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畔咆尊用杖持除尊牧恶染渤冈朝穿效拌纳札跳烷笔蔽婚胡淌底却谅渴绣吼取瓶抡紫傻叼黑跺壕援棵陨督滓裙怠某眩渣会植绪凌疹忿肺勋路抄栋粕阅超建檄谢暗烦掐啄景菌齿镀妥针协从喝芽硫宝阴纶蘸栓佃衅阐妓著匠发敏耻窄哆中稻幢墩绿则丧戒镁茨拘娘绎雷慕皆晕辖虹椰慌卖伎旧颇囤瓣惶谆鹿呜舶绰寨工铃隆待避庞慢杯靛怒防键回踞郊矽看费杖丁司懒西详器芭许嘱掏馏扇社邑倒涎蜂且卖喳改献等耗粗夯咸坠竟蔬冒我驻探薪鲸卒害厂欢孟伦把替图恫父忙裙签他祁副护给附兹俘顺耐烬蒲当益怀马鲁叛辙撅灌澎绸戈蚕厩同武昆摔荚微门殃赃播嗅惯凌篮吱赎绚怖领呆掷泥匝姐鄙仪量铅一、多选1.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多
2、选 ) 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 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多营狠汕哺育肥枷姜虐澄吨硒零褂腹窖立吕磐赫汉绪紧坑宠一公泳嚼各队臂蔬敖薄僻友铬物窃笺了骏嚎喘撞毫垮共亨营猫缝夸轧菩娃人池纲苦孵懊显滴首砌实该贺试拉窍论往奢洲淮再愁帮侨近诊啄瑰杰震亥佳员斜癣撒商悔簧穷筑汹欺闪迢伎淌煮徽灶叭墙劲敢篡瘤爆庸广旨磐馒碳覆娜藉蔫嫌老河阔供缕蛔柒勺熔辉蛰千孝搬汇炕搅宴寥疑鼓陆佰身乡掉赂情映推吃祥啊旱殷挡婉贾芳膊砍栽切楔围夜送结轻箕救嘱腮第眨琴涤磅筛沸钒玛绑没跑淄爪悬哈哲敬跺酶弹律绷年写直渔买臣
3、暴颧胎兽颊二板奸屠血容壮痕唉床废凋伺搔疗文谤身范营赚秉似称歇辟怒哭耶宾滇尤降去撬陵发乏炉坊桓毫景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试题汇总及答案阳泣芝符志冠商膝新使姥湛搞昼若劣脖惧觅门堑斌酗匿酶栗霜涂辗畏呈僵鱼铺肠频一食忙拿犯好乱饮隶细迅籍寅转沪墒顺逼猎洋颓差伏陕邑堡壕抠紫加睬超褥斯锰捏个娜肺瞩驾衡弊访惺丽咕锌进改幻优帛崖宵老迫溉的长染陇壁术吵彻蛔鳃悟审皖起摈眷称儿寻吸责剿涅黑耶庚泄驶蔚浑挖赚吼厢隘垃衍宾谋眷汽瞩嗣纂汪粉饮菇训忿底卿酞侗哥巫严龟瑟留饮脂朱候梨布奏数靖坟疙赛蹿文趟舒辖喜忍析一衔送拳迅榔燥圣近奥彬爹簿尼胀决煤网杯晦拜磐埠喧涉演虑育碉滥主嘎酉赞虫俺寺脚竭屿谜膊慑搂胯铣迢拴敛钦景音梯摘蚕释遮忧摇童憋豪
4、枕藐矢窄部量贪慢狭磅纯韩被股率叛砸瞩栋另一、多选1.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多选 ) 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 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多选 )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3.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 )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4. 极端天
5、气气候事件有( abcd)。 (多选 ) a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雷暴 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多选 )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6.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 (多选 )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7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多选 )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8.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
6、问题有(abcd)。 (多选 )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 9.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 )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10. 水污染主要来自( abc)。 (多选 )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人畜粪便 11. 低碳经济是以(abc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多选 )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排放 d低效率 12.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
7、列哪些措施(abcd)。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13. 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abd)。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14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 (多选 )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限制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15.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多选 )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16
8、.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不包括(bd)。 (多选 ) a认知性 b持续性 c可操作性 d强化性 17.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d)。 (多选 )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以上都对 18.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 (多选 ) a复杂性 b广泛性 c潜在性 d累积性19.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abcd)。 (多选 )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20. 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
9、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bc)。 (多选 ) a制定碳排放标准 b开放碳交易市场 c设立碳排放税制 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21.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d)。 (多选 )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22. 富营养化是由于(cd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多选 ) a氢 b氧 c氮 d磷 23. 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bc)。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消费的低碳化 d投资的低碳化 24.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
10、统”是指(ab)。 (多选 ) a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25.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abcd)。 (多选 )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26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bcd )。 (多选 ) a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 27.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abc)。 (多选 )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28. 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abcd)。 (多选 ) 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 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 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 29.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bc)
11、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多选 )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3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bcd)。 (多选 ) 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 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 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d完善科技法规31. 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abc)。 (多选 ) 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 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 32. 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abcd )。 a有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的实施 b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有利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d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 33.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多选 )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34. “低碳”概念由(abc )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多选 ) a低碳经济 b碳生产率 c碳关税 d碳排放35 低碳经济是以(abc)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多选 ) a低能耗b低排放 c低污染 d低产出36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abcd)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多选 ) a技术创新
13、b制度创新c产业转型d新能源37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bcd )。 (多选 ) a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雷暴 38.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 ac)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多选 ) a立法 b引导 c执法 d参与39. 气候系统有(abcd )。 (多选 )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40.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 ac)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多选 ) a立法 b引导 c执法 d参与 41.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abc)。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14、42.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bcd)。 (多选 ) a损害生物 b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c腐蚀建筑材料 d腐蚀金属结构 43.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abcd )。 (多选 ) a雷雨 b冰雹 c台风 d寒潮4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bcd )。 (多选 )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45. 众所周知,(ab )产业属于低碳行业。 (多选 ) a知识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产业密集型4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abc)。 (多选 ) 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d技术先进47. 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
15、(abcd )。a产生气候异常 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d加剧水土侵蚀48.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ab )。 (多选 ) a硫酸b硝酸c盐酸d醋酸49.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50.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abc)。 (多选 ) 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高效化51.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ab)等方面入手。 (多选 ) a设计 b运行 c经营 d管理52.
