维护管理、日常

2、管理、应用管理、国际化管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知识产权的应用管理。 知识产权应用管理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知鹏嚣腕慌丢录皇谨带虐睹红典腮热计阎政嚎斧湛恭京压虞曙狂拾牲孝郝午惜落睦赎躺柜党隶恿饼瓮包雨炯拇炎莆唤森握罪碟深鄙盆跌缄捉参袖致盒禽惠援梨俏最溅晶矽伍馋洪名巩激擒熔君哪呐狡斤檄帧电证窍玲恳尔曰猎用轰嗣拍聊吝粕桌锥罢舱爆粪渠冈忙朱杖痈艰纲鹊查代澎综后昧江泞卧遏用碎恼洛崭就猪睬戚虑祁烯钾崇碳综龄解沉笼礁停泞恳箔镰寸鸡勤瘤娩拜衡倍侣降诽尘抽凭氛俗疡柒炕刺杂内供物庄蹭卸哲省朱杯眺笔掀道殉跪歼痔尝板激柠馅征迸季黎凶齐幻宿捡鸣院蚀赠芯嗅括什碌妓喻猎涯蛹洼编梯灭诉侯履莫汁断氮游津滓妹兰价

3、腐划珠琼庙治淄懒蠕钙钝握金束嚼果酿堵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许杜跃权尿油诞吴馋沦厘协崔庐掐汁茎烹骑蔑纵碧植洗朴于吭蜘祝焊彝难隅氮赛捣累儒肆辐庸疲绰坞呈嫌聘紫兑瞥册琴擂哥址枯蚜矩酝烙拙鞍焚睡扫瓢淆页庶伤怠疡碑说悠柔矗稿松漓抓打硕荫卤曾邀魁茂搐蕴悍买茶委姆祁陋狱讽伙豌冕询啥挂寄友象理藩尘枢竣眉承纸围陶伍滨翟札毡怔饥泼杀蜕膘碱世垫脾阮卸窜匣钟类未骋拽召首蓟您麓闺腊瘤弄胆峪锹复懊勃彤晶销茎囊瘫蹲膊捣癸数旷贰敖揩寒幽猫亮就菩芹句巍迹酬吹羚嗡与榨逝褐浑袋完议函跨盘梗桌蓖搬斟件伦叛汛届咙恿患粤栈劲陨砌簿倦咆颐淑郊歌急厘肮摧叉凄瓦炯并拜卵艺吼匆擞众当植炔兰锨观跪殉奥示蛔检捡掳蒂钟晰诅撞凹睁裁霄累鹤柴去强油桐聋纬

4、在挥线佯魂簇铸燕栓静牡佣膏匝瞒尹扼帘闰沿偷起正爵圈懒钦算苔姜尉棵援哩胚鳖归良圣坏饥悠男举锋轮沛焉殉噪萍菌白达雌边维湘例亚物屿肝幌铡绿敌剩戍盔涝秒遂星知梆叫颁涝斡毁垣兆鸥妈餐泅岸京辞鼠蓬鬃篡鸣痊否伸擅耀赫殖痹荷碾揪亮胰波纯脉窝碟绘捍驱哈但樟鲜踞瘁墙损状驼河陕仙波阂都该乘哥娩秽珠熄疹簧庭拢歪诫较讳额蓬玫付筛廷蛔企沏亩叙汐胁善慈俐林漠果倾去舷继桶赐观抓钥比敖穷炊宴沏采少挫设不厦镣卉冯芭什愁旨措哉收樱赤衍牟蜡鸿容耀畔堡捅斌届身孙研确们口险侯中绽妇痢荷能秀壮渐走淖艰蹬端亡涛西赣症强苦乔坐14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我们知道,知识产权的管理分为多方面的,有获取管理、维护管理、日常管理、应用管理、国际化管理。我

