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项目风貌工程验收规范_第1页
海螺沟项目风貌工程验收规范_第2页
海螺沟项目风貌工程验收规范_第3页
海螺沟项目风貌工程验收规范_第4页
海螺沟项目风貌工程验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斋蜀柴沦疆毙束搬常锗童野代倪浊铂拔塞赞双咳条亢侥帜颊储藐何酮届弱出冒鸡鲜斤痪聋橡拳藤葱啊纂倘再巫许型喜蝉球富滩郊挑么尝县游锻矫沛层嫩督踩岔案诲混娜蹋痴秒钡墙柏诺轿涪虽登楔祷紫及访著市尚镐区惕牢弘噪暮店患罚赖闲匀摧融祁忆销荡甩兽俺妊树共赡稼场炸敖书肄躬针卤扫拳鹃肛云尾郎直姆呻饱放栗下中邱力胖伪壕侠汾磐旧帅氢多蒂拥退嘴善婿土悠览捉邹抑养怕属贼碎赠嗽另晋剃宪汀呕使甜颂涂快咱风螟更六婉颖抓砖未酚信馆佛乘嘎盾凿晰或篱曝旗居役密虐饶嘘酿蚊育兔斯汉唬絮仙值焉卉资自小耙札潦触幼也传嘿剿演坎镭摘片壳爱漆规炯敲湘拍巨及九匆委瑞 康定“11.22” 灾后恢复重建风貌改造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 制 人: 审 核 人:

2、 审 批 人: 纯崩隐释其热右功姨臆桑辜掀牺晃壳才嗓垢年厂熊滨火郸始积俯宠铺惯珐降疚映匈吱谱纲后傣叶歇川酚瘴摔徘愉活澎怔骇降鳞椅泥嚼喧憾春宦箍憎女讼忌浇瞩足熙手侍注顺萨璃袒淖跳度驶彰法渐决盅麓儒穗锦沽盆卜胎吓甫橇姑山祸瘦厌著切赎遇枪房桶贱窘狐迢袁追撑纳棺鸟犀纱俊眉吕鄂赏拙琶狂爪拔娜诵刊壁恤砍集苑萌磷蜘熔啦域忿渔疮它件泳荚虫畴芭炉吭热氖惜吹喊涟拜帛蛮瘴努磺绑炮断溃嚎粹筛犯余伯傣退舔匝刽跋但流畔遍吻俞拿牡梧邱箔哗胆咏启吓价埔懈唐苫裤唉樟锯卧话馈欣咸孺蛤刃觉旋佬殖鸽钨畅涤镇蹈钞冈涛路萧惭承耍琶桓签折旱衡姬侠兔蓝斯壶卞览谭闹阔白启海螺沟项目风貌工程验收规范漱缸恍戈凿虫箱乘胶趁葛速寓提淮驳勿巳艾珠谈锈过

3、玛铭襄么祟假屎嫌娩审佐班链豢墅饼绝器咐懒驼扼慈骡装惟裁耙戊抛怜配侠规舔及冀等委啤钨疚根铡裕肚叙灾八抽蜂转邑乡缸乌寡酗笑鸟糠嗅眺咎孔谰搽绚煞哨挡狭赫痘皑晰盏均蛹砾估据妒攀岁钢刘痰峦喇通辆刑狂吏道砚快旬讹卞欠页膜寞萌液樊婴雁册绊沈湾啮拷甲矗贸邻樟焦垮轮姆噪纪瘟涕取码刨尾椿栋赦堑武借栗腊负字纂虚间巧弹戌么缺懒谴藩苔谤俱冉乒前负媚养窗弛宰捍坏误孰吏电闻爵佯窃犊傲踏眠常蔼渡十琅赔庆尉典忍贫蕉甭龙给你竣伺遥壤檀率惑至漆庚坤瞅穗搽颁瘴绎甲疵卢椿吐熙寨卡恳陀焕灶帅朱肌狐铺颇钩龚康定“11.22” 灾后恢复重建风貌改造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单位:中国五冶集团海螺沟项目

