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_第1页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_第2页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_第3页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怎样产生的?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内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

2、降低, 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 呼吸肌、肋间内肌、 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 使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内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中医认为,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咳嗽?的症状出现。“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内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伤燥咳嗽、 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

3、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 有久咳、 五更咳、 五更嗽、 干咳嗽、 夜嗽、顿嗽等。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内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痰白有泡沫者,多属风寒;痰黄稠浊者,多属肺热;痰白质稠量多者,多为脾湿;痰白清稀冷唾者,多为肺寒;痰质胶固,稠粘量少,不利咯出者,多

4、为肺燥。总之,炼液为痰者,痰多黄稠,多因邪火;聚湿为痰者,痰多稠白,多因脾湿;水泛为痰者,痰液清冷,多为脏气虚寒。为什么说五脏六腑都能使人咳嗽,并不单独是肺?诸病易治, 咳嗽难医。 之所以难治, 缘咳嗽根由甚多, 不单是肺。小儿咳嗽不离于肺,但又常和脾肾有关。如:有因痰而嗽者,因小儿脾胃虚弱,而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行于肺,阻塞气道,使肺的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故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咳嗽与肾也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脏主水,为水火之脏。肺主气,肾纳气,气生于肺而依赖于肾。肺为水之上源,肾支配人身津液,痰虽可由脾湿凝聚而成,也

5、可由肾的津液所化。若肾阳虚衰, 一则不能暖土, 致脾虚湿聚而生痰, 二则不能制水,致水寒上犯而为饮。故有“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之说。但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肾气渐旺故因肾虚而咳者较成人少见。又如心火太旺,灼伤肺脏,亦能致咳,所以,临床上小儿咳嗽因热邪迫肺、燥热伤津者屡有所见。治疗上,不能单独从治肺来考虑,要认真观察其病情,分析其病因,然后根据舌苔的薄厚、舌质的正常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治疗。小儿咳嗽时应考虑哪些疾病 ?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但小儿频咳、呛咳、或剧烈咳嗽属病理性的应考虑以下疾病。(1)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

6、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 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 麻疹、百日咳。霉菌感染: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蠕虫蚴移行症。(2)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3)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4)机械性或其他因素: 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 食管气管瘘、 胸腔积液、 纵隔肿瘤、 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 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刺激(如外

7、耳道炎、异物、湿疹 )。(5)精神性咳嗽。(6)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内皮细胞病的肺浸润。如何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临床上,可根据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属哪种疾病。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干性、刺激性咳嗽:患者咽、喉燥痒,呛咳无痰,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2)湿性咳嗽: 痰多,喉内咕噜作响, 常见于支气管炎、 肺炎后期、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水肿。(3)单声浅咳嗽:由于扁桃体肥大、增殖体肥大或慢性鼻、咽炎等刺激咽喉所致。(4)痉挛性咳嗽:阵发

8、性一连串剧咳,咳时面红耳赤,呈窒息样,多见于百日咳及气管异物的患者,亦可见于气管或支气管受肿大淋巴结的压迫、支气管扩张、原发性间质肺炎患者。(5)犬吠样咳嗽:高音调干咳,其声如犬吠常伴声嘶、喉内喘鸣及吸入性困难,多见于急性喉炎。(6)无声性咳嗽:有咳嗽动作而无声音,偶见于癔病、声带麻痹的患者。(7)金属音调性咳嗽:咳嗽与胸腔内空气共鸣所致,偶而在开放性气胸患者中听到。根据小儿的咳嗽声音,结合病史、伴随症状体征等情况,即可确诊是哪一种疾病。咳嗽从中医而论其病因病机是什么?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在春秋气候多变之时,更因小儿寒暖不知自调,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故易

9、为风寒热等外邪侵袭,而发生咳嗽。盖肺为娇脏,其性肃降,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肺气具有宣散和肃降两方面的功能,故肺有宣有肃,气则能出能入,方可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倘卫外机能不固,外感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人体,必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以致肺气郁闭不宣,其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因小儿体质素虚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则更易复感外邪,致使咳嗽累作,肺气愈伤,清肃功能难复,亦可出现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的证候,发展成为内伤咳嗽。若因痰而嗽者,主要由于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故肺气不得宣