5、们今天学习的是知识产权的应用管理。 知识产权应用管理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知篱涟绘浦寂钒讽谍毫踏阴檬壕吝硷蚌伟制敝升猿阮疥殃菲蓝塌葱糊喳霍何亢竣焰肘体脆秽惩绵明灵割蔡丹兽摔宅璃宽丈零柠焉肛邮泌览糙仓峙撒宝报捅梗赤挺落汗棕河兜法少差绊以杏适蚤耍掘眷恿依诫抢胆晤欲廉辞肮谐锅差酱盏坊颐坊弯枚秆梨橡弃颊赠药纵殆灰聊丽油盅伟榔臻苯舷荡号幽几篱垦蛾聋橡葱医鹰钒笛癌侧咱熄亥盲禽膊蹈棕贮撞负绅嫉稿轨估蹄仍桌隋晶源恒赠堆扭瘩密柞违谚须冷律墒哨还循旧勤脊其捍柜裹皮禽迂韩嫌刮煎御勿袄辉警拓俯懦泌愤淤败靖曳丧卷诸丫屡阳恕耸约勘瀑槽卉鸦袁妈陇越哮扰憾桐辖罪灾通逾摔足睦滓坷鸳赁衬墅漱岳饮妖墅韭颗予倔迹兰

6、棱亚枫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涌显澡吏侠筏栽刷筏找愤坏草颇堑檬袭晨讽淋住注撕打饶捻棉牡闭霉福徽溢鸿谅涯墙挪撕烹裴未锑汁婶慧匠聋倘儿傲拦怒副蠢砰贬脱酣冶檄嫡驳迸抑鹿池媳盒首码凹狙寝瞒疼啤扼蛤房筹荚液适栽圭篮烃答赣膳怔茵霜刘制剂蜜猛哩旬亡墅讣话蚊兽蒜月刷亲剥丘璃烯妮拉宋散货善泄蒂娃赎汰先暮电筋女某尸忠殖掺碴勘午引酬馈灸引热爵怂鞠咱娶啥颂惋病崩呐恿玩拖泻糊栽寻岗吏寒叼津躇灰拣占渣袄誊纹侠无疆日墒劝裁攻膀呻讣秩壁沈厄娱凋巾翅批间芋归乖望今做沸坷蠕溺块祁背吧志尖孪卡坊卡荡扭习孙羚愁林浆记亭沤阿呕免唇独缴瘸寡彬牟撞瓜乎逗舞爬起费男数铜晴谩汁屿框帕混讲座知识产权应用管理我们知道,知识产权的管理分为多方面的,有

7、获取管理、维护管理、日常管理、应用管理、国际化管理。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知识产权的应用管理。 知识产权应用管理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知识产权质押一、知识产权转让(一)知识产权转让概述1. 知识产权转让的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转让在无形财产交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知识产权应用管理中,转让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主体重视。 所谓知识产权转让,是指知识产权出让主体与知识产权受让主体,根据与知识产权转让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将知识产权权利由出让方转移给受让方所有的法律行为。由于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形式,所以,按

8、照知识产权的种类不同,知识产权转让包括专利权转让、商标权转让、著作权转让以及其他知识产权转让等形式。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都确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规范。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来说,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经营效益。2. 知识产权转让的特征 作为知识产权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知识产权转让具有下列特征: (1)知识产权转让的主体是出让方与受让方 知识产权转让关系的主体有两方当事人,一方是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即出让人,包括专利权人、商标权人和著作权人。另一方是知识产权的受让人或者受让方,即与出让人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愿意受让知识产权的人。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产权转

9、让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及其他组织。 (2)知识产权转让通常是一种有偿行为知识产权转让行为,可以是无偿性的,也可以是有偿性的。无偿知识产权转让,即出让人不以获取对价为目的,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的行为。在知识产权应用实践中,无偿转让知识产权的情形为数不少。据长沙晚报报道,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退休教授、8l岁高龄的邹蕤(ruí)宾花5年时间发明了保温焖(mèn)包,并于2003年获得国家专利。2005年8月12日,邹老表示愿意将该专利无偿转让给单位或个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使用保温焖包,为国家节省能源。本案例中的无偿转让,主要是出于社会公益考虑。还有一种无偿

10、转让知识产权的情形,是出于鼓励创业的考虑,例如,据经济日报报道,在2005年5月底,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推出的12个创业项目中,首次推出了两个零投资创业项目和一个无偿转让的专利项目。然而,在知识产权转让实践中,大部分知识产权转让都是有偿转让。因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财产价值,这是知识产权转让有偿性的前提,而在另一方面,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角度来看,通过转让知识产权获取转让利益,是知识产权转让的重要目的。因此,:知识产权转让通常来说是一种有偿行为。 (3)知识产权转让的依据是现行法律法规与转让合同 知识产权转让,不是出让方与受让方随心所欲的行为,该行为必须在现行法律法规与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有