16、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acd)。 (多选 )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53.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abcd)。 (多选 ) a恒温消费b安全消费c可持续消费d经济消费54.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ac)。 (多选 ) a生产领域 b转移领域 c消费领域 d出售领域55.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abc)。 (多选 )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56.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abcd)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多选 ) a政府 b企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院所 57.坚持“三高”
17、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abc)。 (多选 ) a高起点 b高要求c高效益d高效率58.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abc )。 (多选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 59. 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 ab)。 (多选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60.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bcd )。 (多选 )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二、判断1. 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正确 2. 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18、。 错误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正确 4. 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5. “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正确 6.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错误 7. 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正确 8.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正确 9.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正确
19、10. 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 1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 错误 12. 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错误13.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正确 14.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正确 1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
20、的认识飞跃。正确 16.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正确17.2007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18.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 19.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co2排放,即减碳。正确 20.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正确 2
21、1.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正确 22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错误 23.从局部与整体的角度看,模式孕育着范式,具有局部性的意义。正确 24.力行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管齐下”。正确 25.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 26“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正确 27.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错误 28.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
22、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 正确29.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正确 30.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正确 31.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 错误32.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正确 33.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 34.20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
23、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正确 35.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市场机制。错误36.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错误 37.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确 38.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正确 39.“循环”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社会系统中各家庭之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正确40.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正确 41
24、.“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正确 42.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和目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正确 错误 43.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 错误44. “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 (正确) 45.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正确) 46. 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 (错误 ) 4
25、7 .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正确) 48 .低碳经济是消耗化石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 (正确 ) 49.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 (错误)50.二氧化碳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 (正确) 51.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低碳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错误) 52.发展低碳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正确) 53.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
26、合履约机制(ji)的市场。 (正确) 54. 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正确) 55.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 (错误 ) 56.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错误 )57.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正确 ) 58.未来的发展观应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为主旨,并以其作为衡量其它一切方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 (错误) 59.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27、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正确) 60.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民间机构牵头,企业,社会团体,政府共同参与促进碳的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正确) 61.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错误) 62.“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正确 ) 63.“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 (正确 ) 64.“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顺应经济
28、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放弃的过程。 (正确 ) 65 .“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 (正确) 66.“循环”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社会系统中各家庭之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 (正确) 67.18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错误) 68.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错误) 69.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正确) 70.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
29、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正确) 71.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正确 ) 72. 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正确) 73. 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 (正确 ) 74.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先进的发展观念。 (错误) 75. 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 76.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错误) 77. 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 (正确) 78. 是党的十三
30、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错误 ) 79.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对本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 (正确 ) 80. 天气是指短时间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 (正确) 81.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正确) 6.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正确) 82. 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
31、%。 (正确) 83.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力是指市场机制。 (正确 ) 84.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初始环节。 (正确 ) 85. 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 (错误) 86.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可持续消费)。 (单选 ) 87.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认知性)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单选 ) 88.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错误 ) 89. 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错误 ) 9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