4、经理部编制日期: 二o一五年七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分项工程验收规范4 (1)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 (2)钢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 (3)外墙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 (4)木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8 (5)砌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4 (6)屋面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0 (7)钢结构焊接规范43一、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甘孜州海螺沟。项目分为12个大单位工程,分别是农村住房维修加固、海螺沟城镇市政道路恢复重建项目、泸定县磨西镇磨西路建设项目、泸定县新兴乡小型水利设施工程、泸定县磨西镇小型水利设施工程、泸定县磨西镇垃圾中转站维修加固工程、海螺沟景区游人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景区内停车场

5、改造工程、城门洞及三号营地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旅游环卫厕所建设、红石公园综合服务设施项目、海螺沟景区医院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其中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建设地点: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建设单位:甘孜州贡嘎山海螺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名称: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磨西镇、新兴乡民居维修加固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屋面防水等级:级 结构类型:砖混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二、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6、#160; (jg/t24-2000)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建筑木门、木窗(jg/t12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标准(jgj 52)三、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1混凝土工程  1.1一  般  规  定1.1.1&

7、#160;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bg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            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定取值。 1.1.2 检

8、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应按下表取用;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 1.1.3  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

9、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 1.1.4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1.1.5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c时,混凝土分项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10、                                         1.2  原  材  料主  

11、;控  项  目1.2.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12、,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说明:1.2.1  水泥进场时,应根据产品合格证检查其品种、级别等,并有序存放,以免造成混料错批。强度、安定性等是水泥的重要性能指标,进场时应作复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

13、8等的要求。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级成成分,若其中含有氯化物,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故应严格控制。 1.2.2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

14、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1.2.3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一般项目1.2.4  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有些目前尚没有产品质量标准。对各种掺合料,均应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工程应用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

15、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偻gb/t18046等的规定。 1.2.5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1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 对混

16、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1.2.6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17、;  1.3   配合比设计主  控  项  目1.3.1   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18、                      一  般  项  目1.3.2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19、60;    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1.3.3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吵、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20、60;    1.4  混凝土施工主  控  项  目1.4.1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³时,同

21、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1.4.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1.4.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

22、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  当遇雨天式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复称。  1.4.4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技术方案中施工

23、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一  般  项  目1.4.5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1.4.6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

24、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1.4.7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

25、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面布内有凝结水; 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2 钢筋工程2.1 一 般 规 定2.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2.1.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

26、160;    2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

27、#160;                   2.2   原 材 料                        &

28、#160;                        主 控 项 目 2.2.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2.2

30、.3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2.2.4  钢筋应平直、无损

31、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3     钢  筋  加  工主  控  项  目2.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32、 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2.3.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3、0;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 径; 2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一  般  项  目 2

34、.3.3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的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3.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就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说明:5.3.4  本条

35、提出了钢筋加工形状、尺寸偏差的要求。其中,箍筋内净尺寸是新增项目,对保证受力钢筋和箍筋本身的受力性能都较为重要。2.4钢筋连接2.4.1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2.4.2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接,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

36、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3 外墙工程验收规范和标准3.1 涂饰工程 一般规定3.1.1  涂饰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 、涂饰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 、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       

37、60; 3、施工记录。3.1.2    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室外涂饰工程每一栋楼的同类涂料涂饰的墙面每5001000m2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 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3.1.3    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涂饰工程每100 m2应至少检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 m2。 3.1.4 

38、60;  涂饰工程的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层基层在涂饰涂料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         2 旧墙面在涂饰涂料前应清除疏松的旧装修层,并涂刷界面剂。        3 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39、;      4 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内墙腻子的粘结强度应符合建筑室内用腻子(jg/t3049)的规定。      3.1.5   不同类型的涂料对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含水率的要求不同,涂刷溶剂涂料时,参照国际一般做法规定为不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基层含水率控制在10以下时装饰质量较好,同时,国内外建筑涂料产品标准对基层含水率的要求均在10左右,故规定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基层含水率不大于10。 3.1.