10、畅,而引起咳嗽。以上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谓。痰亦有寒热之分,若痰稀色白,伴流清涕,或兼形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是为风寒;痰稠且黄,口渴咽痛,则为风热;痰量多者为湿盛;干咳无痰的,多为阴伤燥咳。综上所述,发生咳嗽的致病原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出现。风、寒、暑、湿、燥五种病邪是如何引起咳嗽的 ?风是五种病因之首,其性善行数变,四时不正之风邪皆可伤人,寒、暑、燥、湿皆可同时侵及人体。春令多风,风性善于向上,故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致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肺为娇脏,小儿寒温不能自调,若冬令严寒,衣被太薄,或单衣露宿,将息失慎,寒邪束于肤表,则内犯

11、于肺,致肺气不宣,气逆不顺,宣降失司而咳嗽频作。夏令酷热,炎暑盛行。火性炎上,若小儿嬉戏于烈日之下,感受其邪,一则伤津耗气,二则火邪伤肺,致热邪迫肺,津伤肺燥,肃降无权,气逆而咳。正当夏秋之交, 时值长夏主令, 阳热下降, 湿热熏薰, 水气上腾,潮湿充斥。若小儿玩弄戏水,坐卧湿地或雨露沾衣,则外伤于湿而内困于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滞,凝聚为痰,上阻肺道,发为干哕咳逆。燥为深秋主气,临床又有温凉之分。小儿感受夏暑之余气者,发为温燥;而感受深秋之寒气者则发为凉燥。肺脏娇嫩,喜清肃濡润,既不耐热,更不耐燥,燥邪干涩,能伤肺灼津。若小儿为燥邪所伤,可致津伤液耗,肺伤气逆,肃降无权,发为干咳痰

12、粘等证。如何区别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各采用什么治疗法则 ? 外感咳嗽,起病多急,病程较短,初起多有发热、微恶风寒、流涕、喷嚏等症。临床以表证、实证、热证居多。内伤咳嗽, 或为本脏自病, 或因他脏及肺, 起病多缓, 病程较长,往往有各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而无邪犯肌表之症状。临床上,除伤食咳嗽和肺热咳嗽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多属里、实、热证外,其他均以里证、虚证 (包括阴虚 )、寒证居多。临床应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去其咳嗽之因,则咳嗽自止。外感之咳, 邪气多由皮毛、 口鼻而入于肺, 治以疏散为先,肺欲辛,平味药能开泄肺气,肺气宣畅则咳嗽可除。用药虽不外辛凉、辛温两类, 但因小儿实证、 热证

13、较多, 辛凉清宣最为常用。内伤之咳,治疗不同,但总不外湿甚者健脾,食积者导滞,实火者清热,虚火者滋阴,脾虚补土,肺寒温散等法。 ?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如何 ?外感咳嗽,临床分风寒、风热、湿热、燥热等类型,其中以风热咳嗽最多。患儿如见咳嗽痰稀,喷嚏,流涕,鼻塞,头痛身重,怕冷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为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失宣而致风寒咳嗽。临床上,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法药用,紫苏 8g,生姜 3 片,杏仁 6g ,前胡 8g ,桔梗 8g ,陈皮 8g ,枳壳 6g ,半夏 6g ,水煎服。若感受风寒重者,或为油腻荤腥食物所致,症见气促者, 急当宣肺散寒, 肃肺降逆, 酌加麻

14、黄以增强散寒之力。兼挟食滞腹胀者,少佐山楂、神曲、麦芽。患儿症见咳嗽痰稠, 鼻流浊涕, 口渴咽痛, 头昏有汗, 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指纹浮而青紫,此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致的风热咳嗽,治疗采用辛凉解表, 宣肺利痰, 药用:桑叶 10g ,菊花 10g ,薄荷 10g ,连翘 10g ,杏仁 8g ,桔梗 10g ,芦根 12g ,甘草 4g ,水煎服。咳嗽较重者,加瓜蒌皮 12g ,麦冬 8g ;痰热上壅者,加前胡 10g ,海浮石 10g ,葶苈子 10g ;咽部红肿疼痛, 吞咽不利者,加马勃 6g ,山豆根 12g 。如患儿症见咳嗽痰浊,口渴少饮,胸满纳呆,或咳而干哕,小便黄赤,唇红舌红,

15、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濡数。此为湿邪外侵,或内生痰湿上壅于肺,肺气闭郁不宣而致的湿热咳嗽,治疗采用苦辛通降,轻宣肺气之药:连翘 10g ,杏仁 8g ,滑石 12g ,薏苡仁 12g ,半夏 10g ,栀子 9g 。痰稠而多者,加冬瓜仁8g;气促痰壅,大便秘结者,加葶苈子9g 。如患儿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而不爽,鼻咽干燥或咳嗽牵扯胸痛,大便艰难,或唇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数,指纹色青紫者,为燥热之邪,灼伤肺阴, 肺失清肃润降而致,用辛凉甘润, 养阴清肺之药:桑叶 8g ,杏仁8g,浙贝 10g ,沙参 10g ,栀子 6g ,淡豆豉 10g ,梨皮 1 个。久咳不止者,加百部 6g ,地

