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MATLAB仿真解析_第1页
通信系统MATLAB仿真解析_第2页
通信系统MATLAB仿真解析_第3页
通信系统MATLAB仿真解析_第4页
通信系统MATLAB仿真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报告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郑丁华专业班级:通信0906班指导教师:苏 杭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 MATLAB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 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时间安排:序号设计 内 容所用时间1根据设计任务,分析电路原理,确定实验方案2天2根据实验条件进行电路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 分析7

2、天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合计2周2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2013 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武汉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报告目录摘要1Abstract 21. 通信系统整体概述32. 各部分原理简述42.1. 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 42.2. HDB3 码原理82.3. 循环码编码原理92.3.1 . RS循环码编译码原理与特点 92.3.2. 编码原理: 102.3.3. 译码原理:112.4. PSK调制与解调原理132.4.1. psk 调制原理 132.4.2. psk 解调原理 143. 各部分程序的 MATLAB仿真163.1. PCM编译码的

3、 MATLAB仿真163.2. HDB3 码的 MATLAB序仿真183.3. 循环码编译码的 MATLA取现203.4. PSK调制与编码的 MATLAB仿真224. 整体通信过程的 MATLAB仿真 245. 结果分析356. 小结体会367. 参考文献37III武汉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报告摘要本文是基于PCM&码的PSK信号的MATLA仿真。本文先分析了 PSK系统的 基本调制解调方法,用PCM编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在基带中采 用HDB3码编码,信道预编码采用循环码,在衰落信道中采用PSK调制技术,然后用MATLA来仿真通信系统的整个过程。通过仿真,

4、观察了调制解调过程中各 个环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并结合调制原理,跟踪分析比较了各种调制方法的性 能,并通过比较仿真与理论计算的性能, 证明了仿真的可靠性。通过这次的课程 设计让我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也让我们更加熟练地运用MATLA仿真软件。关键词:PCk编码,HDB3循环码,PSK MATLAB15AbstractAs we all known ,PSK modul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modern com muni cati on system.Also,the tech no logy of improvi ng PSKmod

5、ulatio n is the most essensial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modern com muni cati on system.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CMsod ing, HDB3cod ing. Cyclic coding and MATLAB to ahieve PSK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PSK modulation are introduced firstly , and PCMboding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ana

6、log signal to digitalsignal.Then the M-document in MATLABs used tosimulate.Through observ 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 n,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pability of the PSK and DPSK modulatio n system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are analyzed.By this curriculum desig n ,we not only mak

7、e a comprehe nsive un dersta nding of the kno wledge in the books,but also being skilled in using the MATLABsimulation software.Key words :PCM codi ng,HDB3 codi ng,Cycle codi ng,PSK,MATLAB1. 通信系统整体概述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道和信宿构成,其中包括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基带 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与解码,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数字信源图1.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本课设要求用

8、MATLA设计一简单的通信系统,要求采用 PCM编译码,基带 信号用HDB3码,信道编译码采用循环码,调制方式为 PSK信道为衰落信道。2. 各部分原理简述2.1. 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脉冲编码调制就是把一个时间连续, 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取样,变换成 时间离散的信号后,在进行量化、编码,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 的过程。脉冲编码调制包括抽样、量化、编码三个过程。(1)抽样模拟信号通常是在时间上连续的信号,一在系列离散的点上,对这种信号 抽取样值称为抽样。在理论上,抽样过程可以看作是用周期性单位冲激脉冲和此 模拟信号相乘。抽样结果得到的是一系列周期性的冲激脉冲,其面积和模拟信号

9、 的取值成正比。由抽样定理,只要抽样脉冲的频率大于或等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时,信号就能被恢复出来。所谓抽样就是对信号进行周期性的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为时间上离 散的信号。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图如图2.1所示:匚_/V/ WII1III图2.1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图但由于实际的电路不可能产生理想的冲激脉冲,故抽样的结果是平顶脉冲, 如图2.2所示。门仃1口U图2.2抽样示意图所谓量化就是把抽样得到的瞬时值将其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值表示。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时,量化间隔是确定的,量化器 的平均输出信号量噪比随量化电平数 M的增大而提高,故这