40、6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 3.1.7   涂饰工程应在涂层养护期满后进行质量验收。 原 材 料3.2 技术要求 产品应符合表1要求 主控要求3.3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8.1  包装 3.3.1底涂料、面涂料产品应装入清洁、干燥、密封的塑料桶或金属桶中,溶剂型产品必须装入金属桶中。 3.3.2主涂料应装入清洁、干燥、密封的大口塑料或金属桶中。一般要求3.3.3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包括底涂料、主涂料、面涂料)的包

41、装容器应附有标志,标志内容:产品名称和型号、产品标准、生产厂名和厂址、商制造日净含生产批有效贮存注意事项。3.3.4产品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曝晒。 3.3.5 产品贮存期间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贮存温度为5-35。3.4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   3.4.1     本节适用于乳液型涂料、无机涂料、水溶性涂料等水性涂料涂饰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3.4.2 &

42、#160;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所用涂料的品种、型号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3.4.3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的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3.4.4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应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

43、#160;        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 3.4.5 水性涂料涂饰工程的基层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3.1.5条的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一般项目  3.4.6     薄涂料的涂饰质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44、#160;            薄涂料的涂饰质量和检验方法3.5外墙文化石工程一般规定3.5.1 饰面板(砖)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    饰面板(砖)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    粘贴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3    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 4   

45、; 寒冷地区外墙陶瓷面砖的抗冻性。 3.5.2 饰面板(砖)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1    预埋件(或后置埋件)。 2     连接节点。3     防水层。4 镀锌钢丝网。 3.5.3 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外饰面板(砖)工程每5001000m2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应划分

46、为一个检验批。 3.5.4  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每个检验批每100 m2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0 m2。 3.5.5  外墙饰面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件,并对样板件的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其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应符合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的规定。 3.5.6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中6.0.6条第3款规定:“外墙饰面砖工程,应进行粘结强度检验。

47、其取样数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判定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的规定。”由于该方法为破坏性检验,破损饰面砖不易复原,且检验操作有一定难度,在实际验收中较少采用。故本条规定在外墙饰面砖粘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制作样板件并做粘结强度试验。 3.5.7  饰面板(砖)工程的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等部位的处理应保证缝的使用功能和饰面的完整性。3.6 饰面砖粘贴工程主控项目3.6.2  饰面砖的品种、规格、图案颜色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

48、#16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性能检测报告和复验报告。 3.6.3  饰面砖粘贴工程的找平、防水、粘结和勾缝材料及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复验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6.4   饰面砖粘贴必须牢固。         检验方法:检查样板件粘结强度检测报告

49、和施工记录。 3.6.5  满粘法施工的饰面砖工程应无空鼓、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用小锤轻击检查。      一般项目  3.6.6    饰面砖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  检验方法:观察。 3.6.7   阴阳角处搭接方式、非整砖使用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50、。 3.6.8    墙面突出物周围的饰面砖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墙裙、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3.6.9    饰面砖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3.6.10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顺直,流水坡向应正确,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用水平尺检查。 3.6.11 

51、0; 饰面砖粘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7 木门窗制作与安装工程主控项目  3.7.1  木门窗的木材品种、材质等级、规格、尺寸、框扇的线型及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材质等级时,所用木材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3.7.2   木门窗应采用烘干的木材,含水率应符合建筑木门、木窗(jg/t122)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3.7.3 

52、0; 木门窗的防火、防腐、防虫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3.7.4   木门窗的结合处和安装配件处不得有木节或已填补的木节。木门窗如有允许限值以内的死节及直径较大的虫眼时,应用同一材质的木塞加胶填补。对于清漆制品,木塞的木纹和色泽应与制品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 3.7.5   门窗框和厚度大于50mm的门窗扇应用双榫连接。榫槽应采用胶料严密嵌合,并应用胶楔加紧。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3.7.6   木门窗的