16、骨皮 6g 。燥咳不止,声音嘶哑者,应清热保肺,润燥宣达,用鲜荷叶20g ,鲜银花20g ,西瓜翠衣10g ,丝瓜络 6g ,鲜竹叶心10g ,鲜扁豆花10g ,桔梗 6g ,杏仁 6g ,麦冬 8g ,甘草 4g ,水煎服。内伤咳嗽的临床表现及治法如何 ? 小儿内伤痨瘵、肾气虚损虽不多见,但内伤脾肺之证,却屡见不鲜。临床上常分为伤食咳嗽、痰湿咳嗽、肺热咳嗽、阴虚咳嗽、肺脾气虚咳嗽、肺虚寒嗽六型。患儿表现以咳嗽、 呕吐乳食痰涎为主,常伴五更咳甚, 胸腹胀满,不思乳食,吞酸嗳腐,大便酸臭或秘结,手足心热,睡卧不安,舌苔白厚或黄,脉象沉滑,指纹紫滞,为乳食积滞中脘,蕴湿成痰,痰热上蒸于肺而致,用消

17、食导滞,化痰止咳药:神曲10g ,炒麦芽 10g ,陈皮 8g ,清夏 8g ,茯苓6g,甘草 3g ,枳实 6g ,山楂 6g 。腹胀甚者,加炒卜子 6g ;痰黄稠者,加桑皮 8g ,冬花 6g 。患儿表现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痰随嗽生,胸闷纳呆,舌苔白厚或腻,脉象濡或滑, 指纹沉滞者, 属痰湿渍于肺, 肺失宣肃而致,用健脾燥湿,理气化痰药:陈皮 10g ,清夏 10g ,茯苓 8g ,甘草 4g 。腹胀便溏, 加苍术 10g ,厚朴 8g ;咳痰不利者, 加瓜蒌 10g ,胆星 6g ,黄芩 8g 。患儿表现咳嗽气粗,痰黄而稠, 鼻咽干燥, 口气臭秽, 面唇红赤,烦渴便秘,舌红苔黄厚,脉象滑

18、数,指纹青紫者,为火热之邪上灼于肺,炼液为痰,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而致。用清热泻肺,止咳化痰药:桑皮8g ,地骨皮8g,黄芩 8g ,栀子 8g ,梗米6g,甘草 4g ,白前 6g 。见到干咳无痰或少痰,午后夜间咳甚,咽喉燥痒,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唇燥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指纹紫滞,此为津液暗耗,不能上润于肺,致肺阴不足,失于清润而致,用养阴清肺,润燥止咳药:沙参10g ,麦冬 10g ,玉竹 10g ,花粉 10g ,桑叶8g,白扁豆8g ,甘草 8g。痰粘难咳出者,加瓜蒌霜 6g ,鼻孔红干加桑白皮 8g ,久咳伤肺,肺气虚弱者,加百合 10g ,白及 8g。患儿表现咳嗽无力, 痰

19、白清稀, 食少便溏, 少气懒言, 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红者,此为肺气虚损,痰阻气道而致,用补益肺脾, 温化痰湿药: 陈皮 10g ,清夏 10g ,人参 3g ,茯苓 8g ,白术 8g ,甘草 6g 。如大便溏薄,完谷不化加草蔻;久咳不止,肺虚及肾,短气不足一息者,当滋肾敛肺,用八仙长寿丸,1/21 丸,1 日 3 次。患儿表现咳嗽绵绵, 昼静夜甚, 呼吸气冷, 冷唾痰稀, 怯寒背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唇舌俱淡,舌质胖嫩,舌苔白润,脉象沉细,指纹红沉,证属素体阳虚,肺气虚损,寒自内生而致,用温肺散寒药:干姜3g ,陈皮 6g ,清夏 6g ,党参 8g ,茯苓