10、种均匀量化器对于 小输入信号很不利。在非均匀量化时,量化间隔是随信号抽样值的不同而变化的。 信号抽样值小时,量化间隔也小,信号抽样值大时,量化间隔也变大。故在实际 应用中常采用非均匀量化。设模拟信号的抽样值为m(KT),其中T是抽样周期,k为整数。此抽样值仍 然是一个取值连续的变量。若仅用 N个二进制数字码元来代表此抽样值的大小, 则N个二进制码元只能代表 M= 2N个不同的抽样值。这样,共有M个离散电平, 它们称为量化电平。用这 M个量化电平表示连续抽样值的方法称为量化。在原 理上,量化过程可以认为是在一个量化器中完成的。在实际中,量化过程常是和后续的编码过程结合在一起完成的,不一定存在量化

11、器。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先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再进行 均匀量化。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 缩律是压缩律和A压缩律。(3)编码所谓编码就是用一组二进制码组来表示每一个固定电平的量化值。然而,实际上量化是在编码过程中完成的,故编码过程也称为模数变换(A/D )。最常用的编码是用二进制的符号,例如“ 0”和“T,表示此离散数值。在 用电路实现时,最常用的是一种方案称为逐次比较法编码,其基本原理方框图如图2.3所示。此图示出的是一个3位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入信号抽样脉冲值在 0 和7.5之间。它将输入的信号模拟抽样脉冲编成 3位二进制编码c1c2c3

12、.ls>lw,ci =1Isls<lw,ci=0输入脉冲 抽样信号图2.3编码电路如图2.3所示,输入信号抽样脉冲电流Is由保持电路短时间保持,并各几个 称为权值电流的标准电流lw逐次比较。每比较一次,得出1位二进制码。权值 电流lw是在电路中预先产生的。lw的个数决定于编码的位数,现在共有三个不 同的lw值。因为表示量化值的二进制码有 3位,即c1c2c3。它们能够表示8个 十进制数,从0到7,如表2.1所列。量化值c1c2c30000100120103011量化值c1c2c34100510161107111表2.1编码表在15折线法中采用的折叠码有9位。其中第一位c1表示量化值

13、的极性正 负。后面的8位分为段落码和段内码两部分,用于表示量化值的绝对值。其中第 2到4位(c2c3c4)是段落码,共计3位,可以表示8种斜率的段落;其他5位 (c5c9)为段内码,可以表示每一段落内的 32种量化电平。段内码代表的 32 个量化电平是均匀划分的,所以,这 8位共能表示28 = 256种量化值。在进行PCM编码时,我国大陆、欧洲各国以及国际间互连时采用 A压缩律 及相应的13折线法,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 u压缩律及15 折线法。A律压缩先将原信号进行非均匀量化,再进行均匀量化。 对小信号进行 细致编码,对大信号进行粗略编码,结果是小信号的量噪比高,大信号的量噪比

14、 低。PCM码由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组成。极性码位于最高位,若抽样值为正,贝U极性码为“1”,若抽样值为负,则极性码为“0” 。段落码对应于A律 编码非均匀量化区间,其编码方法见表 2.2。表 2.2段落码的编码段落序号段落码(C2 C 3C 4)量化范围(量化单位)81111 0 2 4 - 2 0 4 871105 12-10 2 4610 12 5 65 12510 012 82 5 640 116 412 830 103 26 420 0 1163 210 0 0016段内码就是对段落码的每个区间在进行均匀量化,若采用自然二进制码的编码方式,编码方法见表2.3。表 2.3段内码的编码

15、量化间隔段内码(C 5 C 6 C 7C 8)量化间隔段内码(C5 C6C 7 C 8)15111170 11114111060 11013110 150 10 112110 040 10 01110 1130 0 111010 1020 0 10910 0 110 0 0 1810 0 000 0 0 0由此可见,脉冲编码调制方式就是一种传递模拟信号的数字通信方式。PCM编码的框图如图2.4所示:模拟信号信号 k抽样保持-1量化器-*编码器 CM信号输出输入-1冲激脉冲图2.4 PCM编码的系统框图将PCM永冲流解调为原模拟信号的过程即为 PCM译码过程,PCM译码过程是 PCMS码过程的逆