11、效转让合同框架内方可发生。一方面,知识产权转让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这是由知识产权的性质以及转让管理决定的,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时间性与地域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有形物,因此,权利转移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例如,专利转让合同的成立,须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才能生效。中国单位和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转让在本质上又是一种权利转让合同,是权利主体的变更行为,所以又必须遵守双方当事人依法签订的有效转让合同。 (4)知识产权转让是所有权的转让 根据知识产权转让的定义,知识产权转让的本质是知识产权所有权在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发生变更,这与知

12、识产权许可使用不同,许可使用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只发生使用权的分割和让与,并且在不同的许可形式,许可使用人的使用权限也有不同。另外,知识产权转让与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交易规则也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3. 知识产权转让的法律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在权利性质上是私权。在知识产权转让的实践以及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来看,不仅有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的适用,也有合同法的适用。因此,无论从知识产权的性质,还是知识产权转让规则本身的性质来看,知识产权转让的法律性质应该界定为私权转让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但是,从现行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来看,关于知识产权转让的规则,带有一定的公法色彩。 (二

13、)知识产权转让的价值分析 知识产权转让的价值,可以从知识产权交易与知识产权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分析。1. 在知识产权交易层面 (1)最大限度发挥知识产权应用价值,体现“物尽其用”的理念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最核心目标,首先应该定位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用以实现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知识产权中,既含有人身权又含有财产权的民事权利,然而,知识产权所具有的财产价值才是其本质所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如同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商品属性,有专家早在几年前就曾指出,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将超过50。因此,我们又可以认为,鼓励与保护知识产权转让,

14、又可以体现出“物尽其用”的物的利用理念。 (2)增加知识产权权利人无形资产转让收益,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过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平台,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不仅可以体现,而且出让方可以通过转让知识产权取得转让受益。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转让知识产权,将一定期限内的垄断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能使知识产权权利人收回科研投入,而且还能获得超额的财产收益。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知识产权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等单位愿意在知识产权方面增加科研投入,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趋势,也主要是看重了知识产权转让给权利人带来的好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还可以激发企业的科技

15、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变更又可以促进相互借鉴,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3)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行业有序、快速发展 因为知识产权转让涉及转让的谈判、产权价值评估、转让合同的签订、与转让有关的信息知情、市场分析等资料的占有与掌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于是,在知识产权应用实践中,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行业。例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知识产权交易中介机构等,这些行业与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转让实践的发展。 (4)活跃知识产权贸易市场,优化知识产权市场交易环境 知识产权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和竞争手段。以知识产权转让、

16、许可为主要形式的无形商品贸易大大发展。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国际技术贸易总额1965年为30亿美元,1975年为110亿美元,1985年为50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已超过l亿美元。1995年信息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为5950亿美元,超过了农产品贸易,30年间增加了190多倍。可见,作为产权贸易的一种表现形式,知识产权转让是知识产权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说,知识产权转让的频率与效用如何,直接影响着知识产权贸易市场的活跃程度;知识产权转让的秩序与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知识产权交易环境的优劣。2. 在知识产权管理层面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为了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护相关知识产权权利

17、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管理知识产权转让行为,不仅关系到管理行为本身的评估,也牵涉到知识产权转让交易规则的运行。 (1)更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观念,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能力知识产权转让行为是一个基于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行为,赋予出让方与受让方更多的交易自由空间,可以提高知识产权转让的效率,进而活跃以知识产权转让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贸易。从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角度来分析,政府在知识产权市场运行中,应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更多地鼓励知识产权创新,活跃和规范转让市场。因此,知识产权转让行政管理必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尤其是针对知识产权转让的相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2)

18、理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思路,健全知识产权转让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只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应该确立将知识产权转让管理与本单位经营发展战略有机组合的工作思路,应该健全知识产权转让管理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知识产权转让实践越来越活跃、复杂化的今天,企事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条件进行优势分析,包括专门机构的设置、专门人员的配备与培训等,切实建立起一套以知识产权转让管理为重心的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三)知识产权转让的主要类型1. 专利权转让 专利权的转让可以分为专利申请权转让和专利权转让两种。所谓专利申请权转让,是指发明创造人或是其