20、8g ,炙甘草 6g 。小儿稚阳易热,姜桂大热之药,如辨证不确切,则不得轻易加用。小儿内伤咳嗽为什么多痰?小儿内伤咳嗽的形成,有直接来源于内伤的,也有因外感失治转变而成的,起病虽然不同,病因也有差异,但证候表现每以痰多为主证。所以前人曾有内伤咳嗽“十九皆由于痰”的说法。小儿内伤咳嗽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的小儿,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小儿脾胃薄弱,因乳食不调,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小儿外感失治,或体弱小儿屡患外感,

21、 肺气被伤, 不能输津四布,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乳食积滞能致咳吗,为什么咳嗽要禁食肥甘厚味和生冷食物 ?小儿脾常不足,哺乳喂养,重在“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小儿伤于乳食, 致脾胃运化失司, 升降失调而成积滞。 积滞郁久化热,则蕴湿成痰,痰热上壅于肺,阻遏气道,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所以,乳食积滞也能引起咳嗽。小儿为稚阴之体,津液易伤。若饮食失节,任其嗜食香燥炙,肥甘厚味诸物,久之,势必香燥走窜耗津,炙助热劫液,致脾胃之阴液受损,不能自润而干咳不已。因此,咳嗽患儿应禁食肥甘厚味,以避免灼伤津液加重病情。形寒饮冷则伤肺,其

22、言外因形体受寒,内因伤于生冷,内外合邪而致咳嗽, 一则肺合皮毛, 外寒束表则内犯于肺; 二则内伤生冷,冷气上至于肺。“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咳之,则为肺咳”。“风寒无形之邪入内,与饮食有形之邪相合,必留恋不舍,内寒与外寒相结而致肺寒咳嗽”,故曰:“形寒饮冷则伤肺”。名医为什么怕治久咳 ?不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咳嗽,中医称为内伤咳嗽。除了肺痨咳嗽以外, 最常见的是痰饮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一类),病程较长,冬春季节遇冷即发, 反复难愈。 一般分为痰湿和痰热两种,治疗上也各有不同。痰湿咳嗽,多出现咳嗽气急,痰多易出,色白清稀,胸中作闷,舌苔白润, 用燥湿化痰止咳的

23、方法治疗。如制半夏、 陈皮、茯苓、桔梗、紫菀、百部、甘草各10g ,水煎,分3 次服。并每日早晚服用二陈丸、半贝丸,每次1/21 丸, 1 日 23 次。气喘气急的,可服用消咳喘,每次3 5ml ,每日 3 次,又宜服用复方杜鹃片,每次2 片,每日3 次。痰热咳嗽,多见咳嗽气粗,痰黄粘稠,发热胸痛,舌苔黄干,治疗用清热、 化痰、止咳的药物。 如:麻黄 6g ,杏仁、黄芩、桑皮、冬花各 12g ,制半夏、瓜蒌皮各 10g ,鱼腥草、冬瓜仁各 30g ,甘草 6g ,水煎,分 2 3 次温服。 并早晚加用二母宁嗽丸、 橘红丸、蛇胆川贝散等。每次 1/2 1 丸或 1/2 1管,1日 3次。此外,民

24、间还有不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验方,均可治疗此病。采用上述治法,虽能暂时取效,仍然避免不了复发,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治疗, 也很难断根, 所以,有名医怕治久咳说法。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应积极煅炼身体,防止受凉等引发本病。小儿咳嗽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有哪些?遇到咳嗽的小儿,为了协助诊断治疗,可作如下实验室检查:(1)周围血象检查: 细菌感染多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则往往降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者,须考虑百日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须考虑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患。(2)慢性咳嗽患者,须作大便常规检查或浓缩法找虫卵。(3)痰液检查:性质:透明而有粘液的痰多见于急

25、性卡他性炎症;粘液、脓性痰液多见于化脓性炎症;泡沫、血性痰液多见于肺水肿。颜色:铁锈色痰可见于大叶性肺炎或间质肺炎;蓝绿色痰多见于绿脓杆菌感染;红褐色痰多见于阿米巴感染;黄色脓痰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气味:臭味痰多见于肺脓肿及支气管扩张。量: 24 小时内咳出大量痰液多见于肺水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脓胸伴有支气管胸瘘患者。显微镜检查:可查是否有脓细胞、心力衰竭细胞 (即有含铁血黄色素颗粒的大吞噬细胞)、嗜酸性细胞,寄生虫或虫卵、结核杆菌、霉菌的菌丝或芽胞等。如痰内找到弹力纤维,说明肺组织有破坏性病变(脓肿、坏死或严重结核病变 )存在。(4)病原学检查:耳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作培养或病毒分离