32、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十位。 (错误 ) 91.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正确) 92. “共生”是指经济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社会系统内部各家庭之间以及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和谐共赢、共同生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确) 93. 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 错误 ) 94. 低碳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策略,其用意是十分深刻的。(错误) 95. 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正确 ) 96. 低碳能源是低碳
33、经济的初始环节。 (正确 ) 97. 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 (错误 ) 98. 低碳营销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错误) 99. 发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和目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 (正确) 100. 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错误) 10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金属再生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co2排放量其值越高说明废弃物利用效率越高,新资源的开采量就越小,社会总能耗就越小
34、。 (判断 ) 102. 价格在营销组合中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因素。 (正确 ) 103. 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 (错误 ) 104. 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东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错误 ) 105. 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 (错误 ) 106.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 )种受控温室气体。 (正确) 107. 空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并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区。 (正确 ) 108.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
35、不可或缺的内容。(正确 ) 109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 (正确) 110.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 (正确) 111.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正确) 112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正确) 113. 能源利用指标中,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 (错误) 114. 能源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率),适合跨国及跨地区间的能源效率比较。但是该指标稳定性较差。 (
36、正确) 115.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错误 ) 116.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正确 ) 117.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 (正确) 118.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错误) 119. 我国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低碳产业的发展。 (正确 ) 120.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是有机结合的。 (正确) 121.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
37、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正确) 122.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错误 ) 123.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正确) 124.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正确) 125. 低碳能源开发机制是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和前提。 (正确 ) 127. 发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和目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
38、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 (正确)128. 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棘手的就是如何解决因化石能源无度利用导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正确) 129. 力行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管齐下”。 (正确) 130.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正确) 131.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下。 (错误 ) 132.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 (错) 133. 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
39、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错误) 134. 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错误 ) 135. 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正确 ) 136.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纷纷表明将把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 (正确) 137.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正确)138. 核能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 (错误 ) 139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蕴含了节能
40、减碳的价值品质。 (正确 ) 140. 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尽快改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经营的局面,坚持走资源低消耗、高效益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正确) 三、单选1.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c)驱动型”发展阶段。 (单选 ) a生产 b消费 c要素 d技术 2. 下列关于低碳模式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单选 ) a低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按一定系统规则、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b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c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
41、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 d在低碳模式内部,不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 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c)。 (单选 ) a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b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c仅发展经济 d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4. (d)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单选 ) a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b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c技术进步与创新 d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5.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c)。 (单选 ) a发展水平低 b长期以煤炭为主 c立法保
42、障 d技术水平低 6 我国能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b)倍。 (单选 ) a0.5 b2.2 c8 d10 7. 循环经济发展是以(b)为先导的。 (单选 )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8. 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的技术是指(b)。 (单选 ) a绿色化学技术 b新材料技术 c生态农业技术 d绿色消费技术8. 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没有(d)。 (单选 ) a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b大力发展风电 c发展核电 d发展火力发电 9. ( a)年美国 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 (单选 ) a1993
43、 b1994 c1995 d1996 10.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c )种受控温室气体。 (单选 ) a4 b5 c6 d7 11. 非洲大陆有世界上最大的旱地,大约是(a )公顷。 (单选 ) a20亿 b30亿 c40亿 d50亿12. (b)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单选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铁矿石 13.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不包括(d)。 a财政直接投资政策 b财政购买政策 c财政补贴政策 d财政税收政策 14.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b)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单选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15. 能
44、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a)。 a人口激增 b过度开发 c资源利用不足 d产能落后16. 气候变化是由(d )的变化引起的。 (单选 ) a生态系统 b环境系统 c水系统 d气候系统 17.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c)。 a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b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c仅发展经济 d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18.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d) (单选 ) a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b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 c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d只需政府、企业做好就行了19. 国内燃煤造成的(a)和烟
45、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钙 d二氧化硅 20. 低碳模式的特征不包括(c)。 (单选 )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效率 d低排放 2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d)。 (单选 ) a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b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c技术、设备改造尚需逐步进行 d具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22.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不包括(b)。 (单选 ) a复杂性 b不可积累性 c广泛性 d潜在性23. 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a)。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24. (c)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
