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总结_第1页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总结_第2页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总结_第3页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总结_第4页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总结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航力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是依托着整个 学院的教学、实验、科研资源,以及国家力学示范中心资源开展工作。 同济大学力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 后流动站,其工程力学二级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固体力学为上海市重 点学科。拥有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目前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建设内容包括: 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 的管理体系,飞行器(航模)设计、制造的竞赛建设平台,其他本科生 竞赛的管理体系(如: 超轻复合材料机翼大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 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一、航力学院大

2、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机制航力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主要受学院本科教学创新基地管理, 而 航力学院的本科教学创新基地是作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教学创新基地, 在建制上受学校教务处和学院双重领导。 在学校教务处领导下 , 力学本科 教学创新基地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由教学副院长统筹安排、调配、使 用全院创新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组织开展各 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同济大学教务处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大学生航模俱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航复学空合教教材学学料实实实验验验本科教学创新基大学生俱乐力学开放实验室虚拟创新实验室航空航天与力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机制运行流程框图二、航力学院大学生学科近三年来参加

3、竞赛项目及取得的成绩。1、近三年来参加竞赛项目及取得的成绩(1)在2007年上海市力学竞赛中同济大学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 个人一等奖3名、个人三等奖9名。(2)在2007年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同济大学代表队 获得团体优胜奖、个人三等奖 3名、优秀奖8名。(3)在2009年上海市力学竞赛中同济大学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 个人一等奖1名。(4)在2009年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同济大学代表 队获得团体二等奖。(5)2007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实践锦标赛中学生廖泽邦、陈杰 等设计与制作的全复合材料板壳沟槽翼模型飞机获得科研类二等奖,学 生徐照杰、廖泽邦等设计与制作的可倾转涵

4、道式飞艇获得科研类三等(6)2008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实践锦标赛中获得科研创新类三 等奖。(7)2009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科研创新类二等奖,科研创 新类三等奖。(8)创新杯未来飞行设计大赛(2009年)获得全国业余成人优秀奖。(9)创新杯未来飞行设计大赛(2009年)获得上海市赛区第一名、 第二名。(10) 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2009),学生:蒋茗韬、蔡 朱峰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陈硕(航力),刘曙光(土木)。(11) 第一届“超轻复合材料学生机翼大赛”(2009),本科生陈翼, 张禹等获得第三名,指导教师:李岩教授。2、本科生参与竞赛活动后发表的相关论文与相关的创新

5、项目(1)刘天一,如何在中自建模型飞机,航空模型1000-6885,9-10/2009(2) 朱毅(学生),李军等,3法在飞机维修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中 国民航大学学报,2008年,.26增刊(3) ,(学生:邓虹霞),(),.(4)王臻(学生),戴瑛,嵇醒,复合材料撑杆性能对撑杆跳高高度 的影响,力学与实践,2008,第30卷,第3期。本科生竞赛活动相关的创新项目立项人项目名称方虹斌摩擦驱动仿真实验裴琦微小飞行器简易风洞的设计与制造赵星蔚弦索的拉力试验研究周煌星先进翼型后缘设计的气动研究胡立辛含损伤复合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沈沉新型螺旋桨叶片王诗婷航空用复合材料服役行为评价李青低速翼型升组特性

6、研究和优化设计周煌星先进后缘设计的气动研究王泽海水面波动对地效飞行器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赵星蔚力学模型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浅究杨伟东飞机板料成形性能测试成航初级飞行模拟器设计孙博遥控空投装置设计董晓刚航拍无人机孙毫棋无人机自动驾驶的地面模拟器张超颖跨音速巡航条件下的气动优化设计周冉机舱内温度场,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舒适度的分析邱良骏飞机风挡抗鸟撞实验数值仿真、口 fc=r. 高磊可智能化控制小型双足机器人白银标新型低噪音低空飞行器外观造型试验研究薛栋人力飞机三、学院在管理制度上保证学科竞赛工作开展的经验,开展学科竞赛工作的特色。航力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在长期的管理机制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有效管理特色的

7、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模式,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以点带面,逐层选拨的竞赛管理体系同济大学的力学课程门类齐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的力学基础课是量大面广,在本科生的授课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提高学 生对力学课程中理论知识的应用,学院积极组织全校的本科生参与力学 竞赛的活动,特别是参与高等教育司、全国力学学会所组织的全国周培 源力学大赛,通过组织全校学生参与这个全国性的力学大赛点来带动全 校本科生对力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积极性,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我们分三 个层次让全校学生尽可能参与竞赛活动。(1)、组织校内的本科生力学结构竞赛首先由航力学院的学生分会组织校内的力学动手做竞赛活动,让全校的参