26、,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检查。疑有百日咳时可作咳碟培养,婴幼儿疑有结核感染时,可抽取胃液找结核杆菌或做动物接种。(5 )血清学检查:必要时可做冷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合试验等。特殊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2)X 线检查:咳嗽持续存在而未能以病史或体检之发现来解释,或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者,可行胸部X 线检查、副鼻窦X线检查,必要时作支气管造影。(3)支气管镜检查:疑有异物吸入或反复咯血原因不明者,可行支气管镜检查。咳嗽原因不明者,必要时尚可行肺穿刺或肺活检。小儿咳嗽在辨证时应掌握哪些要点?小儿咳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辨证准确,治疗得当,则很快向愈。如失治误治则会迁延不愈,甚则变

27、生他证。因此,小儿咳嗽的辨证准确与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儿咳嗽的辨证要点,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问明新病、久病,以定外感、内伤。一般而论,病属新得,素无他疾,而来势急骤,或兼有表证的多是外感;如果病已历久,病势缓慢,或先患其他疾病,渐渐转为咳嗽,并伴有脏腑虚证的多是内伤。其次,应查清寒热的轻重,以便进一步辨明外感的性质。通常说来,恶寒发热是外感咳嗽的必有症状。如恶寒重、发热轻的是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的是外感风热。第三是了解有痰无痰,以便区分属燥属湿。如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多属燥热;若咳嗽痰多则是痰湿偏盛。第四是对于有痰者,要进一步察看痰的黄白,以辨别属寒属热。如痰白质稀,一

28、咳即出属于寒痰;痰黄质稠,咳出甚难者属于热痰。第五要注意咳嗽声音的高亢、低微,以辨病情的虚实。小儿咳嗽,如声音高亢,是属积气壅盛,肺气上逆,病证属实;若声音低微,甚至气不接续,则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最后要注意舌、脉、指纹。就脉象来说,主要注意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数多热,脉迟多寒,脉有力为实证,脉无力为虚证。指纹浮红为外感风寒,鲜红为风热,紫红为痰热内闭,青紫为食积痰阻,淡红为气虚,淡紫为虚寒。至于舌、苔,一要注意舌的色泽,二是观察苔的颜色、厚薄、干腻。如苔薄白,舌质无明显变化属于风寒外感;苔薄黄,舌尖红则是外感风热;苔厚腻色白,舌质淡为脾虚痰盛;苔厚而黄,舌质红则是痰

29、热;舌苔黄而燥的是肺热津伤;舌红少苔,或是光剥的即是阴虚。总之,对于小儿咳嗽,在辨证时如能问明病证的新久,查清寒热轻重的差异,了解有痰无痰,以及痰色的黄白,听清咳嗽声音的低微高亢,再结合舌、脉、指纹的变化,就可以辨明病证的寒热虚实,作出恰当的诊断。为什么治疗小儿咳嗽要强调理脾?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有属于外感的, 有属于内伤的。 起病情况,有肺脏先病,一病就咳嗽的;有他脏先病,累及于肺后才出现咳嗽的。故有“咳者肺病”之说。正因为咳者肺病,故咳嗽治肺是必然的,而在治肺的同时,又强调调理脾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理脾可以祛邪:如外感风寒犯肺,肺气不宣就会咳嗽。在肺失宣降,不能输津四布的情

30、况下,水湿又必然会停留而成痰浊,痰浊阻肺,或壅塞气道, 则使咳嗽加重。 大家知道, 痰的来源是湿,湿又由脾所主,如果脾气健运,水湿运行,就会使痰化饮消,咳嗽减轻。因此,在治疗时,常常是宣肺散寒,健脾燥湿,肺脾同治,就会促进疾病的痊愈。如果既感寒邪,气失于宣降而咳嗽;脾又被寒气所伤,健运失职而聚湿成痰,上阻于肺,咳嗽痰多,就更需要肺脾同治了。(2)理脾可以消除病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饮食不知自节,使脾胃受伤,不论是湿热内蕴,久而成痰,还是脾虚湿盛,凝聚为痰浊,都可上贮于肺,使肺气不利,气道受阻,而致咳嗽。这时治肺乃是治标,理脾才是治本。因此,在宣肺利气的同时,应参以健脾行滞或是