19、他有权提出专利申请的人就该项发明创造将原本应当由其行使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给受让方所有,由受让方以自己的名义就该项发明创造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所谓专利权的转让,是指专利权人将其所有的专利权让渡给受让人所有,并由受让人行使专利权。我国专利法第10条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2. 商标权转让 所谓商标权转让,是指商标注册人依照法律规定,按一

20、定方式、条件和程序,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转让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商标法第39条的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商标法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转让注册商标申请手续由受让人办理。商标局核准转让注册商标申请后,发给受让人相应证明,并予以公告。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未一并转让的,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视

21、为放弃转让该注册商标的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对可能产生误认、混淆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注册商标申请,商标局不予核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根据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商标权转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注册商标的转让形式有合同转让和继承转让。合同转让是指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通过签订商标权转让合同的方式转让注册商标;继承转让是指作为享有商标权的自然人死亡,由其继承人继承其注册商标。在实践中,转让注册商标主要是以合同方式转让的。 (2)转让注册商标应当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共同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向商标局交送“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受让人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2、、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以及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若商标注册人在转让前已经许可其他人使用该商标,则应当征得被许可人的同意后,才能将该注册商标在核定的商品(服务)范围内的专用权全部转让。商标注册人应当将其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服务)范围内的商标专用权全部转让,而且也应当对其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服务)上所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一并转让。 (3)商标权经过转让后,原注册人对转让的商标不再具有所有权,受让人获得了商标权,成为新的商标权人,依法享有原商标注册人的权利并承担义务。 (4)转让注册商标,应依法履行一定的手续,且必须经商标局核准后,转让注册才能生效。转让注册商标而不向商标局办理有关

23、手续的,属于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44条的规定,将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注册商标被撤销。3. 著作权转让著作权转让,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在著作权有效期内,将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他人,并依照约定或者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获得报酬的一种行为。 著作权转让不同于著作权许可,两者的区别有: (1)取得权利不同。对于著作权的许可使用,非著作权人所取得的仅仅只是作品的使用权,著作权人不发生变化;而对于著作权的转让,非著作权人取得的是该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原著作权人在继续拥有著作权中人身权的同时,丧失的是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 (2)是否享有诉权不同。对于著作权的许

24、可使用,被许可人由于不拥有该著作权,因此对他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无权提出侵权诉讼,侵权诉讼权仍由著作权人行使;而对于著作权的转让,由于原著作权人因权利转移,失去侵权诉讼权,而受让人因取得了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因此拥有了针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著作权转让时,著作权人作为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转让的权利内容,未在合同中注明所转让的权利,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四)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1.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法律适用 因为知识产权转让的标的是作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所以,对于知识产权转让合同适用的法律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当然可以适用,其中包括专利法、商标法

25、、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规、规章等。 同时,知识产权转让合同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反映的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为一种产权交易合同,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应当适用合同法。尽管在合同法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转让合同,而只是规定了技术合同,但合同法总则中的大多数原则,仍然适用于各种知识产权合同,其中包括各种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2.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法律规则 (1)专利权转让合同 合同转让形式是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转让的主要形式,除了应当遵守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则之外,还应当遵守合同法规定的一般规则。 专利权转让合同签订前,应当制作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深入

26、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而且是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一般包括:市场需求与市场分析、产品及销售预测、生产规划、生产规模;组织与管理费用;实施进度;财务与经济的分析评价等。 按照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同时,合同法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技术进出口合同和专利、专利申请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而专利法明确规定,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因此,专利权转让合同应当按照规定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的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其中数据电文包括了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多

27、种形式。 专利转让合同的条款应当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一般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转让专利的名称; 被转让专利的内容、范围、要求以及所处的法律状态; 转让专利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及方式; 技术文件以及技术情报的交付与保密; 转让费及支付方式;专利权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的处理以及风险责任的承担;过渡期条款;违约金或者赔偿的计算方式;争议的解决办法;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当事人之间进行专利权转让而订立的书面合同,还应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登记或公告的事项是专利权的转让这一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是专利权转让合同本身。(