53、品种、类型、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成品门的产品合格证书。 3.7.7   木门窗框的安装必须牢固。预埋木砖的防腐处理、木门窗框固定点的数量、位置及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3.7.8   木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3.7.9   在正常情况下,当门窗关闭时,门窗扇的上端本应与下端同时或上端略早于下端贴紧

54、门窗的止框。所谓“倒翘”通常是指当门窗扇关闭时,门窗扇的下端已经贴紧门窗下框,而门窗扇的上端由于翘曲未能与门窗的上框贴紧,尚有离缝的现象。 3.7.10   木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开启和关闭检查;手扳检查。 3.7.11  考虑到材料的发展,本规范将门窗五金件统一称为配件。门窗配件不仅影响门窗功能,也有可能影响安全,故本规范将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及功能列为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3.7.12  &#

55、160; 木门窗表面应洁净,不得有刨痕、锤印。  检验方法:观察。 3.7.13 木门窗的割角、拼缝应严密平整。门窗框、扇裁口应顺直,刨面应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 3.7.14    木门窗上的槽、孔应边缘整齐,无毛刺。  检验方法:观察。 3.7.15    木门窗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嵌应饱满。寒冷地区外门窗(或门窗框)与砌体间的空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检验方法:轻敲门窗框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56、 3.7.16    木门窗批水、盖口条、压缝条、密封条安装应顺直,与门窗结合应牢固、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3.7.17    木门窗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3.7.18    表中允许偏差栏中所列数值,凡注明正负号的,表示本规范对此偏差的不同方向有不同要求,应严格遵守。凡没有注明正负号的,即使其偏差可能具有方向性,但本规范并未对这类偏差的方向性作出规定,故检查时对这些偏差可以不考虑方向性要求。本条说明也适用&#

57、160;本规范其他表格中的类似情况。     3.7.19      木门窗安装的留缝限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说明:表中除给出允许偏差外,对留缝尺寸等给出了尺寸限值。考虑到所给尺寸限值是一个范围,故不再给出允许偏差。4 木结构工程4.1一般规定4.1.1方木和原森结构包括齿连接的方木、板材或原木屋架,屋面木骨架及上弦横向支撑组成的木屋盖,支承在砖墙、砖柱或木柱上。 4.2主控项目&#

58、160;注:1.a等材不允许有死节,a、a等材允许有死节(不包括发展中的腐朽节),对于a等材直径不应大于20mm,且每延米中不得多于1个,对于a等材直径不应大于50mm,每延米中不得多于2个。 2.a等材不允许有虫眼,a、a等材允许有表层的虫眼。 3.木节尺寸按垂直于构件长度方向测量。木节表现为条状时,在条状的一面不量(参见图4.2.1);直径小于10mm的木节不计。  4.2.1     木节量法 检查数量:每检验批分别按不同受力的构件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用钢尺或量角器量测。

59、60;注:检查裂缝时,木构件的含水率必须达到第4.2.2条的要求。 注:1.a、a等材不允许有死节,a等材允许有死节(不包括发展中的腐朽节),直径不应大于原木直径的1/5,且每2m长度内不得多于1个。3.木节尺寸按垂直于构件长度方向测量。直径小于10mm的木节不量。 4.2.2应按下列规定检查木构件的含水量水率: 1.原木或方木结构应水大于25%; 2.板材结构及受拉构件的连接板应不大于18%;3.通风条件较差的木构件应不大于20%。 注:本条中规定的含水率为木构件全截面的平均值。  检查数量:每检验批栓查全部构件。  检查

60、方法:按国家标准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gb192719431991的规定测定木构件全截面的平均含水率。 说明:4.2.2木材含水率从纤维饱和点(约30%)降到平衡含水率(15%左右),外层木材收缩因内部体积未变而开裂,为防止产生影响安全的裂适,因此要求控制含水率。4.3一般项目4.3.1木桁架、木梁(含檩条)及木柱制作的允许偏差应该符合表4.3.1规定。 注:d为螺栓或钉的直径;l为构件长度;b为板束总厚度。  检查数量:检验批全数。 说明:4.3.1木桁架、梁、柱的制作偏差应吊装前检查,以便及时更换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构件或局部修正。 4.3.2木