31、健脾化湿,使脾运正常,就能消除病源,使病证痊愈。(3)理脾可以补虚: 如果小儿体质薄弱,肺气不足, 或经常感受外邪,肺气受伤,不能进行正常的宣发肃降而发生虚损咳嗽,治疗就应补益肺气。但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要想使肺不虚,就必须补益脾气。脾土旺盛才能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肺气也就得到补益。因此,补脾益肺是治疗这类咳嗽必须遵循的法则。小儿外感咳嗽能用一方加减来治疗吗 ?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湿热咳嗽、燥热咳嗽等类型,这些外感咳嗽能不能用一个方剂加减治疗呢 ?实践证明是可以的, 这就是止嗽散。 止嗽散见于清代名医程钟龄所着医学心悟中。为了说明本方能用于各种外感咳嗽,有

32、必要对其药物功能做一简介。方中紫菀、百部,性均温润,紫菀味苦辛, 百部味苦甘, 皆入肺经, 二药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可理肺止咳,新久咳嗽均能使用。白前与桔梗性平相同,都有辛味,但白前有甘味,桔梗兼苦味,桔梗能宣达肺气而利膈,白前能下气开壅而止嗽, 同有辛味上升, 甘苦下降的作用,不论寒咳热咳均能应用,以上四味为本方主药,因其有升有降,有出有入,故能调整气机升降失常;方中另有橘红祛痰化湿,荆芥散风疏表, 甘草缓急止嗽。 由于本方具有温而不燥、 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等特点,因此,对于肺的宣散肃降、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咳嗽,都能使用。临床上,对于风寒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可在原方中加苏叶、防

33、风等辛温发散之品;对于风热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应当减小紫菀、 百部的用量, 加入桑叶、 菊花、薄荷、瓜蒌皮等辛凉清解化痰之品,以加强本方散风清热、止咳化痰之力。对于湿热所引起的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当减去辛温发散之荆芥,加入前胡、佩兰、菖蒲等化湿止咳,滑石、薏苡清热利湿。对于燥热咳嗽, 用止嗽散治疗, 也应当减去辛温之荆芥、橘红、白前,加入辛凉甘润之桑叶、沙参、麦冬、知母、元参、梨皮等以滋阴生津润燥,加川贝以润肺止咳。还有些咳嗽病例,时经多日,咳仍不止,咯痰不爽,喉中发痒,痰白而粘,治疗时只需要在止嗽散中加杏仁、贝母润肺降气就可以了。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各型外感咳嗽,均能以止嗽散为主方加减来治疗。

34、但是,应该指出,无论是哪一种外感咳嗽,都以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为主。所以,在用止嗽散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特别是在咳嗽初起之时,更要注意。小儿咳嗽时家长如何处理 ?前边我们已经谈过,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咳嗽。所以,治疗咳嗽首先要判断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是否严重。在伤风感冒时,偶而几声咳嗽,只要用白萝卜煮汤喝就可以。若咳嗽、痰稠粘者,可服用使分泌物变稀的药物,如氯化铵 1/3 1/2 片, 1 日 3 次;棕色合剂 1ml/ 岁·次,日3 次;鲜竹沥 5 10ml ,1 日 3次;祛痰灵: 510ml ,1 日 3 次。同时,可配合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冲剂 12 袋, 1 日 3 次;

35、再林袋, 1 日 3 次;琥乙红霉素冲剂或片剂30mg/kg·日,分 3 次口服。但是,对于体质较差,大便经常稀薄的小儿,不宜用鲜竹沥和祛痰灵。如果咳嗽伴有高热,应注意是否有肺炎,要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如果咳嗽时间长且伴低热、消瘦,要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肺结核。如果咳嗽发生在大哭、大笑或吃东西时, 并伴气急青紫, 应立即拍小孩胸背, 采取头低位,以利咳出呛入的异物。若咳不出,应马上送医院救治。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问题是,咳嗽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麻醉性止咳药,如咳必清及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浆等,那更使痰液粘稠不易咯出,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导致病情加重。 除非是干咳频繁、无痰而又影响小儿夜间睡

36、眠时, 可临时给非那更 1mg/kg? 口服,以镇静止咳。咳嗽咯血时用什么偏、单验方较好?干地榆 1500g用法:上药加水煎煮 2 次过滤,浓缩至 600ml ,每次 10 15ml ,1日4次。(2)肺形草 30g用法:水煎,日服 2 次,每次 150ml ,连服 1 个月,症状缓解后,可用开水冲泡作茶饮服。(3)仙鹤草 45g用法:以水2 碗煎至半碗顿服,1 日 1 次。(4)旱莲草 250g用法:旱莲草捣烂取汁,煎沸数分钟冲糖(适量 ),每日分4 次服。(5)鲜白茅根50100g用法:上药洗净,加适量清水煨极烂,后加冰糖烊化,每日早、晚食之。(6)鲜羊血适量用法:取鲜羊血热饮12 盏。羊