16、过程。其过程为:(1)按照编码表将二进制的脉冲流还原为对应的十进制数值。(2)对照量化表将(1)中的十进制的数值转化为对应的量化电平值。(3)将(2)中得到的平顶脉冲通过一低通滤波器,得到还原的模拟信号2.2. HDB3码原理HDB3 ( 3nd Order High Density Bipolar)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它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改进的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 使连零的个数不超过三个。下面先对 AMI码作简要介绍。AMI ( Alternative Mark In version)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其编码的规 则是将消息码的“ 1 ”(传号

17、)交替的变化为“ +1”和“ -1”,而“ 0”(空号)保 持不变。AMI码的优点是没有直流成分,且高低频分量少,能量集中频率为1/2的码速处,其编译码电路简单。但当信源中出现长串的“0”符号时,信号的电平长时间不跳变,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解决长串“0”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HDB3码。HDB3码的编码规则是:(1)检查消息码中“ 0”的个数。当“ 0”的数目小于等于3时,HDB3 码与AMI码一样,+1与-1交替。(2)当连“0”数目超过3时,将每4个连“0”化作一小节,定义为 B00V,称为破坏节,其中V称为破坏脉冲,B称为调节脉冲。(3)V与前一个相邻的非“ 0”脉冲的极性相同(

18、这就破坏了极性交替的规则),且相邻的V码之间的极性必须交替。V的取值为+1或-1。(4)B的取值可选0, +1, -1,以使V同时满足(3)中要求。(5)V码后面的传号极性也要交替。例如:消息码:1 100000 00011AMI 码:-1 100000 000-11HDB3码:-1 1 -B00-V+B00+V -11HDB3码的编码虽然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的编码规则可以 看出,每一个破坏脉冲V总是与前一个非“ 0”脉冲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 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的找到破坏点V,于是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三个符号必须是连“ 0”符号,从而恢复出四个连“ 0”码,再

19、将所有的-1变 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码。HDB3码除了具有AMI码的优点外,同时还将连“ 0”码限制在三个以内,使 得接收时能保证定时信息的提取。因此,HDB3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码型,A律PCM四次群以下的接口码型均为 HDB3码。2.3. 循环码编码原理231 . RS循环码编译码原理与特点设C使某(n,k )线性分组码的码字集合,如果对任 C =(Cn,CnN,Co) C ,它的循环移位C=(Cn/,Cn;,Co,Cn)也属于C, 则称该(n,k)码为循环码。该码在结构上有另外的限制,即一个码字任意循环移位的结果仍是一个 有效码字。其特点是:(1) 可以用反馈移位寄存器很容易实现编码和

20、伴随式的计算;(2) 由于循环码有很多固有的代数结构,从而可以找到各种简单使用 的译码办法。如果一个(n,k)线性码具有以下的属性,则称为循环码:如果n元 组c二c°,G,,Cn是子空间S的一个码字,则经过循环移位得到的 c二Cn,C0,,CnJ也同样是S中的一个码字;或者,一般来说,经过j次循环 移位后得到的C(j)=Cn_j,Cn_j 1,Cn/,Co,Ci,,Cn_j也是S中的一个码字。RS码的编码系统是建立在比特组基础上的,即字节,而不是单个的0和1,因此它是非二进制BCH码,这使得它处理突发错误的能力特别强。码长:n =2m -1信息段:k二n-2t (t为纠错符号数)监督

21、段:2t = n - k最小码段:d = 2t 1最小距离为d的本原RS码的生成多项式为:g(x)=(x- a )(xa 2)(X a 3)(xad) 信息元多项式为:m(x)=m0+m1x+m2x2+mk-1xk-1循环码特点有:(1) 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线性分组的码的一般特性,且具有 循环性,纠错能力强。(2) 循环码是一种无权码,循环码编排的特点为相邻的两个数码之间符合卡诺中 的邻接条件,即相邻数码间只有一位码元不同,因此它具有一个很好的优点是它 满足邻接条件,没有瞬时错误(在数码变换过程中,在速度上会有快有慢,中间 经过其他一些数码形式,即为瞬时错误)。(3) 码字的