8、赛学生自己动手做桁架作品,然后动手加压,比比那位学生设计、 制作的桁架模型受压最大、用材料最节省。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力学竞赛, 自己参与力学竞赛,自己评判力学竞赛来提高全校学生对力学知识点掌 握的兴趣与热情。航力学院学生分会组织的结构动手做竞赛介绍:2009年4月7日,航力学院结构动手做竞赛在力学实验中心一楼大厅展开。本届竞赛共有 126名在校本科生报名参加, 组成了 34支代表队,报名人员涵盖大一至 大三年级。竞赛决赛当天,共有32支参赛队派代表,携带结构模型和实验报告参加比赛;由学院资深教师和有学术专长的高年级学生组成评委团,对选手们的模型结构现场点评并打分;力学实验中心为本次竞赛 特别制作

9、的加载装置,对参赛模型予以加载,并当场给出相应数据。最 终根据评委的评分以及加载试验数据,评定出参赛组的竞赛成绩,按照 成绩排名,评选出一等奖小组3组,二等奖小组5组,三等奖小组8组, 优秀奖小组16组。(2)、积极参与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然后为了有序地开展同济大学学生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活动,我们特别为全校学生增开 固体力学基础 跨学科选修课程,本课 程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巳掌握的物理与多学时理论力学和材 料力学或工程力学I和工程力学H知识的情况下来强化力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计算力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提高参与力学竞赛的能力和知识。通过这门课程的辅导,让课内学生

10、有目地参与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活动。上海市力学竞赛介绍:上海市力学竞赛是配合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 竞赛在上海地区的选拨赛,由上海力学学会举办,参赛单位云集着上海 各重点高校,参与学生也这些高校内挑尖理工科优秀学生,一些学校将获奖学生作为保研的推荐条件。在2009年上海市力学竞赛中同济大学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上海赛区个人获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0各:优秀奖19II o(3) 、通过选拨后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最后我们再从参与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活动的学生中选拨出优秀的参赛学生组成竞赛团队参加高等教育司、力学教指委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活动。全国周

11、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介绍: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从1988年开始举办,每四年举办一次,至2004年的前五届,我们同济大学从第三届开始参加,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2004年的第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我校取得全国个人第一名,团体三等奖的成 绩。前五届都属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主办。从2007年始,竞赛成为教育部的课程竞赛,由力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 基金会主办。且改为 2年一次。比赛改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项。但参加 团体赛的资格,是根据个人赛的成绩而获得。同济大学在2007年的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3名,全国优秀奖20名。在2009年第六届全国周培源

12、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同济大学代表队获 得团体二等奖。多年来我们通过这种以点带面, 逐层选拨的竞赛管理体系, 使我校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活动中始终取得优异的成绩。2、 建设学生俱乐部,实施本科生竞赛的长期活动平台为了长效的建设同济大学本科生航空知识的竞赛能力,学院从 2004 年就开始建设同济大学同飞航模俱乐部,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依托航空航 天与力学的学科优势,以飞行器(航模)的设计和制造为导向,充分利 用学院实验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开展航空飞行器创新产品的设计和综 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早期介入科研活动,使学生航 模俱乐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平台” 。目

13、前航模创新平台已与同济校办工厂、 上海市军体俱乐部签订共建大 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建设协议,通过三者的强强联合来保证同 济大学大学生的航空航天科技活动融合整个社会活动,从而有效的利用 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学校的创新活动。同飞航模俱乐部不仅仅是同济大学学生开展航模科技创新活动的场 所,我们还赋予它更多的社会职能,依托本科教学创新基地的航模创新 实践活动,我们与上海市的中小学开展航模交流活动,分享大学生的科 技成果,积极宣传和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反过来 他们也为同济百年校庆献上了自己精彩的航模飞行表演。已组织多项新型飞行器(航模)及部件项目的立项和研制,如已由学 生单独研制完成

14、的多用途飞翼设计,航空载重型设计,瞭望 1 号模型飞 机等。已组织进行有关飞行器零部件制造和装配的工艺研究, 特别是新型复 合材料的性能和制造工艺研究。已组织多次航模操控和飞行试验, 如在嘉定校区组织瞭望 1 号模型飞 机的飞行,在上海淀山湖试飞场试飞试验区的城市监控水上飞机,在百 年校庆期间,本科教学创新基地组织同学设计制造了飞艇、特技飞机等航模作品,并组织策划了“我心飞翔”百年校庆航模飞行表演活动。同飞航模俱乐部以设计比赛的获奖作品为蓝本,组织新型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并参加学生科技创新比赛(挑战杯等),由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的“ 1号倾转旋翼无人机”被上海市创造发明“三枪杯”中获奖评 为