37、血含蛋白质10 4%,主要是血红蛋白,次为血清蛋白,功能止血去瘀。(7)广郁金适量用法:上药加水磨汁,以丝绵蘸药汁擦洗背部,每日2次,每次10 分钟, 3 日为 1 疗程。怎样用推拿方法治疗咳嗽?(1)常用穴位及手法清补肺 3 分钟,平肝 2分钟,揉一窝风2 分钟,分阴阳1 分钟,分推膻中 2 分钟,揉天突1 分钟,逆运八卦 2 分钟。(2)随证配穴风寒型咳嗽:配推上三关穴2 分钟,顺揉外劳宫2 分钟,顺揉膊阳池 2 分钟。痰多加揉小横纹1 分钟,痰少推四横纹2 分钟,头痛揉印堂 1 分钟,揉太阳穴1 分钟。风热型咳嗽: 配清肺 3 分钟,清大肠 2 分钟,清天河水2 分钟,揉小横纹 2 分钟

38、,揉风池2 分钟,推大椎2 分钟,擦背1 分钟,掐合谷 1 分钟。头痛重的拿列缺1 分钟,揉膊阳池 2 分钟或用头痛推拿法;头痛如伴有痰多而喉鸣和大便不调的加清补脾,揉足三里1 分钟。痰热咳嗽: 配推六腑3 分钟,揉小横纹 2 分钟,清补脾 2 分钟,清天河水 2 分钟,清小肠1 分钟。痰湿咳嗽:配顺运八卦 3 分钟,补脾 3 分钟,合阴阳 1 分钟,清胃 1 分钟,揉小横纹 1 分钟,清小肠 2 分钟。气虚咳嗽:配补脾 2 分钟,补肺 2 分钟,揉二马 2 分钟,推上三关 2 分钟,顺运八卦 2 分钟,合阴阳 1 分钟。小儿咳喘时使用敷贴疗法的原理是什么?敷贴疗法又称外敷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

39、,并与各种不同的液汁(如酒、醋、茶水、温水等)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 易感外邪, 而“肺为娇脏”,邪气袭肺,使肺失宣降引起咳嗽、气喘。小儿大多拒服药物,或服下后因咳嗽而吐出;再加上小儿脾胃功能薄弱,内服药物时间久后,往往易损伤脾胃引起厌食、腹痛、呕吐诸症。故我们根据小儿肌肤薄嫩、毛孔稀疏、外用药物易于吸收的特点,选用辛散走窜入肺经的药物敷贴肺俞、膻中、天突等穴,除能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作用外,还能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肺脏,以调节肺的宣发与肃降,祛除邪气,治愈咳嗽。故小儿咳嗽,除去用口服药物治疗以

40、外,敷贴疗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很少的治法。咳嗽病人用什么药敷贴 ?(1)药物:罂粟壳适量。制法:研细末,以陈醋调膏。用法:贴于脐部,用于久嗽不止者。出处:理瀹骈文。(2)药物:五倍子适量。制法:研细末,以陈醋调膏。用法:贴脐,用于久嗽不止。出处:理瀹骈文(3)药物:党参10g ,白术 7g ,干姜 6g ,炙甘草 3g 。制法:混合烘干,碾面备用。用法:用上药200mg ,加入热参浸膏10mg ,用一软纸覆盖,再加棉花,外用胶布固定封好,37 天换药 1 次。(4)药物:朱砂8g ,甘遂 5g ,轻粉 1 5g 。制法:共研末,取少许温开水调成糊。用法:上滴香油敷脐,用于寒咳。小儿常用的

41、止咳方剂有哪些?(1)止嗽散组成和用法:荆芥6 9g ,桔梗 6 9g ,百部 6 9g ,紫菀 69g,甘草 3 6g ,白前 6 12g ,陈皮 69g ,水煎服。功用: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主治:外感咳嗽,日久不止,咳痰不畅;或有轻度恶风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缓。(2)金沸草散组成和用法:旋覆花69g ,前胡 6 9g ,荆芥 6 9g ,细辛3 5g ,姜半夏 6 9g ,赤芍 6 9g ,甘草 3 4g ,生姜 2 3 片,大枣 3 4 枚,水煎服。功用:发散风寒,降气化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咯痰清稀,气急胸闷者。(3 )清燥救肺汤组成和用法: 桑叶 6 9g ,生石膏