22、循环特性,循环码中任一许用码经过牡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组仍然 是许用码组。循环码中的生产多项式g(x)的次数为n-k次,且g(x)的最低位不为“ 0”2.32编码原理:由信息码构成信息多项式m(x)二叫 g,其中最高幕次为k-1;n kn -k用x 乘以信息多项式m(x),得到的x m(x),最高幕次为n-1,该过程相当于 把信息码(口心,mk, ,m1, m0 )移位到了码字德前k个信息位,其后 是r个全为零的监督位;用g(x)除x m(x)得到余式r(x),其次数必小于g(x)的次数,即小于(n-k),将此 r(x)加于信息位后做监督位,即将r(x)于xm(x)相加,得到的多项式必为一码多

23、项式。综上所述,循环码的编码步骤为:(1) 有信息码构成信息多项式m(x)=mk-ixk-1+mo,其中高幕次为k-1。(2) 用xn-k乘上信息多项式m(x),得最高幕次为n-1,做移位。(3) 用 g(x)除 xn-km(x)得到余式 r(x)。(4) 用xn-km(x)加余式r(x)得到循环码。编码过程流程图如图2.5所示:厂初丛化确定余代:r( x )111( x xn k J确注(幻:c(x)=m(x)xn"lH-r( x )¥1 r-耳储存 ”图2.5循环码编码流程图233.译码原理:由接收到的y(x)计算伴了随式s(x)。根据伴随式s(x)找出对应的估值错误图

24、样。计算cA(x)=y(x)+eA(x),得估计码字。若cA(x)= c(x),则译码正确,否则错误。由于g(x)的次数为n - k次,g(x)除E(x)后得余式(即伴随式)的最高次数为 n-k-1次,故S(x)共有2n-k个可能的表达式,每一个表达式对应一个错误格式。可以知道(7,4)循环码的S(x)共有2(7-4) = 8个可能的表达式,可根据错误图样表 来纠正(7,4)循环码中的一位错误。BCH (7f 4)循坏码错课图样表:错误图样错误圈样码字弊随式S(Q伴随式E6(x)=k61000000x2100E5(x)=i&0100000x2+x110E4(x)=x40010000z2

25、+x+l111E3(x)=x3OOOIOOQz+1oilE2(x)=x20000100z2+lW1El(x)xl0000010X010EO(x)-xO00000011001E(x)=O00000000000解码过程流程图如图2.6示:初始化图2.6循环码解码流程图2.4. PSK调制与解调原理2.4.1. psk调制原理2PSK信号用载波相位的变化来表征被传输信息的状态,通常规定 0相位载 波和n相位载波分别表示传“1”和传“ 0”。设二进制单极性码为an,其对应的双极性二进制码为 bn,则2PSK信号的一般 时域信号可以表示为:S2psk (t)= 'bn g(t- nTs)cos

26、octn式中bn=-1 (当an=0时,概率为P) bn=1 (当an=1时,概率为1-P)则时域信号可以变为:S2psk (t)=-ng(t-nTs)cos ( c£ct+ n)当an=0时S2psk (t)= 'ng(t-nTs)cos ( oct+0)当an=1时由此可知2PSK信号是一种双边带信号,2PSK信号的带宽为:Bps=(? c+Rs)-(? c-Rs)= 2Rs式中Rs为码元速率。值得注意的是,2PSK码兀序列的波形与载频和码兀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有 关。当一个码元中包含有整数个载波周期时, 在相邻码元的边界处波形是不连续 的,或者说相位是不连续的。当一个码元

27、中包含的载波周期数比整数个周期多半 个周期时,则相位连续。当载波的初始相位差90度时,即余弦波改为正弦波时, 结果类似。以上说明,相邻码元的相位是否连续与相邻码元的初始相位是否相同 不可混为一谈。只有当一个码元中包含有整数个载波周期时,相邻码元边界处的 相位跳变才是由调制引起的相位变化16。2PSK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叫相乘法,是用二进制基带不归 零矩形脉冲信号与载波相乘,得到相位反相的两种码元。第二种方法叫选择法, 是用此基带信号控制一个开关电路, 以选择输入信号,开关电路的输入信号是相 位相差二的同频载波。这两种方法的复杂程度差不多,并且都可以用数字信号处 理器实现。2PSK信

