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_第1页
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_第2页
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_第3页
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_第4页
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加味青州白丸_普济方卷九十四引_经验良方_减法方剂树11.原方61.1.组成:白附子2-1两,天南星2-1两,半夏2-1两,川姜2-1两,白僵蚕1-2两,天麻1-2两,干蝎1-2两,川乌头(去皮尖)半两。61.2.功效: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闭塞,咳嗽咯血,胸膈满闷,小儿惊风,妇人血风。61.3.来源:普济方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62.加减青州白丸子62.1.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62.2.组成:白附子2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川姜2两,天麻1两,白僵蚕1两,干蝎1两,川乌头(去皮尖)半两。62.3.功效:卒中风邪,半身不遂,口眼斜,

2、痰涎闭塞,喘嗽咯血,胸膈满闷;小儿惊风。妇人血风,大人洗头风,并宜服之。62.4.来源:百一卷五63.温白丸63.1.减:半夏、川姜、川乌头63.2.组成:天麻(生)半两,白僵蚕(炮)1分,白附子(生)1分,干蝎(去毒)1分,天南星(锉、汤浸7次,焙)1分。63.3.功效:小儿脾气虚困,泄泻瘦弱,冷疳洞利;及因吐泻或久病后成慢惊,身冷瘈疭。63.4.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64.天麻丸74.1.减:川姜、白僵蚕、川乌头74.2.组成:天麻半两,白附子(炮)半两,天南星(炮)半两,半夏1分(汤浸,生布挪洗7遍,入姜1分同捣,焙),干蝎(酒炒)1分。74.3.功效:中急风。74.4.来源:圣济总录卷

3、六75.天麻散75.1.减:川姜、白僵蚕、川乌头75.2.组成:天麻3分,白附子(炮裂)半两,天南星(炮裂)半两,干蝎(微炒)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炒干)半两。75.3.功效:产后中风,口噤。75.4.来源:圣惠卷七十八76.白附子丸76.1.减:川姜、白僵蚕、干蝎76.2.组成: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汤洗7遍)、川乌头(生,去皮脐)、白附子(生用)各等分。76.3.功效:风虚痰盛,头目昏眩。76.4.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77.天南星煎丸77.1.减:半夏、川姜、白僵蚕、干蝎、川乌头87.2.组成:天南星1两(细锉,以水2盏,微火煎至半盏,去滓

4、重煎如膏,丸诸药末),白附子半两(炮裂),天麻1两。87.3.功效:小儿慢惊风。87.4.来源:圣惠卷八十五88.生白丸88.1.减: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88.2.组成:白附子半两(新罗者),天南星半两,半夏1两。88.3.功效:小儿痰涎不利,上喘咳嗽。88.4.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六引郑愈方89.活脾散89.1.减: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89.2.组成:天南星(去皮)、半夏、白附子各等分。89.3.功效:小儿脾困成慢惊风。89.4.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引吉氏家传810.青壶丸810.1.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810.2.组成:半夏1斤,天南星半两。81

5、0.3.功效:风痰湿痰。810.4.来源:本草纲目卷十七引叶氏录验方911.白僵蚕散911.1.减:白附子、半夏、川姜、天麻、干蝎、川乌头911.2.组成:白僵蚕(直好,白色者)1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白者)1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一方只用白僵蚕)。911.3.功效: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911.4.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912.半夏丸912.1.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912.2.组成:天南星4两,半夏4两。912.3.功效:痰。912.4.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二913.必效散913.1.减:白附子、半夏、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913.2.组成:川乌头1两

6、(生),天南星半两(生)。913.3.功效:五劳七伤,劳役肌瘦,不思饮食,喘嗽不已。913.4.来源:宣明论卷九914.川乌丸914.1.减: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川姜、白僵蚕、天麻914.2.组成:川乌头2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出汗即住),干蝎半两(微炒)。1014.3.功效: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1014.4.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1015.催潮散1015.1.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015.2.组成:天南星1两,半夏(生)1两。1015.3.功效:针铁箭头等锋刃器,入皮肉、筋骨害人,不能出。1015.4.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八五引施圆端

7、效方1016.甘露散1016.1.减:白附子、半夏、川姜、天麻、干蝎、川乌头1016.2.组成:白僵蚕(炒)、天南星各等分。1016.3.功效:咽喉肿痛。1016.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1017.七星散1017.1.减: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川姜、天麻、川乌头1017.2.组成:干蝎(7节者)7枚,白僵蚕(直者)7枚。1017.3.功效:诸癣。1017.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1018.正胃散1118.1.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118.2.组成:半夏2两,天南星2两。1118.3.功效:胃反。1118.4.来源:普济方卷三十六1119.如圣散1119.1.减:白附

8、子、半夏、川姜、天麻、干蝎、川乌头1119.2.组成:白僵蚕半两(直者,炒),天南星(炮)半两。1119.3.功效:喉痹。1119.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1120.羽泽丸1120.1.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120.2.组成:天南星(生)、半夏(生)各等分。1120.3.功效:风痰及酒后痰饮。1120.4.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二引史越王方1121.玉液汤1121.1.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121.2.组成:天南星(炮)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1121.3.功效:咳嗽。1221.4.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五1222.金柜散1222.1.减:

9、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222.2.组成:天南星2两,半夏2两。1222.3.功效:老少伤风,发嗽头痛,日久不愈。1222.4.来源:普济方卷一五八引江阴方12121. 原方1.1. 组成:白附子2-1两,天南星2-1两,半夏2-1两,川姜2-1两,白僵蚕1-2两,天麻1-2两,干蝎1-2两,川乌头(去皮尖)半两。1.2. 功效: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闭塞,咳嗽咯血,胸膈满闷,小儿惊风,妇人血风。1.3. 来源:普济方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2. 加减青州白丸子2.1. 药材组成不变,剂量不同。2.2. 组成:白附子2两,天南星2两,半夏2两,川姜2两,天麻1两,白僵蚕1两

10、,干蝎1两,川乌头(去皮尖)半两。2.3. 功效:卒中风邪,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闭塞,喘嗽咯血,胸膈满闷;小儿惊风。妇人血风,大人洗头风,并宜服之。2.4. 来源:百一卷五3. 温白丸3.1. 减:半夏、川姜、川乌头3.2. 组成:天麻(生)半两,白僵蚕(炮)1分,白附子(生)1分,干蝎(去毒)1分,天南星(锉、汤浸7次,焙)1分。3.3. 功效:小儿脾气虚困,泄泻瘦弱,冷疳洞利;及因吐泻或久病后成慢惊,身冷瘈疭。3.4.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4. 天麻丸4.1. 减:川姜、白僵蚕、川乌头4.2. 组成:天麻半两,白附子(炮)半两,天南星(炮)半两,半夏1分(汤浸,生布挪洗7遍,入姜1分同

11、捣,焙),干蝎(酒炒)1分。4.3. 功效:中急风。4.4.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5. 天麻散5.1. 减:川姜、白僵蚕、川乌头5.2. 组成:天麻3分,白附子(炮裂)半两,天南星(炮裂)半两,干蝎(微炒)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炒干)半两。5.3. 功效:产后中风,口噤。5.4. 来源:圣惠卷七十八6. 白附子丸6.1. 减:川姜、白僵蚕、干蝎6.2. 组成: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汤洗7遍)、川乌头(生,去皮脐)、白附子(生用)各等分。6.3. 功效:风虚痰盛,头目昏眩。6.4.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六引经效济世方7. 天南星煎丸7.1. 减:半夏、川姜、白僵

12、蚕、干蝎、川乌头7.2. 组成:天南星1两(细锉,以水2盏,微火煎至半盏,去滓重煎如膏,丸诸药末),白附子半两(炮裂),天麻1两。7.3. 功效:小儿慢惊风。7.4. 来源:圣惠卷八十五8. 生白丸8.1. 减: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8.2. 组成:白附子半两(新罗者),天南星半两,半夏1两。8.3. 功效:小儿痰涎不利,上喘咳嗽。8.4.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六引郑愈方9. 活脾散9.1. 减: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9.2. 组成:天南星(去皮)、半夏、白附子各等分。9.3. 功效:小儿脾困成慢惊风。9.4. 来源:幼幼新书卷十引吉氏家传10. 青壶丸10.1. 减:白附子

13、、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0.2. 组成:半夏1斤,天南星半两。10.3. 功效:风痰湿痰。10.4. 来源:本草纲目卷十七引叶氏录验方11. 白僵蚕散11.1. 减:白附子、半夏、川姜、天麻、干蝎、川乌头11.2. 组成:白僵蚕(直好,白色者)1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白者)1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一方只用白僵蚕)。11.3. 功效: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11.4.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12. 半夏丸12.1. 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2.2. 组成:天南星4两,半夏4两。12.3. 功效:痰。12.4.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二13. 必效散13

14、.1. 减:白附子、半夏、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13.2. 组成:川乌头1两(生),天南星半两(生)。13.3. 功效:五劳七伤,劳役肌瘦,不思饮食,喘嗽不已。13.4. 来源:宣明论卷九14. 川乌丸14.1. 减: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川姜、白僵蚕、天麻14.2. 组成:川乌头2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出汗即住),干蝎半两(微炒)。14.3. 功效: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14.4. 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15. 催潮散15.1. 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5.2. 组成:天南星1两,半夏(生)1两。15.3. 功效:针铁箭头等锋刃器,入皮

15、肉、筋骨害人,不能出。15.4.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八五引施圆端效方16. 甘露散16.1. 减:白附子、半夏、川姜、天麻、干蝎、川乌头16.2. 组成:白僵蚕(炒)、天南星各等分。16.3. 功效:咽喉肿痛。16.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17. 七星散17.1. 减:白附子、天南星、半夏、川姜、天麻、川乌头17.2. 组成:干蝎(7节者)7枚,白僵蚕(直者)7枚。17.3. 功效:诸癣。17.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18. 正胃散18.1. 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18.2. 组成:半夏2两,天南星2两。18.3. 功效:胃反。18.4. 来源:普济方卷三十六19. 如圣散19.1. 减:白附子、半夏、川姜、天麻、干蝎、川乌头19.2. 组成:白僵蚕半两(直者,炒),天南星(炮)半两。19.3. 功效:喉痹。19.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20. 羽泽丸20.1. 减:白附子、川姜、白僵蚕、天麻、干蝎、川乌头20.2. 组成:天南星(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