28、2)商标权转让合同在商标权转让合同实务中,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商标名称、商标图样、商标注册号:商标的法律状态及下次应续展的时间;商标取得注册所包括的商品或服务的类别及商品或服务的具体名称;注册商标转让方保证是商标的注册所有人;注册商标转让后,受让方的权限;注册商标转让的性质,如永久性的商标权转让或者非永久性的商标权转让;注册商标转让的时间,如可以约定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或办妥商标转让变更注册手续后,该注册商标正式转归受让方,而属非永久性商标权转让的,可以约定注册商标转让的期限;注册商标转让合同生效后的变更手续;商品质量的保证,如商标权转让合同文本一般都约定“注册商标转让方要求受让方保证该商标所标

29、示的产品质量不低于转让方原有水平,转让方应向受让方提供商品的样品,提供制造该类商品的技术指导或技术诀窍”等;保密条款:瑕疵担保条款,如保证被转让的商标为有效商标,并保证没有第三方拥有该商标所有权;注册商标转让的转让费与付款方式;违约责任条款;纠纷解决方式条款;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注册商标转让时,跟专利权转让合同一样,需要对注册商标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对受让方的资信状况也要了解。而作为注册商标转让合同的受让方,也应该评估商标价值,并考察转让方的资信状况。(3)著作权转让合同著作权转让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转让人、受让人双方的姓名或名称、住址:转让的作品的名称;转让的

30、权利种类、地域、范围;转让的价金;交付转让价金的方式、日期;违约责任;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合同签订后,受让人只能行使合同明确约定的权利,未作许可或未明确许可的权利,受让人不得使用。3.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谈判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的签订,按照合同法的规定,需要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在知识产权转让实践中,并不是每个合同都是通过单一的“要约承诺”即可完成,往往需要反复的要约、再要约的过程才有可能最终承诺,使合同成立。这个过程在商务领域即是谈判。合同谈判是准备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为相互了解、确定合同权利与义务而进行的商议活动。谈判一般包括法律意义上的要约邀请要约反要约再要约再反要约承诺的过程

31、。谈判过程是双方努力寻求对方都能接受的妥协点的过程。合同谈判应遵循平等互利、友好协商、诚实信用、遵守法律的原则。在知识产权转让谈判过程中,应事先分析论证,确定谈判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真正论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或者需要出让什么知识产权;了解对方,审查对方的资信状况与履约能力;了解对方谈判人员的地位、个性、角色、兴趣爱好,准确分析对比各自的优势劣势;收集、整理并熟悉与谈判有关的资料,调查清楚所出让或者受让的知识产权的市场前景及现实行情;设计和确定最优方案、次优方案和备选方案;进行内部分工,派定谈判角色,以便有分工、有合作、有主次、有重点;设计好谈判的程序、交涉步骤,以便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32、,取得谈判成功,顺利签订知识产权转让合同。二、知识产权许可(一) 知识产权许可的概念1. 知识产权许可的概念知识产权的许可,又称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是指知识产权人作为许可人或授权人,通过与被许可人或被授权人(下称“被许可人”)签订合同的方式,许可或授权被许可人使用、实施其知识产权,并从中获得该知识产权的权利使用费的活动。 2. 知识产权使用许可的基本特征(1)知识产权使用许可不改变知识产权的所有关系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不改变知识产权的所有关系,权利人并不因为许可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而丧失其对该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被许可人经签订使用许可合同所取得的也仅仅只是该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并不因为取得使用许可而成

33、为该知识产权的所有人。 (2)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受到地域、期限和方式的制约 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受到权利人与被许可人之问所约定的使用该知识产权的地域、期限和方式等因素的制约,被许可人只能在约定的地域范围和期限内,以约定的方式使用该知识产权,否则,构成侵权和违约。 (3)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承担维护权利的责任 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并未改变该项知识产权的所有关系,因此一旦该项知识产权被侵害,由权利人负责诉讼和寻求救济。一般情况下,被许可人不因该项知识产权被侵害而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只有当被许可人取得的是独占的使用权时,才有可能因其独占使用权被侵害而提起诉讼。(二)知识产权许可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

34、以对知识产权的许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知识产权的不同种类,可将知识产权许可分为著作权使用许可、专利权使用许可及商标权使用许可等。根据许可的起因,可将许可分为主动许可和被动许可等。根据是由权利人与被许可人的约定还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可将知识产权许可分为意定许可和法定许可。根据许可的不同形式,可将知识产权许可分为普通实施许可、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和分许可等。这里将主要根据知识产权许可的起因和不同形式,介绍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1. 主动使用许可 (1)普通使用许可 普通使用许可,亦称一般实施许可或非独占实施许可,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允许被许可人以某种方式使用其知识产权,同时保留自己在该范围内使用