28、号的调制原理框图如图2.7所示ACOSCO_C ti<a)模拟调制方法幵关电路0e_2PSK (t)n> Jiaoj移相<b)键控法图2.7 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框图2.4.2. psk解调原理2PSK信号的解调方法是相干解调法。由于 PSK信号本身就是利用相位传递信息的,所以在接收端必须利用信号的相位信息来解调信号。下图2-3中给出了一种2PSK信号相干接收设备的原理框图。图中经过带通滤波的信号在相乘器中 与本地载波相乘,然后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在进行抽样判决。判决器是 按极性来判决的。即正抽样值判为1,负抽样值判为0.2PSK信号相干解调各点时间波形如图 2.4所

29、示.当恢复的相干载波产生180° 倒相时,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是相反 ,解调器输 出数字基带信号全部出错.1110 0 1 0 0” zVAaA/yaA?”wwvwx;fAAA/ aaJU图2.8相干解调各点波形17武汉理工大学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报告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倒n "现象.由于在2PSK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所以2PSK信号的相干解调存在随机的"倒n "现象,从而使得2PSK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框图如图2.9所示:图2.9 2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30、框图说明:由于PSK信号的功率谱中无载波分量,所以必须采用相干解调的方式。 在相干解调中,如何得到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是个关键问题。只有对PSK信号进 行非线性变换,才能产生载波分量。2PSK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得到有用信号, 经相乘器与本地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得到低频信号v(t),再经抽样判决得到基带信号。353. 各部分程序的MATLA仿真3.1.PCM编译码的 MATLA仿真用MATLA进行PCM编码的程序如下所示: clear;clc;N=8;%编码位数为8位dt=1/8;由样时间间隔en dtime=4;t=O:dt:e ndtime;%寸间范围设定由样for i=1:endtime

31、/dtx(i)=si n(dt*i*pi);enda=-1;b=1; %量化范围设定dv=(b-a)/2A7;%量化间隔for i=1:128m(i)=a+i*dv;%量化值endfor i=1:128-1;q(i)=(m(i)+m(i+1)/2;%量化中值endmi nm=mi n( m);%量化for i=1:endtime/dt;for j=1:128-1if (x(i)>=m(j)&&(x(i)<=m(j+1) xq(i)=q(j);xc(i)=j-64+1;elseif x(i)=0xq(i)=0;xc(i)=0;elseif x(i)< minmx

32、q(i)=mi nm;xc(i)=-64+1;endendendstem(xc);grid on;for i=1:endtime/dtif xc(i)<=0%负极性最高位为0xcc(i)=abs(xc(i);elseif xc(i)>0%正极性最高位为1xcc(i)=(xc(i)+128;endendxpcm=dec2bin(xcc,8); %将量化值转化为0, 1代码 抽样图如图3.1示:图3.1原信号的抽样图样 程序运行后得到的PCM序列为:>> xpcm xpcm =1001100100011000100110010001100010101110001011011

33、0101110001011011011110000111011101111000011101111000000001111111100000000111111101111000011101110111100001110111010111000101101101011100010110110011001000110001001100100011000100000010000000010000001000000003.2. HDB3码的MATLAB!序仿真%HDB码的编译码过程%俞入为xpcmfor i=1:32ff(8*(i-1)+1:8*i)=xpcm(i,:);end%各得到的PC码转换为一

34、维序列AMI=; %定义AM码k=1;%各PC码转化为AM码for i=1:endtime/dt*8if ff(i)=dec2bin因为PC序列是二进制的AMI(i)=(-1)Ak;k=k+1;elseAMI(i)=0;endend%AM码转换完成%HDB编码开始%佥测连“0”数目超过4的码元序列%定义破坏节“ B00V,将第四个“ 0”标记为V,用“ 8”表示for i=1:endtime/dt*8-3if (AMI(i)=0)&&(AMI(i+1)=0)&&(AMI(i+2)=0)&&(AMI(i+3)=0) AMI(i+3)=8;enden

35、d%使V码元的符号与前一个非“ 0”码元的符号相同for i=1:endtime/dt*8if AMI(i)=8hdb1(i)=AMI(i-4)/abs(AMI(i-4)*8;elsehdb1(i)=AMI(i);endendhdb2=hdb1;hdb3=hdb2;V=;B=;k=1;%记录每一个V码元的位置for i=1:endtime/dt*8if (hdb2(i)=8)|(hdb2(i)=-8)V(k)=i;k=k+1;endend%加入B码元,以使序列满足HDB码的要求 for i=2:k-1%相邻两个V码元的极性必须是交替的if hdb3(V(i)*hdb3(V(i-1)>0h