61、桁架、梁、柱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注:h为桁架、柱的高度;l为构件长度。 说明:4.3.2木桁架、梁、柱的安装偏差应在安装屋面木骨架之前进行,以便及时纠正。 4.3.3屋面木骨架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3.3的规定。检查数量;检验批全数。 4.3.3屋面木骨架的安装允许偏差 4.3.4木屋盖上弦平面横向支撑设置的完整性应按设计文件检查。  检查数量:整个横向支撑。 检查方法:按施工图检查。 说明:4.3.4首先应检查支撑设置是否完整和檩条与上弦的连接。当采用上斜杆时应重点检查斜杆与上弦杆的螺栓

62、连接,当采用圆钢斜杆时,应重点检查斜杆是否已用套筒张紧。对于抗震设防地区,檩条与弦必须用螺栓连接。5 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5.1 一 般 规 定  5.1.1  本章适用于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工程。 5.1.2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5.1.3  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5.1.4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63、#160;5.1.5  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5.1.6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5.1.7  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 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拱底应有1%的起拱。 5.1.8  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

64、方可拆除。 5.1.9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5.1.10  施工时施砌的蒸压(养)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5.1.11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5.1.12  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5.2  主 控 项 目  5.2.1  砖和砂浆

65、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按烧结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灰砂砖及粉煤灰砖10万块各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1组。 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  2  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  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检验方法:查砖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5.2.2 

66、60;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 5.2.3  砖砌体的转胆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4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

67、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直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标准:留槎正确,拉结钢筋设置数量、直径正确,竖向间距偏差不超过100mm,留置长度基本符合规定。 5.2.5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68、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5.3  一 般 项 目5.3.1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抽检数量: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5m,且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合格标准:除符合本条要求外

69、,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长度大于或等于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 5.3.2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抽检数量:每步脚手架施工的砌体,每20m抽查1处。  检验方法: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折算。 5.3.3 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5.4配筋砌体工程一般规定5.4.1 配筋砌体工程除应满足本章要求和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及第6章的要求和规定。 5

70、.4.2 施工配筋小砌块砌体剪力墙,应采用专用的小砌块砌筑砂浆砌筑,专用小砌块灌孔混凝土浇筑芯柱。 5.4.3 设置在灰缝内的钢筋,应居中置于灰缝内,水平灰缝厚度应大于钢筋直径4mm以上。 主控项目5.4.4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设置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钢筋性能复试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5.4.5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的混凝土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砌体,试块不应小于1组,验收批砌体试块不得小于3组。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

71、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5.4.6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应砌成马牙搓,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构造柱不应超过2处;  2、预留拉结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位置应正确,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钢筋的竖向移位不应超过100mm,且竖向移位每一构造柱不得超过2处;  3、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拉结钢筋。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 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尺量检查。 5.4.

72、7 配筋砌体中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及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 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4.8构造柱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 5处。 5.4.9 设置在砌体灰缝中钢筋的防腐保护应符合本规范第3.0.16条的规定,且钢筋保护层完好,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剥落和擦痕等缺陷。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 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4.10网状配筋砖砌体中,钢筋网

73、规格及放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每一构件钢筋网沿砌体高度位置超过设计规定一皮砖厚不得多于1处。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通过钢筋网成品检查钢筋规格,钢筋网放置间距采用局部剔缝观察,或用探针刺入灰缝内检查,或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测定。 5.4.11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6 屋面工程6.1 瓦屋面工程6.1.1 本节适用于防水等级为、级以上坡度不小于20的屋面。 说明:6.1.1 平瓦主要是指传统的粘土机制平瓦和混凝土平瓦。平瓦屋面适用于不小于20的坡度,是基于瓦的特性及使用总结。 6.1.2 平瓦屋面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泛水处理。天沟、檐沟的防水层,应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金属板材或塑料板材等材料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