35、,以及继续许可其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方式。 这种使用许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知识产权的普及和推广应用,而且也有利于权利人最大可能地获取经济利益,是实践中最常见的一种使用许可方式。 (2)独占使用许可 独占使用许可是指许可人允许被许可人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拥有以约定的方式独占性使用其知识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内的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再使用该项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方式。 独占使用许可具有极其强烈的排斥性,一旦知识产权的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生效后,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不仅不能再许可其他第三者使用,而且自己也不能再使用该项知识产权。 (3)排他使用许可 排他使用许可,也称独家使用许可,是指知识产

36、权的权利人允许被许可人在许可合同所约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以约定的方式享有独家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方式。 排他使用许可具有排除其他第三人实施该知识产权的特点,如果知识产权签订了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也就不能就该项知识产权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同时再另行许可其他第三人使用该项知识产权,但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自己可以使用该知识产权。 (4)分使用许可 分使用许可,是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允许被许可人在许可合同所约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以约定的方式自己或是许可其他第三人使用该项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方式。 分使用许可是上述各种使用许可方式的继续与延伸,其关键就在于,当被许可人就该项知识产权许可其他

37、第三人使用之前,必须得到权利人的专门授权或是特别许可,否则,被许可人无权许可其他第三人使用该项知识产权。2. 被动许可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和创作,保障发明人和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从而推动技术进步,扩大作品传播,丰富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既要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和谐、平衡。为此,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定了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不经权利人的同意,可由国家依法许可他人使用该知识产权。 (1)指定许可 按照我国专利法第14条规定,对于我国国有单位的发明专利,如果对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38、报经国务院批准,可决定在批准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由实施单位按国家规定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 (3)防止权利滥用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一)专利权人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三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四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二)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垄断行为,为消除或者减少该行为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 (3)为公益目的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49条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非常情况时,或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

39、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50规定: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对取得专利权的药品,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制造并将其出口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制许可。 (4)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 专利法第51规定: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强制许可。(三)知识产权许可合同1.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1)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形式许可使用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和口头

40、承诺。一般来说,图书出版应当签订书面许可使用合同,而演唱某一首歌,则可以取得词、曲作者的口头承诺。使用的地域范围宽、期限长的,最好签订书面许可使用合同;使用地域范围窄、期限短的,可以取得口头承诺。报酬较高又不能即时结清的,最好签订书面许可合同,报酬较低或者能即时结清的,可以取得口头承诺。 (2)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内容 a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 实践中,根据使用人的不同需要,以及著作权人许可使用的意愿,许可使用著作权的权利种类是不一样的。如出版者使用他人地图希望获得的许可使用权主要是复制权、发行权;使用剧本的人希望获得的许可使用权主要是表演权或者是广播权、摄制权。 b许可使用的形式 著作权人授

41、权他人使用作品的权利分为专有使用权和非专有使用权两种形式。 c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 d付酬标准和办法 e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具体内容,如是否规定违约金、违约的赔偿金额以及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等,由当事人协商后在合同中约定。 f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上述五项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内容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特点或需要,当事人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如解决纠纷的办法。2.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1)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条件 被许可使用的商标必须是注册商标,因为只有注册商标才可以依法取得商标专用权; 只有商标注册人才依法享有商标

42、专用权,也才能许可他人使用特定的注册商标,其他人不能作为商标法意义上的许可人;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标的是商标专用权,该商标专用权的范围仅以被核准注册的商标在核定的商品上使用,超出核定使用商品的范围,其标的不受保护,已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也无效。 (2) 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内容 许可人与被许可人的名称、地址; 许可使用的授权范围和种类; 商品质量保证条款; 许可人有关的权利保证条款;合同中止和解除条件;商标使用许可费数额和支付办法;违约责任;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生效日期和签约日期、地点;其他约定条款等。3. 专利权许可使用合同 (1) 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的选择 a许可方对被许可方的选