15、获奖作品。航模俱乐部可帮助学生及早介入综合性的课题实践,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工作,组织面向全校的新型飞行器(航模)设计比赛。以青年学生最 感兴趣的飞行器为媒介,将最大多数的学生吸引到创新设计的队伍中来。同飞航模俱乐部的组织工作涉及到全校本科生与社会方面的合作,所以建设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目前正积极做好此建设工作。并争取吸 引社会资源的支持,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宣传和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取 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扩大活动的影响。J.S<11 w*忸开症小 w £# 进卅出卜!比if.制锂脣鼻甘奧DL JUt烽構$丫证 I dll FfT* r - .I E «« l

16、b V1Jii: ma I jla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介绍: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科研类)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教育部共同主办,是国内面向 大学最具权威性、影响力最大、参赛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最多的航空航 天类科技创新比赛,旨在通过科技竞赛引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培 养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激励更多的同学投身我 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航空模型运动。从 2007 年开始,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力学本科教学创新基 地和同飞航模协会,同济大学由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组织全校各学院同 学连续三年参加了该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介绍: 创新杯全

17、国未来飞行器设计 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两年一届的全国性大赛,分省市级选拔赛和 全国比赛两级进行。我校 2008 年第一次参加该项赛事就获得全国业余 成人优秀奖,上海市赛区第一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3 、加强大学生创新性,开放性项目的建设和通过导师制使本科生 参加各类竞赛项目高等学校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长期以来,同济 大学的力学教学队伍除了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方面不断总结经验,提高 教学水平外,在力学应用在工程中的研究方面,其水平也在国内名列前 茅,许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这既有利于本科教学 教

18、学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可从科研和服务项目中提炼合适的实 验范例,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创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 用实践的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创新基地在积极开展各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同时, 也积极组织和倡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性的竞赛活动,并取得一定的优 良成绩。学院近几年对学院的本科生全部实施导师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研究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操 作能力提高的同时,尽早建立工程概念和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也积极 组织和倡导大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类科技性的竞赛活动,并取得 一定的优良成绩。女口 :我院06级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生陈翼,张禹等在导师李

19、岩教授 的带领下,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第一届“超轻复合材料学生机翼大赛” 最终,我院代表队以载重比 6.5的成绩,获得第三名的佳绩。本次机翼大赛由美国波音公司全程赞助,已在美国各高校成功举办多 届。这是首次被引入国内,因此吸引了业内多支实力雄厚的队伍参加; 其中包括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 传统强队。我校代表队首次参赛,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不负众望, 值得称赞。再如:本学院陈硕老师与土木学院刘曙光老师所指导的本科生蒋茗 韬、蔡朱峰两位同学,其设计作品“机械感应式自动断水虹吸管”,获 得2009年8月在南京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联

20、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 等奖。四、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意义,以及需要改进、提高的地近年来根据同济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国内外实验教学的发展 趋势,大力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幼,启发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能力、 体验创新过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 学生欢迎。学院期望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竞赛为着力点, 建立综合性学科 竞赛实践体系基地,构建一个本科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追踪 学科新进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营造一个大学生 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及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但是为保证大学生学科竞赛建设的长期性、 持续性发展, 目前仍需

21、要 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幼的建设必须有:学生活动可行性方案完 善,竞赛项目设备调试与改善,指导教师配置,参赛学生课程的调补这 几个工作步骤,所以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幼是一个综合性的组织工作,项 目的组织与建设工作量较大,目前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是各位教师在完 成教学工作量后, 通过业余时间来建设的, 这使得建设工作的周期较长, 因此创新基地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参加教师的工作酬金与工作绩点,否则 无法长期的开展建设工作。2、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项目的开展往往需要配置研制项目的场地 和添置相应设备的场地,但由于目前力学实验场地较小,所以许多优秀 项目在拓展时受到场地的极大约束

22、,从而无法实施,希望学校对学科竞 赛活动的场地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举例: 由于航模训练有一定的危险性, 尤其是试验阶段, 但是要有好 的比赛成绩,试验和训练时间是必须保证的,所以我们只能到 30-40 公 里外的郊区进行试飞,我们的飞机很大,每次都需要租用大客车前往, 非常不方便,赛前的训练和比赛因为没有自己的车辆,也有比较大的影 响,需要的经费也就更多,我们每次比赛赛前试飞只有 10 多次,加上 赛前集训每位操纵手赛前的训练量平均只有 30 个起降(今年由于集训 问题只有 10 多个起降),而北航等学校则能保证至少 200个起降。所以 希望建设同济大学自己的微小飞行器试验场。3、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往往发展成每年面向全校本科 生的固定项目,但相关的项目经费使用完后,后期的固定项目经费就无 法保证,因此无法持续的发展优秀竞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