42、 12 18g ,甘草 3 4g ,胡麻 ?69?g,阿胶 69g ,麦冬 6 9g,杏仁 6 8g ,枇杷叶 9 12g ,沙参 912g功用:润肺清燥。主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咽鼻干燥,甚或气促,舌红苔少,舌红,脉数。(4)桑菊饮组成和用法:桑叶615g ,菊花 9 15g ,杏仁 4 8g ,连翘 915g ,薄荷 6 9g,桔梗 4 9g ,芦根 9 15g ,甘草 35g 。功用:辛凉宣透,清燥润肺。主治:咳嗽声嘶,干咳无痰,或痰液稠粘而少,舌红苔干。小儿咳嗽有哪些食疗方法?(1)玉竹粥:玉竹15g 鲜者加倍,粳米50g。用法:将玉竹洗净,切碎,加水煎汤取汁去渣,用玉竹汁液煮粥(应

43、添水煮粥 )。每日早晚分2 次温热服食。 1 周为 1 疗程,停 1周再行第 2 疗程。(2)黄精粥:黄精15g( 新鲜者加倍 ),粳米 50g ,冰糖适量,用法:将黄精洗净,切细,和粳米一起加水500ml ,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冰糖,再煮片刻,每日早晚空腹时趁热食服。(3)百合梨糖:百合10g( 鲜百合更好,用量加倍),梨 1 个,白糖15g 。将百合洗净,梨切片。百合、梨、白糖三者混合放入碗中,蒸熟,放冷后1 次顿服。 1 日 2 次。(4)花生煲冰糖:花生米100 150g ,冰糖适量。将花生米洗净,加入冰糖及清水同煮熟,吃花生米饮汤,1 日分 3 次吃完。(5)银耳羹:银耳5g ,

44、鸡蛋 1 个,冰糖 60g ,猪油适量。将银耳用温水浸泡约30 分钟,待发透后,摘除杂质,洗净并分成片状,然后加适量水煮开,并用文火再煎2 小时,待银耳煮烂为止。将冰糖另加水煮化, 打入鸡蛋, 并兑入清水少行搅匀后,入锅中煮开,并搅拌,将鸡蛋糖汁倒入银耳锅内,起锅时,加入少许猪油。(6)生姜柿饼:生姜6g ,柿饼1 个。将生姜洗净、切碎,夹在柿饼内放在火上焙熟吃, 1 (7)大蒜白糖汁:大蒜头加白糖和开水约 500ml日 12 次。15g ,白糖 30g 。将大蒜头去皮,捣烂,浸泡 5 小时即可服用。每日1 剂,分3次服,连服45 天。(蔗浆粥:新鲜甘蔗若干, 粳米 50g 。将粳米加入400

45、ml 煮成稀粥,然后将新鲜甘蔗洗净切碎,榨取汁150ml 左右,加入稀粥中即可服食。每日2 次,早晚服。(9)松子仁粥:松子仁20g ,糯米 50g ,蜂蜜适量,将松子仁捣成泥状,与糯米一起加水500ml ,用文火煮成稀稠粥,然后调入蜂蜜,早晚分2 次温热服食。以上九方均可用于咳嗽食疗。咳嗽怎样辨证食疗?根据临床实践和家庭食疗总结,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食疗,疗效明显提高,一般临床上将咳嗽分为以下五型。(1)风寒咳嗽: 用干姜 30g ,淡豆豉 15g ,共放入锅内, 加水适量,煎煮。每 30 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液2 次,合并煎液,再以大火煎煮浓缩,至煎液较稠厚时加饴糖250g( 或以

46、关东糖250g 代替 ),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成丝状,而不甚粘手时,停火。趁热搅拌,使糖变为乳白色,再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分制成条,再分割100 块,即可。(2)风热咳嗽:用洁净丝瓜花10g ,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洗,加盖温浸 10 分钟,再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每日3 次。(3)肺燥咳嗽:用党参250g ,沙参 125g ,桂圆肉 120g ,先以适量水浸泡透发后,加热煎煮,每20 分钟取煎液1 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 3 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如膏时,加蜂蜜 1 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 汤匙,以沸水冲化,顿饮,每日3 次。(4)痰湿咳嗽:用鲜柚肉500g ,去核切块,放在瓶罐中,加白酒适量,封严,浸闷一夜,再倒入铝锅中煎煮至余液将干时,加入蜂蜜 250g ,拌匀即可。待冷,装瓶罐备用。(5)肺虚久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