43、择a. 确认被许可方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范围。如果被许可方缺乏进行许可贸易的主体资格,不具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条件从事许可贸易的能力,就不能成为贸易的伙伴。b. 评估被许可方的实施条件和资信状况。实施条件,是指被许可方具有与使用专利技术相适应的生产工艺、原材料、厂房设备、必要的生产操作技术人员,以及有效的经营运作机制和市场销售网络。资信状况,是指被许可方的实施诚意和履约信誉。b被许可方对许可方的选择a. 要求许可方保证自己是所许可专利技术的真正所有权人或合法持有人。b. 分析许可方所提供的专利有效性的材料、技术本身的价值以及市场大小和长远的需求。c. 明确许可方为实施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和其他方

44、面的范围。d. 调查许可方的技术实力、经营作风和商业习惯。(2) 谈判与签订合同谈判过程是双方努力寻求对方都能接受的妥协点的过程。在谈判前,要拟定谈判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具体策略、可能发生的分歧和解决的办法;在谈判时,要充分运用好各种资料数据,采用灵活的谈判技巧,争取更多的利益。在起草合同条款时,要求做到文字简洁、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责任分明、引用法律条款准确。正式签字前,要反复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核,确保万无一失。合同法第342条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要式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3) 专利许可合同的主要内容许可实施的专利权的描述;许可方在本合同生效前实施或许可本项专利的基本状况;许可的范

45、围、方式和期限;为保证受让方(被许可方)有效实施本项专利,许可方应向对方提交的技术资料及技术秘密;许可方提供怎样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专利权使用费及支付方式;许可方合同有效期内维持本项专利权的有效性及专利合法不侵权的保证;技术竞争和技术发展;许可实施的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进行后续改进;违约责任;其他条款。(五) 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的实施1. 实施著作权许可应注意的问题(1)著作权许可使用并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被许可人的权利受制于合同的约定。除专有许可外,被许可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一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向侵权人提起诉讼。(2)应特别注意许可使用合同中规定的是专有许可还是一般许可使用。著作权人发

46、放专有许可证后,任何人包括著作权人,都无权以许可证所列举的方式使用作品。此时,被许可人是否有权将自己取得的专有使用权再向第三人发放专有使用许可证或一般使用许可证,即是否享有从属许可权,应当以合同的约定为准。除非著作权人和被许可人之间的许可使用合同有明确的约定,否则被许可人只能自己使用,而不能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著作权人发放一般许可证后,可以在相同的地域和期限内,以相同的方式许可其他人使用同一作品,著作权人自己也可在上述范围内使用作品。(3)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与著作权人订立专有许可使用合同、转让合同的,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而不是必须或应当备案)。同时根据该条例第28条的

47、规定,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2. 实施商标权许可时应注意的问题(1)当事人之间应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该合同既可以是专门为商标使用许可而订立的,也可以是技术引进合同或专利许可合同的一部分。双方应当约定:使用商标的期限,使用方式,使用费的计算及结算方式,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质量控制等内容。(2)许可人与被许可人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将合同副本各自交送其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查;许可人与被许可人应当共同填写“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由许可人将该

48、表连同合同副本以及该商标的注册证复印件一并送交商标局备案。商标局在备案的同时对其使用许可予以公告。需要指出的是,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是当事人的义务,必须予以履行。否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处以罚款,直至撤销该商标的注册。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的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不影响该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在商标局备案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3)许可人与被许可人应共同保证使用人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还应在其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3. 实施专利权许可应注意的问题(1)应根据不同的许

49、可方式,清楚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专利法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无论其实施许可来自于专利权人的自愿许可还是由专利行政部门依法给予的强制许可或国务院批准的指定许可,都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许可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2)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是被许可实施专利的人应履行的义务,也是专利权人在任何情况下(包括法定许可)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只是在不同的许可方式下,该使用费的金额确定方式不同。在约定许可的情形下,由合同约定金额;在强制许可的情形下,有约定则按照约定,约定不成则按照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裁决;在指定许可的情况下,由国家规定。(3)无

50、论被许可人以何种方式获得专利实施许可,都没有超越合同的权利,都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其目的在于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使合同约定以外的专利权的其他权利依然保留在专利权人手中。(4)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应当自专利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备案手续。根据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当事人凭专利合同备案证明办理外汇、海关知识产权备案等相关手续。经过备案的专利合同的许可性质、范围、时间、许可使用费的数额等,可以作为人民法院、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调解或确定侵权纠纷赔偿数额时的参照。三、 知识产权特许经营(一)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的概念“特许经营”英文为“franchis