36、db3(V(i)=-hdb3(V(i);%用 B码兀来调整破坏节,用“ 5”表示hdb3(V(i)-3)=hdb3(V(i)/abs(hdb3(V(i)*5;elseif (hdb3(V(i)*hdb3(V(i-1)<0)&&( hdb3(V(i)-4)*hdb3(V(i)<0) hdb3(V(i)-3)=hdb3(V(i)/abs(hdb3(V(i)*5;endm=1;while hdb3(V(i)+m)=0&&(V(i)+m)v=255m=m+1;end%将后面的码元正负翻转if hdb3(V(i)+m)*hdb3(V(i)>0hdb3(V

37、(i)+1:e ndtime/dt*8)=-hdb3(V(i)+1:e ndtime/dt*8);end end%HDB码译码过程k=1;ihdb3=hdb3;for i=1:endtime/dt*8if hdb3(i)=0if hdb3(i)*k>0 ihdb3(i-3:i)=0;else ihdb3(i)=1;endk=hdb3(i);endend仿真的结果为:(后面只将PCM码流中红色标记的部分列了出来)(1)输入的PCM码流为:xpcm =10011001000110001001100100011000101011100010110110101110001011011011110

38、00011101110111100001110111100000000111111110000000011111110111100001110111011110000111011101011100010110110101110001011011001100100011000100110010001100010000001000000001000000100000000(2)AMI码流为:Colu mns 106 through 1290-101-1010 00-110 0 000000 000-1(3)HDB3码流为:Colu mns 106through 1290-101-1010 00-1

39、1-500-85008 000-1(4)HDB3译码码流为:Colu mns 106 through 1290 1 011010 00110 0 000000 0001由仿真结果可知,程序成功的将各PCM码流依次变,化为AMI 码、HDB3码,而且将HDB3码还原为PCM码流。3.3. 循环码编译码的MATLA实现msg=1,0,1,0,1,1,1,0,0,0,1,0;n=7;k=4;p=cyclpoly(n,k)%循环码生成多项式,n=7, k=4code=encode(msg,n,k, 'cyclic' ,p);%编码函数,对信号进行差错编码recode=decode(co

40、de ,n ,k, 'cyclic' ,p)程序中用到的函数简介如下:(1) encode函数功能:编码函数语法:code=encode(msg,N,K,method,opt)说明:用method指定的方法完成纠错编码。其中 msg代表信息码元,是一个 K 列矩阵,N是编码后的码字长度;K是信息位的长度;opt是有些编码方式需要 的参数。(2) decode函数功能:译码函数语法: msg=decode(code, N, K,method,opt1,opt2,opt3,opt4);说明:这个函数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译码, 恢复出原始的信息,译码参数和方式 必须和编码时采用的严格相

41、同。它对接收到的码字,按 method指定的方式进行 译码;optl,opt4是可选项的参数。(3) cyclpoly 函数功能:生成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语法:p=cyclpoly (N,K); p=cyclpoly (N,K,fd_flag );说明:从 p=cyclpoly ( N,K)中可找到一个给定码长N和信息位长度K生成多项式p,注意不是任意给定一个多项式都可以作为生成多项式。程序运行的结果为:msg =101011100010p =1011code :=011101010011101100010recode =101011100010由程序的运行结果可以得到生产多项式为:g(x)

42、=x3 x 1循环码的编码结果见code中的码元序列,标记为红色的码元为原信息码元,余下的为监督码元。解码结果见 recode中的码元3.4. PSK调制与编码的MATLA仿真clear,close all ,g=1 0 1 1 0 0 0 0;f=3;贓波频率t=0:2*pi/99:2*pi;%抽样频率cp=;sp=;mod=;bit=;for n=1:length(g); if g(n)=0; die=-o nes(1,100); se=zeros(1,100); else g(n)=1; die=o nes(1,100); se=o nes(1,100); end c=si n( f*t