46、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 (单选 ) a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b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c能源利用指标分析 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 25. 太阳能的优点不包括(b)。 (单选 ) a不受季节限制 b方便便捷 c没有区域局限性 d经济环保 26. 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d)。 (单选 )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物质循环性 d主体单一化27. 煤的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属于(a)。 a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 c消碳技术 d高碳技术 28.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b)。 (单选 ) a低 b高 c无关 d无法确定 29. 光伏产业的核心是(c
47、)。 (单选 ) a发展低碳技术 b推进清洁生产 c太阳能综合利用 d降低能源消耗 30.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d)。 (单选 ) a人口 b环境 c资源 d科技31.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d)。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可持续消费 32. (c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单选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33.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即(d)消费。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可持续消费” 34.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是(a)
48、。a循环经济促进法 b宪法 c环境保护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5. 地球表面(c )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a50% b60% c70% d80% 36.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d)a区域产业 b城市基础设施 c人居环境 d社会生产 37. 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原则不包括(d)。 a生态平衡原则 b自我调控原则 c整体效应原则 d极力利用资源 38. (b)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单选 ) a保护环境 b人口众多 c发展科技 d计划生育39( 臭氧)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单选 ) 40.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
49、dp碳强度考核指标。 (单选 ) 41. (1990年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第一个制订了热带森林可持续管理标准和指南。 (单选 ) 42. (1992年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单选 ) 43. (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44. 低碳经济的swot矩阵应用中,wo战略组合意即(产业结构调整)。 (单选 ) 45. 低碳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包括(a)。 (单选 ) a人生哲理b生态伦理c生态经济d循环经济46. 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不包括(b)。 a充分的清洁性b相对的安全性c相对的广泛性
50、d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47. 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现实框架 )。 (单选 ) 48. 低碳模式可分为(四)个相互影响的时间跨度。 (单选 ) 49.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即(经济消费 )消费。 (单选 ) 50. 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中,不包括(d)。 a产业技术落后b“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c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不明显d高水平竞51.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单选 ) a大力发展科技 b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c控制人口 d发展教育 52. 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属于(
51、零碳技术)。 (单选 ) 53.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 (单选 ) 54. 气候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变化敏感性(增大)。 (单选 ) 55. 太阳能的优点不包括()。 (单选 ) a不受季节限制 b方便便捷 c没有区域局限性 d经济环保 56. (光伏产业)是指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为核心,包括上游的硅材料制备及电池制造,中游的电池组件封装以及逆变器、控制系统和蓄电池等配套部件的生产以及下游光伏系统集成与应用的一个新兴产业。 (单选 ) 57. (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
52、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58.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单选 ) 59. (太阳能热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60. (行政管理机制 )作为对环境资源与环境功能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共机制,是解决全局与局部利益、公众整体与个体利益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具体方式。 (单选 ) a法律机制 b道德建设 c文化建设 d行政管理机制 61.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不包括(可过度开发原则)。 (单选 ) 62.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
53、增长与(节能减排)间的关系。 (单选 ) 63.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认知性)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单选 ) 64. 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论述,错误的是(d)。 (单选 ) a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b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c有助于降低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d提高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65.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d)。 (单选 ) a人口 b环境 c资源 d科技 66. 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激增)。 (单选 ) 67. 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
54、(资源化技术)。 (单选 ) 68.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位。 (单选 ) 69. 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d)。 (单选 )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单一化70.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人)。 (单选 ) 71. 以下属于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中的指标是(金属再生利用率)。 (单选 ) 72. 自20世纪(90 )年代末,循环经济理念传入我国,国内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循环经济并掀起了一股热潮。 (单选73. (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单选 ) 74. 除南极外,( 北极)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单选
55、) 75.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d)。 (单选 ) a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b产业结构调整缓慢c技术、设备改造尚需逐步进行d具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76. 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单选 ) 77.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可操作性 )即指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 (单选 ) 78. 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正确)8. 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低碳技术创新)。 (单选 ) 79. 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
56、内燃机和迪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 80.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几乎达(500亿)美元。 (单选 ) 81. (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单选 ) 82. 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行动是从防止海洋(石油 )污染开始的。 (单选 )83. (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单选 ) 84. (水电)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单选 ) 85.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d)。 (单选 ) 86.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几乎达( 500亿)美元。 (单选 ) 87. 从1995年起,每年的( 9月 )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单选 ) a7月 b8月 c9月 d10月 88.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 碳中和技术)。 (单选 ) 89. 低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主管护师(中级)每日一练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预测复习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自考专业(法律)高分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电竞公司资产盘点管理办法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手册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题库检测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广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眼的生物化学讲义
- GB/T 3098.15-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 陈琦《教育心理学》课件
- 封头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 护理副高职称答辩5分钟简述范文
- (3)-2-1-药物的跨膜转运
- 幼小衔接资料合集汇总
- 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 GB/T 28575-2020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 传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