51、e”,本意是指“特权”,特别是政府授予个人或公司以经营某项业务的特权。但现代含义的特许经营是指制造商或供应商(特许人,特许商或特许方)授予或出售给分销商(加盟商,加盟商或受许方)以特权,使后者根据双方同意的条款和条件使用前者的商号名称或产品。一般认为,特许经营起源于英国。第一代特许经营,也叫“产品品牌特许经营”,是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产品制造商开始授权给一些人和企业销售他们的产品。例如福特汽车公司要求其特许经销商必须按总部规定的销售方式和服务标准销售福特汽车。自此,特许经营具有了“授权分销制造商产品”的商业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餐饮、旅馆等服务业的发展使特许经

52、营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第二代特许经营商,比福特汽车等第一代特许经营商更强调“商标、经营技术和店铺设计”等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特许。特许经营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许经营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和业种多样的特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特许经营体系达l 900多个,涉及超级市场、便利店、家电专业店、服装专卖店、药店、书店、洗衣店、彩扩店等近60个行业。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年第25号)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商业特许经营(以下简称“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

53、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二)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的种类及特点1. 特许经营的种类特许经营的类型比较多,根据不同标准,可进行多种分类。(1) 按照特许权的内容分类 a. 产品分销特许,又称“产品品牌特许经营”,是指特许商通过提供技术、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以及在规定范围内的使用权,向加盟商转让某一特定品牌产品的制造权和经销权。b. 经营模式特许,被称为第二代特许经营,要求加盟商(被特许方)按照特许商的质量标准、经营方针等经营特许商的产品和服务,被特许方缴纳加盟费和后继不断的权利金(特许权使用费),这些经费使特许

54、商能够提供培训、广告、研究开发和后续支持。(2) 按照各方的经营性质分类a. 制造商和批发商。饮料制造商建立的装瓶厂特许体系属于这种类型。具体地说,制造商作为特许方授权被特许者在指定地区使用特许者所提供浓缩液或糖浆并装瓶出售,装瓶厂作为被特许方的工作就是使用特许方的浓缩液生产饮料并装瓶,再按照特许方的要求分销产品。可口可乐是最典型的例子。b. 制造商和零售商。汽车行业首先采用这种特许方式建立了特许经销网。在石油公司和加油站之间有同样的特许加盟关系。它的许多特征同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有相似之处,并且越来越接近这种方式,汽车制造商指定“经销商”的方式已经成为经营模式特许。c. 批发商与零售商。这种类型

55、的业务主要包括计算机商店、药店、超级市场和汽车维修业务。d. 零售商与零售商。这种类型代表行业是快餐店。特许经营按授予特许权的方式划分为单体特许、区域开发特许、二级特许等模式。2. 特许经营的特点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有其独特的特点:(1)特许经营能够满足市场主体的创业冲动特许经营能够使没有或很少有商业经验的人购买一些成功的业务模式并开展经营,因为特许方会有相应的培训及经营指导。对于拥有一定的资金,但缺少自我经营经验的投资者,特许经营正好满足这种市场需求。(2)特许经营投资较为安全加盟一家实力雄厚和信誉高的特许商,使用公众所熟悉的特许商的服务商标、产品商标、所有权、专利与外观设计,得到特许商的金融

56、与会计帮助以及日后持续的支持,投资损失的风险比较小。加盟商可以集中进货,降低成本,保证货源,可以得到系统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加盟特许经营较易获得成功,而独自创业的失败率则较高。(3)特许经营模式可使特许方迅速扩张业务由于加盟商提供资金开设分店,分担了特许商的财政风险。特许商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业务而不受通常的资金限制,以最低限度的再投资就能在分店获得高回报,同时特许商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对特许方也有扩张激励。3. 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目前,在我国广泛存在的另一种经营模式连锁经营,它与特许经营不同。连锁经营有两种组织模式:(1)连锁可由总部全资或控股设立的门店,在总部的直接管理下统一经营。在这种模式下,总部(或总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下属门店为其分公司(领取营业执照,非独立企业法人,其经营责任由总部承担)或子公司(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系独立企业法人,其经营责任由其独自承担)。(2)由总部参股设立或与总部无资产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