43、); cp=cp die;%由信息源得到的+1,-1方波mod=mod c;%载波bit=bit se;%原信号end psk=cp.*mod;subplot(2,1,1);plot(bit, 'Lin eWidth' ,1.5);grid on; title( 'Bi nary Sig nal');axis(0 100*length(g) -2.5 2.5);subplot(2,1,2);plot(psk, 'Lin eWidth' ,1.5);grid on; title('P SK modulatio n');axis(0

44、100*length(g) -2.5 2.5);仿真结果如图3.2示:Bi nary Sig nalPSK modulation图3.2 PSK调制仿真波形4. 整体通信过程的MATLA仿真%(* %!信系统过程的MATLA仿真%(* %PC编码部分%(*' clear;clc;N=8;%S码位数为8位dt=1/16; %由样时间间隔en dtime=4;t=O:dt:e ndtime;%寸间范围设定由样for i=1:endtime/dtx(i)=si n(dt*i*pi);endfigure(1);subplot(211);plot(x);grid on;a=-1;b=1; %量化

45、范围设定dv=(b-a)/2A7;%量化间隔for i=1:128m(i)=a+i*dv;%量化值endfor i=1:128-1;q(i)=(m(i)+m(i+1)/2;%量化中值endmi nm=mi n( m);%量化for i=1:endtime/dt;for j=1:128-1if (x(i)>=m(j)&&(x(i)<=m(j+1)xq(i)=q(j);xc(i)=j-64+1;elseif x(i)=0xq(i)=0;xc(i)=0;elseif x(i)< minmxq(i)=mi nm;xc(i)=-64+1;endendend subplo

46、t(212); stem(xc); grid on;for i=1:endtime/dtif xc(i)<=0%负极性最高位为0xcc(i)=abs(xc(i);elseif xc(i)>0%正极性最高位为1xcc(i)=(xc(i)+128;endendxpcm=dec2bin(xcc,8); %将量化值转化为0, 1代码%i*%Q %i*%Q%HDB码的编译码过程%i*%Q%俞入为xpcmfor i=1:endtime/dtff(8*(i-1)+1:8*i)=xpcm(i,:);end%各得到的PC码转换为一维序列realpcm=;for i=1:endtime/dt*8rea

47、lpcm(i)=bi n2dec(ff(i);endfigure(2)subplot(4,1,1);stairs(realpcm);axis(0 15 -2.5 2.5);gridon;title(卩 CM');AMI=; %定义AM码k=1;%各PC码转化为AM码for i=1:endtime/dt*8if ff(i)=dec2bin因为PC序列是二进制的AMI(i)=(-1)Ak;k=k+1;elseAMI(i)=0;endendsubplot(4,1,2);stairs(AMI);axis(O 15 -2.5 2.5);gridon;title( 'AMI');%

48、disp(AMI);%AM码转换完成%HDB®码开始%检测连“0”数目超过4的码元序列%定义破坏节“ B00V,将第四个“ 0”标记为V,用“ 8”表示for i=1:endtime/dt*8-3if (AMI(i)=0)&&(AMI(i+1)=0)&&(AMI(i+2)=0)&&(AMI(i+3)=0) AMI(i+3)=2;endend%使V码元的符号与前一个非“ 0”码元的符号相同for i=1:endtime/dt*8if AMI(i)=2hdb1(i)=AMI(i-4)/abs(AMI(i-4)*8;elsehdb1(i)=A

49、MI(i);endendhdb2=hdb1;hdb3=hdb2;V=;B=;k=1;%记录每一个V码元的位置for i=1:endtime/dt*8if (hdb2(i)=2)|(hdb2(i)=-2)V(k)=i;k=k+1;endend %加入B码元,以使序列满足HDB码的要求for i=2:k-1%!邻两个V码元的极性必须是交替的if hdb3(V(i)*hdb3(V(i-1)>0hdb3(V(i)=-hdb3(V(i);%用B码兀来调整破坏节,用“ 5”表示hdb3(V(i)-3)=hdb3(V(i)/abs(hdb3(V(i)*3; elseif (hdb3(V(i)*hdb3(V(i-1)<0)&&( hdb3(V(i)-4)*hdb3(V(i)<0) hdb3(V(i)-3)=hdb3(V(i)/abs(hdb3(V(i)*3;endm=1;while hdb3(V(i)+m)=0&&(V(i)+m)v=255m=m+1;end%各后面的码元正负翻转if hdb3(V(i)+m)*hdb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